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社区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对策

合集下载

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状况和护理干预措施分析

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状况和护理干预措施分析

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状况和护理干预措施分析【摘要】老年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接受治疗和护理。

本文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和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分析。

通过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状况的分析,发现他们常常感到焦虑、恐惧和抑郁。

随后,探讨了老年糖尿病患者可能面临的心理问题,如自尊心受损、自我调节能力下降等。

接着,分析了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心理干预和护理干预两方面。

总结了心理状况与护理干预之间的关系,展望未来在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方向,强调重视心理健康对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为其提供更好的护理和治疗。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心理状况、护理干预、心理问题、干预措施、心理干预、护理干预、心理状况与护理干预关系、未来展望、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糖尿病患者数量也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年龄较大、合并症较多、生活负担较重等因素,其心理状况往往更加脆弱。

心理问题的存在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还可能加重疾病的发展和恶化。

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并针对其心理问题进行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意义。

通过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状况和护理干预措施的研究,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疾病的管理和控制。

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相关问题,为制定更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1.2 研究目的老年糖尿病是老年人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而逐渐增加。

老年糖尿病患者在面对长期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的压力下,往往会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自卑等。

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况,探讨其心理问题的类型和原因,同时探讨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提升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状况和护理干预措施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丰富老年糖尿病治疗和护理的理论基础,为临床实践提供有效参考,促进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治疗。

空巢老人住院期间的心理特点与护理干预措施分析

空巢老人住院期间的心理特点与护理干预措施分析

空巢老人住院期间的心理特点与护理干预措施分析发布时间:2021-07-20T11:17:21.703Z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8期作者:刘百玲施多芹通讯作者[导读] 目的在分析空巢老人住院期间的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刘百玲施多芹通讯作者陕西省人民医院陕西西安 710068摘要:目的在分析空巢老人住院期间的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

方法本次将我院2020年1-12月收治的96例住院空巢老人作为研究的对象,在分析其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8例加强心理护理干预的实施,进一步对患者护理干预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1)空巢老人住院期间,孤独感、焦虑、抑郁负性心理症状显著。

(2)护理前,两组SAS、SDS、UCLA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2)在护理总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为95.83%,与对照组的66.67%比较明显更高,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住院空巢老人在陌生的医院环境当中,孤独感、焦虑、抑郁等心理症状显著存在,需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达到改善负性心理症状的作用,进而提高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

关键词:空巢老人;住院期间;心理特点;护理干预措施;护理干预效果空巢老人,指的是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夫妇。

从我国人口结构来看,在近年来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空巢老人的数量及占据也越来越高。

而对于住院空巢老人患者,受一些基础疾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老年痴呆、风湿性关节炎等)的影响,加上面对医院陌生的环境,易导致空巢老人呈现诸多负性心理特点,比如:孤独、焦虑、抑郁等[1]。

为了改善空巢老人的心理症状,进而促进生活质量的改善,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非常关键。

本次将我院2020年1-12月收治的96例住院空巢老人作为研究的对象,其目的是分析空巢老人住院期间的心理特点与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现将研究内容及成果作如下报道: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将我院于2020年1-12月收治的96例住院空巢老人作为研究的对象,均知情签署相关护理干预同意书,且均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此外,排除非空巢老人住院者、严重精神障碍者及抗拒此次实验者。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探析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探析
的宣传教育有助于病人正确的认识糖尿病,是一个非常有效
地心理护理手段。 比如,医院护理人员需要能够在适当的时
间告知我们患者这种糖尿病已经成为一种非常常见的多发
疾病,其主要与一些不良的日常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其危害
主要是集中在一些并发症等方面,本身也并不恐怖。 虽然目
前尚未完全无法得到根治,但是通过积极控制和处理治疗能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探析
翟佳丽
摘 要:老年糖尿病患者与其他年龄段患者在面对疾病的心理反应和思想压力上有着较大的差别,做好老年糖尿病人的心
理护理对于病情的良性控制和有效治疗的意义重大。 文章分析了老年糖尿病人的主要心理特征,并从入院阶段、住院治疗阶段
会觉得自己岁数大了,手脚不灵便、大脑反应迟钝,在配合医
护人员方面的信息不足,更不愿意主动学习相关并发症的防
治方法,将治疗和康复工作片面的依赖在医护人员和亲人一
方,整个治疗过程只有顺从和被动。
三、 对于老年糖尿病人的心理护理建议措施
( 一) 入院阶段的心理护理措施
老年人刚刚被进行临床诊断确诊或是患有Ⅱ型糖尿病
够让患者的病情始终维持良性、稳定。
( 三) 出院阶段的心理护理
尽管糖尿病是目前无法得到很好的根治的慢性疾病,糖
尿病患者往往无法对其进行长期的临床住院和治疗,通常是
在病情得到一定恢复后,并且在得到了医生的认可和同意
时,便可出院。 由于糖尿病患者的家属和医院治疗健康环境
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所以,在其出院期间,护理工作者应
的临床观察可以看出,老年糖尿病的患者在漫长的临床治疗
过程中,会使患者体内出现一系列的心理改变和反应,对于
病情的预防和处理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对于老年

探讨社区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对策

探讨社区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对策

探讨社区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对策前言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家庭结构的变化,社区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

这些患者既面临疾病的影响,又缺乏家人的关爱和支持,心理状态易受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社区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对策,以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促进疾病康复。

