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和铁罐.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罐和铁罐
19*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课文所说明的道理,学习全面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要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学重点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指名读课文。

2.自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3.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4.你是怎么概括出来的?三、看图,初步认识。

1.出示课文插图:这就是国王御厨里的两只罐子,你们仔细看看,哪只是铁罐,哪只是陶罐?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从外形上看,从神态上看,从个头上看)四、抓文中的词句,进一步体会的特点。

3.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它为什么看不起陶罐?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用“--”画出铁罐奚落陶罐的话,并对不理解的地方质疑。

4.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5.学生交流质疑,教师点拨,引导解疑。

6.从找出的语句中,可以看出铁罐具有什么特点?陶罐呢?五、指导多读,深刻领会铁罐和陶罐的特点。

1.自读课文,画出描写铁罐和陶罐神态的词语。

2.教师指导读。

3.同桌轮换分角色朗读。

4.走出座位,自找好朋友分角色朗读。

二、揭示寓意,总结全文。

1.许多年过去了,
发生了什么变化?请自读课文,找出描写最终结局的语句。

2.再读课文,说说你喜欢陶罐还是铁罐,为什么? 3.想一想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4.全班交流。

20* 长城砖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3.联系生活经验,感悟不能妄自菲薄,要自尊自信的道理。

教学重点 1.了解长城砖思想转变的过程。

2.联系生活经验,明白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题激趣。

二、读懂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1.自读阅读提示,看看学习这篇文章有几个方面的要求。

2.学生交流。

三、整体感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请大家根据阅读提示中的第一个要求,读两启遍课文,想想长城砖先是怎样想的,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后来长城砖懂得了什么。

然后把它们连起来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1.学生自读、讨论。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3.说说你们是怎样概括出来的。

四、细读课文,质疑解疑。

1.自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五、联系实际,理解文中道理。

1.指名读最后一句话。

2.长城砖真正的价值是什么?长城砖妄自菲薄,失去自信的表现是什么? 3.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4.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六、分角色朗读课文。

1.自读体会。

2、角色读,教师在读中指导。

19*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课文所说明的道理,学习全面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要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学重点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指名读课文。

2.自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3.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4.你是怎么概括出来的?三、看图,初步认识。

1.出示课文插图:这就是国王御厨里的两只罐子,你们仔细看看,哪只是铁罐,哪只是陶罐?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从外形上看,从神态上看,从个头上看)四、抓文中的词句,进一步体会的特点。

3.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它为什么看不起陶罐?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用“--”画出铁罐奚落陶罐的话,并对不理解的地方质疑。

4.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5.学生交流质疑,教师点拨,引导解疑。

6.从找出的语句中,可以看出铁罐具有什么特点?陶罐呢?五、指导多读,深刻领会铁罐和陶罐的特点。

1.自读课文,画出描写铁罐和陶罐神态的词语。

2.教师指导读。

3.同桌轮换分角色朗读。

4.走出座位,自找好朋友分角色朗读。

二、揭示寓意,总结全文。

1.许多年过去了,发生了什么变化?请自读课文,找出描写最终结局的语句。

2.再读课文,说说你喜欢陶罐还是铁罐,为什么? 3.想
一想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4.全班交流。

20* 长城砖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3.联系生活经验,感悟不能妄自菲薄,要自尊自信的道理。

教学重点 1.了解长城砖思想转变的过程。

2.联系生活经验,明白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题激趣。

二、读懂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1.自读阅读提示,看看学习这篇文章有几个方面的要求。

2.学生交流。

三、整体感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请大家根据阅读提示中的第一个要求,读两启遍课文,想想长城砖先是怎样想的,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后来长城砖懂得了什么。

然后把它们连起来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1.学生自读、讨论。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3.说说你们是怎样概括出来的。

四、细读课文,质疑解疑。

1.自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五、联系实际,理解文中道理。

1.指名读最后一句话。

2.长城砖真正的价值是什么?长城砖妄自菲薄,失去自信的表现是什么? 3.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4.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六、分角色朗读课文。

1.自读体会。

2、角色读,教师在读中指导。

19*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
课文所说明的道理,学习全面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要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学重点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指名读课文。

