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月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长春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狭隘(ài)热忱.(chén)坍.塌(tān)殉.职
(xùn)
B.灼.烧(zhuó)庇.护(pì)抽噎.(yè)怂.恿
(cǒng)
C.怅.然(chàng)蜷.伏(juǎn)嗔.怪(chēn)怪诞.(dàn)D.蹒.跚(pán)缥缈.(mǎo)溉.汲(gài)中.伤(zhōng)
2.下列四组词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沾轻怕重漠不关心精益求精见议思迁
B.咄咄逼人翻来复去喜出望外人际罕至
C.人声鼎沸花团锦簇混为一谈刨根问底
D.沉默寡言惊惶失措畏罪潜逃大相径廷
3.下列选项正确的一项是()
A.恰当运用比拟,不仅能让读者对所描绘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能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强烈的感情,但不能引起共鸣。
B.“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一句中的“田地”一词,在这里的意思是“地步,境地”。
C.“莎莉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一句中的“我”是名词,“清凉”“放”“流”都是动词,“一只”“一股”都是数词。
D.“时代”和“时期”是一对同义词,二者之间存在词义轻重的差别:“大公无私”和“损人利己”是一对反义词,前者属于贬义词,后者属于褒义词。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B.寓言一般比较短小,常常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C.安徒生,丹麦作家。
代表作有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等。
D.郭沫若的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屈原》《虎符》和历史剧《棠棣之花》。
5.古诗文默写填空;
(1),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2)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
(3),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4)《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荡漾,山岛高耸突兀的诗句是“,。
”
(5)《次北固山下》中描绘残夜将尽,旭日已升,江上春早的诗句是
“,。
”
二、阅读(45分)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狼
萧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耽耽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属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战?止增笑耳。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缀.行甚远②弛.担持刀
③意暇.甚④狼亦黠.矣
7.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
A.“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等表现了狼的贪婪和凶狠,“狼不敢前”“眈耽相向”“径去”“犬坐”“目似瞑,意暇甚”“洞其中”等,表现了狼的狡诈。
B.本文选自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是他的书房名,“志”是记述,“异”指离奇故事。
C.文中“顾野有麦场……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等句通过动作描写表现出屠户的勇敢、机智。
D.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
8.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那种表达方式?在内容上起什么作用?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则寡欲。
君子寡欲则不役于①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而能谨①身节用,远①罪丰①家。
故曰:“俭,德之共也。
”侈①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小人多欲则败家丧身。
是以居官必贿①,居乡必盗①。
故曰:“侈,恶之大也。
”
(司马光《训俭示康》节选)【注释】①于:被。
②谨:约束。
③远:使……远离。
④丰:使……丰足。
⑤侈:奢侈。
⑥贿:接受贿赂。
⑦盗:成为盗贼。
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
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小人多欲则败家丧身。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则寡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用自己话说说本文着重阐明了什么道
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植树的牧羊人(节选)
让·乔诺
①那是在1913年,我走进法国普旺斯地区,在游人稀少的阿尔斯山地,做了一次旅行。
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
光秃秃的山上。
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
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我走了三天。
终于来到一个废弃的村庄前。
我在倒塌的房屋旁边支起帐篷。
从前一天晚上起,就没有水喝了。
现在,我必须去找点儿水。
我猜想,这里虽然成了废墟,但是,像马蜂窝一样、一间挨一间的房子周围,总会有一口水井.或是一眼泉水吧!我确实找到了一个泉眼。
可惜已经干涸了。
这里有五六栋没了屋顶的房子,任由风吹雨打。
旁边还有一座教堂,钟楼也已经坍塌了。
这一切,让人能想象出当时人们在这里生活的情景。
如今,却一点儿生气也没有了。
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
