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游戏《老师再见了》
大班音乐《老师再见了》教案

一、教学目标:1.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歌曲《老师再见了》,培养幼儿对老师的感恩之情,增强幼儿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
2.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能够跟着音乐一起唱。
3.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音准、节奏感和合作表演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歌曲名称:《老师再见了》2. 歌曲歌词:老师再见了,老师再见了,我们唱歌,我们跳舞,感谢老师辛苦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能够流利地演唱。
2. 教学难点:音准、节奏感和合作表演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音乐播放设备、歌词卡片、小礼物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音乐教室,有利于幼儿集中注意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与幼儿互动,询问幼儿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引出歌曲主题。
2. 教学歌词:教师带领幼儿学习歌词,讲解歌词的含义,让幼儿理解并感受歌曲的情感。
3. 学习旋律:教师演奏歌曲旋律,让幼儿跟随节奏拍手,感受音乐的韵律。
4. 合唱练习:教师指导幼儿进行合唱练习,注意音准和节奏的准确性。
5. 合作表演: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合作表演,可以是分组演唱、舞蹈或其他形式,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6. 总结与奖励: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奖励,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音乐教学内容,鼓励家长在家中引导幼儿唱歌、跳舞,巩固学习成果。
2. 环境创设:在幼儿园环境中布置音乐主题墙饰,让幼儿在在日常生活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演唱能力:评估幼儿在合唱练习中的音准、节奏感和表达能力。
3. 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音乐表现,收集家长意见和建议。
八、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可以适当调整教学难度,给予个别辅导。
2. 注重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老师再见了》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老师再见了》含反思教案名称:《老师再见了》音乐活动适用年龄:幼儿园大班教学目标:1.培育幼儿的音乐喜好,感受音乐的美好。
2.加强幼儿的语言表达本领,通过歌曲表达情感。
3.促进幼儿园大班的集体感,加强班级凝集力。
教学步骤:1.师生互动(5分钟)老师问好后,向孩子们介绍今日的主题是“老师再见了”。
老师告知孩子们,她们立刻就要毕业了,离开了他们,让他们心里很难过,为此我们要用音乐的方式来表达对老师的思念和祝福。
2.歌曲听唱(15分钟)老师播放《老师再见了》的歌曲,并教给孩子们歌词。
歌词简单易懂,适合幼儿的理解。
老师要引导孩子们理解歌词的含义,激励他们表达本身的感受。
3.情感表达(20分钟)老师让孩子们安静下来,想象一下老师即将离开的场景,然后用本身的语言表达本身的情感。
老师要引导孩子们表达感谢和祝福的心情,让孩子们感受到离别的情感。
4.创意制作(30分钟)老师准备一些颜色丰富的毛线,让孩子们制作小绒球。
同学可以用本身的方式来制作绒球,比如用两个颜色混合制作、加入珠子等创意元素。
老师可以帮忙孩子们完成制作的细节。
5.送别仪式(10分钟)老师供应纸板和彩笔,让孩子们写下对老师的祝福和感谢之言。
然后将制作好的小绒球和祝福卡片放在一起,这是专门为老师准备的礼物。
反思:本次活动,孩子们学会了一首歌曲,制作了礼物,表达了对老师的祝福和思念。
不仅加强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本领,也营造了一个欢快的氛围,促进班级凝集力。
但是,本次活动的时间布置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1.互动环节时间偏短。
作为引导性活动,为了引起孩子们的注意,应当让师生互动环节的时间更长。
2.听唱环节时长有待考虑。
孩子们的注意力相对较短,长时间听唱可能会让他们有些乏味和疲乏。
适当调整听唱时间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学习效果。
3.制作环节时长偏长。
儿童的制作速度和专注度可能会有所不同,要注意让每一个孩子都参加到活动中来,不能拖延时间。
在制作的过程中,可以进行一些小游戏,让孩子们更好地体验活动的乐趣。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老师再见了》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老师再见了》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让幼儿在音乐中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懂得感恩。
2.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提高幼儿的音乐表现力。
3.认知目标:让幼儿熟悉歌曲《老师再见了》,理解歌词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歌曲《老师再见了》,理解歌词的含义。
2.教学难点: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提高幼儿的音乐表现力。
三、教学准备1.课件:歌曲《老师再见了》的音频和视频。
2.教具:音符卡片、乐器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歌曲《老师再见了》,让幼儿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
2.歌曲学习(1)教师带领幼儿学习歌曲《老师再见了》,注意指导幼儿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调。
(2)教师分段教唱歌曲,让幼儿跟唱,并纠正幼儿的发音和节奏。
(3)教师与幼儿一起唱歌曲,观察幼儿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3.歌曲表演(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歌曲表演,让幼儿自由发挥,展示自己的才华。
(2)教师邀请部分幼儿上台表演,鼓励其他幼儿为其加油鼓劲。
4.活动延伸(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音乐游戏,如“音乐椅子”、“捉迷藏”等,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2)教师组织幼儿进行音乐创作,让幼儿用音符卡片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
五、教学反思1.优点(1)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和表现力,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教师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幼儿展示自己的机会。
(3)教学活动丰富多彩,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
2.不足(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指导可能过于细致,导致幼儿依赖性较强。
(2)教学评价方面,教师可能过于注重结果,而忽略了过程。
3.改进措施(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放手,让幼儿自主探索和实践。
(2)教师应更加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3)教师在教学评价时,要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既要关注结果,也要关注过程。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深刻认识到音乐教育对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大班音乐教案《老师再见了》含反思