2.自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3.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4.你是怎么概括出来的?三、看图,初步认识。

1.出示课文插图:这就是国王御厨里的两只罐子,你们仔细看看,哪只是铁罐,哪只是陶罐?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从外形上看,从神态上看,从个头上看)四、抓文中的词句,进一步体会的特点。

3.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它为什么看不起陶罐?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用“--”画出铁罐奚落陶罐的话,并对不理解的地方质疑。

4.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5.学生交流质疑,教师点拨,引导解疑。

6.从找出的语句中,可以看出铁罐具有什么特点?陶罐呢?五、指导多读,深刻领会铁罐和陶罐的特点。

1.自读课文,画出描写铁罐和陶罐神态的词语。

2.教师指导读。

3.同桌轮换分角色朗读。

4.走出座位,自找好朋友分角色朗读。

二、揭示寓意,总结全文。

1.许多年过去了,发生了什么变化?请自读课文,找出描写最终结局的语句。

2.再读课文,说说你喜欢陶罐还是铁罐,为什么? 3.想一想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4.全班交流。

20* 长城砖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2.阅
读课文,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3.联系生活经验,感悟不能妄自菲薄,要自尊自信的道理。

教学重点 1.了解长城砖思想转变的过程。

2.联系生活经验,明白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题激趣。

二、读懂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1.自读阅读提示,看看学习这篇文章有几个方面的要求。

2.学生交流。

三、整体感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请大家根据阅读提示中的第一个要求,读两启遍课文,想想长城砖先是怎样想的,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后来长城砖懂得了什么。

然后把它们连起来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1.学生自读、讨论。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3.说说你们是怎样概括出来的。

四、细读课文,质疑解疑。

1.自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五、联系实际,理解文中道理。

1.指名读最后一句话。

2.长城砖真正的价值是什么?长城砖妄自菲薄,失去自信的表现是什么? 3.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4.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六、分角色朗读课文。

1.自读体会。

2、角色读,教师在读中指导。

19*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课文所说明的道理,学习全面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要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学重点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
含的道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指名读课文。

2.自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3.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4.你是怎么概括出来的?三、看图,初步认识。

1.出示课文插图:这就是国王御厨里的两只罐子,你们仔细看看,哪只是铁罐,哪只是陶罐?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从外形上看,从神态上看,从个头上看)四、抓文中的词句,进一步体会的特点。

3.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它为什么看不起陶罐?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用“--”画出铁罐奚落陶罐的话,并对不理解的地方质疑。

4.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5.学生交流质疑,教师点拨,引导解疑。

6.从找出的语句中,可以看出铁罐具有什么特点?陶罐呢?五、指导多读,深刻领会铁罐和陶罐的特点。

1.自读课文,画出描写铁罐和陶罐神态的词语。

2.教师指导读。

3.同桌轮换分角色朗读。

4.走出座位,自找好朋友分角色朗读。

二、揭示寓意,总结全文。

1.许多年过去了,发生了什么变化?请自读课文,找出描写最终结局的语句。

2.再读课文,说说你喜欢陶罐还是铁罐,为什么? 3.想一想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4.全班交流。

20* 长城砖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3.联系生活经验,感悟不能妄自菲薄,要自尊自信的道理。

教学重点 1.了解长城砖思
想转变的过程。

2.联系生活经验,明白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题激趣。

二、读懂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1.自读阅读提示,看看学习这篇文章有几个方面的要求。

2.学生交流。

三、整体感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请大家根据阅读提示中的第一个要求,读两启遍课文,想想长城砖先是怎样想的,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后来长城砖懂得了什么。

然后把它们连起来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1.学生自读、讨论。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3.说说你们是怎样概括出来的。

四、细读课文,质疑解疑。

1.自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五、联系实际,理解文中道理。

1.指名读最后一句话。

2.长城砖真正的价值是什么?长城砖妄自菲薄,失去自信的表现是什么? 3.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4.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六、分角色朗读课文。

1.自读体会。

2、角色读,教师在读中指导。

19*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课文所说明的道理,学习全面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要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学重点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指名
读课文。

2.自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3.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4.你是怎么概括出来的?三、看图,初步认识。

