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考题)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综合习题(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下列四幅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真空罩中正发声的闹钟,逐渐抽出罩中空气声音减小
B.敲击装水的玻璃瓶,水多的瓶子发出声音的音调高
C.用两个棉球塞住耳朵也能清楚地听到音叉发声,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D.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是从“防止噪声进入人耳朵”的方面着手控
制噪声B
解析:B
【分析】
(1)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的大小(或强弱)叫响度;声音振动的快慢影响声音的音调,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声音在固体中传声效果最好,液体次之,气体最差。

(4)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A.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逐渐抽出真空罩中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越来越小,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图中的瓶子,由于杯内水的体积不同,导致瓶子的振动快慢不同,水多的瓶子振动慢,发声的音调低,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用棉球塞住耳朵也能听到音叉发声,说明固体可以传声,是利用骨传导,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工人戴防噪声耳罩是从人耳处来控制噪声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科学家发现,人体上的“身份证”不仅限于指纹,在眼睛、嘴唇、大脑、血液等各部位都有“身份证”,其中有一种“身份证”叫做声纹。

由于人的发音器官有微小的差异,科学家就可以利用这种差异分辨出不同的人。

这种声纹即声音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C
解析:C
【分析】
音色是指不同声音表现在波形方面总是有与众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物体振动都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发声体由于其材料、结构不同,则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不同,例如钢琴、小提琴和人发出的声音不一样,每一个人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

由题意可知,因为每个人的发声音色不同,科学家就可以利用这种差异分辨出不同的人,这种声纹即声音的音色。

故选C。

3.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发出声音,我们就一定能听到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声
C.在钢铁中的声速小于在水中的声速
D.声源的振幅越大,听到声音的响度就一定越大B
解析:B
【分析】
(1)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①物体发生振动;②介质向外传声;③良好的听觉器官;④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⑤有足够的响度。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有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气体中最慢;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3)响度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振幅,二是距离声源的远近。

需要同时考虑两个因素。

A.物体发出声音后若没有介质传播或物体振动的频率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外等都不一定能听到声音,故A错误;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声音,故B正确;
C.声音在钢铁中的声速大于在水中的声速,故C错误;
D.振幅越大,人听到的声音响度不一定越大,因为响度还跟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故D 错误。

故选B。

4.支付宝用户可以对支付宝账号设置“声音锁”。

设置时用户打开支付宝APP,对着手机读出手机显示的数字,APP将主人的声音信息录入,以后打开支付宝时,APP会把录入的数字随机组合,主人无论轻声或大声,只要读对APP显示的数字即可打开支付宝。

支付宝设置“声音锁”利用了声音的()
A.响度和音调B.响度和音色C.音调和音色D.只有音色D
解析:D
人们说话声音的响度和音调可以相同,但音色不同。

故选D。

5.医生在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叩诊”,关于叩诊说法正确的是()
A.积水越多,音调越高B.积水越少,音调越高
C.积水越多,响度越大D.积水越少,响度越大B
解析:B
当病人腹部有积水时,敲击患者腹部,则不易振动,振动频率会变低,音调较低;相反,如果没有积水或积水很少,就容易振动,振动频率会变高,音调较高。

据此可可以根据音调判断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

故选B。

6.如图所示,小胡同学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贴近面颊,目的是为了()
A.估算发声音叉的质量
B.体验发声音叉的温度
C.感受发声音叉的振动
D.判断声音的传播速度C
解析:C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发声音叉在振动,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贴近面颊,目的是为了感受发声音叉的振动,发声音叉的质量不能知道,这个做法不是为了体验发声音叉的温度,声音的传播速度也不能判断。

故选C。

7.下列实例,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A.利用超声给金属工件探伤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C.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D.超声导盲仪帮助盲人出行C
解析:C
A.用超声波探伤仪检测工件是否完好,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的,故A不符合题意;B.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疾病,是利用了声波传递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
C.医生用“超声”排石,是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特点。

故C符合题意;
D.超声导盲仪帮助盲人出行,利用了声波能传递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从环保角度看,下列不属于噪声的是()
A.阅览室内,絮絮细语
B.吸引人们的雄辩有力的演讲声
C.深夜,突然传来弹奏熟练的钢琴声
D.物理课堂上,听到室外传来的唢呐声B
解析:B
A.阅览室内的絮絮细语影响了人们的阅读,属于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吸引着人们的雄辩有力的演讲声,不属于噪声,故B符合题意;
C.夜深,人们正要入睡,忽然传来弹奏很熟练的钢琴声,影响了人们的休息,属于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上物理课时,听到室外传来的唢呐声,影响了同学们的听课,属于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弹奏冬不拉时,用大小不同的力动琴弦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A.音调B.音色C.响度D.频率C
解析:C
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琴弦,用力大的时候弦振动的幅度大,发出声音的响度大,用力小的时候弦振动的幅度小,发出声音的响度小。

