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合集下载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及应用领域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及应用领域

1.1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发展[1-9]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是相对低分子表面活性剂而言,相对分子质量至少上千并具有表面活性的高分子。

最早使用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是作为胶体保护剂和助剂使用的天然海藻酸钠或各种淀粉、纤维素及其衍生物等天然水溶性高分子,它们虽然具有一定的乳化和分散能力,但由于这类高分子具有较多的亲水性基团,故其表面活性较低。

1951年,施特劳斯(Strass)把结合有表面活性官能团的聚1-十二烷基-4-乙烯吡啶溴化物命名为聚皂,从而出现了合成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1954年,美国Wyandotte公司报道了合成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这种非离子高分子表面活性剂,以后各种具有高性能的合成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相继开发,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

与低分子表面活性剂相比,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具有溶液粘度高,成膜性好的优点,是一类在石油开采和涂料工业中有着巨大应用前景的聚合物材料,在仿生膜中亦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已成为化学、化工、石油、材料及生命科学等相互交叉研究的对象。

1.2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种类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按来源划分,可分为天然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天然改性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及合成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按离子类型划分,可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两性型和非离子型四大类[10]。

1.2.1 阴离子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包括羧酸型、磺酸型、硫酸酯型和磷酸酯型。

如:聚丙烯酸盐、羧甲基纤维素羧基改性聚丙烯酰胺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就属于羧酸型。

缩合萘基苯磺酸盐、木质素磺酸盐、聚苯乙烯磺酸盐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就属于磺酸型。

谢亚杰对聚羧酸型表面活性剂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共聚物磺酸钾单磺酸盐进行了合成和粘度性能研究,研究表明:该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溶液满足非牛顿流体力学特征。

曹亚、李惠林采用超声波技术合成羧甲基纤维素(CMC)与大单体的表面活性共聚物,结果证明单体为十二烷基醇聚氧乙烯醚丙烯酸酯(AR12EO n,n为氧乙烯链节数,n=7,9,20)。

第五章表面活性剂和高分子-文档资料

第五章表面活性剂和高分子-文档资料
第一类: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Ionic Surfactants
Anionic Surfactants
Soaps
Carboxylates
Alkyl benzene Sulphonates
LABS
FAS
O
ROH + HO S OH
O O
RO S OH + NaOH
O
O
RO S OH + H2O
O O
(3)高分子具有多分散性
高分子是一种大小不同的同系分子的混合物。
高分子是由低分子聚合而成的,组成高 分子的低分子称为单体。
高分子是由许多重复单元通过共价键连 接而成,重复单元称为链节。
重复单元的数目,称为链节数。 链节中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叫做链
节相对分子质量。
二、高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分类:缩聚物分为均缩聚物和共缩聚物。
四、高分子的结构
1、高分子的结构类型 (1)直链线型结构
由高分子链节连成长链的高分子。 由于长链高分子中原子的内旋转,直链线型高分子除采 取伸直的构象外,主要采取蜷曲的构象
(2)支链线型结构
由链节连成长链高分子外,在长链的周围还有相当数量 的侧链,有时侧链上还有分支.
润湿反转剂或润湿剂:具有润湿反转作用 的表面活性剂。
5.洗净作用:表面活性剂使一种液体将其它物质
从固体表面上洗脱下来的作用。
洗净剂:具有洗净作用的表面活性剂
作用机理: 洗净作用是一种综合作用:润湿反转、 乳化、增溶等。
六、表面活性剂的结构与性能关系
1.起泡剂的分子结构
易于起泡的分子结构:
降低表面张力能力强。亲水与亲油性要平衡,即相差
主要靠聚氧乙烯基(即醚链)与水形成氢键而溶 于水的。由于温度升高,氢键减弱,所以聚氧乙 烯烷基醇醚在水中的溶解度也是随着温度升高而 下降的。通常把某一质量分数的表面活性剂水溶 液出现浑浊时的温度称为该质量分数下的浊点。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分类、特征及应用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分类、特征及应用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分类、特征及应用摘要:概述了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分类、性质、合成方法及应用,分析了其应用前景,旨在通过对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相关内容的综述和介绍,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关键词: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分类;应用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是相对一般常言的低相对分子质量表面活性剂而言讲的,通常指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0且具有表面活性功能的高分子化合物,也有说法认为,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是指分子量达到某种程度以上(一般为103~106) 又一定表面活性的物质[5],虽然,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分子量,甚至,高分子物质分子分子量到底多大并没有严格的界限,但总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相比低分子表面活性剂其分子量要大很多。

和低分子表面活性剂一样,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由亲水部分和疏水部分组成。

1951年施特劳斯把结合有表面活性官能团的聚1-十二烷基-4-乙烯吡啶溴化物命名为聚皂从而出现了合成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1954年美国Wyandotte公司报到了合成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非离子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此后具有高性能的各种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相继开发。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具有分散、凝聚、乳化、稳定泡沫、保护胶体、增溶等性质,被广泛用作胶凝剂、减阻剂、增粘剂、絮凝剂、分散剂、乳化剂、破乳剂、增溶剂、保湿剂、抗静电剂、纸张增强剂等[1]。

因此高分子表面活性剂近年来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表面活性剂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1.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分类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可根据在水中电离后亲水基所带电荷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两性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四类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如阴离子型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有聚甲基丙烯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缩合萘磺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缩合烷基苯醚硫酸脂等。

阳离子型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有氨基烷基丙烯酸酯共聚物、改型聚乙烯亚胺、含有季胺盐的丙烯酸酰胺共聚物、聚乙烯苯甲基三甲铵盐等。

