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接待外宾逸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70年代接待外宾逸事
作者:杨冠群
来源:《文萃报·周五版》2019年第39期
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中美关系开始解冻,西方国家也纷纷跟上,与中国建交。
中国大门打开后,许多西方人士都想了解被封闭了20多年的這个“共产主义大国”到底是什么样子,来华参观游览的西方客人逐渐增多。
我(杨冠群,曾在外交部任职)当时被国家旅游局从外交学院借调过来,负责外国游客的接待工作。
误会无处不在
一个美国旅行团刚下飞机,被安顿在北京饭店。
吃过晚饭,一对中年夫妇悄悄找到我,带着试探的口吻问道:“在美国,我们俩每天早上都有跑步的习惯。
刚才轿车路过天安门广场,它离饭店不远,我们想明晨开始到广场跑跑步,不知可否?”在我看来,这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还需来“请示”?但细加琢磨,觉得情有可原,因为他们来中国之前受到了“到了中国行动不能自由”的提示。
海外来客们最想了解的问题之一,是中国人是否拥有私人财产。
实行“人民公社”后,国外盛传大陆取消了一切私人财物。
看见满街的自行车,他们不约而同地问:“这些自行车是他们自己的吗?”有时,我只好现身说法,用我自己的例子向他们说明真相。
我给外国游客开“记者招待会”
记得有一次,我从上海陪一个英国的医生团去西安。
漫长的火车旅程上,六七个团员挤在一节卧铺车厢里,七嘴八舌向我提出各种怪问题,好像中国是个人迹罕至的世界。
火车道旁的水车、窝棚、砖窑、碉堡等都是他们从未见过的景物。
我转了几个车厢,许多团员仍话犹未尽。
到了西安,我干脆就借了旅馆的大会客室,开起“记者招待会”来。
会上,我请他们放开来问,不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只要我能回答的,概不回避。
通过旅游参观,在一定程度上,外国游客消除了来华之前对中国的误解。
在他们的印象中,中国百姓对外国人比较冷漠,但不排外;市面上供应不充裕,但社会治安良好;国家科技不发达,但人民勤劳智慧。
离去前,他们表示:过得很愉快,受到很好的接待,很有收获。
; ;(摘自《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