在毫无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
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
我打消了在这里过夜的念头。
②继续向前走了五个小时,我还是没有找到水,连一点儿希望都没有。
到处是干旱的土地和杂草。
我看见远处有一个黑影。
开始,我以为是一棵枯树。
但没有选择,我还是朝那儿走了过去。
原来是一个牧羊人,他周围有三十来只羊,懒懒地卧在滚烫的山地上。
③牧羊人让我喝了水壶里的水,又带我去了他山上的小屋。
他从一口深井里给我打了一些水,井水甜丝丝的。
井台上。
装着简单的吊绳。
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独自生活的人往往这样。
不过,他显得自信、平和。
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④他不住帐篷,而是住在一座结实的石房子里。
看得出,他是一点一点地把一座破旧的房子修整成现在
的样子的。
房顶很严实,一滴雨水也不漏。
风吹在瓦上,发出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
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止过了油。
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
看得出,他刚刚刮过胡子。
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
⑤我们一起喝了热汤。
饭后,我要把烟袋递给他。
可是,他回答说不吸烟。
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
⑥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
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
他要把好的橡子和坏的橡子分开。
我抽着烟,想帮他挑。
但他说不用我帮忙。
看他挑得那么认真,那么仔细,我也就不再坚持了。
这就是我们所有的交流。
过了一会儿,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
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
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
最后,挑出了一百颗又大又好的橡子,他停下手来,我们就去睡了。
⑦和牧羊人待在一起,让人心里很平静。
第二天,……他要赶着羊群去吃草了。
出发前,他把装着橡子的袋子在水里泡了一下。
我看到,他没有带木棍,而是拿了一根一米半长、大拇指粗的铁棍。
⑧……
⑨我们沿着山路,又向上爬了大约二百米。
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
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
他是在种橡树!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他摇摇头说,不是。
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
看起来他并不在意。
他只是一心一意地把一百颗橡子都种了下去。
⑩吃过午饭,他又开始选橡子。
……他说,这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
他决定,既然没有重要的事情做,就动手种树吧。
⑪……
⑫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
1913年我来时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
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
人们挖了水渠,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
那些废弃的村子一点点重建起来。
从地价昂贵的城市搬到这里安家的人带来了青春和活力,还有探索新生活的勇气。
一路上,我碰到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荡。
一直住在这里的老一辈人,已经被舒适的新生活改变了。
加上新来的居民,一万多口人的幸福生活,都源于这位叫艾力泽·布菲的老人。
12.选文第一段环境描写有什么作
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选文采用了第几人称来叙事的?有何好
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从选文中我们可以看出“牧羊人”是一个怎样的
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葫芦架下的母亲
李汉荣
①初夏的早晨,我妈吃过饭,就在门前院子葫芦架下,坐在竹凳上为我们缝补衣服。
哥哥的书包带子断了,我妈要给接上;我的裤子膝盖上磨了个小洞,我妈要给修补;爹的衬衣、姐姐的枕巾、妈自己的布鞋,都等着她去连缀,去重新出落得完好。
②暖和的阳光洒在葫芦架上,嫩绿的叶子寒寒窣窒,嬉笑着伸开手掌互相抚摸,一高兴,它们手里捧了一夜的露珠,不小心洒了下来,有几颗刚好掉在我妈的脸上。
我妈伸手抹了一下,放进口里,“好甜的露水哟”,我妈叹了一声,又自言自语:“天意呀,天降甘露,今天怕是个好日子哩。
”
③我妈开始穿针走线了。
葫芦叶子的影子,掉在妈的身上、手上,掉在针线篮里,掉在哥的书包上,掉在那些等待着的衣服上、裤子上、鞋子上、针线上,掉在妈的心思上。
④我妈灵机一动,其实,也不是灵机一动,这在我妈已成习惯了,是仅属于我妈的秘密习惯——取来她的孩子们用的铅笔,将那丛各个方向投影下来的葫芦叶子们画下来,就画在那接待影子的布上。
若觉得掉在恰好的地方,好看,正合适点缀点什么,就依照那样式,略加放大或缩小,一针一线缝好绣好,她的艺术品就成了。
瞧,此时,被我那顽皮的膝盖磨破的裤子上的窟窿,正被一片翠绿的胖叶子补丁覆盖了,那本来寒修的补丁,却成了有趣的、摇曳着的一片初夏的叶子。
⑤快到正午了,一片叶子的影子,定定地守在刚展开的姐姐的枕巾上,好像不愿走了。
妈说:“这是缘分和天意,咋不早不晚,偏偏就在这时,是这片叶子,来到丫头的枕巾上,怕是要为她送些吉祥好梦”我妈就把这安静清凉的叶子,挽留在姐姐的枕巾上,挽留在她青春的梦边。
⑥我妈爱说缘分、天意,却很少说运气之类。
可是我要说,我哥的运气比我好,你看,这时候轮到为他缝书包带子了,一朵正在开着的葫芦花——它正在鼓足劲开花瓣儿,那花瓣儿还没开圆哩,它把还没有开完的花影儿匆忙地投在哥的书包上。
我妈看见了,花就在她的手边颤呢,花心里还噙着亮晶晶的露珠儿。
妈抬起头,望了望绿莹莹的葫芦架和蓝莹莹的天,然后把目光停在手边的葫芦花上。
妈微笑着,笑意、暖意和神秘的天意,满当当地漾在妈的脸上、心上。
此时,她整个儿被一种比我们后来漫不经心挂在口上的所谓诗意呀、禅意呀等更为圆融深挚的情感暖流和纯真欢喜给笼罩和充盈了,那是只有上苍能够给予的一种福气和喜气。
⑦我妈就把那刚开的、花心里还噙着露珠儿的葫芦花,绣在我哥的书包上了。
你说,我哥的运气多好?