社区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特点孤独感社区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一般居住在自己的家中,缺乏日常交流和陪伴,易导致孤独感。

此外,由于疾病的影响和年龄的增长,患者身体需求和心理需求都得不到满足,增加了患者的孤独感。

忧虑和担忧社区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缺乏家人的陪伴和照顾,常常感受到对未来的不安和忧虑。

同时,由于疾病的原因,患者还可能担心日常生活不便,甚至担心疾病加重,影响生命质量。

自我封闭社区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简单,日常往往只是在家中看电视、做家务等少量活动,很少与人接触。

长期这样的自我封闭状态,容易导致患者对外界活动失去兴趣和热情,形成“自我关闭”。

社区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干预对策社区关注社区应加强对社区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关注。

建立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通过社区卫生站、社会工作者等多种方式,开展关爱患者的活动,为患者提供生活和心理上的支持,减轻患者的孤独感。

科普宣传社区应开展关于糖尿病预防和治疗的科普宣传活动,让患者了解疾病的信息和诊治疗情况,消除疾病带来的恐惧和不安。

心理疏导社区卫生站和社区社会服务中心等机构应提供心理疏导服务。

心理疏导师通过开展学员预防、心理干预等多种形式,倾听患者内心的情感、缓解患者的焦虑、克服社交恐惧以及更好地适应社区生活。

结语社区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针对社区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社区应加强关注、开展科普宣传和心理疏导等多种方式,提高社区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疾病康复。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糖尿病(DM)是一种与心理因素有关的躯体疾病[1],石垣健一的调查约30%非依赖型糖尿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精神心理的异常[2]。

因此在DM的终生治疗中,及时发现和分析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提出并采取一定的心理护理对策,使患者正确认识病情、搞好自我调节、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是非常重要和必需的。

结合我们多年的护理体会,探讨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可行的护理对策如下。

1 抑郁的心理及护理对策1.1 抑郁的心理此心理约占DM患者的20%,抑郁是DM心理障碍中比较严重且较为常见的一种临床疾病,有调查表明,抑郁在DM患者中的比例比其他常见病高而且许多患者存在糖代谢异常[3]。

多数DM患者想到疾病将伴随终生心里很难过,表现为精神抑郁、心情不畅。

1.2 对策帮助患者战胜抑郁心理。

评估患者对DM知识的了解程度及产生抑郁的原因,结合病情指导患者制定合理而可行的体育锻炼计划。

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调节,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详细解释控制热量、定时进餐的重要性,掌握饮食控制的基本做法。

2 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及护理对策2.1 紧张焦虑心理此类心理患者1型占4.2%,2型占35.9%,较为多见。

DM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终身性疾病,随着病程的进展而出现多种并发症,使患者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

他们惧怕影响将来,惧怕死亡,出现感觉过敏、精神高度紧张、失眠等。

2.2 对策稳定的情绪、开朗的心情对控制高血糖是有帮助的[4]。

相反情绪激动、紧张等可引起血糖升高。

因此平时要多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了解焦虑恐惧的原因,利用语言技巧安慰患者并给予支持和鼓励。

以“洞察法”使患者正视自己的病情,缓解焦虑恐惧的心理障碍。

3 怀疑、拒绝和满不在乎的心理及护理对策3.1 怀疑否认心理此类心态患者中1型DM占8.9%,2型DM占17.6%。

1型DM患者被确诊后,拒绝胰岛素治疗和血糖检查或者放弃计划好的治疗饮食。

上海徐家汇社区老年糖尿病居家照护者心理健康情况调查

上海徐家汇社区老年糖尿病居家照护者心理健康情况调查

上海徐家汇社区老年糖尿病居家照护者心理健康情况调查1. 引言1.1 研究背景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糖尿病的患病率也在逐渐增加。

徐家汇社区作为上海市的一个老年人口密集区,老年糖尿病患者数量较多。

照护者在居家环境下需要长期照料糖尿病患者,承担着重要的照护责任。

照护者心理健康状况是影响照护效果和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但很多照护者由于长期的精神负担和照护压力,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对徐家汇社区老年糖尿病居家照护者心理健康情况进行调查,并探讨其影响因素及干预策略,对提升照护者心理健康水平、改善照护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2000字】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上海徐家汇社区老年糖尿病居家照护者的心理健康情况,探讨其心理健康问题的特点和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的心理健康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本研究,旨在帮助照护者更好地应对心理健康问题,提升其生活质量和护理质量。

通过探讨照护者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为社区卫生机构和相关部门提供改进服务的建议和方向,提升社区老年糖尿病居家照护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通过研究目的的达成,为更好地关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实现全面的健康管理和照护服务。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本研究的重要部分,它将直接影响到调查结果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

我们将设计一份针对徐家汇社区老年糖尿病居家照护者的问卷,包括关于照护者的基本信息、心理健康状况、照护压力等方面的问题。

问卷将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进行发放,以确保覆盖面广泛。

我们还将选择部分符合条件的照护者进行深入访谈,以获取他们更深层次的心理健康体验和需求。

通过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我们将全面了解徐家汇社区老年糖尿病居家照护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为后续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在数据分析方面,我们将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问卷和访谈数据进行处理,以获取客观的调查结果。

