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3第2单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鲁教版高中地理单元测试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9小题,每题3分,共计27分)
1.(1)本片中人类驱动地球逃离,就是要脱离()
1.(2)发生在光球层和色球层的太阳活动分别是()
1.(3)影片彰显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符合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是()
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银河系
D. 总星系
【答案】B
【解析】(1)《流浪地球》讲述了未来太阳将毁灭,作为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毁灭,太阳太阳系也将分崩离析,地球作为太阳系的成员也要崩溃,所以人类驱动地球逃离太阳系寻求新的恒星系,作为新的家园。

故选B。

【答案】C
【解析】(2)太阳黑子出现于光球层,耀斑和日珥出现于色球层,太阳风出现在日冕层。

所以发生在光球层和色球层的太阳活动分别是太阳黑子和耀斑,C选项正确。

故选C。

【答案】D
【解析】(3)影片彰显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人类团结一致,共同面对地球灾难,符合可持续发展中的共同性原则。

故选D。

2.(1)下列对“绿色消费”的理解,错误的是()
2.
(2)为了生产“绿色食品”,下列措施中确的是()
①使用低毒农药防治病虫害
②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
③在面粉等食品中添加增白剂
④利用作物病虫的天敌防治虫害
A. 尽量选用对环境不造成污染的食品
B. 要求人们购买、使用带有绿色的物品
C. 尽量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
D. 尽量使用可再生物品
【答案】
【解析】
3.(1)2000年~2008年,该地区人地关系趋于紧张的地带是()
3.(2)2000年~2008年,该地区1900米以上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及其原因可
能是()
A. 1300米以下地带
B. 1300~1900米地带
C. 2500米以上地带
D. 1900~2500米地带
【答案】A
【解析】(1)2000~2008年,该地区人地关系趋于紧张的地带应该是人口耕地弹性系
数比较小的时候,根据上图可知,1300米以下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最小,所以A正确。

故选A。

【答案】B
【解析】(2)读图,2000~2008年,该地区1900米以上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增大,
说明人口百分比减小。

其原因可能是人口迁出,人地关系趋于缓和;海拔高的地区没
有大量可开垦耕地;大量退耕还林,弹性系数会减小;人口迁入,弹性系数减小。

故选B。

4.(1)从1993年的2014年中,()
4.(2)地球恢复到生态收支平衡的最佳措施是()
A. 地球生态超载状况已经转好
B. 可再生自然资源的消耗速度越来越快
C. 近三年自然资源的消耗量大大减少
D. 最初20年,地球生态超载日提前较快,近三年就慢
【答案】D
【解析】(1)根据材料得知,地球超载日越来越提前了,说明地球生态超载状况没有
转好,A错误。

根据地球超载日日期间隔逐渐减小得知,可再生自然资源消耗速度逐渐变慢,B错误。

近三年地球超载日期变化速度减慢,但自然资源消耗的消耗量仍在增加,C错误。

根据日期变化,最初20年,地球生态超载日提前得快,近三年日期提前速度较慢,D
正确。

故选D。

【答案】A
【解析】(2)地球恢复生态收支平衡的措施中大力推广可再生清洁能源,可减缓地球
不再生资源的消耗速度,A正确。

天然气和页岩气虽然是清洁能源,但都是不可再生
资源,不是最佳措施,B错误。

区域经济发展速度不能降低,但可以通过提高技术手
段增加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使用量,C错误。

世界的发展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
禁止可再生资源的开发是不切实际的,D错误。

故选A。

5.(1)影响德国新经济产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5.(2)有关经济生态化的理解正确的是()
A. 交通
B. 动力
【答案】D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信息技术产业和生物技术产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
影响其布局的主要因素是技术。

故选D。

【答案】A
【解析】(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生态化是指经济对生态无害化。

故选A。

6.(1)由图可知,影响制糖厂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6.(2)将四家工厂规划在同一产业园区的主要目的是()
6.(3)图中酿酒厂利用制糖厂的副产品作为原料可以减轻()
A. 能源
B. 技术
C. 原料
D. 市场
【答案】C
【解析】(1)由图可得,该地规划的产业园是以制糖厂为中心,并衍生出食品厂、酿
酒厂和纸浆厂。

