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武冈市第三中学2024届毕业升学考试模拟卷语文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武冈市第三中学2024届毕业升学考试模拟卷语文卷
考生请注意:
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绵阳是西南地区一座迷人的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领先的现代科技,既各显其美,又相得益彰
....。
B.在观众震耳欲聋的助威声中,苏炳添首当其冲
....,率先跑过终点,夺得2017年国际田联百米大战冠军。
C.面对朝鲜不断升级的核挑衅,美国国会有人公开表示,通过战争解决朝鲜核问题才是一劳永逸
....的办法。
D.在机场附近操控遥控飞行器,不仅影响飞机的正常起降,甚至可能导致机毁人亡,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
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某校师生野营训练来到村里,,,,,和村民一道投入抢收战斗。
①就像勇猛的战土一样②不顾一天行军的疲劳③马上扔下背包④听到大雨即将来临的广播
A.②④①③B.①④②③C.④②③①D.④③①②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
..的一项是()
A.105岁高龄的著名作家杨绛先生在北京去世,这个消息很快被传得满城风雨
....。
B.5月20日,我市各级部门认真落实救灾应急预案,有条不紊
....地开展灾后救助工作。
C.谢幕战中的科比,.首当其冲
....,狂砍60分,打破了NBA球员退役的得分记录。
D.虽然这道题很难理解,但是在小明耐心细致的讲解下,我们终于幡然悔悟
....了。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殉职袒护金箍咒海枯石烂蛛丝蚂迹
B.枯躁藩篱家俱店无人问津按部就班
C.剽悍破绽照相馆相形见绌语无伦次
D.斡旋布署抚恤金销声匿迹划蛇添足
5.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②苔痕上阶绿,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
③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⑥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⑦塞下秋风来景异,_____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⑧苏轼《水调歌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用远水千山共赏一轮圆月的词句,表达了词人在中秋月圆之时对远方亲人的美好祝愿。
默写杜牧的《赤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名著阅读。
根据《傅雷家书》的内容完成下面两个小题。
(1)填空。
傅雷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______、______的问题。
(2)补齐对联,要求必须加上“傅雷家书”。
上联:《朝花夕拾》忆亲人师长。
下联:__________。
二、阅读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景公筑路寝①之台,三年未息;又为长庲②之役,二年未息;又为邹之长途。
晏子谏曰:“百姓之力勤矣!公不息乎?”公曰:“途将成矣,请成而息之。
”对曰:“ 明君不屈民财者,不得其利;不穷民力者,不得其乐。
昔者楚灵王作顷宫③,三年未息也;又为章华之台,五年又不息也;乾溪之役,八年,百姓之力不足而自息也。
灵王死于乾溪,而民不与君归。
今君不遵明君之义,而循灵王之迹,婴惧君有暴民之行,而不睹长庲之乐也,不若息之。
”公曰:“善!非夫子者,寡人不知得罪于百姓深也。
”于是令勿委坏,余财勿收,斩板④而去之。
①路寝:台名。
②长庲(lái):台名。
③顷宫:占地一顷的大宫殿。
④斩板:指斩断绳子,撤除夹板,表示停止工程。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公不息.乎息:休息B.昔者楚灵王作.顷宫作:建造
C.而不睹长庲之乐.也乐:乐趣D.寡人不知.得罪于百姓深也知:知道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途将成矣,请成而息之。
明君不屈民财者,不得其利;不穷民力者,不得其乐。
3.熟读选文内容,说说晏子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劝说方式有何不同。
8.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李广智退匈奴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
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
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
中贵人走广。
广曰:“是必射雕者也。
”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
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