“空巢老年人”的心理护理空巢综合症预防措施老年护理

“空巢老年人”的心理护理空巢综合症预防措施老年护理

“空巢老年人”的心理护理空巢综合症预防措施老年护理“空巢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 军休所的服务对象是军队离休退休干部,军休工作者已经将服务工作做得很系统化,常规化,有些甚至细致入微,也在实践摸索中形成了一整套日常工作体系。

实际上军休工作者已经在无意识中运用了很多社工理念,充分了很多社工师需要扮演的角色,只是没有专业化、职业化,这就需要我们多学习,多看书,下面让我们来一起学习了解下。

一、什么是“空巢老人”?“空巢老年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夫妇,独自居住的老年人。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年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初步统计住在军干所院子内的空巢老干部就有以下这些人:彭迎云,贺兴岩,何时达,曾春兰,刘**初,洪伟大,周先球,伍贤云,刘时华,粟周让,王淑英等。

有的虽同子女住在一起,可是子女都是双职工,其中有的老伴也已经去世,他们存在依存需求,人到老年,精力、体力、脑力都有所下降,甚至生活不能自理,希望子女、老伴陪在身边,得到他们的关心和照顾。

二、什么家庭是“空巢综合症”当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妇因此而产生的心理失调症状,称为家庭“空巢综合征”。

老年人在退休生活中的人格类型分为5种,一是成熟型,二是安乐型或者逍遥型,三是防御型,四是易怒型,五是自我憎恨型,六是疑病症。

而我们知道,人的性格又分为A、B、C三型。

A型性格的特点是成就感强,争强好胜,敌意感强,时间匆忙感强,遇事急躁。

此型性格的人相比之下容易患冠心病。

例如我所老干部遗属洪月英,退休干部邵迪奇,他们性格比较急躁。

B型性格的人表现为随遇而安,不好强,情绪稳定,人际关系好,对人多宽容,相对稳定性好,给人的感觉是很沉稳。

例如我所离休干部刘**初,退休干部魏义祥。

C型性格的人表现为孤僻独处,多愁善感,有抑郁倾向,遇事往坏处着想。

由于负性情绪较多,此类人相比之下容易患癌。

所以有时c型性格又称为“癌型性格”。

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护理

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护理
1 对 象 与 方 法
艾 森克 人格 问卷 ( P 成人 版【 共 8 E Q) 3: 8项 , 4 分
个 量表 , 分别代 表 情绪稳 定性 ( , N) 内外 向 ( , 饰 E) 掩 质 ( ) 精 神 质 ( ) 用 模 板 套 取 原 始 分 , 后 根 据 L和 P, 然 “ P 成 人各 量表 的 T 分表 获得标 准分 进行分 析 。 E Q”
根 据 19 9 9年 AD 美 国糖 尿病 协 会 ) 断 标 准 , A( 诊 确 诊为 2型糖尿病 , 程 ≥3年 , 病 能进 行 口头 及 书 面交 流的患者 。
1 2 方 法 .
1 2 2 统计 处理 采 用 S S 6 0软 件 包 进行 方 差 .. A . 分析 , 相关性 及 t 检验 。
1 ~7月两期 糖尿病 患者俱 乐部 活动 的第一 天 由心理 学 专业人 员使 用统 一指 导 语 , 过 自评 的方 式 对 6 通 3 例患 者 的心理状 况进 行测 评 , 问卷 发 放 6 3份 当场 回 收 。检查 问卷填 写完 整 5 8份 , 效率 9 。问卷分 有 2 为两个部 分 , ) 1 一般情 况 , 包括 年 龄 、 别 、 历 和病 性 学
极 的应 对 方式 和 心 理 调 控 能 力 , 立 战 胜 疾 病 的 信 心 。 树
【 关键 词 】 社 区老 年 糖 尿痛 心理 因 素 对策
老 年 人 糖 尿病 是 指 6 O岁 以后 发 生 的 糖尿 病 或 者是 6 O岁 以前 发 病 而 延 续 到 6 O岁 以后 的 老 年 患
【 摘要 】 目的 分 析 老 年 2型 糖 尿 病 患 者 心 理 因 素 , 出 护 理 对 策 。 方 法 2 0 提 0 5年 1 7月 和 ~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沟通技巧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沟通技巧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沟通技巧作者:杨桂君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7期【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沟通技巧。

方法:随机将40例老年糖尿病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常規采用药物治疗及护理,满足病人的正常需要,实验组(20)例,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心理卫生宣教、健康教育、心理评估及心理疏导。

结果:试验组各种不良心态有明显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关键词】糖尿病;心理特点;沟通技巧糖尿病是一组由遗传、环境和免疫等综合原因所致的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的代谢障碍性疾病,久病者常伴心脑血管病、肾、眼及神经系统等病变。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现代化,体力活动减少和营养过剩等原因,糖尿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目前发病率已达到3.2%,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恐惧、偏执、甚至悲观厌世等心理问题,这些心理压力长期负性心理,甚至影响疾病的转归,以致病人不能有效地应对这一慢性疾病。

为此,我社区对4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我社区40例老年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试验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52-68岁。

对照组20例,男10例,女10例,年龄51-69岁。

两组文化程度、职业、年龄、性别等情况,经检验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试验组进行护理干预1.2.1.确诊后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沟通技巧老年人一旦确诊为糖尿病,常常顾虑重重,陷于悲观的情绪之中,出现焦虑紧张、情绪不安或出现情绪障碍,进食障碍等。