由所学知识可知,制糖厂属于原料指向型工业,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答案】A
【解析】(2)读图可得,制糖厂与食品厂、纸浆厂和酿酒厂具有投入与产出的联系,
故将这四个工厂规划在同一产业园区的主要目的是利于生产协作,A正确;四家工厂
进驻工业园区,会加剧土地紧张状况,从而使土地价格上涨,B错误;四个工厂进驻
同一产业园区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对提高工人的工资及扩大海外市场
关系不大,CD错误。

故选A。

【答案】C
【解析】(3)读图可得,制糖厂的废弃物有废渣、废糖浆等,其中废糖浆成为酿酒厂
的原料,从而减轻废水污染,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7.(1)图中农场畜产品收入占30%,水产品养殖收入占20%,水田、果园收入占35%,其他收入占15%,由此推断该地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7.(2)如果过度采伐薪柴,则可能引起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7.(3)图示生态农业模式所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A. 大牧场放牧业
B. 水稻种植业
C. 商品谷物农业
D. 混合农业
【答案】D
【解析】(1)由题,由材料分析可知,该农场的农产品既有畜牧业产出,也有种植业
产出,而且比例相当,说明该农场的农业以混合农业为主,故答案选D项。

故选D。

【答案】B
【解析】(2)薪柴就是树木,过度的砍伐树木会引起水土流失,B对。

臭氧空洞主要
是氟氯烃气体的排放导致的,A错;酸雨是由于工厂废气和汽车尾气的排放形成的,C 错;水体富营养化是生活和生产用水排入大量氮磷物质造成的,D错。

故选B。

【答案】B
【解析】(3)根据上图可知,该地区生态农业模式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减少了环境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所以B正确。

故选B。

8.(1)兰考地区冬春季节风速较大,其主要原因是()
①地表植被缺乏,冬春季东北风强劲,摩擦力小,风阻小
②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冬季风顺势而下,加大风速
③西北部黄河河床地势较高、河床面较宽阔,风阻力小
④西北部的黄河河谷与东南部地区气压差较大,气压梯度力大
8.(2)20世纪60年代后兰考地区在焦裕禄书记的带领下治理固定住了沙丘,如今风
沙地已变成了稻谷飘香无公害的“米粮川”,促进该地区水稻无公害化种植最有利的自
然条件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B
【解析】(1)兰考地区历史上多次过度砍伐,地表缺乏植被保护,冬春季节西北风强劲,西北部黄河河床地势高,河床面较宽阔,西北风掠过河面时阻力极小,其次,该
地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风势居高临下(或风势急剧下沉),
风速加大。

故选B。

【答案】A
【解析】(2)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种植水稻主要依靠黄河水灌溉,水质好、无污染,含有大量泥沙,泥沙中含有丰富的养分和有机质,引黄河水灌溉,既能改变当地
的土质结构,又能增加土壤肥力,稻区使用黄河水灌溉大大促进了该地区水稻无公害
化种植。

故选A。

9.(1)图中a,b,c,d依次为()
9.(2)该园区()
A. 污水处理、服装生产、棉纺织、创意产业
B. 棉纺织、创意产业、污水处理、服装生产
C. 创意产业、棉纺织、服装生产、污水处理
D. 污水处理、棉纺织、创意产业、服装生产
【答案】D
【解析】(1)结合图中内容,联系生产过程,从原料来源和产品去向看,a来自于生
活污水,去向是尾水,因此应是污水处理厂;b的产品是棉布,应为棉纺织;d的产品是服装产品,故应为服装生产;c是通过服装设计为服装生产提供服务,应为创意产业。

故选D。

【答案】C
【解析】(2)图中只是服装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是高新技术产业,不属于高
科技产业园,A错误。

该生态工业园产品需靠近市场,B错误。

图中体现工业、生活污
水均进行了深度处理,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

C正确。

生产过程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D错误。

故选C。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0分,共计30分)
10.(1)描述7月等温线的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10.(2)指出温哥华的气候类型,并分析该地降水集中在冬季的原因。