两性离子型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有丙烯酸乙烯基吡啶共聚物、丙烯酸一阳离子丙烯酸酯共聚物、两性聚丙烯酰胺等。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1
一、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简介

二、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结构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能

三、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四、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五、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一、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简介
通常是某种物质当它溶于水中即使浓度 很小时,能显著降低水同空气的表面张力, 或同其它物质的界面张力,则该物质称为表 面活性剂
胶束浓度(CMC)
表面活性剂浓度和活动情况关系图
7
二、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结构与性能
棒状 球状
片状
层状
8
二、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结构与性能
乳化作用: 指将一种液体的细小颗粒分散于另一种不相溶的液 体中,所得到的分散体系被成为乳液。
泡沫作用: 泡沫实际是气结体论分:散表于面液活体性中剂的水分溶散液体其系,泡沫的 形成涉及起泡和稳泡两个浓因度素只。有稍高于其CMC值 分散作用: 增加固体粒子时在,溶才液能中充的分分显散示分其散作稳用定。性问题。
五、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4.2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 驱油剂:利用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如(超高分子量聚丙烯
酰胺)能够充分解决石油开采过程中由于原油中的胶质 、沥青质、蜡等重质成份的析出在地层中沉积成垢的堵 塞。大致每用1kg驱油剂可以多出原油10桶,在三次采油 中应用前景广阔。 破乳剂 压裂液 稠油降粘剂 钻井用化学剂 油田水处理剂
四、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3.高分子化学反应 通过化学反应的方法在聚合物上引入疏水基或亲水基 。 优点:直接用已商品化的聚合物作起始原料, 得到的产物 相对分子量较高。 缺点:反应通常需要在高粘度的聚合物溶液中进行。
例如:将常用的 PVA(聚乙烯醇)完全醇解或部分醇解 后与氯代烷或醇进行醚化反应可得到具有表面活性的 PVA 。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剖析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剖析

胶束浓度(CMC)
表面活性剂浓度和活动情况关系图
7
二、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结构与性能
棒状 球状
片状
层状
8
二、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结构与性能
乳化作用: 指将一种液体的细小颗粒分散于另一种不相溶的液 体中,所得到的分散体系被成为乳液。
泡沫作用: 泡沫实际是气结体论分:散表于面液活体性中剂的水分溶散液体其系,泡沫的 形成涉及起泡和稳泡两个浓因度素只。有稍高于其CMC值 分散作用: 增加固体粒子时在,溶才液能中充的分分显散示分其散作稳用定。性问题。
二、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按来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类
1 天然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淀粉、纤维素 2 天然改性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改性纤维共聚物 3 合成高分子表面活性剂:乙烯基醚共聚物
三、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按极性基团的解离性质分类
1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2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3
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4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3.1 阴离子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五、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4.1 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特殊性质,使其在各类药物中能够
同时发挥润湿、乳化、增溶等作用,同时又根据剂型的不同, 其作用各有侧重。 ➢ 增溶剂:对难溶于水的脂溶性维生素 (A 、D、E 、K),一
般是通过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来作药用。 ➢ 乳化剂:眼药水、鱼肝油 ➢ 相转移催化剂 ➢ 助悬剂:保持混悬剂物理稳定性
的分散剂。
五、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亲油基
亲水基
表面活性剂结构
二、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结构与性能
由于吸附作用,溶液的表面张力会降低。

新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6000双硬脂酸酯

新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6000双硬脂酸酯

新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6000双硬脂酸酯聚乙二醇6000双硬脂酸脂(以下简称PEG6000DS),化学结构为:R-CO-(OCH2CH2)。

-O-OC-R.其中R=C17H15,n =140~150。

它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型高分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因其用于香波,裕剂等配方,能提高粘度,降低盐量,具有较强的乳化、分散作用及对乳液的稳定作用,同时对头发有一定的调理作用,故在国外普遍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国内也巳逐渐被接受。

PEG6000DS的分子由疏水-亲水-疏水部分组成,它在稀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中形成三元水合网,将表面活性剂胶束围在其中,胶束由球状转变成捧状,从而使粘度增加。

PEG6000DS的合成主要有两条途径.其-是直接酯化法,即用PEG 6000与硬脂酸直接进行酯化反应.其二是酯交换法,即硬脂酸甲脂与PEG 6000通过酯交换脱去甲醇.PEG 6000DS 外观为黄白色薄片固体。

活性物含量98%~100%。

一般理化性能见表1。

PEG 6000DS是酯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因为酯键的化学特性,故不宜在强酸或强碱条件下使用.一般在pH5~8范围内比较稳定,在高温下也容易破坏酯键,故也不宜长期在较高温度下使用。

室温下PEG 6000DS在水和醇中的溶解性较差,但可溶于热的水和醇中.故使用时一般先用15~20倍的大于80℃的水或2倍40℃~50℃的甲醇溶解,然后用水稀释至所需浓度.因为它作为添加剂加入香波或其它配方,一般不超过百分之几,故它的溶解性不是很大的问题.PEG 6000DS水溶液的粘度随温度不同而不同,温度高时粘度降低.在香波的基本配方中(AES,10%;6501;3%,NaCl:1.0%),加入不同浓度的PEG6000DS,香波的粘度变化情况见图1.图中AES,6501为日本LION公司产品,PEG6000DS为广州道明化学公司产品DM-638,粘度用上海天平仪器厂NDJ-1型旋转粘度计.以下同.由图可以看出,随着PEG6000DS的浓度增加,香波的粘度增加开始较平缓,后急剧增加。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溶液性能研究进展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溶液性能研究进展

