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 母鸡叫咯咯【教学设计】说课、试讲稿 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音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第四课
《母鸡叫咯咯》教学设计
教师姓名:
教学理念
“新课标”指出:“器乐教学不但是极其重要的教学内容和手段,而且在音乐创造领域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课将竖笛与教材紧密结合,打破传统音乐课堂结构,做到唱中有奏、以奏助唱。
本课以“魔法”为线索,以角色扮演为引导,围绕歌曲《母鸡叫咯咯》展开,让学生运用竖笛学唱歌曲,通过听、唱、奏、编等多种体验感受歌曲的音乐要素。
在探究实践中不断唤起学生的审美能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师创设的情景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不同的音乐体验中,一改以往的“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激发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潜能。
教材分析
《母鸡叫咯咯》是一首活泼有趣的德国民歌,结构为带再现的两段体。
歌曲节奏规整,旋律巧妙地运用同音反复和小跳、重复和变化重复等手
法形象、有趣地模仿了母鸡生蛋的啼叫声。
歌词生动地描绘了母鸡生蛋时“脖子伸伸、两翼扑扑”的高兴样子。
歌曲只有六度,也只用了六个音,易学易记。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抓住上述特点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学习、玩中创造。
八孔竖笛具有音色柔美、易于学习、携带方便等特点,可以帮助学生识谱、稳定音高,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学唱歌曲《母鸡叫咯咯》,感受歌曲所表现出母鸡下蛋的欢快音乐形象,表达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二、过程与方法:采用情景式的教学方法,歌唱与竖笛结合的学习方式,在聆听、模唱、表演、合奏、创编等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体验歌曲。
三、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用不同方式体验歌曲的音乐要素,用轻
松自然的声音演唱《母鸡叫咯咯》,鼓励学生运用竖笛学习“、”
为歌曲的节奏编创旋律,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教学重点
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母鸡叫咯咯》,初步感受歌曲的音乐形象。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式体验歌曲,运用竖笛学习“、”两个音。
教学用具
多媒体、竖笛、鼓、钢琴、碰钟,双向筒、响板、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律动体验:教师以农场管理员的身份做自我介绍,并改编《母鸡叫咯咯》的歌词介绍农场,带学生律动。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初步感受歌曲。
二、新歌教学部分
(一)找母鸡
1. 教师介绍魔法棒―竖笛。
2. “变魔法”、用“咒语”的方式介绍竖笛吹奏姿势。
3. 听辨、模唱“咒语旋律”:“”。
4. 让学生整体感受歌曲,提问:猜猜母鸡去干什么了?“咒语旋律”在歌曲中出现了几次?
5. 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竖笛,通过聆听、模唱、律动等活动熟悉歌曲旋律,培养学生感受旋律重复与变化的音乐辨别能力。
(二)扮母鸡
1. 出示歌曲主要节奏型,学生用“咯”朗读。
2. 随老师打响板读节奏。
3. 分组扮演角色熟悉节奏。
4. 随音乐模唱整曲。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扮演角色感受歌曲,学习歌曲主要节奏类型,为学生学唱歌曲以及编创环节做铺垫。
(三)唱母鸡
1. 播放歌曲,学生聆听并感受,找出表现母鸡报喜动作的乐句。
2. 引导学生编创动作学唱第三乐句,解决歌曲难点。
3. 师生合作演唱表现歌曲。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鼓励学生编创动作,主动探索,体验歌曲第三乐句的情绪。
(四)演母鸡
1. 引导学生在音乐活动中体验“速度”与“情绪”。
2. 通过“母鸡啄米”和“母鸡散步”进行比较,让学生们在体验中学会用弹性、轻快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3. 鼓励学生模仿母鸡形态演唱歌曲,巧用“贴蛋”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并理解拍的强弱规律。
4. 引导学生体验并模仿“母鸡下蛋”处理歌曲的力度变化,进一步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教学认知规律,引导学生自主歌唱与表现,并体验歌曲的音乐要素。
三、拓展部分
1. 在“魔法棒”游戏中学会“、”两个音。
2. 学习用竖笛吹奏:“ ”。
3. 学生用竖笛与教师一起表演歌曲。
4. 学生分组吹奏、演唱歌曲。
5. 让学生分组创编不同的节奏型来管理农场。
6. 学生分组创作新咒语,师生共同演绎。
7. 师生再表现音乐,共享音乐创作带来的快乐。
设计意图:初次尝试用竖笛编创旋律,学生在演唱、吹奏等活动中再度体验音乐,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四、总结与评价
1. 学生谈收获。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及时评价与鼓励。
设计意图: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与同伴分享并自信表达自己的收获,既是对整节课的梳理,也是对学习效果的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