⑧我妈几乎不识字,仅认得一二三天地人山水田土木火上中下等,总共就三十来个字,也没受过什么美学教育和艺术培训,但是,她有很纯正的美感,有朴素的美学。
我妈的美感和艺术灵感来自大自然,来自她劳作、生活的田野、山水、草木和花鸟,来自她对美的事物的直觉领悟。
我家门前这菜园,这蓬勃着青藤绿叶黄花的葫芦架,就是我妈的美学课堂。
就在此刻,在这个早晨,在葫芦架下,我妈凝神静气,感受着天意,进行着对大自然的模仿和美的创造……
15.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汉荣散文情感纯粹,语言韵致、清新、鲜活、富有张力,体现了他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然的热爱,本文也体现了这一点。
B.第②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形象的描绘出葫芦叶上的露珠在阳光照耀下自然垂落的状态。
C.妈妈爱说缘分、天意,是因为她迷信,作者对此表达了委婉的批评。
D.第④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强调妈妈的行为早已成为“秘密习惯”,表现了妈妈独特的美感。
16.请结合文章第④到第⑦段,概括母亲为“我们”做的几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结合语境,赏析文章第⑥段中的画直线句。
妈微笑着,笑意、暖意和神秘的天意,满当当地漾在妈的脸上、心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读完全文,说说标题“葫芦架下的母亲”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章开头和结尾两次写到葫芦架下的母亲,这样写有什么好
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名著阅读
下列关于名著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最具代表性的小说。
这组作品主要记录了作者从幼年到青年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富有生活情趣。
B.《朝花夕拾》里的《父亲的病》一文,鲁迅回忆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歌颂了这几位“名医”治病救人的美德。
C.《西游记》中,八戒在悟空的怂恿下去偷人参果,被童子发现辱骂,悟空一怒之下推倒人参果树,观主镇元大仙将唐僧师徒囚禁。
悟空最后用观音菩萨的玉净瓶水救活果树,师徒得以继续上路取经。
D.《西游记》中,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菩提老祖,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到“七十二变”“筋斗云”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如意金箍棒作为兵器,这个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定海神针。
根据《西游记》整本书内容,完成下列各题。
21.在叙述中插入诗词,是《西游记》行文的一个特点。
下面是从《西游记》中摘的相关情节和有关诗句,请选出与之相对应的情节,把序号填在诗句后的括号内。
A.计收猪八戒
B.四圣试禅心
C.大战红孩儿
①棒架威风长,枪来野性狂。
一个是混元真大圣,一个是正果善财郎。
②金箍棒,九齿钯,两个英雄实可夸:一个是大圣临凡世,一个是元帅降天涯。
③黎山老母不思凡,南海菩萨请下山。
普贤文殊皆是客,化成美女在林间。
22.有同学对《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这样评价:“悟空可颂,悟净可敬,悟能可气,唐僧可憎。
”请你任选一
人,结合原著内容,有理有据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实践(10分)
学校拟开展“漫步文学部落”的系列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23.活动启动仪式上,学生代表小文写了一段开场白,请结合本学期所学课文,仿照横线处续写一句。
同学们:文学是一座充满智慧的知识宝库。
在这座广袤的知识宝库里,多姿多彩的人生画卷尽收眼底。
你看:作家朱自清用多彩的春景为我们打开一扇文学之门;诗人郭沫若用他的奇思妙想把我们引入想象的世界;……如果你也是文学爱好者,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启程,踏上快乐的文学之旅,感受成长的喜悦吧!
