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同步练习第四章第二节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
第四章第二节课时1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1、下列单质能与盐酸反应且反应最慢的是( ) A.Al
B.Mg
C.K
D.S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Li 是最活泼金属,F 是最活泼非金属 B.Mg(OH)2碱性比Ca(OH)2强
C.元素周期表有7个主族,7个副族,1个0族,1个Ⅷ族,共16纵行
D.X 2+
的核外电子数目为18,则X 在第四周期第ⅡA 族 3、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量变引起质变 B.元素的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C.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4、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 A.单质Na 、Mg 、Al 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B.232334H CO H SiO H PO 、、的酸性依次增强 C.元素P 、S 、Cl 的最高化合价依次降低 D.---Cl Br I 、、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5、同周期的X 、Y 、Z 三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H 3ZO 4<H 2YO 4<HXO 4,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X>Y>Z B.非金属性X>Y>Z
C.阴离子的还原性按X 、Y 、Z 的顺序由强到弱
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 、Y 、Z 的顺序由弱到强 6、下列递变规律不正确的是( )
A.Na .Mg 、Al 还原性依次减弱
B.I 2、Br 2、Cl 2氧化性依次增强
C.原子半径:F <Mg <K
D.稳定性:PH 3>H 2S >HCl
7、现有短周期主族元素X 、Y 、Z 、R 、T ,R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Z 是金属元素,Y 与Z 能形成222Z Y Z Y 、型化合物,Z 与T 形成化学式为2Z T 的化合物,五种元素的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均满足:Y<Z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T<R
C.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Y>T
D.由X 、Y 、Z 、T 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一定呈中性
8、已知X 、Y 、Z 、W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前三种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Y 、W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下表给出了四种元素的部分信息,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元素 X
Y
Z
W
原子半径(nm) 0.134 r 1 r 2 0.106
A.r 1>r 2>0.106
B.0.134<r 1<r 2
C.0.134>r 1>r 2
D.电子层数多的元素的原子半径一定比较大 9、下列各组性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A.酸性:42434HClO <H SO <H PO B.碱性:()()()222Ba OH >Ca OH >Mg OH C.稳定性:32HF>HCl>PH >H S
D.原子半径:O>S>Na
10、能说明Cl 的非金属性比S 强的事实有( ) ①常温下S 为固体,而2Cl 为气体
②2Cl 与2H 混合,强光照射剧烈反应;而S 与2H 反应需较高温度
③与Fe 反应,2Cl 生成3FeCl ,而S 生成FeS ④盐酸是强酸,而氢硫酸是弱酸 ⑤将2Cl 通入氢硫酸中可置换出S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②④⑤
11、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①粒子半径:K +
>Al 3+
>S 2->Cl -
②氢化物的稳定性:HF>HCl>H 2S>PH 3>SiH 4 ③离子的还原性:S 2->Cl ->Br ->I - ④氧化性:Cl 2>S>Se>Te ⑤酸性:H 2SO 4>H 3PO 4>H 2CO 3>HClO ⑥非金属性:O>N>P>Si ⑦金属性:Be<Mg<Ca<K
A.只有①
B.①③
C.②④⑤⑥⑦
D.①③⑤
12、下列事实不能说明非金属性Cl>I 的是( ) A.Cl 2+2I -=2Cl -
+I 2 B.稳定性:HCl>HI C.酸性 HClO 4>HIO 4
D.酸性 HClO 3>HIO 3
13、根据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的知识,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同主族元素含氧酸的酸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弱 B.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化学性质也相同 C.-2-2++Cl S Ca K 、、、半径逐渐减小
D.3517
Cl 与37
17Cl 得电子能力相同 14、A 、B 、C 、D 、E 、F 、G 是七种常见的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请根据所给信息填写表中空白,并回答下列问题:
②其中一种元素的氧化物与强
酸、强碱均能反应;另一种
元素是短周期主族非金属元
素,其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
层电子数的一半这两种元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G能与A、E分别形成原子个
数比均为4:1的分子X、Y X的分子式为
