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槛遣心二首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 鱼儿在毛毛细雨中摇曳着身躯, 欢欣地游到水面来了。 • 燕子轻柔的躯体,在微风的 • 吹拂下,倾斜着掠过水蒙蒙 的天空 ……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城中:指成都。
城中有十万户人家,而 此地只有两三户人家。
• 草堂远离城郭,轩楹宽敞,极目远眺, 没有村庄阻隔,视野开阔。 • 江水清澈,江水上涨,几乎与江岸齐平 ,因而几乎看不到江岸,草堂四周,树 木葱茏,在春日的黄昏里,盛开着似锦 的繁花。 • 蒙蒙细雨中,鱼儿欢跃,时不时跳 • 出水 面,微微风中,燕子斜飞。 • 城中有十万户人家,而此地只有两 三户人家。
• 杜甫是唐代的现实主义诗人。字子 美,号少陵野老,(公元712—公 元770),世称杜工部、杜拾遗, 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 壕吏》《潼关吏》)“三别”(《新 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 成都杜甫草堂,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 寓成都时的居所。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 避 “安史之乱”,携家入蜀,辗转来到成 都。次年春,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成都西 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第 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称 “成都草堂”。 在此期间,他生活比较安定,诗歌创作甚 为丰富,留下诗作247首,如《春夜喜雨》 、《蜀相》等名篇,其中《茅屋为秋风所 破歌》更是千古绝唱。
译
文
• (一)写景的顺序:
空间角度(远近、高低等) 时间角度
• (二)通过不同感官来写景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 感(触)觉
鉴赏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颔 联 写 景 角 度 澄江 远景 → → 幽树、多花 近景 仰视
俯视
颔联: 澄江、幽树、多花 静态
颈联: 细雨、鱼儿、燕子 动态
动静结合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结构上: 照应首句
手法: 对比
效果: 更显得这儿非 常闲适幽静。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 悠然 情?请结合诗句分析。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内心的 闲适 的 心情与对大自然的 热爱 。
2、首联先写 草堂的环境:离城郭很远,开 。 阔宽敞 颔联颈联 清幽静美生机勃勃的景色 。 尾联以 “城中十万户”与“此地两三家”对。 比,更显得环境非常幽静 •通过景色描写表达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 散心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轩楹:轩,长廊;楹,柱子。指 草堂的建筑物。敞,开阔。
•赊:长,远。
• 这儿离城郭很远,庭园开阔 宽敞,旁无村落,因而诗人 能够极目远眺。
首联先写草堂的环境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 “澄江平少岸”,诗人凭槛远望,
碧澄清澈的江水,浩浩荡荡,似乎 和江岸齐平了。 •“幽树晚多花”, 草堂四 周郁郁葱葱的树木,在春日 的黄昏里,盛开着姹紫嫣红 的花朵,散发出迷人的清香 。
• 《水槛遣心》二首,大约作于公元七 六一年。杜甫定居草堂后,经过他的 一番经营,草堂园亩扩展了,树木栽 多了。水亭旁,还添了专供垂钓、眺 望的水槛。诗人经过了长期颠沛流离 的生活以后,现在得到了安身的处所 ,面对着绮丽的风光,情不自禁地写 下了一些歌咏自然景物的小诗。
解题
• 水槛遣心
/
水槛,指草 堂水亭的栏 杆,可以凭 槛眺望,舒 畅身心,读 j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