高 分 子 表 面 活 性 剂 的 合 成 与溶 液 性 能研 究 进 展①
曹 亚 李 惠琳
( 分子 材料 T程 国 家重点 实 验室 , 高 四川 大 学 高 分 子 研 究 所 , 都 , 1 0 5 成 6 06 )
摘 要
综 述 了 高 分 子 表 面 活 性 剂 在 合 成 和 溶 液 性 质 方 面 的 研 究 进 展 , 括 嵌 段 型 和 接 枝 型 高 分 子 表 包
合 成 了一 类 新 型 嵌 段 结 构 的 高 分 子 表 面 活性 剂 。表 现 出 良好 的 增 粘 力 和 优 良的表 面 活 性 者 对 聚 合 物 进 行 化 学反 应 改 性 , 些 反 应 由于 工 业 价 值 不 大 , 道 不 多 。 这 报 1 2 双 亲 性 接 枝 共 聚 物 的 合 成 常 用 的 合成 方 法 主要 有 大 单 体 法 即含 有 反 应 性 双 键 的 低 分 子 量 聚 合 .
2 6
胶 体 与 聚 合 物
人注 目 。
1 高 分 子 表 面 活 性 剂 的 合 成

1 1 双 亲 性 嵌 段 共 聚 物 的 合 成 主 要 采 用 活 性 端 基 引发 聚合 , 带 有 活 性 端 基 的 聚 合 物 分 子 引 发 其 它 . 即
单 体 共 聚 , 可 按 自由基 [ 、 离 子 j 阳离 子 [ 机 理 进 行 , 得 共 聚 物 有 A—B 型 , 且 5 阴 ] 、 7 所 A— B—A ( B—A—
门被 广 泛 用 作 胶 乳 稳 定 剂 、 稠 剂 、 乳 剂 、 垢 剂 、 散 剂 、 化 剂 和絮 凝 剂 等 , 中的 许 多 应 用 是 低 分 增 破 防 分 乳 其
子 表 面 活性 剂 难 以替 代 的 。 近 年 来 , 亲 型 共 聚物 分 子 形 成 的 聚 集 体 , 双 如溶 液 中 的 胶 束 和 亚 浓 溶 液 及 本 体 中形 成 的 液 晶 , 尝 试 作 为 制 备 多 种 纳 米 材 料 的 方 法 ; 束 内核 还 可 作 为 “ 子 反 应 器 ” “ 子 转 换 正 胶 分 或 分 器 ” 能 将 反 应 物 结 合 到 核 内 , 其 与 极 性 或 化 学 性 质 非 常 不 同 于 外部 的 某 些 物 质 反 应 , 制 备 具 有 固定 , 使 并 尺 寸 和 特殊 功 能 的胶 体 粒 子 。 分 子 表 面 活 性 剂 日益 扩 展 的用 途 , 对 其 结 构 与 性 能 的 研 究 越 来 越 引 ]高 使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P(AM-co-OPMA)的合成与表征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P(AM-co-OPMA)的合成与表征
能 力 ( 性 粘 数 达 7 4 3 ug , 赋 予 了共 聚 物 较 高 的 表 面 活 性 ( 度 为 1 5 L共 聚 物 水 溶 液 的 表 面 和 界 特 6 .1 m )且 浓 . 面张 力分 别 可 达 5 .4 m / 和 5 4 N m) 39 Nm . 1m / .
将 此单 体与 丙 烯 酰胺 ( M) 聚 合成 了一 种 新 型 A 共
具 有表 面活 性 的二元 共 聚物 , 对共 聚物 的结 构 、 分 子量 、 成 和溶 液性质 进行 了表 征 和研究 . 共 聚 组 此
效 的解 决办 法之 一 , 如在 三次 采油 中 , 常在 高 聚物
的基 础 上添加 表 面 活 性 剂 形 成 复合 驱 , 以提 高 原
(教 育 部 高 分 子 合 成 与 功 能 构 造 重 点 实 验 室 浙 江大 学 高分 子 系 杭 州 302 ) 107 (北 京 石 油 勘 探 开 发 研 究 院 北 京 10 8 ) 00 3


辛 基 酚 聚 氧 乙烯 醚 (O ( Pl) 马来 酸 酐 在 9 下 反 应 , 成 了 辛 基 酚 聚 氧 乙 烯 醚 马 来 酸 单 酯 1) O —0 与 5 合
的高分 子化 合 物 . 高分 子 表 面活 性 剂 一 般 分 为 阳 离子型 、 阴离 子 型 、 离 子 型 和 两 性 离 子 型 。 , 非
学纯 ; 马来酸 酐 ( A 上 海 凌 峰 化 学试 剂 有 限公 M H,
司) 分 析纯 ; 甲苯磺 酸 ( , 对 国药集 团化学试 剂 有 限 公 司 ) 分析 纯 ; , 过硫酸 钾 ( 国药 集 团化学 试剂 有 限 公 司 ) 分析 纯 , , 以去离 子水 为溶 剂 二次 重结 晶 ; 亚

表面活性剂的合成研究

表面活性剂的合成研究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研究现状摘要:概述了近年来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研究的主要进展及现状,包括天然改性及化学合成类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天然改性高分子表面活性剂主要介绍了纤维素类。