一、教学目标:1. 情感目标:让幼儿在毕业之际,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体验离别的情绪。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唱歌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
3. 认知目标:让幼儿学会歌曲《老师再见了》,理解歌曲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学会歌曲《老师再见了》,能够流畅地唱出来。
难点:让幼儿理解歌曲的含义,表达出对老师的感激和离别之情。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歌曲《老师再见了》的歌词,录音机或音响设备,音乐CD。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与幼儿进行简单的互动,引导幼儿进入音乐课堂。
2. 教学歌曲:教师播放歌曲《老师再见了》,让幼儿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3. 歌词学习:教师带领幼儿学习歌曲的歌词,解释歌词的含义,帮助幼儿理解歌曲。
4. 唱歌练习:教师指导幼儿进行唱歌练习,纠正幼儿的唱歌姿势和发音。
5.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幼儿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激和离别之情,鼓励幼儿在唱歌时投入感情。
6. 总结:教师对本次教学进行总结,强调歌曲的意义和离别的重要性。
五、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幼儿们学会了歌曲《老师再见了》,并能流畅地唱出来。
大部分幼儿能够理解歌曲的含义,表达出对老师的感激和离别之情。
在唱歌练习中,教师对幼儿的唱歌姿势和发音进行了纠正,让幼儿们能够更好地演唱歌曲。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幼儿进行了简单的互动,引导幼儿进入音乐课堂。
通过播放歌曲、学习歌词、唱歌练习和情感体验等环节,让幼儿们全面地掌握了歌曲《老师再见了》。
总体来说,本次教学效果良好。
幼儿们积极参与,表现出对音乐的热爱和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将继续关注幼儿的唱歌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引导幼儿们更好地体验和享受音乐。
也要注重培养幼儿们的情感表达能力,让他们在离别的时刻,能够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感激和思念之情。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幼儿进行歌唱表演,让幼儿们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歌唱才华。
2. 开展音乐欣赏活动,让幼儿们聆听其他优美动听的歌曲,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大班音乐优质课教案《老师再见了》2篇

大班音乐优质课教案《老师再见了》大班音乐优质课教案《老师再见了》精选2篇(一)教案名称:《老师再见了》大班音乐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歌曲的学唱,让学生学会礼貌地向老师告别。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音准感。
二、教学内容:1. 歌曲:《老师再见了》2. 音乐元素:旋律、节奏、艺术性三、教学过程:1. 学唱歌曲《老师再见了》a. 老师先示范给学生听,让学生听懂曲调和歌词。
b. 分段教学,先教唱第一段。
c. 和学生一起唱整首歌曲。
d. 练唱多次,让学生熟悉歌曲。
2. 游戏活动:a. 老师播放歌曲,学生跟着音乐节奏扭动身体。
b. 老师带领学生随着歌曲的节奏拍手。
c. 老师和学生一起用声音模仿乌鸦的叫声,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中的欢乐和活力。
3. 艺术欣赏:a. 老师向学生展示一些与歌曲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图片中的内容和情感表达。
b. 老师播放歌曲,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感受歌曲中的旋律和情感。
c. 老师和学生一起探索歌曲中的动感和艺术性,并给予学生表达自己喜爱之处的机会。
四、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学唱歌曲的情况,检查学生对歌词和旋律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3. 评价学生在艺术欣赏环节中的回答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延伸:1. 让学生自己编创歌曲或编排舞蹈,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谢和告别。
2. 组织学生进行合唱表演,展示他们的歌唱和舞蹈才艺。
3. 带领学生观看相关的音乐剧或音乐表演,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大班音乐优质课教案《老师再见了》精选2篇(二)教案名称:《小海军》音乐教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小海军》这首歌曲的歌词、旋律和节奏。
2. 能够正确地演唱和朗读歌词。
3. 提高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
4.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器。
2. 《小海军》的音频文件。
3. 歌词卡片。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忆并复习上一堂课学习的内容,例如歌曲《小燕子》。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老师再见了(三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老师再见了(三篇)目录: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老师再见了一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蝴蝶花二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螃蟹歌三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老师再见了一活动目标:1、学唱歌曲《老师再见了》,能用较抒情、舒展的歌声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结合幼儿园的生活体验,为歌曲第一段中的5---8小节创编替换歌词。
3、表示对老师与幼儿园的留恋以及即将上小学的愿望。
活动准备:进行谈话活动,回顾三年来的进步,增进对幼儿园、老师的热爱之情。
活动过程:1、在《幸福拍手歌》音乐的伴奏下进教室。
2、自选复习内容。
说一说在幼儿园最爱唱的歌、最爱跳的舞或最喜欢的音乐活动,复习2—3个内容。
3、欣赏歌曲《老师再见了》的乐曲旋律,感受其抒情、舒展的音乐情绪。
4、学唱新歌。
(1)教师范唱。
(2)幼儿说出歌词的内容,师生共同念歌词。
(3)教师带领幼儿随琴声有节奏地念歌词。
(4)整首学唱。
5、学习有表情地歌唱。
根据歌词内容讨论用什么样的歌声唱毕业歌。
6、为歌曲5---8小节创编替换歌词,并演唱。
讨论:在幼儿园老师教的那些本领,让我们把这些事唱进歌里。
7、用打击乐器为歌曲即兴伴奏。
(1)随乐每三拍敲击一下。
(2)根据教师的即兴指挥,轮流演奏。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蝴蝶花二一、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与音乐有关的活动,在活动中充分获得愉悦和美感;2、创造性地用声势、声音表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3、鼓励幼儿能够根据音乐稳定地表现节拍。
二、活动准备1、头饰:蝴蝶2、录音机、音乐磁带三、活动过程1、在乐曲《问候舞》的伴奏下,幼儿愉快自由地进入活动室。
(两个小朋友手托手,跑跳步进入活动室,并根据音乐的变化创造、表演声势动作。
)2、发声练习(C、#C、D、#D、E、F)12345-|54321-|12345-|54321-|小猫怎样叫?喵---喵---喵—lvlvlvlvlvlvlvlvlvlv.小鸭怎样叫?呷---呷---呷—lalalalalalalalalala.1—2|3—4|5—6|5——|5—4|3—2|1—3|1——|河里小鱼游啊游,摇摇尾巴点点头。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老师再见了》