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
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
皆惊,上山陈。
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
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
”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柰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於是胡骑遂不敢击。
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馀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
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
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於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
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
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1.下列对句中加点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贵人将.骑数十纵将:带领
B.杀其二人,生.得一人生:活捉
C.上山阵.阵:陈列
D.胡兵终怪.之怪:以……为怪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
A.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
B.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
C.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
D.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
3.下列对文本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贵人带着几十名骑兵,遇到三个匈奴人,与他们交战,中贵人受伤,他的骑兵几乎被杀光。
B.李广认为中贵人遇到的是匈奴的射雕手。
C.李广的百名骑兵遇到匈奴几千骑兵大为惊恐,想回马飞奔逃跑,被李广止住。
D.汉朝有伏兵在附近,想趁夜偷袭匈奴兵,所以匈奴就领兵撤离了。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①有少孺子②,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③。
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
其上有蝉。
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④,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①舍人:门客,这里指吴王的侍从官员。
②少孺子:年轻人。
③三旦:许多天。
④委身曲附:缩着身子紧贴树枝,弯起前肢。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臣之妻私.臣(________)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________)期年
..之后(________)敢有谏.者(________)如是.者三旦(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3.请从两篇短文中各找出或归纳出一个成语。
甲文:________乙文:________
4.请比较两篇短文的相同点。
从进谏方式看,邹忌与少孺子:________。
从进谏结果看,威王与吴王:________。
10.阅读《追梦意味着“专心用功”》,完成下列小题。
追梦意味着“专心用功”
①选择一份志业,为它专注用功,希望再过十年,我们也会感激今天的自己。
“自古人生于世,须有一技之能。
我辈既务斯业,便当专心用功。
以后名扬四海,根据即在年轻。
”今年春晚的戏曲节目一开场,小演员们在舞台上高声喊出这几句话。
有网友说,在他们身上看到的真诚与努力,实在让人感动。
②这几句话源自著名京剧科班富连成的训词。
戏曲行业有其特殊性,讲究科班出身、练童子功,但“以后名扬四海”所代表的美好期待,也是各行各业年轻人的共同憧憬。
而不管具体的梦想是什么,追梦的路上总离不开“专心用功”。
③“专心”,便要认清并专注于自己的志业。
“戏比天大”“择一业终一生”,很多戏曲演员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用敬业精神传承了文化,也成就了自己。
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不管是校园里还是职场上,想要做到专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做学生时,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要上课、泡图书馆,要做社团学生工作,又想多做几份不同类型的实习,还想做交换生去国外看看;进入职场,现在又流行做“斜杠青年”——上班时间是程序员,下班时间当作家,业余时间再做做摄影师……