纤维素类的改性是将带长链烷基的疏水性物质接枝到纤维素链段上,使其具有两亲特性来提高表面活性。

目前超声波法是制备纤维素类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一种新途径。

对于化学合成类,由于单体种类选择和组成变化范围广,且合成手段多,因此品种较多。

化学合成类的主要合成方法有两亲单体均聚,亲油/亲水单体共聚及在水溶性较好的大分子物质上引入两亲单体。

目前,高分子表面活性剂领域的研究仍进展缓慢,在合成同时具有超高分子量和高表面活性的问题上还值得深入研究。

关键词: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化学合成类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天然改性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研究现状;综述一、引言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是指分子量达到某种程度以上(一般为1000-1000000)又有一定表面活性的物质。

由于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兼具有增粘性和表面活性,因此在石油开采、涂料工业、医药、化妆品、蛋白质等领域中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按离子类型划分,可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两性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四大类。

按来源划分,可分为天然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天然改性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及合成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最早使用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有淀粉、纤维素及其衍生物等天然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它们虽然具有一定的乳化和分散能力,但由于这类高分子化合物具有较多的亲水性基团,故其表面活性较低。

1951年Stass合成了聚皂,1954年第一种商品化高分子表面活性剂问世,此后各种合成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相继开发并应用于各种领域。

二、天然及改性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天然高分子物质,如水溶性蛋白质、树脂,是有名的保护胶体,现在仍在大量应用。

从动植物分离、精制或经化学改性而制得的半合成高分子表面活性剂也大量出现。

天然类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种类较多,有纤维素类、淀粉类、腐植酸类、木质素类、聚酚类、单宁和栲胶、植物胶和生物聚合物等。

新型表面活性剂

新型表面活性剂

新型表面活性剂摘要近年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具有特殊结构的新型表面活性剂被相继开发。

它们有的是在普通表面活性剂的基础上进行结构修饰(如引人一些特殊基团),有的是对一些本来不具有表面活性的物质进行结构修饰,有些是从天然产物中发现的具有两亲性结构的物质,更有一些是合成的具有全新结构的表面活性剂。

这些表面活性剂不仅为表面活性剂结构与性能关系的研究提供了合适的对象,还具有传统表面活性剂所不具备的新性质,特别是具有针对某些特殊需要的功能。

本文简述了今年来新型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制备,介绍新一代表面活性剂的性能。

关键词新型表面活性剂合成性能引言表面活性剂具有吸附于物质表面,使其表面性质发生变化的特性,它的分子构造由亲水基和憎水基两部分组成,通常的表面活性剂几乎全是分子量为数百(300左右)的低分子量物质。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是指那些分子量在数千以上并具有表面活性功能的高分子化合物。

随着高分子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各种具有表面活性的高分子化合物引起了人们广泛注意。

最早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有淀粉、纤维素及其衍生物等天然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1]。

1951年Stauss将含有表面活性基团的聚合物--- 聚l-十二烷-4-乙烯吡啶溴化物命名为聚皂[2],从而出现了合成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1954年,美国Wyandotte公司发表了聚(氧乙烯-氧丙烯)嵌段共聚物作为非离子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报道以后,各种合成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相继开发并应用于各种领域。

与常用的低分子表面活性剂相比,高分子表面活性剂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差,成本偏高,始终未能占据表面活性剂领域的优势。

近十余年来由于能源工业(强化采油、燃油乳化、油/煤乳化)、涂料工业(无皂聚合、高浓度胶乳)、膜科学(仿生膜、LB膜)的需要,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研究有了新的进展,得到了性能良好的氧化乙烯、硅氧烷共聚物、乙烯亚胺共聚物、乙烯基醚共聚物、烷基酚、甲醛缩合物、氧化乙烯共聚物等品种。

精细化工工艺学2-表面活性剂

精细化工工艺学2-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的性能与作用
稀的水溶液中的性能 加溶作用 润湿与渗透作用 乳化作用 发泡与消泡作用 洗涤与去污作用 匀染与固色作用 其它作用
2.3表面活性剂的功能(作用)
一. 表面活性剂的润湿功能 1.基本概念 润湿:固体表面上的气体(或液体)被液体(或 另一种液体)取代的现象。
包括:沾湿、浸湿、铺展三种类型。
例:烷基磺酸钠:C=14~18,洗涤剂; C<12时,润湿剂。
聚氧乙烯醚:渗透剂JFC: C8~C13 乳化剂平平加:C12~C20
规律
②直链的烃基:较好的洗涤、乳化、分散性能; (正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带支链的烃基:较好的润湿与渗透性能。 (四聚丙烯苯磺酸钠)
③亲水基在亲油基一端:好的乳化、洗涤性能; 亲水基在亲油基中间:润湿、渗透性能好。
1.离子型 2.非离子型
阳离子型 阴离子型 两性型
常用表面活性剂类型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RCOONa 羧酸盐
R-OSO3Na 硫酸酯盐 R-SO3Na 磺酸盐 R-OPO3Na2 磷酸酯盐
常用表面活性剂类型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R-NH2·HCl 伯胺盐
CH3 | R-N-HCl
仲胺盐
|
H
CH3 | R-N-HCl
HLB值大的表面活性剂可做O/W乳状液的 乳化剂;
HLB值小的表面活性剂可做W/O乳状液的 乳化剂。
4.影响乳状液稳定性的因素
•界面张力:界面张力的降低及界面膜的形成 与强度是乳状液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油-水界面膜:界面膜中分子排列越紧密,界 面膜的强度越强,乳状液的稳定性越好。脂肪 醇、脂肪酸及脂肪胺等极性有机物可增加界面 膜的紧密度强度。

表面活性剂是20世纪40年代初开发研制、 5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化学品。

%e6%b6%82%e6%96%99%e7%94%a8%e9%ab%98%e5%88%86%e5%ad%90%e8%a1%a8%e9%9d%a2%e6%b4%bb%e6%80%a7%e5%89%82%