10.(3)结合大气环流知识,说明该区域冬、夏季主导风向的成因。

【答案】(1)特征:向北凸(弯曲)。

原因:西侧海洋7月温度较低;东侧为高大的山脉,海拔高,温度低;海拔较低的温
哥华温度较东西两侧高,所以等温线向北凸。

【解析】(1)7月份北半球是夏季,温哥华西侧海洋温度较低,温哥华东侧为高大的
山脉,海拔高,温度低,所以7月份海拔较低的温哥华温度较东西两侧高,所以等温
线向北凸。

【答案】(2)温带海洋性气候。

原因:该地区西侧受北太平洋暖流影响,增温增湿;冬季,西南风从海洋上带来丰富
的暖湿气流;位于西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影响,降水丰富。

【解析】(2)根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判断,温哥华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该地西侧
受北太平洋暖流影响,增温增湿;冬季,西南风从海洋上带来丰富的暖湿气流;温哥
华位于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影响,形成地形雨,降水丰富,所以温哥华降水集中在冬季。

【答案】(3)冬季时高压中心位于该区域的南方,受其影响风自南向北吹,并在地转
偏向力(右偏)的作用下偏转成西南风;夏季时高压中心北移至该区域西侧,而陆地
上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同时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西北风。

【解析】(3)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陆地是高压,高压中心位于本区的南方,
受其影响风自南向北吹,并在地转偏向力(右偏)的作用下偏转成西南风。

夏季时海
洋是高压,高压中心北移至本地西侧,而陆地上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响陆地,同时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西北风。

11.(1)广东吸引人口大量迁入的原因有哪些?
11.(2)据材料二分析,我国人口迁出区、人口迁入区分别是什么?
11.(3)湖南成为广东最热门回家省份的原因是什么?
11.(4)广东大量人口迁入带来的积极影响有哪些?
【答案】(1)位于沿海,经济发展水平高,发展前景好;公共服务水平高,基础设施
完善;经济发达,有较多的就业机会,收入高;能提供良好的教育、医疗条件等。

【解析】(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因素,广东经济迅速发展,就业机会增多,生活水平高,工资待遇高,所以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

【答案】(2)迁出区:中部地区;迁入区:北、上、广、深等沿海发达地区。

【解析】(2)主要是根据材料二分析,据图可知,我国人口迁出区主要是中部地区,
而人口迁入区主要是北、上、广、深等沿海发达地区。

【答案】(3)湖南距离广东较近,交通便利,缩小了外出务工人员的距离;湖南劳动
力较多,经济较落后,外出打工有利于提高收入。

【解析】(3)主要从两个省份之间的距离及经济差距等方面回答,湖南距离广东较近,交通便利,缩小了外出务工人员的距离;湖南劳动力较多,经济较落后,外出打工有
利于提高收入。

【答案】(4)为广东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提高生产力水平,带动经济发展;促进相
关产业的发展,优化广东的产业结构;促进了文化间的交流。

【解析】(4)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有利影响有:有利于迁入地经济的发展、外来人口
的迁入带来了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产经验、加快了生产方式的交流和发展、丰富的劳
动力资源、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等。

12.(1)说出日本河流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向,并简述其原因。

12.(2)日本农业现代化侧重生物技术和水利化,农业机械以小型化为主,试分析其
原因。

【答案】(1)主要方向:以水能开发为主。

原因: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河流水量大,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水能丰富。

【解析】(1)河流开发利用方向主要包括运输、水能、灌溉等。

日本位于温带季风气
候区,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且地形以山地为主,国土面积狭小,流程短,所以航运
价值不高,但是由于落差大,流速快,流量大,水能资源丰富,所以日本河流开发利
用以开发水能为主。

【答案】(2)人多地少,主要依靠生物技术,培育优良品种,以提高产量和质量;粮
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灌溉用水量大,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水利化可减少旱涝灾害;多山地、丘陵,平原面积小,耕地地块小,农业机械以小型化为主。

【解析】(2)日本人口众多,国土面积狭小,且山地面积比例大,平原面积小,耕地少,所以农业侧重生物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水利化主要与气候条件有关,季风
气候不稳定,降水季节变化大,所以为了稳产高产,所以发展水利化。

由于地形起伏大,平地少,所以机械化以小型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