④“自古人生于世,须有一技之能”,确认自己的热爱与核心竞争力,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所在,是专心于此的前提。
广泛的尝试与探索,固然可以让生活丰富多彩,但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若想把一件事做成、做好,还是需要专心的力量。
⑤确认专心之处后,“用功”则是锤炼一技之能的不二法门。
“你们既是入了这一门,就得研究这一门的学问。
”这是富连成科班训词里的一句话。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戏曲演员技艺精湛背后所下的功夫自不必说。
其实,下苦功夫、出好成果,在各行各业都是普遍的道理。
⑥电影《飞驰人生》中的一句台词说,一招必胜的“绝招”只有两个字——奉献,“把你的全部奉献给你所热爱
的一切”。
专心用功就是一种为理想的奉献,一如电影里的赛车手把刻苦练习奉献给赛场,一如春晚上戏曲演员们把汗水奉献给舞台。
⑦梁漱溟说,“一个人一生都有他的英雄时代,此即吾人的青年期。
”专心用功,最好还要趁年轻时。
“戒抛弃光阴”,是富连成科班训词“四戒”中的一条,劝导学生们“趁着这年纪练功夫,学本领”“千万不可把他抛弃了”,而这也正印证了“以后名扬四海,根据即在年轻”。
⑧青春是用来奋斗的。
最近,社交媒体上流行“十年挑战”,很多人发出自己十年来的对比照。
十年前许多青涩的少年,十年后已经小有成就;十年前的很多梦想,十年后已经实现,可以说是回首往事心中无愧。
而这些变化的根基,便是年轻时的努力与坚持。
⑨选择一份志业,为它专注用功,希望再过十年,我们也会感激今天的自己,“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1.根据文意,下列选项与本文中心论点表述最相近
...的一项是()
A.学而不思则罔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2.请你阅读下面两则材料,选择出适合作为第⑤段论据的材料,并说明理由。
A董仲舒三年目不窥园,专心攻读,孜孜不倦。
虽然他的书房后有一个吸引人的花园,但他只是专心读书学习,三年时间里从来没有进园观赏一眼,他如此专一地钻研学问,最终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
B跳水运动员郭晶晶非常刻苦用功,每天6点起床,练习到8点再吃早餐。
中午別人午睡时,她顶着炎炎烈日,在晒得发烫、反着白光的马路上跑步。
下午还要继续上高强度跳水训练课。
她如此用功十几年终于修成正果,成为跳水女皇。
3.结合文章③④段内容,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斜杠青年”的看法。
1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中国素有“衣冠王国”之美誉。
几千年来,中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制造出了许多精美绝伦的服饰,服饰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文化。
中国古人讲究同自然的和谐,即“天人合一”。
因此,在中国古代社会,凡是一个新的王朝建立,都要确定本朝崇尚的颜色,以证明自己统治天下是顺承天意、合乎天德的。
商代将取于自然的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视作尊贵色彩,例如,青色就是蓝草(草名)染在素色布上的颜色,而黄色是土地之色,源于古人对土地的崇拜。
秦尚黑色,到了汉代,黑、黄、红三色都曾受到尊崇;而唐宋以来,黄色成了最尊贵的色彩,“黄袍”成为天子专着的服装。
金、黄、红、紫等艳丽之色多属于达官贵人,蓝、绿、灰、白则属于平民。
不过,明朝因皇帝姓朱,遂以“朱”为正色,又因《论语》有“恶紫之夺朱也”的语句,紫色于是自官服中废除不用。
可见,色彩的应用已逐渐脱离自然属性及其
本来意义而被赋予了浓厚的政治伦理色彩。
除了色彩之外,服装款式也蕴含着古人的思想追求。
以深衣为例,它袖口宽大,象征天道圆融;领口左右相交,代表做人要不偏不倚;深衣背后有一条直缝贯通上下,象征顶天立地,为人正直;腰系大带,象征行动进退符合权衡规矩。
总之,深衣象征着天人合一,恢宏大度,公平正直,包容万物的中华传统美德。
材料二:早在《诗经》中,就有借服饰表现人物身份,寄托人物情感的诗句。
“硕人其颀,衣锦褧(jiǒng)衣”,这里的锦绣华服不仅是描绘一个女子的衣着,也显示了她贵妇人的身份;“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中的“青衿”是古代读书人常穿的衣服,在这里既表明了恋人读书人的身份,也借写对衣服的念念不忘传递出女子相思萦怀之情。
周代时,冠服制度确立,规定:天子、诸侯穿衮服,戴冕;大夫穿裨衣,戴冕;平民则只能穿布衣。
这一制度在不少成语和古诗文中都有体现,比如成语“冠冕堂皇”就与这一制度有关。
古时的王公贵族和武将还要戴“貂蝉冠”,这种冠冕“附蝉为文,貂尾为饰”,是地位的象征,陆游诗句“长安貂蝉多,死去谁复还”中的“貂蝉”指的就是达官显贵。
到了明代,冠服制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在服装方面,开始用官服上补子图案的不同来区分官职:文官都用禽类,武官皆用兽类。
成语“衣冠禽兽”即源自于此,本指身居高位,但后来渐渐演变成了贬义词。
在冠冕方面,因为当官封王的太多,“貂蝉冠”供不应求,貂尾严重不足,只能用狗尾来代替,从而产生了成语“狗尾续貂”。
材料三:胡服骑射是中国历史上汉族服饰与少数民族服饰的第一次融合。
赵武灵王发现汉人的上衣下裳和深衣的着装方式不便于作战,于是果断推行短衣长裤的胡服。
唐人善于融合西北少数民族和天竺、波斯等外来文化,使胡服掀起又一个高潮。