幼儿园大班音乐优秀教案《老师再见了》一、教学目标1.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老师的感激之情,让他们学会表达对老师的喜爱和敬意。
2. 技能目标:通过学唱歌曲《老师再见了》,提高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歌唱技巧。
3. 认知目标:让幼儿理解歌曲的含义,知道老师对他们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会歌曲《老师再见了》,能够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难点: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学会用正确的音调演唱。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钢琴、音响、挂图、歌词卡片。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音乐教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带领幼儿唱一首欢快的歌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新歌导入:教师播放歌曲《老师再见了》,让幼儿初步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
3. 学习歌曲:教师逐句教唱歌曲,引导幼儿跟唱,注意纠正发音和音准。
4. 分组练习:将幼儿分成小组,互相练习演唱,教师巡回指导。
5. 歌词接龙:教师出示歌词卡片,幼儿抢答接龙,巩固记忆。
6. 总结环节:教师带领幼儿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深情。
五、作业布置1. 让幼儿回家后,向家人展示所学歌曲,感受家庭的温暖。
2. 家长协助幼儿录制演唱视频,分享到班级群,互相鼓励。
3. 家长引导幼儿用绘画或写作的方式,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2. 歌唱技能:评估幼儿在演唱歌曲时的音准、节奏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了解幼儿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以及他们在生活中体现出的关爱他人的意识。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感恩老师”的主题活动,让幼儿通过演讲、表演等形式,表达对老师的敬意和感激。
2. 开展“我是小歌手”比赛,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歌唱能力。
3.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教学,共同见证幼儿的成长和进步。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使每位幼儿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大班音乐教案《老师,再见了》含反思(通用5篇)

大班音乐教案《老师,再见了》含反思大班音乐教案《老师,再见了》含反思(通用5篇)大班音乐教案《老师,再见了》含反思篇1活动目标: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激发对幼儿园生活的依恋及争做一名小学生的愿望。
2、唱出三拍子的强弱特点,唱准附点音符。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活动准备:1、有回忆、讨论并学习毕业献词的基础。
2、配套磁带或CD。
活动过程:1、引发孩子学歌的愿望。
师:小朋友要从幼儿园毕业了,我们可以朗诵诗歌、表演节目,也可以唱一首歌表达自己的感情……2、初步感受歌曲旋律,理解歌词内容。
(1)老师有感情地弹奏歌曲曲调1~2遍,让幼儿感受歌曲三拍子的旋律,并鼓励幼儿用拍手表现歌曲节奏。
(2)老师范唱,幼儿理解并朗诵歌词。
师:歌里唱了些什么呢?(3)学唱歌曲2~3遍。
3、较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1)随着歌曲旋律歌唱,注意唱出歌曲的节拍重音。
(2)启发幼儿有感情的演唱。
4、幼儿自由结伴,随着歌曲的旋律,边唱边用优美的动作表现。
活动反思:音乐具有神奇的感染力,它是最适合孩子身心发展的活动之一。
这次在我们学习音乐《老师再见了》这个活动中,一开始幼儿听音乐时并没有在意,有的孩子还有点心不焉,没有很好的去关注歌词内容,自然对于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也就无法去理解感受。
见此情况,我调整了教学方式,和孩子们进行了谈话,深情地和孩子一起回忆三年来的点点滴滴,接着又说到老师和孩子就要分开,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陪着他们了,真的有点舍不得。
我的言语一字一句地传到孩子的心灵深处,渐渐地孩子们受到感染,进入了状态。
看着大家的神色有些安静和凝重,于是我重新播放音乐,这回孩子们的表现有了极大的变化,大家都唱得很低沉,神情中有一丝懂事。
从他们如此种种的表现来看,他们对于本歌曲表达的情感有了新的认识,并产生了共鸣,所以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一起轻轻唱着歌,感受着现在的美好。
小凡懂事地说:“老师,以后我会来看你们的。
大班音乐《老师再见了》教案