______________,E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_________________。
(1)仅由表中信息还不能确定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若要确定其是何种元素,还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单质能与氧气反应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强酸
c.单质在常温下为固体
d.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比E的简单氢化物强
(2)基本信息②中,第一种元素的氧化物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某两种元素间可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及1:2的两种能与水反应的常见化合物,写出
前者与
2
H 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根据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IA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 0
2 ①②
3 ③④⑤⑥⑦⑧⑨
4 ⑩⑪⑫
(1)写出下列元素符号:①__________,⑥__________,⑦___________,⑪____________。
(2)在这些元素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下同),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是____________,最不活泼的元素是___________。
(3)在这些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呈两性的氢氧化物是__________;三者之间相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
(4)在这些元素(除0族元素外)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_________,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___________。
(5)在③与④中,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是__________,怎样用化学实验证明?答:___________。
在⑧与⑫中,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是___________,怎样用化学实验证明?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元素的金属性越弱,其单质与酸反应时反应越慢。
单质硫与盐酸不反应,铝的金属性比镁、钾都弱,故A项正确。
2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Cs是最活泼金属元素,选项A不正确;钙的金属性强于镁的,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则选项B是错误的。
元素周期表有7个主族,7个副族,1个0族,1个Ⅷ族,共18个纵行,选项C不正确;X2+的核外电子数目为10, 则X的质子数是12,是金属镁,在第3周期第ⅡA族,D正确,答案选D。
3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发生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D项正确。
4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元素Na 、Mg 、Al 的金属性逐渐减弱,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A 项错误;23H CO 的酸性强于23H SiO ,B 项错误;元素P 、S 、Cl 的最高化合价分别为+5、+6、+7,即依次升高,C 项错误;非金属性:Cl>Br>I,则---Cl Br I 、、的还原性逐渐增强,D 项正确。
5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相应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由于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H 3ZO 4<H 2YO 4<HXO 4, 所以非金属性是X>Y>Z ,选项B 正确,AD 不正确。
非金属性越强,相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D 不正确,答案选B 。
6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A .N a 、M g 、A l 位于同一周期,原子序数逐渐增大,金属性逐渐减弱,则金属性N a >M g >A l ,单质的还原性N a >M g >A l ,故A 正确;
B .原子序数I >B r >
C l ,则非金属性I <B r <C l ,单质氧化性按照I 2、B r 2、C l 2依次增强,故B 正确;
C .原子的电子层数:F <M g <K ,则原子半径大小为:F <M g <K ,故C 正确;
D .P 、S 、C l 位于同一周期,原子序数逐渐增大,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则对应氢化物稳定性为:PH 3<H 2S <HC l ,故D 错误; 故选D .
7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R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则R 可能为C 或S ,由图示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关系可知R 应为C ;Z 是金属元素,Y 与Z 能形成222Z Y Z Y 、型化合物,即为222Na O Na O 、,则Y 为O ,Z 为Na ;Z 与T 可形成2Z T ,则T 为S ;由图示知X 的原子半径最小,原子序数
最小,则X 为H 。
+Na 的半径小于2-O ,A 项错误;24H SO 的酸性强于23H CO ,B 项错误;由X 、Y 、Z 、T 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以是4NaHSO 或3NaHSO ,水溶液均呈酸性,D 项错误。
8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由X 、Y 、Z 三种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可知X 、Y 、Z 位于同一周期,由Y 、W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可知Y 、W 位于同一主族,再结合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关系可知四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说明:横行中的元素不一定相邻)。