到宋代胡服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朱熹感慨“今世之服,大抵皆胡服”,可见其流行之广。
另一方面,少数民族服饰也受汉朝典章礼仪影响,穿起了汉族服装,如清代后期的史书中就有“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截作短衣裳”的记载。
中国各民族服饰文化在彼此融合中不断丰富与发展。
20世纪初,在东西方文化冲突交融中,中山装与旗袍逐渐发展成为了中国男女的主要服装样式。
它们的变革融入了时代的特征,糅合了中国传统服装的民族特色与外来服装的特点,既保留了中国古典服装的含蓄、端庄、严谨的风格,又吸取了洋装的实用、简洁、舒适的优点,体现了“洋为中用”的时代精神;既传承了民族文化,又适应了国际化的潮流。
1984年,旗袍被国务院指定为女性外交人员礼服,成为外事场合礼仪服装和国际盛会礼服。
2014年在北京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第22次APEC会议中,与会女领导人的服装就由立领旗袍礼服裙和直领开襟披风构成,彰显出鲜明的中国特色。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面成语中与服饰文化无关
..的一项是()
A.青出于蓝B.布衣之交C.黄袍加身D.飞禽走兽
2.2022年,我国将承办第24届冬奥会。
服装学院的同学们想为出席冬奥会开幕式的国家女领导人设计一套礼服,要突出中国元素和时代特征。
请你根据材料一、材料三和链接材料,从下面三个方案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并从服装款式、色彩和图纹三个方面说明理由。
链接材料:
祥云寓意:祥瑞喜庆、和谐共融。
朱雀寓意:矫健有力的蓬勃之气。
梅花寓意:高洁坚贞的风骨。
①方案一:绿色复古深衣,配朱雀纹样。
②方案二:红色改良旗袍,配祥云纹样。
③方案三:白色西服套裙,配梅花纹样。
我选: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
3.阅读上面三则材料,简要说明你对中国服饰有了哪些认识。
三、应用
12.综合性学习
阅读,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成长史。
古今中外,人们一致认可阅读对人的巨大价值,并号召人们“好读书,读好书”。
我校将要举办“好读书,读好书”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本次“好读书,读好书”综合性学习活动,学校努力引导同学们多读经典。
为营造这种阅读经典的氛围,请你为行知大道拟写一则宣传语。
(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期间,你班想举办一场“如何阅读小说”的读书方法讲座,想邀请本市的知名小说家黄子轩来到班上主讲,时间是6月5日上午十点。
你是班上的班长,班主任将这次邀请任务交给了你,你打电话给黄子轩会怎么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期间,你班准备办一期黑板报。
请你仿照示例,再为黑板报拟一个栏目名称,并说明这个栏目的内容。
示例:
栏目名称:书海拾贝
栏目内容:以简洁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某本书的主要内容、艺术特点。
栏目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目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1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们无法改变天气,却可以改变心情,我们无法改变别人,却可以改变自己。
”快乐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
们每天所做的平凡琐碎的小事中。
生活中不是缺少快乐。
而是缺少发现快乐的眼睛。
请以《找寻身边的快乐》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感情健康真实;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标点正确,书写规范,不少于800字;④文内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人名。
参考答案
一、积累
1、B
【解题分析】
考查对成语的理解辨析。
A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符合语境。
C 一劳永逸:是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可以不再费力了。
符合语境。
D危言耸听:指故意说些夸大的吓人的话,使人惊疑震动。
符合语境。
B项,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不符合语境。
2、C
【解题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句子的排序。
解答此类试题时,先通读几个句子,确定之间的内在联系。
要求排序的四个句子①②③的举动都是因为④中交代的事件的起因,然后“投入战斗”又和前文①中的“战士”连接紧密。
所以正确的排序为④②③①。
故选C。
3、B
【解题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A项中的“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与语境不符;C 项中的“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与语境不符;D项中的“幡然悔悟”迅速彻底地后悔醒悟。