%e6%b6%82%e6%96%99%e7%94%a8%e9%ab%98%e5%88%86%e5%ad%90%e8%a1%a8%e9%9d%a2%e6%b4%bb%e6%80%a7%e5%89%82%
世 界 上 大 多 数 的 原 油 都 含 有 水 ,必 须 加 入 破 乳 剂 ,以 破 坏 稳 定 的 油 水 型 乳 液 ,使 原 油 中 含 水 量 不 超过 1%。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是一种良好的破乳剂, 具有较强的表面活性,合适的 HLB 值、良好的润湿 性 和 足 够 的 絮 凝 能 力 ,能 同 时 起 着 脱 水 、脱 盐 和 防 蜡降粘等作用。 3.2 造纸工业
1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原理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是由主链和支链构成亲水 亲 油 的 高 分 子 结 构 ,其 表 面 活 性 取 决 于 两 种 链 段 的 构造和组成比例及在溶液中大分子的形态。高分子 表 面 活 性 剂 可 通 过 均 聚 、 共 聚 或 缩 聚 方 法 制 得 ,能 根 据 实 际 需 要 选 择 不 同 性 质 的 单 体 、起 始 剂 和 改 性 反 应 的 条 件 合 成 不 同 分 子 量 、不 同 活 性 基 团 、不 同 高 分 子 结 构 的 各 种 性 能 不 同 的 聚 合 物 ,以 满 足 人 们 的需要。 1.1 共聚聚合法
Vol.36 No.11( 2005)
1.4 开环聚合 含 活 泼 氢 化 合 物 引 发 烷 基 环 状 亚 胺 、 内 酯 、酰
胺 及 环 氧 化 合 物 开 环 聚 合 ,得 到 嵌 段 或 无 规 高 分 子 表面活性剂。如通过 N- 烷基环状亚胺醚开环反应 制备多嵌段共聚物[1]。
1.5 高分子化合反应 采 用 超 声 共 聚 合 成 新 方 法 ,如 通 过 超 声 波 辐 射
(n<10, m>n, m、n 可由分子设计而定)
1.2 缩合聚合法 利 用 缩 合 聚 合 法 ,可 以 制 备 聚 醚 型 高 分 子 表 面
活 性 剂 。 如 根 据 酚 醛 缩 聚 原 理 得 到 疏 水 性 主 链 ,通 过 环 氧 乙 烷 与 酚 羟 基 聚 合 ,得 到 支 链 为 亲 水 性 的 高 分子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研究进展

表面活性剂研究进展

表面活性剂最新研究进展人类的日常生活,各类生产活动,多种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对表面活性剂品种和性能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促使表面活性剂科学不断发展,迄今方兴未艾,表面活性剂已经深入到生命起源以及膜材料、纳米材料、对映体选择性的反应等各个领域中,设计新的有特殊用途和应用价值的表面活性分子仍不断受到人们的关注。

新的功能型表面活型剂与附加的官能基团的性质和位置有密切关系,对传统的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的修饰会导致其结构形态有很大的变化,近几年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单位在表面活性剂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高分子表面活性剂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成为近年来表面活性剂合成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是相对一般常言的低相对分子质量表面活性剂而讲的,通常指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0且具有表面活性功能的高分子化合物。

它像低分子表面活性剂一样,由亲水部分和疏水部分组成。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具有分散、凝聚、乳化、稳定泡沫、保护胶体、增溶等性质,广泛应用作胶凝剂、减阻剂、增黏剂、絮凝剂、分散剂、乳化剂、破乳剂、增溶剂、保湿剂、抗静电剂、纸张增强剂等。

因此,高分子表面活性剂近年来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表面活性剂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可根据在水中电离后亲水基所带电荷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两性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四类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如阴离子型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有聚(甲基)丙烯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缩合萘磺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缩合烷基苯醚硫酸酯等。

两性离子型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有丙烯酸乙烯基吡啶共聚物、丙烯酸-阳离子丙烯酸酯共聚物、两性聚丙烯酰胺等。

非离子型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有羟乙基纤维素、聚丙烯酰胺、聚乙烯吡咯烷酮、聚氧乙烯类共聚物等。

阳离子型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有聚烯烃基氯化铵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亚乙基多胺与表氯醇共聚季铵盐、淀粉或纤维素高取代度季铵盐、多聚季铵盐、聚多羧基季铵盐等开发低廉、无毒、无污染和一剂多效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将是今后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趋势。

2007-2015年中国科学院822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考研试题

2007-2015年中国科学院822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考研试题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7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科目名称: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考生须知: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高分子化学部分一、 名词解释(共10分,每小题2分)1.遥爪聚合物2.悬浮聚合3.聚合物立构规整度4.活性聚合反应5. 接枝反应效率二.选择题(每题选一最佳答案,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烯烃能通过自由基聚合获得高分子量聚合物的是。

a. CH3CH=C(CN)COORb. CH2=CH-CH3c. CF2=CF2d. CH2=C(C6H5)22. 甲基丙烯酸甲酯在25℃进行本体自由基聚合,当转化率达到20%时,出现了自动加速现象,这主要是由于所致。

a. 链段扩散速度增大,因而增长速率常数kp值增大b. 长链自由基运动受阻, 使终止速率常数k t值明显减小c. 增长速率常数kp值的增加大于终止速率常数k t值的减小d. 时间的延长3. 聚苯乙烯具有的特点。

a. 不透明b. 抗冲性能差c. 加工困难d. 不易着色4. 乳液聚合中,如果选用软脂酸钠(C15H31COONa)为乳化剂,其三相平衡点为62℃, 则聚合反应应该选择条件下进行。