针对这些情况,不仅要根据临床表现进行医学诊断,而且要充分了解其心理因素,为心理干预做好准备,对糖尿病患者的心理诊断和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情绪状态、工作生活和人际状况评估,方法包括晤谈和测验。

对糖尿病的晤谈,首先要根据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心理问题和社会因素设计晤谈大纲,然后与患者进行交谈。

探讨社区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对策

探讨社区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对策

探讨社区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对策【摘要】社区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群体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面临着诸多心理挑战。

本文分析了这些患者的心理特点,并探讨了这些特点对糖尿病管理的影响。

我们还提出了可能的心理对策和社区支持对心理特点的影响。

我们总结了心理特点对糖尿病管理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深入了解社区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管理疾病,改善生活质量。

针对心理特点的干预策略也将成为未来研究和实践的重要方向。

通过综合考虑生理和心理因素,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和管理这一特殊群体的健康问题。

【关键词】社区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特点、心理对策、社区支持、糖尿病管理、干预策略、心理健康、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介绍社区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群体特点社区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群体通常由年龄较大、子女已经独立生活或外出工作的老年人组成。

这些老年人可能面临着孤独、空虚、无助的情绪,缺乏照料和关注的支持。

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群体中疾病管理需求较高,由于年龄的增长和病情的加重,他们可能需要更多的医疗和护理资源。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坚持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管理,这对于老年人来说可能会增加心理负担。

社区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群体中可能存在着社会经济地位较低、文化素养较弱的情况,这会对他们的疾病认知、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需要针对这些群体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心理支持和管理策略,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糖尿病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1.2 阐述心理特点的重要性在社区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群体中,心理特点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这些患者往往面临着孤独、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到他们对糖尿病管理的态度和效果。

心理特点包括情绪波动大、自我认知能力差、对疾病的认识有限等方面,这些因素都会对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产生重要影响。

了解和关注社区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和干预措施,对于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促进疾病管理至关重要。

老年糖尿病的心理特点与护理对策

老年糖尿病的心理特点与护理对策
老年糖尿病的 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
心理特点
• • • • • • 内疚心理 焦虑、抑郁 悲观 拒绝 孤独、寂寞 厌世
内疚
• 遗传易感性完整
糖尿病的家族史,国内报道为10%—20%,国外为25%— 50%,属于遗传易患性。这些患者认为子女患糖尿病是自 己遗传给他们的,产生深深的内疚心理。
• 经济压力
老年糖尿病是指年龄>60岁的糖尿病患者,西方>65岁, 此类患者退休在家,有的因疾病原因丧失劳动能力,较缺 乏经济来源,加之糖尿病一旦确诊,需终身治疗,这就给 家庭造成了巨额的经济负担,也使患者产生了深深的内疚。
焦虑 抑郁
• 年长患者在身体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等方 面均低于较年轻的患者,男性比女性患者焦虑及 抑郁程度较高。糖尿病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终身性 疾病,他们往往情绪低落,失去生活信心,精神 高度紧张,感觉过敏甚至失眠,严重者有自杀倾 向。
孤独 寂寞

因退休、失去配偶以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社交减少,所以比其他病人更易感到孤独。
厌世

均为严重并发症患者,治疗效果不佳,对 医护采取对立态度,遵医行为差,认为自 己已无药可救,生命也快到尽头。
护理对策
• 视情况而定 • 关键在于耐心 • 注重交流、关心

老年糖尿病是一种心身疾病,既有心理应激导致 糖尿病,又有躯体症状导致的心理障碍,同时心 理因素又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护理人员重视老 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 护理对策,帮助患者提高对疾病的应对能力,有 效促进病情的良性转归,避免各种不良事件发生。
悲观
• 部分老年糖尿病以并发症为首发表现,这些并发 症的发生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导致病人产生 悲观、失望等负性情绪。

探讨社区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对策

探讨社区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对策

探讨社区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对策吴冰;王丹【期刊名称】《中外医疗》【年(卷),期】2015(000)005【摘要】目的:探讨社区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特点及对策。

方法2009年9月—2012年9月期间对该社区确诊的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医护干预,心理疏导前后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医学体检,评价其效果。

结果292人参与,男性131人,女性161人,在糖尿病诊断标准、服降糖药感觉良好后仍需保持良好的心态等方面,除遗传是危险因素知晓率无差别外,其余知识的知晓率在心理疏导前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对控制体重、有氧运动,戒烟、限酒和保持心理平衡等非药物疗法的使用率均上升,除戒烟外,其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心理疏导后患者总复查率、总药物治疗率和总控制率较心理疏导前分别提高了12.81%,7.41%和23.62%,其中心理疏导前后总控制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0.84,P<O.01)。

心理疏导后空腹血糖和血压分别下降了8.07 mmol/L和5.47 mmHg,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3.73和1.74,均P<0.05)。