由原子半径的递变规律可确定C 项正确,A 、B 项错误;由X 、W 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之间的关系及各自的原子半径数据可知D 项错误。
9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A 、根据元素周期律非金属性: Cl S P >>,所以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为
42434HClO H SO H PO >>,错误;B 、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碱性逐渐
增强,正确;C 、稳定性32PH H S <,错误;D 、根据半径的比较原则,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
O S Na <<,错误,答案选B 。
10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①常温下S 为固体,而2Cl 为气体,不能说明其非金履性的强弱。
②从其反应条件的差异可以说明两者的非金属性的强弱,故正确。
③从反应产物的价态可以说明两者的非金性强弱,故正确。
④不能明Cl 的非金属性比S 强,因为得从Cl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与S 的最高
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强弱进行判断,故错误。
⑤将2Cl 通入氢硫酸中可置换出S,可以说明Cl 的非金属性比S 强,故正确。
综上可知选C 。
11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①四种微粒中K +
、S 2-、Cl -
的电子层结构相同,铝离子有2个电子层,根据层多径大和序大径小分析,粒子半径:S 2->Cl ->K +>Al 3+,故错误;②根据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则氢化物的稳定性:HF >HCl >H 2S >PH 3>SiH 4,故正确;③根据非金属性越强,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分析,离子的还原性:S 2->I ->Br ->Cl - ,故错误;④根据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单质的氧化性减弱,同周期元素,从做到右,单质的氧化性增强,故氧化性顺序为:Cl 2>S >Se >Te ,故正确;⑤根据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次氯酸是常见的弱酸,比碳酸的酸性若,故酸性顺序为:H 2SO 4>H 3PO 4>H 2CO 3>HClO ,故正确;⑥根据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从下往上增强,故非金属性:O >N >P >Si ,故正确;⑦根据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故金属性顺序为:Be <Mg <Ca <K ,故正确。
故选B 。
12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比较非金属性强弱可以利用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和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以及相应氢化物的稳定性或者是单质间的相互置换能力等。
所以选项D 是错误的,答案是D 。
13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同主族元素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弱,A 项错误;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如+Na 和-F ,B 项错误;四种离子半径的大小顺序应为
2--+2+S Cl K Ca r r r r >>>,C 项错误;3517Cl 和3717Cl 互为同位素,得电子能力相同,D 项正确。
14答案及解析:
答案:①O; Na ②Al; Si
③4CCl ; 第三周期IVA 族 (1)F; b
(2)--2322Al O +2OH =2AlO +H O (3)-+22222Na O +2H O =4OH +4Na +O
解析:短周期元素中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1:3的元素是氧,为3:1的元素是钠。
短周期元素中氧化物与强酸、强碱均能反应的是Al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一半的短周期主族非金属元素是Si 。
由③中化合物的原子个数比及原子序数关系可知,A 是碳,E 是硅,G 是氯。
进一步可推知D 是铝,C 是钠,B 是氧,F 是磷或硫。
硫、磷单质在常温下均为固体,均能与氧气反应且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均比4SiH 强,但硫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强酸而磷的不是,b 正确。
钠与氧能形成符合条件的两种常见化合物222Na O Na O 、。
15答案及解析:
答案:(1)N ;Si ;S ;Ca ; (2)K 、F 、Ar ;
(3)4HClO ;KOH ;3Al(OH);434323HClO +Al(OH)=Al(ClO )+3H O 、442HClO +KOH=KClO +H O 、322KOH+Al(OH)=KAlO +2H O ;
(4)F 、K ;
(5)Na ; 将Na 、Mg 分别与水反应,Na 跟水剧烈反应,放出氢气,并生成强碱NaOH ;Mg 跟水缓慢反应,放出氢气,并生成中强碱2Mg(OH); Cl ; 将氯气通入溴化钠溶液中,溶液变为橙红色,发生的反应为22Cl +2NaBr =2NaCl+Br
解析:据表可知①~⑫的元素符号依次是N 、F 、Na 、Mg 、Al 、Si 、S 、Cl 、Ar 、K 、Ca 、Br 。
其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K,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是F,最不活泼的元素是Ar 。
在这些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4HClO ,碱性最强的
是KOH,呈两性的氢氧化物是
Al(OH)。
在这些元素(稀有气体元素除外)中,原子半径
3
最小的是F,原子半径最大的是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