1.出示课文插图:这就是国王御厨里的两只罐子,你们仔细看看,哪只是铁罐,哪只是陶罐?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从外形上看,从神态上看,从个头上看)四、抓文中的词句,进一步体会的特点。

3.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它为什么看不起陶罐?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用“--”画出铁罐奚落陶罐的话,并对不理解的地方质疑。

4.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5.学生交流质疑,教师点拨,引导解疑。

6.从找出的语句中,可以看出铁罐具有什么特点?陶罐呢?五、指导多读,深刻领会铁罐和陶罐的特点。

1.自读课文,画出描写铁罐和陶罐神态的词语。

2.教师指导读。

3.同桌轮换分角色朗读。

4.走出座位,自找好朋友分角色朗读。

二、揭示寓意,总结全文。

1.许多年过去了,发生了什么变化?请自读课文,找出描写最终结局的语句。

2.再读课文,说说你喜欢陶罐还是铁罐,为什么? 3.想一想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4.全班交流。

20* 长城砖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3.联系生活经验,感悟不能妄自菲薄,要自尊自信的道理。

教学重点 1.了解长城砖思想转变的过程。

2.联系生活经验,明白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题激趣。

二、读
懂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1.自读阅读提示,看看学习这篇文章有几个方面的要求。

2.学生交流。

三、整体感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请大家根据阅读提示中的第一个要求,读两启遍课文,想想长城砖先是怎样想的,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后来长城砖懂得了什么。

然后把它们连起来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1.学生自读、讨论。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3.说说你们是怎样概括出来的。

四、细读课文,质疑解疑。

1.自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五、联系实际,理解文中道理。

1.指名读最后一句话。

2.长城砖真正的价值是什么?长城砖妄自菲薄,失去自信的表现是什么? 3.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4.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六、分角色朗读课文。

1.自读体会。

2、角色读,教师在读中指导。

19*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课文所说明的道理,学习全面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要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学重点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指名读课文。

2.自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3.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4.你是怎么概括出来的?三、
看图,初步认识。

1.出示课文插图:这就是国王御厨里的两只罐子,你们仔细看看,哪只是铁罐,哪只是陶罐?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从外形上看,从神态上看,从个头上看)四、抓文中的词句,进一步体会的特点。

3.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它为什么看不起陶罐?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用“--”画出铁罐奚落陶罐的话,并对不理解的地方质疑。

4.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5.学生交流质疑,教师点拨,引导解疑。

6.从找出的语句中,可以看出铁罐具有什么特点?陶罐呢?五、指导多读,深刻领会铁罐和陶罐的特点。

1.自读课文,画出描写铁罐和陶罐神态的词语。

2.教师指导读。

3.同桌轮换分角色朗读。

4.走出座位,自找好朋友分角色朗读。

二、揭示寓意,总结全文。

1.许多年过去了,发生了什么变化?请自读课文,找出描写最终结局的语句。

2.再读课文,说说你喜欢陶罐还是铁罐,为什么? 3.想一想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4.全班交流。

20* 长城砖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3.联系生活经验,感悟不能妄自菲薄,要自尊自信的道理。

教学重点 1.了解长城砖思想转变的过程。

2.联系生活经验,明白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题激趣。

二、读懂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1.自读阅读提示,看看学习这篇文章有几个方面的要求。

2.学生交流。

三、整体感知,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请大家根据阅读提示中的第一个要求,读两启遍课文,想想长城砖先是怎样想的,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后来长城砖懂得了什么。

然后把它们连起来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1.学生自读、讨论。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3.说说你们是怎样概括出来的。

四、细读课文,质疑解疑。

1.自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五、联系实际,理解文中道理。

1.指名读最后一句话。

2.长城砖真正的价值是什么?长城砖妄自菲薄,失去自信的表现是什么? 3.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4.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六、分角色朗读课文。

1.自读体会。

2、角色读,教师在读中指导。

19*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课文所说明的道理,学习全面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要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学重点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指名读课文。

2.自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3.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4.你是怎么概括出来的?三、看图,初步认识。

1.出示课文插图:这就是国王御厨里的两只罐子,你们仔细看看,哪只是铁罐,哪只是陶罐?你是怎么看
出来的?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从外形上看,从神态上看,从个头上看)四、抓文中的词句,进一步体会的特点。