与语境不符。
故选B。
4、C
【解题分析】
A.金箍咒-紧;蛛丝蚂迹-马;
B.枯躁-燥;家俱店-具;
C.正确;
D.布署-部;划蛇添足-画;
故选C。
5、(1)①星汉灿烂②草色入帘青③江春入旧年④先天下之忧而忧⑤海内存知己⑥自缘身在最高层⑦衡阳雁去无留意⑧千里共婵娟(2)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
雀春深锁二乔
【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
此题要注意“缘”“婵”“戟”“郎”等字的书写。
6、(1)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2)《傅雷家书》谈生活艺术
【解题分析】
(1)《傅雷家书》傅雷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
(2)本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的理解、掌握能力。
解答此题,要求掌握对联的一些基本知识,如语句对仗,词性相同,还要注意修辞运用,语境是否符合等方面。
上联《朝花夕拾》——名著,忆——动词,亲人师长——并列短语,下联按此仿写即可。
二、阅读
7、1.A
2.(1)道路就快筑好了,让我修成后再停止吧。
(2)贤明的君主不枯竭民众的财力,就会大得其利;不穷尽民众的力气,就会大得其乐。
3.①晏子首先以百姓太过劳累来引起景公的注意,但效果不好;接着以明君的御民之术,从正面劝说——不枯竭民力,不穷尽劳力,才能大得其利;然后举楚灵王的暴行从反面论证;最后规劝景公不要循着楚灵王的足迹,有暴君的行为。
②邹忌则从切身经历入手,由此及彼以小比大,以家比国,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
【解题分析】
1.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
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
A. 公不息.乎(停止)。
2.要求学生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
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
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重点字词:“途”道路;“明君”,贤明的君主;“屈”,枯竭。
3.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
晏子首先以百姓太过劳累劝谏景公,但效果不好;接着晏子以明君的御民之术劝说;然后举楚灵王的暴行从反面论证;最后規劝景公不要学楚灵王,有暴君的行为。
所以他劝谏的方式应是“迂回曲折”;邹忌则从切身经历入手,由此及彼以小比大,以家比国,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
【题目点拨】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
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
二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参考译文:景公修筑路寝高台,(过了)三年(都)没有停止;又开始了修建长廊的劳役,两年没有停止;又兴起修建通向邹国的道路。
晏子劝谏说:“百姓大劳累了,主公还不停止吗?”景公说:“道路就快筑好了,让我修成后再停止吧。
”晏子回答说:“贤明的君主不枯竭民众的财力,(就会)大得其利;不穷尽民众的劳力,(就会)大得其乐。
从前楚灵王修建高大的宫殿,三年没有停止;又修建章华台,五年也没有停止;(到)乾溪战役,(打了)八年,(由于)百姓的精力不足而自动停止。
楚灵王最后死在乾溪,民众却不和楚灵王回国。
如今君主不遵守贤明的君主的最佳行为方式,而要去循着楚灵王的足迹,(我晏婴)恐怕君主会有暴君的行为,而看不到长廊的乐趣了。
不如停止吧。
”景公说:“好的!要不是先生你,我不知道得罪百姓多深了。
”
8、1.C
2.C
3.D
4.那些敌人原以为我们会逃跑,现在我们都解下马鞍表示不逃,这样就能使他们更坚定地相信我们是诱敌之兵。
【解题分析】
1.C加点字的理解不正确。
“上山阵”:跑上山去摆好了阵势。
“阵”:阵势。
2.C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
“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译为:李广命令他的骑兵左右散开两路包抄。
他亲自去射杀那三个人,射死了两个,活捉了一个,果然是匈奴的射雕手。
此题要注意把相关的几件事情划开。
注意标志性的虚词“者”。
3.D对文本内容理解不正确。
原文“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於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
意思:匈奴兵又以为汉朝有伏兵在附近,想趁夜偷袭他们,因而匈奴就领兵撤离了。
注意是“匈奴兵以为”,选项丢弃“以为”二字。
也就是实际上汉朝没有伏兵。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彼虏”:那些匈奴兵。
“走”:逃跑。
“坚”:使……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