结论为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制定个体化健康指导方案,主要是定期心理疏导,对提高患者糖尿病知识知晓率、药物、非药物治疗依从性以及血糖控制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mmunity empty nesters with diabete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Methods The empty nesters confirmed with diabetes in the community were given a 3-year medical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from September 2009 to September 2012. And they underwent the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medical examination before and after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And the effect was evaluated. Results 292 people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including 131 males and 161 females.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awareness rate of rest knowledge about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diabetes, patients need to keep good state of mind even if they feel good after taking hypoglycemic drugs and so on except the awareness rate of risk factor heredity before and after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P<0.01). In the patients, the unilization ratio of non-drug treatment, such as weight control, aerobic exercise, quitting smoking, alcohol limitation and keeping psychologic equilib-rium, increased after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the differences in the above non-drug treatment factors except quitting smoking be-fore and after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the overall review rate, total drug treatment rate and total control rate increased by 12.81%, 7.41% and 23.62%, respectively, as compared with that before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an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the total control rate before and after psychological coun-s eling(χ2=10.84, P<0.01). Compared with before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after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the fasting blood glucose of the patients decreased by 8.07 mmol/L,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13.73, P<0.05), blood pressure decreased by 5.47 mmHg,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1.74, P<0.05). Conclusion For the empty nesters with diabetes, formulating individualized health guidance scheme mainly including regular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is ofgreat significance in improving the awareness rate of diabetic knowledge, drug and non-drug 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blood glucose control rate.【总页数】3页(P22-24)【作者】吴冰;王丹【作者单位】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吉林长春130013;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吉林长春 130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2【相关文献】1.健康促进诊疗管理模式对社区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的影响 [J], 刘润英2.社区空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社会支持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J], 王贤玉;曾坪;方琪3.社区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J], 陈冬梅4.同伴支持干预对社区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J], 林凯思;方婷婷;池丽娜5.南宁市社区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相关因素 [J], 傅桂芬;张艳萍;陈露文;胡琼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状况和护理干预措施分析

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状况和护理干预措施分析

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状况和护理干预措施分析【摘要】老年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会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本文通过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和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分析,探讨了患者心理状况的特点、影响因素以及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研究发现,老年糖尿病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而家庭支持、健康教育等因素会对心理状况产生积极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心理干预措施如认知行为治疗和心理咨询,以及护理干预措施如定期监测血糖、合理饮食等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

这些研究结果对于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未来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了展望。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状况、护理干预、影响因素、心理干预、结论、研究意义、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糖尿病患者数量逐渐增多。

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年龄偏大、基础疾病多、生活方式不规律等因素,其心理状况常常受到影响,表现在焦虑、抑郁、自卑等方面。

心理问题的存在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加剧疾病的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

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了解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制定更科学的护理干预计划,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旨在通过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状况和护理干预措施的分析,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状况和护理干预措施的相关问题。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了解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况特点,揭示其心理健康水平和问题表现;2.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因素,探讨糖尿病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3.总结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探讨心理干预和护理对心理健康的改善效果;4.为进一步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通过深入研究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状况及护理干预措施,可以为临床实践提供有效的指导,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更好的帮助和关注。

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特点及其护理对策探讨

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特点及其护理对策探讨
人数 相 对要 多 糖 尿病 病程 长 , 复缓 慢 , 恢 由于缺 乏系 统 的调养 计 划 , 健康 意 识 不 足 , 体 质较 差 , 础慢 性 疾病 等 , 基 且老 年 患者 文化 层 次 普遍 较低 , 乏 科 学 的 缺 保健 意识 , 时治 疗 效 果效 果 并 不 理 想 , 容 易 导 致 种 种 心 理 问题 口 。 有 很 J 并 因此 我们 在 常规护 理 的基 础上 , 患者 实 际情 况 出发 , 意患 者 的 时 间 从 注 和个 体差 异性 , 助患 者对 糖 尿病基 本常 识有 初 步的 概念 , 帮 并在 治 疗过 程 中不 同 时期 给予 不 同 的心理 疏导 , 动患 者 积 极性 , 定 患 者 情 绪 , 导 调 稳 指 患者 培养 乐观 , 达的 心态 , 而 以更积 极 的心 态和 更科 学 的态 度接 受 治 豁 从

高 , 而使 附 近的 脑组 织受 到压 力发 生 移位 , 从 小脑 幕 切 迹 及枕 骨 大 孔 被
堵塞 或 出血 突 入脑 室 、 网膜 下腔 , 脑 脊液 循环 通 道受 阻 , 速颅 内压 蛛 使 加 的升 高 而使 脑 干受 压 。以骤 然发 病 , 展迅 速 , 发病 率 、 进 高 高死 亡率 、 病 高 残率 为 特点 。所 以 , 医学 临床 只有 尽 快实 施 治 疗 措麓 , 加 强 护 理 , 意 并 注 有针 对性 的身体 护 理疏 导 和调整 , 只有 在此 前提 下 , 能大 大 降低 高 血 压 才 脑 出血 病人 的 死亡 率 。我 院于 2 0 0 8年 8 一2 0 月 0 9年 9 收集 的 6 月 6例 高 血压 脑 出血 患者 进 行早 期护 理与 治疗 。 取得 了 良好 的疗 效 , 将结 果 报 道 现

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计谋

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计谋

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计谋【摘要】通过对8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观看,较全面地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及对疾病的阻碍,提出并实施适当的、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计谋,紧密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和自我保健意识,幸免了各类急性并发症及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心理特点护理计谋1临床资料我科从2020年10月至2020年6月共收住老年糖尿病患者86例,其中男性37例,平均年龄67.9岁;女性49例,平均年龄74.6岁。