a. 低于62℃b. 62℃c. 高于62℃5. 茂金属催化剂催化烯烃聚合具有的特点。

a. 多活性中心, 催化活性高b. 单活性中心, 聚合产品具有很好的均一性c. 多活性中心, 催化共聚能力优异d. 单活性中心, 对极性单体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科目名称: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第1页共4页6. 在适当引发剂存在的条件下,引发下列单体的自由基聚合反应, 属于非均相聚合的是a. 水相中丙烯腈的溶液聚合b. 苯乙烯的本体聚合c. 二甲基甲酰胺中丙烯腈的溶液聚合d. 苯中苯乙烯的溶液聚合7.以C 4H 9Li 为引发剂, 分别选用THF 和甲苯为溶剂引发苯乙烯聚合, 实验发现,在THF 中苯乙烯聚合反应速率要大, 为了提高甲苯中苯乙烯的聚合速率,可加入a. BF 3b. SnCl 4c. TiCl 4d. 18-冠醚-68. 下列环状单体中,容易进行开环聚合的是a.环戊烷b. 四氢呋喃c. 1,4-二氧六环d. 八甲基环四硅氧烷9. 在-78℃条件下, 以三氟化硼-乙醚引发体系使乙烯基丁基醚聚合, 最为合适的溶剂是a. 丙酮b. 乙酸乙酯c. 乙醚d. 氯甲烷10. 当线性聚酯化反应进行到95%以后,若继续进行反应,则会是a. 分子量分布变窄b. 聚合度迅速增大c. 反应程度迅速增大d. 产生大量低分子量副产物三、问答题(共25分)1. 试述传统自由基聚合反应的主要优点与主要缺点, 写出一种目前较为成功的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方法的名称。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综述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综述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应用进展摘要:简单介绍了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主要综述了近几年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在合成方法上的进展,。

同时, 对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特殊性质及其在制药、石油、纺织印染与造纸工业中的应用作了介绍。

最后对其今后的研究开发方向及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关键词: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性质; 合成; 应用正文:近年来,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作为制备许多分散体系必不可少的功能材料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目前,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已被广泛应用在涂料、造纸、油墨、农药、医药、个人护理用品、陶瓷和洗涤剂等领域中[ 1] , 在日用化工领域里占据了愈来愈重要的地位。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通常指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 000且具有表面活性功能的化合物, 分子链段由亲水部分和疏水部分组成[ 2 ]。

可以形成尺度在10 nm~1 000 nm区间的介观相区, 根据分子质量、组成和温度的不同, 介观相区可以形成球状、柱状、层状、囊泡、胶束等有序结构[ 3]。

淀粉、纤维素及其衍生物等天然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 具有一定的乳化和分散能力, 但由于具有较多的亲水基团, 故其表面活性较低[ 4]。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在各种表/界面上有很强的吸附作用, 因而分散性、凝聚性和增容性均好, 用量较大时还具有很好的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 并可作为稳泡剂使用。

许多高分子表面活性剂还具有良好的保水作用、增稠作用, 成膜性和黏附力也很好[ 5]。

1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分类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按离子类型分类, 可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两性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四种;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按来源分类, 可分为天然、天然改性(半合成)及合成型三种; 按结构和制备方法, 可分为无规聚合型、嵌段型和接枝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5]。

2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最简单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类型是由若干重复结构单元组合而成的均聚物, 但是均聚物在O /W 体系界面中表面活性很低, 因此很少用作乳液稳定剂。

聚氧乙烯醚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性能

聚氧乙烯醚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性能

聚氧乙烯醚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性能曲寒洛;许虎君【摘要】以AEO9、丙烯酸、对甲苯磺酸、对苯二酚、过硫酸铵为原料,分两步合成了一种新型的非离子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丙烯酸酯(P-AAAEO9),中间产物通过FT-IR、1HNMR表征,终产物通过红外、凝胶色谱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终产物的cmc在25,35,45℃时分别为4.348×10-3,2.341×10-3,3.344×10-4,γcmc分别为31.29,29.69和27.93 mN/m;与AEO9相比较,产物的发泡力较低,去污能力和增稠能力更好,但润湿能力一般.【期刊名称】《精细石油化工》【年(卷),期】2018(035)006【总页数】4页(P49-52)【关键词】非离子型;聚合物;表面性能;应用性能【作者】曲寒洛;许虎君【作者单位】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江苏无锡214122;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江苏无锡2141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423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不电离,其亲水基主要是由具有一定数量的含氧基团(一般为醚基和羟基)构成[1-2],其具有分散、润湿、去污、增溶多种性能,因此在很多领域中都有重要用途[3-5]。

而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是近年来研究热点之一,它毒性小,具有良好的稳泡、乳化和增稠等性能[6-8]。

国内对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研究较为深入,但对非离子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报道并不多。

本工作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为基础进行研究,以期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优点相结合,得到性能更为优良的产物[9-10]。

笔者以AEO9、丙烯酸、对甲苯磺酸、对苯二酚等为原料,通过两步反应合成一种新的聚氧乙烯醚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并考察了其表面性能及其应用性能。

1 实验1.1 主要试剂与仪器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工业级,质量分数大于99%,广州穗欣化工有限公司;丙烯酸、对甲苯磺酸、对苯二酚、过硫酸铵,化学纯,质量分数大于98%,南京化学试剂股份有限公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作者:金 勇 董 阳 魏德卿摘要:介绍了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方法及其不同于低分子表面活性剂的特点,重点从离子聚合、活性自由基聚合、缩合聚合、开环聚合、高分子化学反应、自由基胶束聚合等角度综述了近几年来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研究进展。