3.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它为什么看不起陶罐?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用“--”画出铁罐奚落陶罐的话,并对不理解的地方质疑。

4.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5.学生交流质疑,教师点拨,引导解疑。

6.从找出的语句中,可以看出铁罐具有什么特点?陶罐呢?五、指导多读,深刻领会铁罐和陶罐的特点。

1.自读课文,画出描写铁罐和陶罐神态的词语。

2.教师指导读。

3.同桌轮换分角色朗读。

4.走出座位,自找好朋友分角色朗读。

二、揭示寓意,总结全文。

1.许多年过去了,发生了什么变化?请自读课文,找出描写最终结局的语句。

2.再读课文,说说你喜欢陶罐还是铁罐,为什么? 3.想一想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4.全班交流。

20* 长城砖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3.联系生活经验,感悟不能妄自菲薄,要自尊自信的道理。

教学重点 1.了解长城砖思想转变的过程。

2.联系生活经验,明白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题激趣。

二、读懂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1.自读阅读提示,看看学习这篇文章有几个方面的要求。

2.学生交流。

三、整体感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请大家根据阅读提示中的第一个要求,读两启遍课文,想想长城砖先是怎样想的,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
后来长城砖懂得了什么。

然后把它们连起来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1.学生自读、讨论。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3.说说你们是怎样概括出来的。

四、细读课文,质疑解疑。

1.自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五、联系实际,理解文中道理。

1.指名读最后一句话。

2.长城砖真正的价值是什么?长城砖妄自菲薄,失去自信的表现是什么? 3.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4.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六、分角色朗读课文。

1.自读体会。

2、角色读,教师在读中指导。

19*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课文所说明的道理,学习全面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要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学重点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指名读课文。

2.自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3.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4.你是怎么概括出来的?三、看图,初步认识。

1.出示课文插图:这就是国王御厨里的两只罐子,你们仔细看看,哪只是铁罐,哪只是陶罐?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从外形上看,从神态上看,从个头上看)四、抓文中的词句,进一步体会的特点。

3.铁
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它为什么看不起陶罐?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用“--”画出铁罐奚落陶罐的话,并对不理解的地方质疑。

4.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5.学生交流质疑,教师点拨,引导解疑。

6.从找出的语句中,可以看出铁罐具有什么特点?陶罐呢?五、指导多读,深刻领会铁罐和陶罐的特点。

1.自读课文,画出描写铁罐和陶罐神态的词语。

2.教师指导读。

3.同桌轮换分角色朗读。

4.走出座位,自找好朋友分角色朗读。

二、揭示寓意,总结全文。

1.许多年过去了,发生了什么变化?请自读课文,找出描写最终结局的语句。

2.再读课文,说说你喜欢陶罐还是铁罐,为什么? 3.想一想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4.全班交流。

20* 长城砖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3.联系生活经验,感悟不能妄自菲薄,要自尊自信的道理。

教学重点 1.了解长城砖思想转变的过程。

2.联系生活经验,明白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题激趣。

二、读懂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1.自读阅读提示,看看学习这篇文章有几个方面的要求。

2.学生交流。

三、整体感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请大家根据阅读提示中的第一个要求,读两启遍课文,想想长城砖先是怎样想的,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后来长城砖懂得了什么。

然后把它们连起来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1.学生自读、讨论。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3.说
说你们是怎样概括出来的。

四、细读课文,质疑解疑。

1.自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五、联系实际,理解文中道理。

1.指名读最后一句话。

2.长城砖真正的价值是什么?长城砖妄自菲薄,失去自信的表现是什么? 3.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4.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六、分角色朗读课文。

1.自读体会。

2、角色读,教师在读中指导。

19*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课文所说明的道理,学习全面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要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学重点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指名读课文。

2.自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3.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4.你是怎么概括出来的?三、看图,初步认识。

1.出示课文插图:这就是国王御厨里的两只罐子,你们仔细看看,哪只是铁罐,哪只是陶罐?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从外形上看,从神态上看,从个头上看)四、抓文中的词句,进一步体会的特点。

3.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它为什么看不起陶罐?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用“--”画出铁罐奚落陶罐的话,并对不理解的地方质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