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测试卷含答案(实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
1.一个国家必须有一个最高的法律权威,任何人都必须在这个权威规定的范围内活动,这个权威就是()。

A.宪法
B.民法
C.刑法
2.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不因场合而变化,那就是()。

A.孩子
B.学生
C.顾客
D.公民
3.()是国家的总章程,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

A.宪法
B.民法
C.刑法
D.道德
4.“公民”一词最早出现于(),并为古罗马所沿用。

A.英国
B.古希腊
C.古埃及
D.中国
5.()指导人们签订和履行合同,调整生产、贸易、消费等社会关系。

A.法律
B.民法
C.刑法
D.道德
6.用来规范交通的法律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二.填空题(共6题,共28分)
1.国籍取得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以()的方式取得;二是以()的方式取得。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2.全国统一的纳税服务热线是(),纳税人可以通过拨打热线电话,查询有关税收的法律和政策。

3.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是()的集中体现。

4.()是国家根本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和
()。

宪法规定了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规定了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

宪法也规定了行使国家权力的各个国家机关,具有最高的法律()、法律()、法律
()。

5.法律保障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法律()我们积极承担起对他人、社会和国家的责任。

6.()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是维护人们日常生活秩序的主要法律。

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
1.要想成为中国公民,就必须拥有中国国籍。

()
2.小学生年龄小,只要在学校遵守纪律就可以了,不需要学习法律知识。

()
3.国家宪法日的设立,仅仅是增加了一个纪念日,现实意义不大。

()
4.警察基于履行职责的需要,依法有权查验居民身份证,公民必须配合,这是作为公民的法定义务。

()
5.我们的居民身份证可以随意借给熟人使用。

()
6.身份证号码是可以更改的。

()
四.连线题(共1题,共5分)
1.请把下面法律与其所落实的公民基本权利连上线。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女性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文化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财产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维承法》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物质帮助权
五.简答题(共5题,共32分)
1.如果妈妈就职的公司拖欠妈妈的工资,你认为妈妈应该怎么办?
2.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哪些方面的权利?
3.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4.国家设立宪法日有何重大意义?
5.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六.辨析题(共1题,共5分)
1.周六晚上,公司职员小辉请同事到他家小区的空地开生日晚会。

他们高谈阔论,大声喧哗,直至深夜,引起了周围居民的强烈不满。

为此小辉很困惑。

公共空间人人享有使用的权利,为什么我们不能随心所欲?
七.材料题(共1题,共5分)
1.案例分析。

在乌鲁木齐开往北京的Z70次列车上,列车乘警在车厢内开展巡视检查时,张某将过期的身份证出示给乘警,乘警立即要求其出示有效身份证件进行检查。

张某在翻找钱包时,将钱包内另一张身份证取出揣到裤兜内。

民警要求他拿出
来配合查验,但张某拒不配合工作。

张某始终拒绝出示装在裤兜里的身份证,并要求换个地方查验,乘警随即将其带到餐车上。

在餐车内,张某依旧拒绝配合乘警工作,甚至推搡乘警,阻碍乘警执行职务。

乘警将其控制后移交保定火车站派出所。

在派出所内,张某对自己的违法行为供认不讳,承认自己持有一新、一旧两张身份证。

张某认为,乘警查验自己的身份证让自己很丢“面子”,所以故意不出示新身份证。

张某被北京铁路警方依法给予行政拘留7日的处罚。

读了上述案例,你知道当警察要求我们出示身份证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吗?
八.综合题(共1题,共8分)
1.以下是某校六年级小张同学在学校的两段经历。

对此,六年级(2)班举行了以“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为内容的主题班会,请你参与其中。

(1)请为主题班会拟定一个议题。

(2)请你运用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相关知识,说说小张同学的第一段经历对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D
3.A
4.B
5.B
6.B
二.填空题
1.出生;申请加入;公民
2.12366
3.总章程;党和人民意志
4.宪法;基础;依据;效力;权威;地位
5.督促
6.刑法;民法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四.连线题
1.如下:
五.简答题
1.(1)首先要确认和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的事实;(2)确认劳动关系后,对于单位拖欠工资的违法行为,可与老板协商,要求单位补发工资。

(3)如果协商不成,带好相关资料到劳动局投诉,或者直接到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仲裁委提出劳动仲裁。

(4)如果拖欠工资额比较大的话,可以直接请律师打官司,通过诉讼的方法来要回被拖欠的工资。

2.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广泛的人身、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权利。

3.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了生活中的根本问题;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从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看,宪法比普通法律更严格。

所以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4.国家宪法日的设立,不仅是增加了一个纪念日,更是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有助于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

5.(1)法律调整社会关系,保护合法权益,维护公共秩序。

大到国家的政治生活,小到个人的家庭生活,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

(2)在法律的大家庭里,这些不同的法律调整不同领域的社会关系,发挥不同的功能。

它们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保障着社会的生产、生活秩序。

六.辨析题
1.权利不是绝对的,而是有界限的。

宪法规定,公民行使自由和权力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自由和权利。

因此,我们在行使权利的时候,不能滥用权利。

七.材料题
1.在日常生活中,警察基于履行职责的需要,依法有权查验我们的身份证。

当警察要求我们出示身份证时,我们应该积极配合,这是我们作为公民的义务。

八.综合题
1.(1)如何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2)不对,公民的权利不是绝对的,而是有界限的。

我们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不得损害国家、集体和其他个人的利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