24.学校准备筹建文学社,拟在全校征集一个文雅、富有文学气质的社团名称。
请参照示例,为社团取名并阐释其寓意。
示例:▲
名称:含苞待放文学社
寓意:文学社如鲜嫩的花骨朵一般,在未来的路上慢慢地绽放,一点一点地展现她的美丽。
名称:▲
寓意:▲
25.文学社创办的校刊刊登了以下“跟名家学作文”材料,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分别从每个名家的话中概括出一条对写作有帮助的经验。
【材料一】
“假若有个人告诉我们:他刚下过两次水,可是决定马上去参加国际游泳比赛,我们会相信他能得胜而归吗?不会!我们必定这么鼓舞他:你的志愿很好,可是要拼命练习,不成功不拉倒。
这样,你会有朝一日去参加国际比赛的。
我看,写作也是这样。
”老舍在《别怕动笔》中写到。
【材料二】
莫言说:“一个孩子在初学作文的时候,反复的有意识的描写名家,模仿的多了,自然文风就会像名家。
有很多的中学生写的作文像鲁迅的风格,是因为鲁迅的作品在中学课文里比较多,他们背的多,学的多。
”
①
②
26.活动中,要求每位同学为大家推荐一本自己最喜欢的书。
请把你推荐的书目和推荐理由写下来。
(不可用本试卷内出现的作品书目)
书目:《》
推荐理由:
四、作文(50分)
27.以下两个文题,任选其一。
作文①:题目:总有一种甜在心头
作文①:
成长路上,有彩虹,也有风雨。
成功时,留一点清醒给自己,你会发现,更多的理想需要追求;失败时,留一点梦想给自己,你会发现,前方的道路何其宽广;幸福时,留一点责任给自己,你会发现,帮助别人多么快乐;忧伤时,留一点微笑给自己,你会发现,平凡的生活充满阳光……
请以“留一点▲给自己”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作文要求:①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③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④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⑤不少于6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分析】A.正确;
B.有误,“庇护”的“庇”应读作“bì”,“抽噎”的“噎”应读作“yē”,“怂恿”的“怂”应读作“sǒng”;
C.有误,“蜷伏”的“蜷”应读作“quán”;
D.有误,“缥缈”的“缈”应读作“miǎo”,“中伤”的“中”应读作“zhòng”。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
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2.【答案】C
【解析】【分析】A.有误,“沾轻怕重”的“沾”应为“拈”,“见议思迁”的“议”应为“异”。
B.有误。
“翻来复去”的“复”应为“覆”,“人际罕至”的“际”应为“迹”。
C.正确。
D.有误,“惊惶失措”的“惶”应为“慌”,“大相径廷”的“廷”应为“庭”。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
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3.【答案】B
【解析】【分析】A.有误,能够引起共鸣。
B.正确。
C.有误,“我”是代词。
“清凉”是形容词。
“一只”“一股“都是数量词。
D.有误,“大公无私”和“损人利己”是一对反义词,前者属于褒义词,后者属于贬义词。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
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4.【答案】D
【解析】【分析】ABC.正确。
D.有误,《屈原》《虎符》是历史剧。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
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
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5.【答案】(1)夜阑卧听风吹雨
(2)思君不见下渝州
(3)何当共剪西窗烛
(4)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解析】【分析】此句出自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全诗为“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根据上下文,缺失的诗句应为“夜阑卧听风吹雨”。
此句出自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全诗为“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根据上下文,缺失的诗句应为“思君不见下渝州”。
此句出自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全诗为“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根据上下文,缺失的诗句应为“何当共剪西窗烛”。
《观沧海》是曹操的作品,其中描写大海水波荡漾,山岛高耸突兀的诗句为“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这两句诗生动地描绘了大海的广阔与山岛的雄伟。
《次北固山下》是王湾的作品,其中描绘残夜将尽,旭日已升,江上春早的诗句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这两句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更替。
故答案为:夜阑卧听风吹雨;思君不见下渝州;何当共剪西窗烛;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答案】6.紧跟;解除、卸下;悠闲、从容;狡猾
7.D
8.议论;点明主旨;启示: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会取得胜利。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
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
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3)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赏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选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即可。
【参考译文】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
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
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
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
骨头已经扔完了。
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
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
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
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
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
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
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6.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①句意:紧跟着走了很远。
缀:紧跟。
②句意: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弛:解除、卸下。
③句意:神情悠闲得很。
暇:悠闲、从容。
④句意:狼也太狡猾了。
黠:狡猾。
故答案为:紧跟;解除、卸下;悠闲、从容;狡猾
7.ABC.正确。
D.有误,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故答案为:D
8.本题是对表达方式及其作用的考查,要掌用握常的表达方式,结合句意分析其作用。
文章最后一段“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意思是: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这是作者的议论,说明狼无论多么的狡诈阴险,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可围绕贪婪狡猾是狼的本性谈启示,首先要理解文章内容,然后联系实际来谈启示;作者记述了贪婪、凶狠,狡诈的狼自取灭亡的故事,然后结合实际谈启示,我们在实际生活中,面对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心存幻想,手软仁慈只能是后患无穷,一定要勇于斗争,善于斗争,即“对待敌人就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无情”。
故答案为:议论;点明主旨;启示: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会取得胜利。
【答案】9.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小人多欲则败家丧身。
10.有德行的人都是从俭朴中培养出来的。
俭朴就会减少欲望。
11.示例一:俭能立名,侈必自败,成由俭,败由奢。
示例二:俭朴是一种美德,并大力提倡,反对奢侈腐化。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
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
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