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溧阳市高三语文 小阅读欣赏学案04 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析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总04)
学习目标:能赏析环境(景物)描写的特色并能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预练(江苏高考真题)
2010年小说《溜索》原文见《核按钮》P-112页
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
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
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
11.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5分)
12.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6分)
2011年小说《这是你的战争》原文见《核按钮》P-102页
①昆明下着雪。
红土地、灰校舍和那不落叶的树木,都蒙上了一层白色。
⑤雪越下越大了。
腊梅林上的雪已消了大半。
子蔚默默地看着他下楼,又到窗前,看他出了楼门,沿小路往腊梅林中去了。
14.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6分)
附:小说环境(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作用:要点归纳见《核按钮》P-108页
二、课堂演练
雪夜(日本)星新一
雪花象无数白色的小精灵,悠悠然从夜空中飞落到地球的脊背上。
整个大地很快铺上了一条银色的地毯。
在远离热闹街道的一幢旧房子里,冬夜的静谧和淡淡的温馨笼罩着这一片小小的空间。
火盆中燃烧的木炭偶尔发出的响动,更增浓了这种气氛。
“啊!外面下雪了。
”坐在火盆边烤火的房间主人自言自语地嘟哝了一句。
“是啊,难怪这么静呢!”老伴儿靠他身边坐着,将一双干枯的手伸到火盆上。
“这样安静的夜晚,我们的儿子一定能多学一些东西。
”房主人说着,向楼上望了一眼。
“孩子大概累了,我上楼给他送杯热茶去。
整天闷在屋里学习,我真担心他把身体搞坏了。
”
“算了,算了,别去打搅他了。
他要是累了,或想喝点什么,自己会下楼来的。
你就别操这份心了。
父母的过分关心,往往容易使孩子头脑负担过重,反而不好。
”
“也许你说得对。
可我每时每刻都在想,这毕业考试不是件轻松事。
我真盼望孩子能顺利地通过这一关。
”老伴儿含糊不清地嘟哝着,往火盆里加了几块木炭。
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这寂静的气氛。
两人同时抬起头来,相互望着。
“有人来。
”房主人慢吞吞地站了起来,蹒跚地向门口走去。
随着开门声,一股寒风带着雪花挤了进来。
“谁啊?”
“别问是谁。
老实点,不许出声!” 门外一个陌生中年男子手里握着一把闪闪发光的匕首。
声音低沉,却掷地有声。
“你要干什么?”
“少罗嗦,快老老实实地进去!不然……”陌生人晃了晃手中的匕首。
房主人只好转身向屋子里走去。
老伴儿迎了上来:“谁呀?是找我儿子……”她周身一颤,后边的话咽了回去。
“对不起,我是来取钱的。
如果识相的话,我也不难为你们”。
陌生人手中的匕首在炭火的映照下更加寒光闪闪。
“啊,啊,我和老伴儿都是上了年纪的人,不中用了。
你想要什么就随便拿吧。
但请您千万不要到楼上去。
”房主人哆哆嗦嗦地说。
“噢?楼上是不是有更贵重的东西?”陌生人眼睛顿时一亮,露出一股贪婪的神色。
“不,不,是我儿子在上面学习呢。
”房主人慌忙解释。
“如此说来,我更得小心点。
动手之前,必须先把他捆起来。
”
“别,别这样。
恳求您别伤害我们的儿子。
”
“滚开!” 陌生人三步两步蹿上楼梯。
陈旧的楼梯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
两位老人无可奈何,呆呆地站在那里。
突然,喀嚓一声,随着一声惨叫,一个沉重的物体从楼梯上滚落下来。
房主人从呆愣中醒了过来,慌忙对老
伴儿说:“一定是我们的儿子把这家伙打倒的。
快给警察挂电话……”
很快,警察赶来了。
在楼梯口,警察发现了摔伤了腿躺在那里的陌生人。
“哪有这样的人,学习也不点灯。
害得我一脚踩空。
真晦气。
”陌生人一副懊丧的样子。
上楼搜查的警察很快下来了。
“警长,整个楼上全搜遍了,没有发现第二个人,可房主人明明在电话中说是他儿子打倒的强盗,是不是房主人神经不正常?