大班音乐《老师再见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 情感目标:让幼儿在毕业之际,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和依依不舍的情感。
2. 认知目标:让幼儿学会歌曲《老师再见了》,理解歌词的含义。
3.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唱歌能力和节奏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学会歌曲《老师再见了》,能够流畅地演唱。
难点:让幼儿理解歌词的含义,表达出对老师的感激和依依不舍之情。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钢琴、音响、歌谱、图片等。
2. 经验准备:幼儿已有唱歌的经验,懂得基本的礼貌礼仪。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带领幼儿进行简单的身体活动,活跃课堂氛围。
2. 新歌教学:教师播放歌曲《老师再见了》,让幼儿初步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接着,教师逐句教唱歌曲,帮助幼儿学会歌曲。
3. 歌词理解:教师通过图片和故事,让幼儿了解歌词的含义,帮助幼儿表达对老师的感激和依依不舍之情。
4. 演唱练习: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演唱练习,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
5. 总结: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歌曲《老师再见了》,强调对老师的感激和礼貌。
五、作业设计1. 回家后,幼儿向家长分享歌曲《老师再见了》,讲述歌词的含义。
2. 家长协助幼儿,用家庭乐器伴奏,一起演唱歌曲。
3. 家长观察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幼儿对歌曲《老师再见了》的掌握程度,包括歌词记忆、旋律演唱和情感表达。
2. 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包括演唱练习、讨论和互动。
3. 家长反馈:收集家长对幼儿在家庭中演唱歌曲的表现和感受的反馈。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班级音乐会,让幼儿展示自己学会的歌曲《老师再见了》。
2. 邀请家长参加音乐会,共同分享幼儿的学习成果。
3. 开展“感恩老师”主题活动,让幼儿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关注到每个幼儿的学习需求和情感体验?2.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3. 如何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九、教学修改1. 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和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大班音乐教案《老师再见了》含反思

一、教学目标:1. 情感目标:让幼儿在毕业之际,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培养幼儿的感恩之心。
2. 能力目标:通过学唱歌曲,提高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歌唱能力。
3.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毕业的含义,学会珍惜友情和感恩。
二、教学内容:1. 歌曲名称:《老师再见了》2. 歌曲歌词:老师再见了,老师再见了,我们唱歌,我们跳舞,感谢老师辛苦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老师再见了》,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
2. 教学难点:熟练唱出歌曲,把握歌曲的节奏和情感。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钢琴、音响、歌谱、图片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音乐教室。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带领幼儿做手指游戏,吸引幼儿注意力,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2. 新歌教学:教师播放歌曲《老师再见了》,让幼儿边听边跟唱。
教师讲解歌曲的含义,引导幼儿理解毕业的含义,培养幼儿的感恩之心。
3. 歌词学习:教师带领幼儿学习歌曲歌词,重点讲解“老师再见了,我们唱歌,我们跳舞,感谢老师辛苦了”这一句,让幼儿明白歌曲的主题。
4. 歌曲练习:教师钢琴伴奏,幼儿跟唱歌曲。
教师指导幼儿把握歌曲的节奏和情感,熟练唱出歌曲。
5. 情景表演: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情景表演,模拟毕业场景,让幼儿感受毕业的喜悦和离别的不舍。
6.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谈谈对老师的感激之情,让幼儿学会珍惜友情和感恩。
7.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幼儿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学校的音乐学习情况,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音乐学习,共同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
2. 课后活动:教师组织幼儿进行音乐角活动,让幼儿自由选择乐器,进行音乐创作和表演,提高幼儿的音乐实践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歌唱表现等,了解幼儿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进步。
2. 成果评价:通过课后作业、音乐角活动、期末演出等方式,评价幼儿在音乐方面的成果。
大班音乐活动老师再见了教案