糖尿病史1—30年,文盲23例,小学28例,初中11例,大专10例,本科14例,独居36例,与子女一路居住的5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反映和并发症。

2心理特点2.1内疚心理Ⅱ型糖尿病,且女性多于男性,I型糖尿病很少见。

糖尿病的家族史,国内报导为10%—20%,国外为25%—50%,属于遗传易患性。

这些患者以为子女患糖尿病是自己遗传给他们的,产生深深的内疚心理。

2.1.2经济压力老年糖尿病是指年龄>60岁的糖尿病患者,西方>65岁,此类患者退休在家,有的因疾病缘故丧失劳动能力,较缺乏经济来源,加上糖尿病一旦确诊,需终身医治,这就给家庭造成了巨额的经济负担,也使患者产生了深深的内疚。

2.2焦虑、抑郁年长患者在躯体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等方面均低于较年轻的患者,男性比女性患者焦虑及抑郁程度较高。

糖尿病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终身性疾病,他们往往情绪低落,失去生活信心,精神高度紧张,感觉过敏乃至失眠,严峻者有自杀偏向。

2.3悲观部份老年糖尿病以并发症为首发表现,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严峻阻碍了病人的生活,致使病人产生悲观、失望等负性情绪。

2.4拒绝2.4.1拒绝医生安排的胰岛素医治,以为胰岛素有依托性,担忧胰岛素的“成瘾性”。

2.4.2拒绝血糖监测,担忧血糖监测费用贵,担忧血糖监测带来疼痛。

2.4.3拒绝医生、护士精心安排的医治饮食,我行我素,听信偏方、广告,以为只要坚持服药就可随意就餐。

老年糖尿病病人的心理问题及临床护理对策

老年糖尿病病人的心理问题及临床护理对策

老年糖尿病病人的心理问题及临床护理对策【摘要】老年糖尿病病人在面临疾病的常常伴随着各种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这些心理问题主要源于疾病带来的生理和心理压力,以及患者对疾病治疗和未来生活的担忧。

为了更好地照顾老年糖尿病病人的心理健康,临床护理应重视以下对策: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供心理支持和关怀,进行心理干预和心理疏导。

通过这些对策,可以帮助病人更好地应对疾病的困扰,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未来的研究需进一步探讨老年糖尿病病人心理问题的病因机制和干预方法,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有效的护理策略。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病人、心理问题、临床护理、医患关系、心理支持、心理干预、心理疏导、综合总结、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老年糖尿病是指发病年龄在6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由于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减退和其他慢性病的存在,老年糖尿病病人往往比年轻病人更容易出现并发症和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是老年糖尿病病人常常面临的挑战之一,它不仅会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

糖尿病本身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期的治疗和管理,这对患者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调适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老年糖尿病病人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自卑、恐惧等,这些负面情绪会加重疾病的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

如何有效地应对老年糖尿病病人的心理问题,对于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老年糖尿病病人的心理问题分析、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临床护理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照顾老年糖尿病病人的心理健康。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老年糖尿病病人在心理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并探讨如何通过临床护理对策来帮助他们有效应对这些问题。

通过对老年糖尿病病人心理问题的分析和原因探讨,可以为临床护理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帮助提升病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本研究旨在加深对老年糖尿病病人心理需求的认识,为医护人员提供更全面的护理服务,促进病人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对策

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对策

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对策【关键词】老年;糖尿病;心理分析;护理对策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55~80岁为糖尿病患病年龄高峰。

目前已公认,心理社会因素对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及其转归都有一定的影响,心理护理可以提高部分患者的常规治疗效果。

对患者不同的心理问题实施不同的护理和干预,对糖尿病的治疗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可极大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1.心理问题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问题的典型特征有:高抑郁、回避痛苦、注意力分散、对应激的唤醒水平低以及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难集中、智力下降、疑虑、忧郁、自卑等表现,主要是情感、性格的异常和自我保健能力下降。

常见为以下几种类型:1.1 忧思过度。

有些患者对疾病不是积极地就医治疗,而是思虑重重,整日担心治不好怎么办?出现并发症后怎么办?陷入苦恼烦闷和忧郁之中,对疾病的治疗很不利。

1.2 紧张恐惧。

有的病人把糖尿病理解为不治之症,整天害怕,担心并发心脏病和肾衰怎么办?截肢怎么办?眼睛失明怎么办?1.3 急躁易怒。

有人得了糖尿病后,不能接受现实,而是对周围事物和环境厌烦、急躁,遇人遇事易动肝火,总认为别人对自己照顾不周。

同时怀疑医生的医术是否高明,甚至盲目地要求做一些不必要的检查。

1.4 悲伤易泣。

有些糖尿病病人,尤其是患有多种合并症,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的患者,容易对治疗感到无望,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

2.护理对策2.1 增加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耐心细致地解答患者问题,并与医生及家属沟通,及时共同解决患者的疑惑。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随时发现患者细微的心理、行为异常变化,以便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

2.2 糖尿病知识宣教。

向患者解释糖尿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其主要危害是长期高血糖引起的各种慢性并发症,并且可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甚至生活能力的丧失。

目前尚无法根治,但像高血压等慢性病一样,可以再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指导下得到有效地控制,故不必悲观。