“不是的。
他们唯一在上学的儿子早在数年前的一个冬天死了。
可他们始终不愿承认这一事实。
总是说,儿子在楼上学习呢。
”
谁也没有再说话。
屋里很静,屋外也很静。
那白色的小精灵依然悠悠然然地飞落下来……
(摘自《外国微型小说选》)
思考题:
1、小说1、2节和最后一节都是环境描写,简要分析它们在小说中所起的作用。
三、课后欣赏
一小时的故事凯特·肖班
①大家都知道马拉德夫人的心脏有毛病,所以在把她丈夫的死讯告诉她时是非常注意方式方法的。
是她的姐姐朱赛芬告诉她的,话都没说成句,吞吞吐吐、遮遮掩掩地暗示着。
她丈夫的朋友理查德也在她身边。
②要是别的妇女遇到这种情况,一定是手足无措,无法接受现实,她可不是这样。
她立刻一下子倒在姐姐的怀里,放声大哭起来。
当暴风雨般的悲伤逐渐减弱时,她就独自走向自己的房里,不要人跟着她。
③正对着打开的窗户,放着一把舒适、宽大的安乐椅。
全身的精疲力竭,似乎已浸透到她的心灵深处,她一屁股坐了下来。
④她能看到房前场地上的树梢在新春的气息中兴奋地颤抖着。
空气中弥漫着芬芳的雨的气息。
窗下的街道上,一个小贩在吆喝着他的器皿。
远处依稀传来飘渺的歌声,数不清的麻雀也在屋檐下叽叽喳喳地唱个不停。
对着她窗口西边的天空上,云朵层层叠叠地堆积着,间或露出一绺绺蔚蓝的天空。
⑤她坐在那里,头靠着软垫,一动也不动,嗓子眼里偶而啜泣一两声。
她还年轻,美丽,沉着的面孔出现的线条,说明了一种相当的抑制能力。
可是,这会儿她两眼只是呆滞地凝视着远方的一片蓝天,从她的眼光看来她不是在沉思,而像是在理智地思考什么问题,却又尚未做出决定。
什么东西正向她走来,她等待着,又有点害怕。
那是什么呢?她不知道,太微妙难解了,可是能感觉得出来。
这会儿,她的胸口激动地起伏着。
她开始认出来那正向她逼近、就要占有她的东西,她挣扎着决心把它打回去——可是她的意志就像她那白皙纤弱的双手一样软弱无力。
当她放松自己时,从微弱的嘴唇间溜出了悄悄的声音。
她一遍又一遍地低声悄语:“自由了,自由了,自由了!”她的目光明亮而锋利,她的脉搏加快了,循环中的血液使她全身感到温暖、松快。
⑥她知道,等她见到死者那张一向含情脉脉地望着她、如今已是僵硬、灰暗、毫无生气的脸庞时,她还是会哭的。
不过她透过那痛苦的时刻看到,来日方长的岁月可就完全属于她了。
她张开双臂欢迎这岁月的到来。
在那即将到来的岁月里,没有人会替她做主;她将独立生活。
再不会有强烈的意志而迫使她屈从了,多古怪,居然有人相信,盲目而执拗地相信,自己有权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
在她目前心智特别清明的一刻里,她看清楚:促成这种行为的动机无论是出于善意还是出于恶意,这种行为本身都是有罪的。
⑦当然,她是爱过他的——有时候是爱他的,但经常是不爱他的。
那又有什么关系!有了独立的意志,爱情这未有答案的神秘事物,又算得了什么呢!“自由了!身心自由了!”她悄悄低语。
⑧朱赛芬跪在关着的门外,苦苦哀求让她进去。
“露易丝,你干什么哪?看在上帝的份儿上,开开门吧!”“去吧,我没事。
”她正透过那扇开着的窗子畅饮那真正的长生不老药呢,在纵情地幻想未来的自由美好岁月,春天,还有夏天以及所有各种时光都将为她自己所有。
她终于站了起来,在她姐姐的强求下,打开了门。
她眼睛里充满了胜利的激情,搂着姐姐的腰,一齐下楼去了。
⑨有人在用弹簧锁钥匙开大门。
进来的是布兰特雷·马拉德,略显旅途劳顿,但泰然自若地提着他的大旅行包和伞。
他不但没有在发生事故的地方呆过,而且连出了什么事也不知道。
他站在那儿,大为吃惊地听见了朱赛芬刺耳的尖叫声;看见了理查德急忙在他妻子面前遮挡着他的快速动作。
不过,理查德已经太晚了。
⑩医生来后,他们说她是死于心脏病——说她是因为极度高兴致死的。
【注】凯特•肖班(Kate Chopin,1851-1904)生活在19 世纪后半叶,曾被誉为“美国女权主义文学创作的先驱之一”。
1.概括第4节中景物的特点并指出描写采用的手法,并简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2011年江西卷小说《晚秋》原文见《核按钮》P-112页
思考:请指出小说开头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
参考答案:
一、预练(江苏高考真题)
11.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5分)
【参考】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使人如临其境。
12.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6分)
【参考】12.(6分)牛不肯挪动半步的恐惧和溜索时流泪发抖:(1)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2)与“我”“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又与领队及汉子的勇敢无畏形成反衬
14.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6分)
提示:(1)点明时间,暗示社会背景,渲染氛围;(2)暗示情节的发展;(3)衬托人物性格,刻画人物形象。
答:㈠深刻寓意:①雪:昆明很少下雪,用下雪天渲染气氛,暗示战事紧急,形势严峻。
②腊梅林:用傲雪的腊梅象征爱国知识分子的高洁品格。
㈡表现人物:
①孟弗之见到雪白的腊梅林,暗喻他路遇蒋姓学生后的沉重心情。
②萧子蔚。
澹台玮面对雪已消了大半的腊梅林,暗示他们消解了内心淡淡的纠结,彼此之间理解更深了。
③澹台玮走入腊梅林,人与梅相映,隐喻坚贞人格。
二、课堂演练
1、小说1、2节和最后一节都是环境描写,简要分析它们在小说中所起的作用。
参考:开头的雪景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寒冷而静寂的氛围与房内温馨的火盆相映衬,推动情节的发展。
结尾的雪景依旧宁静唯美,为故事结局营造一种肃穆、凄清的氛围,烘托孤苦老人一片苍凉的心情。
首尾呼应,凸显老人对儿子的思念,寄托作者对这对孤苦老人的同情。
照应文章题目(点题)。
三、课后欣赏
1.概括第4节中景物的特点并指出描写采用的手法,并简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参考:景物特点:春意盎然或生机勃勃
手法:①衬托(以景衬人)。
②分层写景,远近高低结合。
③多角度写景,视觉听觉嗅觉结合。
作用:①烘托欢快、愉悦气氛。
②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人物心情的转变作铺垫。
③暗示人物获得自由的兴奋和舒适心情。
④与马兰德的死形成对比(乐景与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