大班音乐活动《老师再见了》教案一、活动目标1. 情感目标:让幼儿在毕业之际,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和对幼儿园生活的留恋。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演唱能力和集体合作意识。
3.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毕业的意义,学会珍惜友谊。
二、活动准备1. 音乐材料:《老师再见了》歌曲2. 视频材料: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照片和视频3. 道具:花朵、气球等装饰品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照片和视频,引导幼儿回顾幼儿园的美好时光。
2. 演唱歌曲:教师带领幼儿学习《老师再见了》歌曲,教唱歌词,让幼儿体会毕业时的情感。
3. 情景表演: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情景表演,扮演角色,体验离别之情。
4. 互动环节:幼儿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在幼儿园的收获和感受。
5.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懂得珍惜友谊,感恩老师,鼓励幼儿勇敢面对新的挑战。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鼓励家长支持幼儿的兴趣爱好。
2. 环境创设:教师在班级环境中布置毕业主题墙饰,让幼儿感受毕业的氛围。
五、教学评价1. 情感态度: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表现,是否充满感激和留恋。
2. 演唱能力:评估幼儿在演唱歌曲时的音准、节奏和表达能力。
3. 集体合作:观察幼儿在情景表演和互动环节中的合作意识。
4. 认知理解:通过幼儿的发言,了解幼儿对毕业意义的理解和友谊的珍惜程度。
六、活动准备1. 音乐材料:《老师再见了》歌曲的伴奏音乐。
2. 视频材料:回顾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照片和视频。
3. 道具准备:准备一朵大红花,用于给老师献花环节。
七、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回顾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照片和视频,引导幼儿们回顾幼儿园的美好时光。
2. 学唱歌曲:教师带领幼儿学习《老师再见了》歌曲,教唱歌词,让幼儿体会毕业时的情感。
3. 献花环节:教师邀请幼儿代表向老师献花,表达感谢和敬意。
4. 幼儿发言: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发言,分享自己在幼儿园的收获和感受。
大班音乐《老师再见了》教案

大班音乐《老师再见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幼儿对教师的感恩之情。
2. 认知目标:让幼儿学会歌曲《老师再见了》,理解歌词的含义。
3. 行为目标:通过演唱歌曲,培养幼儿的集体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的音乐表现力。
二、教学内容:1. 歌曲名称:《老师再见了》2. 歌词内容:歌词描述了幼儿对教师的感激和不舍之情,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歌曲《老师再见了》,并能进行演唱。
2. 教学难点:歌词中的一些字的发音和韵律的掌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歌曲乐谱、录音机、音响设备、教学卡片。
2. 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音响设备齐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部分: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音乐游戏,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2. 新歌教学:教师播放歌曲《老师再见了》,让幼儿边听边跟唱,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3. 分组练习: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轮流演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
4. 集体演唱:全体幼儿一起演唱歌曲,教师纠正发音和韵律问题。
6. 拓展活动:教师组织幼儿进行音乐表演,让幼儿发挥创意,展示自己的音乐才能。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通过演唱歌曲《老师再见了》,评价幼儿对歌曲的掌握程度和音乐表现力。
2. 评价方法:教师观察幼儿在演唱过程中的发音、韵律、节奏和情感表达,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
3. 评价内容:歌词记忆、旋律演唱、节奏感、情感表达、集体合作。
七、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教师布置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演唱歌曲《老师再见了》,增进亲子关系。
2. 社区活动:邀请家长参加幼儿的音乐演出,让家长见证幼儿的成长和进步。
3. 主题拓展:组织幼儿参观音乐厅、剧场等场所,让幼儿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幼儿对音乐的热爱。
八、教学反馈:2. 家长反馈:教师通过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音乐表现,收集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3. 幼儿反馈:鼓励幼儿表达对音乐教学的感受,了解幼儿的需求和兴趣。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老师,再见了》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老师,再见了》教学目标•帮助幼儿学会用语言表达离别的情感,并通过音乐来传达欢送老师的祝福。
•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让他们感受音乐带来的情感。
教学内容歌曲介绍《老师,再见了》是一首以别离为主题的歌曲,表达了对送别的人的祝福和感慨。
歌曲节奏轻快,旋律优美,适合幼儿学习和演唱。
节奏演练及歌曲学习1.教师引导幼儿打拍子,分为两个节奏,把拍子拍出来,卡通动作模仿,例如鹿角插进脑门、兔子跳、熊猫打打肚皮等,让幼儿感受到节奏的魅力。
2.教师发放歌词,并播放音乐,带领幼儿跟着歌曲旋律一起唱“老师再见了,再见了”,然后跟着旋律唱第二句。
“我们会带着你的爱,向前走。
”3.教师重复唱歌,并加强幼儿对歌曲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动作、表情等形式来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从而使幼儿在学习歌曲的同时,感受到音乐带来的喜悦和情感。
制作小礼物制作小礼物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幼儿制作对老师来说有特殊意义的小礼物,例如画一幅画、制作一个贺卡或编织一个小手绢。
制作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用歌曲《老师,再见了》为礼物送别老师。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引导幼儿感受节奏:教师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带领幼儿体验节奏,鼓励他们跟着动作、踩脚步。
2.学习歌曲《老师,再见了》:教师先给幼儿唱一遍,然后再请幼儿一起跟唱。
教师让幼儿认真听,一起感受歌曲的旋律,明确唱歌的目的。
3.制作小礼物:教师引导幼儿制作小礼物,同时让他们动手、动脑,提高幼儿的创造和动手能力。
第二课时1.复习唱歌:教师引导幼儿复习唱歌,让幼儿能够更加熟练地唱出歌曲,并通过歌词理解表达离别的情感。
2.展示礼物:教师引导幼儿展示制作好的小礼物,并谈论送礼物的意义和重要性,让幼儿理解送礼物的内在意义。
3.印制贺卡:教师为幼儿准备贺卡制作材料,然后让幼儿动手制作贺卡,写上自己的祝福话语,送给老师。
教学总结通过这次音乐活动,幼儿通过制作小礼物和唱歌的方式,学会表达离别的情感和欢送老师的祝福。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老师,再见了》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老师,再见了》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幼儿拥有尊重他人、感恩爱心的情感品质,提升幼儿情感态度及情绪表达能力。
2、知识目标:能够掌握歌曲的整体节奏及歌曲歌词;了解歌曲所表达的主题内容;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为幼儿打开心灵之窗,潜移默化地感受音乐的魅力,增强音乐审美能力。
3、技能目标:能够通过模仿、跟唱等方式提升幼儿的音乐感知、音乐表现和动作协调能力。
二、教学内容
歌曲:《老师,再见了》
三、教学步骤
1、引入
幼儿园即将迎来一年一度的毕业季,这时候我们需要向毕业班的小朋友们的老师道别。
只是,我们如何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情呢?
2、欣赏歌曲
播放歌曲《老师,再见了》并呈现歌词。
3、感受歌曲
1)询问幼儿对这首歌曲的感受。
2)提问:你们喜欢唱这首歌吗?为什么?这首歌曲给你们带来什么感受?
3)询问幼儿对这首歌曲所表达的主题有什么了解。
4、体验动作
根据歌曲的节奏,带领幼儿模仿动作。
5、模仿歌唱
带领幼儿学习歌曲,进行模仿歌唱。
6、互动唱歌
带领幼儿进行轮唱,多次练习,体现幼儿音乐感知及音乐表现能力。
7、小结
通过今天这堂活动的学习,我们表达了对老师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是一次对音乐的感知,开启幼儿们的音乐之窗,培养幼儿的音乐审美能力。
四、教学评价
1、教师观察幼儿模仿动作、模仿唱歌的情况,评价后给予激励。
2、幼儿一对一评价或自评(如幼儿间评价)、小组评价。
3、家长评价,可以让家长观看教学录像或听取幼儿对活动的讲述,鼓励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老师再见了大班音乐活动教案