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态与心理护理

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态与心理护理

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态与心理护理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其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老年人自身多脏器功能逐渐减退以及疾病的长期困扰,加之家庭、社会、环境等多种原因的影响,形成老年人特有的心理特征;同时由于患者个人知识结构以及自身对疾病认知程度的不同,老年患者之间又存在着很大的心理差异。

因此,探索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实施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对促进老年糖尿病患者整体功能的尽快恢复,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态1.1依赖心理增强。

此类最常见,表现为孤独、自卑、情绪低落、抑郁、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

1.2自尊心增强,情绪易激动。

表现为自制力减弱,烦躁易怒、固执、多虑、心悸、失眠。

1.3否认与侥幸心理。

有的老年人怀疑或否认自己患病,有的诊断已明确,仍存在着侥幸心理。

1.4恐惧与焦虑心理。

有的老年人对未来焦虑不安,担心疾病的预后和住院费用问题。

2心理护理2.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由于老年人多脏器功能逐渐减退,自理能力下降,再加上糖尿病的长期困扰使老年患者的心理受到极大的伤害;因此及时调整和稳定老人的情绪,促使其尽快适应新环境,以积极的态度配合医生治疗,对老年患者的尽快康复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如病人入院时,责任护士以诚恳、热情的态度给予入院指导,同时责任护士应了解老年患者的需要,并积极给予帮助。

这样患者就会感到亲切、放松,从而产生信任和安全感,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2.2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

责任护士通过与患者及其家属交谈,及时了解和掌握老年患者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家庭状况,并根据这些特点制定心理护理计划,实施心理护理措施。

如对孤独、自卑的老年患者,在护理活动中护士应注重体贴关心他们,多使用肯定、鼓励和赞扬的语句进行心理疏导,激励老人树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并适时组织老人参加力所能及的文体活动,以丰富老人的精神生活;同时护士要引导家属协助治疗工作,如家属经常探视、陪伴老人,以免老人产生被遗弃感。

空巢老人的心理护理探讨

空巢老人的心理护理探讨

空巢老人的心理护理探讨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和老龄化进程的加速,空巢老人日益增多,这种人口群体的存在需要社会的关注和高度重视。

虽然他们独处的时间比较长,但是他们还是需要物质和心理上的支持,需要别人的关爱和关注。

空巢老人的生活空间狭小,生活单调,长期处于孤独无助的状态,心理上容易受到打击和伤害。

本文将从心理护理的角度对空巢老人进行探讨,提出一些有效的保健措施,为促进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和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提供实用的方法和方案。

一、空巢老人的心理特点和问题1.1 空巢老人的心理特点空巢老人是指年龄在60岁以上,其子女已经或者即将离家自立,空巢老人的心理特点主要有:第一,情感缺失。

空巢老人常年独处,情感支持不足,缺乏亲人的关爱和陪伴,孤独感强烈。

第二,自尊心受损。

空巢老人常常觉得自己无用,无价值,陷入孤独和自卑的情绪中。

第三,抑郁情绪。

空巢老人长期孤单,无聊无助,容易出现抑郁情绪和自杀倾向。

第四,自我封闭。

空巢老人长期与外界隔绝,社交机会少,渐渐失去了与社会的联系。

以上特点成为空巢老人心理问题的焦点和核心,在心理护理工作中需要有针对性的方法和措施,来尽可能的满足他们的需要,帮助他们度过空巢时期的难关。

1.2 空巢老人存在的心理问题1.2.1 移情问题空巢老人中一些人因没有子女抚养而与宠物产生了移情,把爱心和感情都投注到宠物身上。

这种情况一般属于情感的排泄与满足,但有些人可能走极端,对宠物过于溺爱甚至变得依赖性,这会影响到空巢老人对人际关系的认识和处理能力,从而加剧他们孤独无助的感受。

1.2.2 防卫性心理问题空巢老人丧失了亲人的关怀和支持,即便是相识的人也会对他们心生疑虑,因此空巢老人经常处于防卫状态,尤其是面对一些关爱和厚待自己的好心人,他们不仅不能感激,反而可能更加恼怒和消极,认为自己被看不起或者被利用。

1.2.3 神经质问题空巢老人的生活单调乏味,孤独感加重,极易出现将小事复杂化的心理现象,抑郁、焦虑、神经过敏等症状相继出现,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状况分析及护理对策