关键词: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合成 表面活性一、引 言分子中具有亲水基与疏水基,能富集(吸附)于界面,使界面性质发生显著改变而出现界面活性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1]。

常用的表面活性剂多为分子量为数百的低分子量化合物。

随着诸多热点领域如强化采油(enhancedoilrecovery)[2,3]、药物载体与控制释放[4]、生物模拟[5,6]、聚合物LB膜[7]、医用高分子材料(抗凝血)[8,9]、乳液聚合[10,11]等的深入研究,对表面活性剂的要求日趋多样化和高性能化,具有表面活性的高分子化合物现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通常将分子量在数千以上且具有表面活性的物质称为高分子表面活性剂[12]。

最早使用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有纤维素及其衍生物,以及作为胶体保护剂使用的天然海藻酸钠和各种淀粉[13]。

1951年Strauss首次合成了高分子表面活性剂———聚1 十二烷基 4 乙烯吡啶溴化物并将其命名为聚皂(polysoap);随后1954年美国Wyan dotte公司报道了非离子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并将其进行了工业化生产(商品名为Pluronics),其中分子量为8 1×103的Pluronic104在重量百分比浓度为0 1%时可使溶液的表面张力降至33 1mN m[14]。

与低分子表面活性剂相比,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具有以下特点:(1)具有较高的分子量,渗透能力差,可形成单分子胶束或多分子胶束;(2)溶液粘度高,成膜性好; (3)具有很好的分散、乳化、增稠、稳定以及絮凝等性能,起泡性差,常作消泡剂;(4)大多数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是低毒或无毒的,具有环境友好性;(5)降低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的能力较弱,且表面活性随分子量的升高急剧下降,当疏水基上引入氟烷基或硅烷基时其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显著增强。

与普通的表面活性剂相似,高分子表面活性剂也可以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两性型和非离子型[15]。

二、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方法近几年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方法得到了不断发展,从相关的文献报道来看,其主要的合成方法有以下几类:1 离子聚合离子聚合能很好地控制聚合物结构并实现分子量的窄分布,是制备嵌段共聚物的较佳方法。

但是离子聚合反应条件苛刻,微量的水、空气和杂质都有极大的影响,实验重现性差,引发体系往往是非均相的,反应通常需在低温下进行。

(1)阴离子聚合阴离子聚合是开发最早、发展最快、成果最多的一种活性聚合方法,其活性中心稳定性好、聚合速度快、聚合体系简单、单体选择范围广。

Richard[16]首次报道了用双阴离子引发剂萘钠在四氢呋喃中依次引发苯乙烯及环氧乙烷聚合,最终得到了三嵌段双亲共聚物PEO PSt PEO。

后来Riess等[17]采用阴离子聚合法,以THF作为溶剂先合成了聚苯乙烯链段,然后加入环氧乙烷,通过大分子活性端基引发聚合,最终合成了PSt PEO两嵌段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Armes及其合作者[18]采用DMSO K+与C12或C16醇所形成的氧负离子为引发剂,THF为溶剂,在室温甚至高于室温的条件下引发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DMA)聚合,合成了窄分子量分布(Mw Mn≈1 25)且无残余单体的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在CDCl3中NMR研究结果证实该聚合过程可控并且引发剂引发效率非常高。

反应过程如图1。

Boschet等[19]以苯基异丙基钾(PIK)为引发剂,选用THF为溶剂,使苯乙烯在-80℃反应得到聚苯乙烯大分子引发剂,然后使之与PEO共聚,最后以氟烷基酰氯封端得到了水溶性双亲嵌段聚合物PS PEO RF(图2)。

图2PSPEORF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反应Fig.2(2)阳离子聚合阳离子聚合也能够控制聚合物的一次结构,但与阴离子聚合相比其副反应比较多,不易控制。

Minoda等[20]采用阳离子聚合法以HI I2为引发剂,甲苯为溶剂,分别在-15℃和-40℃合成了乙烯基醚类聚合物,并且通过酯的胺化反应得到了规整性较好的含有多羟基基团的树状双亲嵌段共聚物,反应过程如图3。

实验证明该共聚物分子量分布窄,亲水部分呈筒状,在25℃,重量百分比浓度为0.1%的共聚物可使溶液表面张力降至40mN m。

(3)阴离子、阳离子聚合相结合随着各种聚合方法的发展,研究者们纷纷将各种手段结合起来以合成特定结构的聚合物,并进一步拓宽了单体的选择范围。

Kazuhiro等[21]首先利用阳离子聚合法,以CH2Cl2作溶剂,采用路易斯酸型引发剂在-78℃合成了含有Cl端基的聚甲基乙烯基醚;然后利用阴离子聚合法,以sec BuLi为引发剂,使苯乙烯和异戊二烯共聚得到含有活性阴离子末端基的聚合物;最后将两者反应得到PI b PS b PVME,具体过程见图4。

2 活性自由基聚合(1)Iniferter法日本学者大津隆行[22]于1982年提出了iniferte(initiator transferagent terminator)的概念,即将单体分子向引发剂分子中连续插入,得到聚合物结构特征是聚合物的两端带有引发剂碎片。

由于该引发剂集引发、转移、终止功能于一体故称之为Iniferter。

此法用于自由基聚合后使可控自由基聚合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但由于自由基聚合的连锁性,单体增长反应速率较快而端基均裂速度较慢,故采用Iniferter法制得的聚合物分子量分布较宽。