老师再见了大班音乐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
2. 通过音乐活动,让幼儿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3. 培养幼儿的集体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
二、活动准备1. 教学材料:音乐CD、歌词卡片、手偶道具。
2. 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音响设备齐全。
三、活动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跺脚等,让幼儿充分活跃起来。
2. 教学歌曲(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老师再见》,让幼儿边听边跟着音乐节奏摇摆。
教师教唱歌曲,帮助幼儿学会歌曲。
3. 歌曲讨论(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歌曲中的歌词,让幼儿理解歌词表达的含义,如“老师再见,我们喜欢你”等。
4. 情景表演(5分钟)教师准备手偶道具,让幼儿扮演歌曲中的角色,进行情景表演。
如幼儿扮演小动物,教师扮演老师,一起表演歌曲。
5. 总结环节(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让幼儿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教师给予鼓励和表扬。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活动内容,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孩子一起唱歌,巩固学习效果。
2. 环境创设:教师在教室墙面布置相关主题海报,引导幼儿关注和参与。
3. 区域活动:教师在音乐区投放相关音乐玩具,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由探索和玩耍。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评价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2. 关注幼儿在情景表演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歌曲内容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收集家长反馈意见,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评价活动效果。
六、活动准备1. 教学材料:音乐CD、歌词卡片、手偶道具、彩色纸张、颜料、画笔。
2. 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音响设备齐全,有一个可供绘画的桌面或墙面。
七、活动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跺脚等,让幼儿充分活跃起来。
2. 教学歌曲(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老师再见》,让幼儿边听边跟着音乐节奏摇摆。
老师再见了大班音乐活动教案