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状况分析及护理对策

21 忧思过度 .
这种病 人对糖尿病知识 了解很 少 ,缺乏
正确认识 ,一旦病情 没有得到控 制,就烦躁不 安、夜不 能寐或病急乱投医 ,致使病情 得不到满意控制 。
2 紧张恐惧 . 2 2 急躁易怒 . 3
有些人对 糖尿病过分在乎 ,整 天紧张焦 有些人不 能接受疾病 ,不 能积 极主动改
1 方法 采 用 问卷 调 查及 一对 一 的护 患 沟通方 式 问 . 2
卷涉及 :① 基本情况 :包括性 别 、年龄 、学历 、病龄 ;
②病情及 病人对糖尿病 的认 知程度 ;③社会 家庭环境 : 包括职业 、经济状况 、家人 关爱程度 、是 否独 居 、居住
环境等 。
监测血糖 ,认识 到控制糖尿病 并非遥不可及 ,关键 是要 有战胜疾病 的坚 定信念 ,糖尿病 患者通过 自己的努 力, 同样能获得精彩 的人生 。
近年 来,随着社会经 济的发展 ,居 民生活水平 的提
化 ;而 安定 的情 绪 常常可 导致病 情缓解 l, 们采取 了 2 我 】 为病 人 举办糖 尿 病 基本 知 识 、药物 治疗 、饮 食 治疗 、 互动 治疗 、 自我 监测 等 一 系列讲 座 ,并 发放 健康 教育 手册 ,帮助 患者 正确 认 识疾 病 ,使 他们 认识 到糖 尿病
是老 年人 常见 疾 病 ,是 与生 活方 式 有关 的疾病 , 目前
虽 无 法 根 治 , 但 是 可 在 医 务 人 员 的 治 疗 和 指 导 下 得 到
高 以及老龄人 口的增加 ,糖尿 病 的患病率逐 年上升 ,糖
尿病 已成 为继恶 性肿瘤 、心 血管疾病之后威胁 人类健康 的主要疾病之 一。而社区老年人 由于环境 原因及身体状
态容易 出现心理障碍 l,而影 响血糖 的控 制 。为此 ,我 l 】 们对 我 院老 年糖 尿病 患 者进 行心 理 状况 分 析及 护理 干 预 ,现报 道如下 : 1 对象与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中图分 类号】R 4 7 3 . 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 6 7 4 - 0 7 4 2 ( 2 0 1 5 ) 0 2 ( b ) 一 0 0 2 2 — 0 3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o f t h e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C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Co mm u n i t y Em p t y Ne s t e r s wi t h Di a b e t e s a n d t h e Co u n t e r me a s u r e s
a f t e r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c o u n s e l i n g . An d t h e e f e c t wa s e v a l u a t e d . Re s u l t s 2 9 2 p e o p l e w e r e e n r o l l e d i n t h i s s t u d y , i n c l u d i n g 1 3 1 ma l e s a n d 1 6 1 f e ma l e s . T h e r e we r e s t a t i s t i c a l l y s i g n i i f c a n t d i f e r e n c e s i n t h e a w a r e n e s s r a t e o f r e s t k n o wl e d g e a b o u t d i a g n o s t i c c it r e i r a f o r d i a b e t e s ,p a t i e n t s n e e d t o k e e p g o o d s t a t e o f mi n d e v e n i f t h e y f e e l g o o d a f t e r t a k i n g h y p o g l y c e mi c d r u g s a n d S O o n e x c e p t t h e 巢 老年糖 尿病 患者 的心理特 点及对策
吴 冰 王 丹
长春医学高 等专科学校 , 吉林长春
1 3 0 0 1 3
【 摘 要】目的 探讨社 区空巢老年糖 尿病患者心理 特点及对策 。 方法 2 0 0 9年 9月一2 0 1 2年 9月期间对该社 区确诊 的空 巢
s u r e s .M e t ho ds The e mp t y n e s t e r s c on ir f me d wi t h d i a b e t e s i n t h e c o mm u ni t y we e g i v e n a 3-y e a r me d i ca l a nd n ur s i ng i n t e r v e n・
老年糖尿病患者进 行为期 3 年 的医护干预 ,心理疏导前后对患者进行 问卷调查和医学体检 ,评价其效果。 结果 2 9 2人参
与, 男性 1 3 1 人, 女性 1 6 1 人, 在糖尿病诊断标准 、 服降糖药 感觉 良好 后仍 需保持 良好 的心态等方 面 , 除遗传是危 险因素知
晓率无差别外 , 其余知识 的知晓率在心理疏导前后差异有 高度统计学意义 P < 0 . 0 1 ) ; 对控制体重 、 有氧运动 , 戒烟 、 限酒 和保 持心理平衡等非药物疗 法的使用 率均 上升 , 除戒烟外, 其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氏0 . 0 5 ) 。 心理疏导后 患者 总复查率 、 总药物治 疗率和 总控制率较心理疏 导前分别提高 了 1 2 . 8 1 %, 7 . 4 1 %和 2 3 . 6 2 %,其 中心理疏导前后总控制率差别 有统计学意 义 ( x z = 1 0 . 8 4 , P < O . o 1 ) 。心理疏导后空腹血糖和血压分别下降了 8 . 0 7 mm o 1 ] L和 5 . 4 7 m mH g , 差别 有统计学 意义 ( £ 值分别为 1 3 . 7 3和
WUB i n g WANG Da n
Ch a n g c h u n Me d i c a l C o l l e g e , Ch a n g c h u n , J i l i n P r o v i n c e ,1 3 0 01 3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c o m m u n i t y e m p t y n e s t e r s w i t h d i a b e t e s a n d t h e c o u n t e r m e a -
t i o n f r o m S e p t e mb e r 2 0 0 9 t o S e p t e mb e r 2 01 2 . An d t h e y u n d e r w e n t t h e 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s u r v e y a n d me d i c a l e x a mi n a t i o n b e f o r e a n d
1 . 7 4 , 均P < O . 0 5 ) 。 结论 为空巢 老年糖尿病患者制定个体化健康指导方案 , 主要是 定期 心理 疏导 , 对提 高患者糖 尿病 知识知
晓率 、 药物 、 非药物治疗依从 性以及血糖控制率 方面具有 重要 意义。
【 关键词】 社 区; 空 巢老 人 ; 糖 尿病 ; 心 理 疏 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