杨文君等[23]运用这一聚合方法将N,N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苄酯(BDC)引发的聚苯乙烯和丙烯酰胺溶于二氧六环中用紫外光辐射聚合。

红外光谱结果证实得到了具有表面活性的聚苯乙烯 聚丙烯酰胺嵌段共聚物。

(2)TEMPO体系20世纪70年代末,澳大利亚学者Rizzardo[24]首次将TEMPO引入自由基聚合体系,用来捕捉增长链自由基以制备丙烯酸酯齐聚物。

TEMPO是有机化学中常用的自由基捕捉剂,它在此体系中被用来稳定自由基,只与增长的自由基发生偶合形成共价键。

这种共价键在高温下又可分解产生自由基,因而TEMPO捕捉增长自由基后不是活性链的真正死亡而只是暂时失活。

TEMPO控制的自由基聚合避免了活性阳离子、阴离子聚合所需的各种苛刻条件且具有可控聚合的特征,因而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

Wang等[25]以叔丁醇钾为引发剂,首先引发环氧乙烷(EO)开环聚合,接着用过量的甲基丙烯酰氯封端合成了PEO大单体。

在4 羟基 2,2,6,6 四甲基哌啶氧化物(HTEMPO)存在下使PEO大单体与苯乙烯共聚,得到了分子量可控、窄分布且含聚醚侧链的接枝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如图5。

但目前许多研究表明TEMPO体系只适用于苯乙烯及其衍生物,这就使其单体的选择范围变得十分有限;同时TEMPO价格昂贵也限制了它在工业方面的应用。

(3)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1995年旅美学者王锦山博士在Carnegie Mellon大学首先发现了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从而在国际上掀起了ATRP研究的热潮[26]。

ATRP法以简单的有机卤化物为引发剂,过渡金属络合物如CuX 2,2′联二吡啶(bpy)为卤原子载体,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在活性种和休眠种之间建立可逆动态平衡,实现了对聚合反应很好的控制。

其适用的单体范围比较广分子设计能力强,能相对容易地制备大单体引发剂和含有官能团的嵌段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李福绵等[27]采用ATRP法以末端为溴原子的聚p 乙烯基苯甲酸叔丁酯为大分子引发剂,以CuBr为催化剂,2,2′联二吡啶为配体,在苯甲醚中引发苯乙烯聚合,最终得到了聚苯乙烯 聚p 乙烯基苯甲酸双亲嵌段共聚物。

徐祖顺等[28]用聚乙二醇和氯乙酰氯反应制备了大分子引发剂,然后采用ATRP法引发苯乙烯聚合得到了PSt b PEO b PSt三嵌段大分子表面活性剂。

王晓松[29]利用ATRP和大分子引发剂技术合成了含有功能基单体———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的双亲嵌段共聚物,反应如图6。

Wang和Armes[30]采用溴化物为引发剂,CuCl bpy为催化剂,在水介质中合成了甲氧基封端的聚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接枝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图7),并且突破了ATRP通常需在高温下反应的条件,使反应温度降到了20℃。

由于过渡金属参与络合催化,反应过程面临着催化剂的脱除和再生的难题。

而且ATRP的产物具有活泼卤端基,所以还需要考虑端基稳定性的问题。

此外,目前ATRP还不能用于低活性单体如乙烯、氯乙烯、α 烯烃、乙酸乙烯酯和带有羧基的单体如丙烯酸等的聚合。

尽管ATRP已成功地实现了对聚合物组成和拓扑结构的控制,但还不能得到立构规整性聚合物,再加上不可避免的链终止反应使ATRP体系对分子量的控制能力受到了限制。

3 缩合聚合通过缩合、聚合反应,将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活性官能团的低分子物质脱去小分子物质,可制备聚酯、聚酰胺、烷基酚醛树脂及聚氨酯类型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所得产物的组成和亲水亲油平衡值HLB易于调节。

采用聚环氧乙烯 环氧丙烯的嵌段共聚物与异氰酸酯进行反应,可获得非离子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31]。

磺甲基烷基酚甲醛缩合物及三聚氰胺甲醛缩合物是合成方便、价格低廉、应用广泛的一类阴离子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具有很好的分散性能。

聚氧乙烯烷基苯醚甲醛缩合物具有很好的乳化效果。

Norton等[32]采用缩合聚合法合成了两嵌段及三嵌段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并将其用于织物的处理。

4 开环聚合开环聚合一般是利用含有活泼氢的化合物与烷基环氧化物、环状亚胺、己内酯及己内酰胺等化合物的开环反应来制备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利用开环聚合合成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典型代表是以丙二醇为起始剂制得的嵌段聚醚“Pluronic”系列以及以己二胺为起始剂制得的具有阳离子特性的“Tatranic”系列嵌段聚醚。

它们都是由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开环聚合而成的。

通过改变聚氧丙烯的分子量(或引发剂的种类)及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的用量可获得具有不同亲水 疏水性能的聚醚类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Rutot等[33]首先将多聚糖上的羟基保护,然后以三乙基铝为引发剂,采用开环聚合的方法将聚己内酯接枝于多聚糖主链上,合成了双亲接枝共聚物,该聚合物可作为很好的生物降解材料。

5 高分子化学反应高分子化学反应是指通过化学反应的方法在聚合物上引入疏水基或亲水基。

其优点是可以直接用已商品化的聚合物作起始原料,得到的产物相对分子量较高,而缺点则是反应通常需要在高粘度的聚合物溶液中进行。

Valint等[34]通过阴离子聚合反应合成了疏水性叔丁基苯乙烯 苯乙烯 叔丁基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再将共聚物磺化制得了一种新型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