老师再见了大班音乐活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学会歌曲《老师再见了》,感受歌曲中的情感。
2.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3.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1.学会歌曲《老师再见了》。
2.表现歌曲中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歌曲中的节奏把握。
2.歌曲中的情感表达。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歌曲《老师再见了》的歌词、旋律、示范视频。
2.音乐器材:钢琴、音响、话筒。
3.贴纸、奖品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音乐游戏,活跃气氛。
(2)教师出示歌曲《老师再见了》的歌词,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首歌是关于什么的吗?2.歌曲学习(1)教师播放歌曲《老师再见了》的示范视频,让幼儿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教师带领幼儿逐句学唱歌曲,注意节奏和音准。
(3)教师与幼儿一起唱歌曲,巩固所学内容。
3.歌曲表演(1)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种表演形式(如:合唱、独唱、表演唱等)。
(2)教师协助每组幼儿进行排练,指导他们表达歌曲中的情感。
(3)各小组进行表演,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4.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幼儿谈谈在学习歌曲过程中的感受,分享自己与老师之间的美好回忆。
(2)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最喜欢的老师,以及他们对老师的感谢之情。
(2)教师布置作业:请幼儿回家后将歌曲《老师再见了》唱给家人听,感受家人的关爱。
六、教学反思1.教师在歌曲教学中,是否关注到了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教师在组织歌曲表演时,是否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表演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教师在情感体验环节,是否引导幼儿深入挖掘歌曲中的情感,激发他们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七、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在歌曲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
2.评价幼儿在歌曲表演中的表现,关注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情感表达。
3.搜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评估教学效果。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幼儿学会了歌曲《老师再见了》,感受到了歌曲中的情感,培养了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团队合作意识。
大班音乐活动老师再见了教案

大班音乐活动《老师再见了》教案一、活动目标1.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体验音乐活动的快乐。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协调性和合作意识。
3. 认知目标:让幼儿学会用简单的动作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二、活动准备1. 教学材料:音乐CD、歌词卡片、小礼物2. 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音响设备、舒适的座椅三、活动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跺脚等,让幼儿充分活跃起来。
2. 教学基本部分(10分钟)1. 教师向幼儿介绍歌曲《老师再见了》,播放歌曲让幼儿倾听。
2. 教师教唱歌曲,重点讲解歌词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3.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唱歌曲,注意引导幼儿用正确的音调和节奏演唱。
4.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演唱,培养幼儿的协调性和合作意识。
3. 活动延伸(5分钟)1. 教师邀请幼儿用自己的动作表达歌曲中的情感,如拥抱、握手等。
2.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离别时的场景,让幼儿体验离别的心情。
四、活动总结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活动过程,让幼儿谈谈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幼儿充满自信。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能力。
2. 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变化,了解他们对离别的认识和态度。
3. 搜集家长和幼儿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活动准备1. 教学材料:音乐CD、歌词卡片、小礼物2. 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音响设备、舒适的座椅七、活动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跺脚等,让幼儿充分活跃起来。
2. 教学基本部分(10分钟)1. 教师向幼儿介绍歌曲《老师再见了》,播放歌曲让幼儿倾听。
2. 教师教唱歌曲,重点讲解歌词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3.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唱歌曲,注意引导幼儿用正确的音调和节奏演唱。
4.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演唱,培养幼儿的协调性和合作意识。
大班音乐活动老师再见了教案

大班音乐活动《老师再见了》教案一、活动目标:1.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幼儿对幼儿园生活的留恋和对小学生活的期待。
2. 能力目标:通过音乐活动,提高幼儿的节奏感和表达能力。
3.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歌曲的内容,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音乐播放设备、歌曲乐谱、画纸、彩笔。
2. 经验准备:幼儿之前有过唱歌、跳舞的经验。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带领幼儿唱一首欢快的歌曲,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2. 基本部分:a. 教师向幼儿介绍歌曲《老师再见了》,让幼儿初步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情感。
b. 教师带领幼儿学习歌曲的歌词,教唱歌曲。
c. 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歌曲中的意境,让幼儿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d.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唱歌练习,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
3. 结束部分:a.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跳舞,感受音乐的节奏。
b. 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让幼儿表达对幼儿园生活的留恋和对小学生活的期待。
四、活动延伸:教师鼓励幼儿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本次活动学到的歌曲,展示自己的才艺。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本次活动进行反思,总结活动的优点和不足,为下次活动提供改进的方向。
六、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活动环境安静、舒适,以便幼儿集中注意力参与音乐活动。
2. 在教唱歌曲时,注意观察每个幼儿的掌握情况,适时给予个别辅导。
3.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唱歌和舞蹈,不批评、不嘲笑幼儿的表现。
4. 活动过程中,教师应以亲切、耐心的态度与幼儿互动,营造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
七、教学内容:1. 歌曲《老师再见了》的歌词学习。
2. 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演唱技巧。
3. 相关音乐词汇的解释,如:旋律、节奏等。
4. 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八、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先示范唱歌,让幼儿跟随模仿。
2. 讲解法:教师讲解音乐词汇的含义,让幼儿理解。
3. 讨论法: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歌曲的意境,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老师再见了

