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工作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工作的思考
作者:华元春
来源:《浙江国土资源》 2012年第7期
浙江省土地勘测规划院华元春
一、成果更新迫在眉睫
目前土地管理正处于由数量管理为主向数量、质量、生态管理并重管理转变的重要节点,
去年温家宝总理考察国土资源部时明确要求:“在做好数量管控的同时,加强质量管理和生态
管护”。

国土资源部201 2年双保行动主体任务第二部分第7条写到:“强化耕地质量管理,
全面推进耕地质量等级变更和评价,严格土地整治新增耕地质量评定和验收,优化耕地质量等
级监测布局,提升管理水平”。

全国通过通过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工作,全面掌握和科学量化
农用地质量和价值状况,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科学的农用地等、级、价体系,实现了全国耕地等
级的可比较可折算,从技术上为跨省占补平衡政策的实施提供了可能。

而我省的农用地分等成
果数据反映的是基于1:5万至1:10万比例尺上的2003年耕地质量的状况,无法满足加强耕地质量管理的要求,迫切需要更新。

二、理解八个关键词
当前我省按照国土资源部的统一部署开展的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工作,从技术层面
上理解,其基本要求和方法主要是八个关键词,“同尺度、全覆盖、有属性、要继承、就近靠、可修正、信息化、同步变”。

同尺度是指工作底图必须采用与最新土地调查相同的比例尺,即1:1万。

以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为基础,完成基于该底图的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成果数据库建设,保持耕地质量评定成果与最新土地变更调查成果在图件比例尺、耕地数量、数据库上的一
致性。

全覆盖是指覆盖到全省所有的耕地和可调整地类。

1:1万土地利用现状图库上的每一个
耕地可调整地类图斑都作为一个独立的主评价单元,界线完全一致。

有属性是指万分之一图和
库上的每一个耕地和可调整地类图斑都要有耕地质量的属性数据。

要继承是指耕地质量等级成
果补充完善强调的是继承,而不是重新分等或质量评定。

就近靠是指由于原成果的评价单元是
在小比例尺上划分的,而小比例尺图上的耕地图斑是经过制图综合,有合并有取舍,加上新整
治的耕地,套合过程中不可能完全套上。

未套合上的耕地与可调整地类,按照质量评定因素的
相近性确定其等级,而不是重新评定。

可修正是指我们的工作基础是在土地详查数据的基础上,以1:10万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工作底图进行的,需要对不评定不合理的等别应该进行修正。


息化是指要用信息化的手段,建立一年一度的耕地质量数据更新制度,没有信息化的手段是不
可想象的。

同步变是指耕地质量数据要与数量同步变更,也就是与土地变更调查同步变更,耕
地减少了.不仅要有量,也要有质,同样耕地增加了,也要匹配相应的质量等级。

三、把握四个关系
一是继承与更新修正的关系,由于这项工作是完善或更新,而不是重新分等,因此在分等
的技术路线上更多体现了继承和衔接。

标准耕作制度不变、基准作物和指定作物不变,光温生
产潜力指数不变,基本参数不变,指标区划分类型与标准、方法不变,分等评价方法不变,等等。

在技术方法上主要是衔接,将上一轮农用地分等成果转绘到二调图上去,保证上轮分等单
元属性与二调成果的空间一致性和数据的一致性。

没有套合的部分按照“就近靠”的原则进行
更新,对于与实际明显不符的差错要进行修正。

二是总体控制与局部修正的关系。

上一轮农用地分等结果,就某个图斑的面积上由于比例
尺的关系可能不一定很准,但它总的等级的幅度,各个等级的比例关系、各等级耕地的分布规
律和区域差异等总体上是符合浙江实际的。

但并不排除局部上会存在一些不尽合理的评定结果,毕竟比例尺从1:10万、1:5万放大到1:1万,面积精度差异25倍,评价单元从原来的2.85
万个增加到216.98万个约76倍。

因此我们应该进行“修正”,但修正不等于不把控,要加强
成果的校核和汇总上报数据库的检查把关。

三是成果完善与动态更新的关系。

按照农用地分等规程的要求,每6年全面更新农用地等别,这次工作就是一次全面更新的任务,由于比例尺的放大,工作要求更高,工作难度更大,
工作量更繁重。

按照国土资源部的总体设计,今后每年都要进行动态更新。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
变更是结合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成果,对每年耕地现状变化及耕地质量建设引起的耕地质量等别
变化,开展变更评价,并及时上图入库,保持成果现势性。

中期更新与年度变更是紧密关联的
工作,在成果完善的过程中就要考虑与今后的动态更新相衔接,研究动态更新的工作机制、技
术方法、技术标准和质量保障体系。

四是要处理好近期目标与中远期目标的关系。

近期以按期保质完成国土资源部下达的任务
为目标,中远期要探索适合浙江的耕地质量等级评定的方法,使成果更加符合浙江实际。

在年
度更新时应该通过增加田间道路通达度的指标对新整治的耕地进行评价方法创新,同时对可调
整地类的质量评定在今后的年度更新时应研究新的方法。

对可调整地类的等级评定的思路按照
调整回耕地的难度(即投入大小)和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比较与其相连片的耕地等级确定。

需要特别关注可调整园地、可调整林地、可调整草地、可调整养殖水面在改为非耕用途时,对
其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

找出可调整地类改为非耕用途时,其等别折算系数的计算通式。

在可
调整地类改为非耕用途以前的产量的基础下,按影响产量的程度对等别折算系数进行修正,上
浮下调的多少依赖对粮食生产能力影响程度的多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