一、活动目标1. 情感目标:让幼儿在毕业季感受到离别的情绪,学会表达感恩和祝福。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音乐欣赏能力。
3.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毕业的意义,学会珍惜在园的时光。
二、活动准备1. 音乐课件:《老师再见了》歌曲2. 图片:幼儿园的场景图片3. 手工材料:彩纸、画笔、剪刀等三、活动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1.1 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跺脚等,让幼儿进入活动状态。
1.2 教师带领幼儿唱一首欢快的歌曲,如《捉泥鳅》,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2. 主题导入(10分钟)2.1 教师出示幼儿园的场景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自己在幼儿园的趣事。
2.2 教师播放《老师再见了》歌曲,让幼儿边听边感受离别的情绪。
2.3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毕业的意义,让幼儿明白离别的temporary 和珍惜在园的时光。
3. 歌曲学习(10分钟)3.1 教师带领幼儿学唱《老师再见了》歌曲,注意教授歌词和节奏。
3.2 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学会的歌曲,给予鼓励和表扬。
4. 创意表达(5分钟)4.1 教师发放手工材料,引导幼儿制作礼物,如折纸、绘画等,送给老师。
4.2 教师鼓励幼儿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激和祝福之情。
5. 总结结束(5分钟)5.1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活动过程,让幼儿表达对本次活动的感受。
5.2 教师宣布活动结束,邀请幼儿下次活动再见。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制作礼物,增进亲子关系。
2. 环境创设:教师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在幼儿园的公共区域,让其他班级的幼儿欣赏。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关注幼儿的情绪,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使幼儿更好地参与到活动中。
2. 教师在歌曲学习中注重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幼儿充分的展示机会。
3. 教师在创意表达环节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4. 教师在总结结束环节关注幼儿的感受,让幼儿在离别的情绪中学会珍惜和感恩。
六、活动准备1. 音乐课件:《幼儿园的日子》歌曲2. 图片: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场景3. 手工材料:彩纸、画笔、剪刀等七、活动过程6. 主题导入(5分钟)6.1 教师出示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场景图片,引导幼儿回忆在园的美好时光。
《老师再见了》幼儿园大班团队合作音乐教案

《老师再见了》幼儿园大班团队合作音乐教案幼儿园大班团队合作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歌曲《老师再见了》的歌词和曲谱;2.听懂歌曲的情感和意义,发掘歌曲所蕴含的感情;3.学习表达感情,通过相互合作演唱歌曲,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4.提高语言表达和音乐表达技能,培养细致认真和自信自愿的品质。
二、教学流程:1.引入:教师播放歌曲《老师再见了》,引导学生听歌曲。
2.新情境:教师介绍歌曲《老师再见了》背后表达的感情:班级要升学了,学生们即将离开老师和幼儿园,这首歌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感激和离别之情。
3.教学歌词:教师展示歌曲歌词,让学生观摩跟读,并介绍一些生字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4.学唱歌曲:教师逐句唱歌,并让学生跟着唱,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情感。
接着,教师将学生分组,让每个小组负责唱歌的不同部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5.配合简谱:教师播放歌曲,让学生听辨歌曲的节奏和曲调,并展示歌曲的简谱,帮助学生学习歌曲的曲调与节奏。
6.课堂演唱:教师指导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每个小组分别唱出自己负责的部分,然后一起合唱整首歌曲。
接着,教师将所有小组在教室里排成一圈,让学生在班级里交替唱出歌曲的不同部分,感受音乐的美妙和团队的力量。
7.总结:教师鼓励学生互相表扬和鼓励彼此,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互助精神。
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其他班级录制的《老师再见了》MV,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审美和自我表达能力。
三、教学评价:通过带领学生学唱《老师再见了》,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离别之情的表达,感受音乐与团队的力量,提高了学生的情感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
学生在歌曲演唱过程中,能够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任务,展现出较强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同时,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音乐表达能力得到了较好的提高,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和积极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互助精神,增强学生的美育和人文素养,达到了教学目标的预期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音乐游戏《老师再见了》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激发对幼儿园生活的依恋及争做一名小学生的
愿望。
2.唱出三拍子的强弱特点,唱准附点音符。
三、教学准备:
1.有回忆、讨论并学习毕业献词的基础
2.配套磁带或CD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激发对幼儿园生活的依恋及争做一名小学
生的愿望。
难点:唱出三拍子的强弱特点,唱准附点音符。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问法、分组表演法、录音机辅助教学
六、教学过程
七、教学反思
时光荏苒,孩子们三年的幼儿园生活即将结束,就要做一名光荣的小学生了。
《老师,再见了》这首歌正好表达了小朋友的心情,歌曲内容主要是让孩子们体验三年来的幼儿园生活,老师不会再和他们在一起,回想三年的幼儿园生活老师都教会了他们什么,自己从不
懂事的小孩子成长成了快要上小学的小学生,通过演唱歌曲,激发幼儿对幼儿园生活的依恋以及争做小学生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