因此,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琴弦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

故选C。

10.学校积极响应各级教育部门的号召,从2月10日起利用网络开展“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活动,各科老师轮番上阵网络直播,下列物理现象中描述正确的是()
A.同学们听出熟悉的老师声音时异常兴奋,同学能区分出老师的声音是因为老师们声音音调不同
B.老师在讲到关键点时,通过提高声音频率的方式来达到增大音量,强调重点知识的目的C.同学们听课时会要求正在用手机看视频的爸爸戴上耳机,这是在人耳处控制噪声D.同学们通过听网课获取知识,因为声音可以传递信息D
解析:D
A.每个发声体的音色都不同,同学能区分出老师的声音是因为老师们声音音色不同,故A错误;
B.老师在讲到关键点时,通过增大声带振动幅度,从而提高声音响度来达到增大音量的目的,故B错误;
C.要求正在用手机看视频的爸爸戴上耳机,这是在声源处阻值噪声的产生,故C错误;D.同学们通过听网课获取知识,是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的特点,故D正确。

故选D。

11.每年9月18日9点18分警钟的鸣响都在提醒我们勿忘国耻、发愤图强。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波在气体、液体和真空中均可以传播
B.声音的响度越大在空气中传播的越快
C.安装隔音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人耳听不见次声波,是因为次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C
解析:C
A.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故A错误;
B.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介质有关,与响度无关,故B错误;
C.装隔音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正确;
D.次声波是可以在空气中传播的,因为次声波频率过低,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所以人听不见次声波,故D错误。

故选C。

12.声音是一种波,下列实例中能说明声音具有能量的是()
A.回声测距
B.雷雨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C.飞机飞过时,活动的窗玻璃也跟着振动起来
D.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听到彼此的谈话C
解析:C
A.回声测距,通过回声得知距离大小,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A项不合题意;B.雷雨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B项不合题意;C.飞机飞过时,活动的窗玻璃也跟着振动起来,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选项C符合题意;
D.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听到彼此的谈话,真空不能传声,不能传递信息,不能说明声音具有能量,D项不合题意。

故选C。

13.如图是赛龙舟比赛活动中,某龙舟上的鼓手正在击鼓号令的场景。

关于鼓声,下面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也越快
B.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C.鼓声大作,震耳欲聋,说明此时鼓声的响度大
D.鼓声传进教室,影响听课,所以鼓声是噪音A
解析:A
A.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声音调越高,但传播速度不变,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发声体都在振动,鼓声是由于鼓面的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鼓声大作,震耳欲聋,是鼓面振动幅度大,鼓声的响度大,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鼓声影响了学生的听课,所以是噪声,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下列做法主要与音调有关系的是()
A.班主任在教室外判断哪个学生上课在说话 B.摩托车上装消音器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D.依次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瓶子D
解析:D
【分析】
ACD.声音包括三个特性:音色、音调、响度。

音色由发声体自身决定,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响度由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调由频率决定,发声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B.防治噪声的方法有: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

A.每个学生说话的音色不同,班主任是根据学生说话的音色来判断哪个学生说话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摩托车上装消音器是在声源处防治噪声,B不符合题意;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使得音叉振动的振幅不同,力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C不符合题意;
D.依次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瓶子,发声体是瓶身和水,装水量不同,振动的频率就不同,则音调不同,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注意声音三特性的决定因素。

二、填空题
15.如图所示,一位演奏家正在吹笛子,现场听众听到的笛子声是通过______传播的。

吹奏时,只松开A孔和只松开B孔相比,笛子发出的声音的______一定发生变化,其中
______时高一些。

空气音调只松开B孔
解析:空气音调只松开B孔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笛子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2]按压不同的空,空气柱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色不同。

[3]只松开B孔,空气柱较短,振动频率快,音调较高。

16.婷婷自制了一个乐器,如图,它是通过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制作而成。

在敲击时,________(选填“最左边”或“最右边”)水瓶发出的声音音调最高;若是对着瓶口去吹,_______(选填“最左边”或“最右边”)水瓶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

最左边最右边
解析:最左边最右边
[1]当用相同的力敲击瓶子时,振动的物体是瓶壁,瓶中盛水越少,瓶子和水的质量越小,越容易振动,音调越高,即最左边水瓶发出的声音音调最高;
[2]当用嘴依次吹瓶口,振动的物体是空气柱,瓶中盛水越多,空气柱越短,越容易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故最右边水瓶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

17.同学们,我们能听见雨水落到水中的声音,你们知道雪花落水有声音吗?科学家发现雪花落水其实是有声波的,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频率在50000Hz到2×105Hz之间,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属于__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科学家们还发现,这些声音不是雨滴或雪撞击水面发出,而是在雨滴中的气泡或雪花落水时产生的气泡________发出的,这个声音能被鲸鱼听到,说明________能传播声音.超声波振动海水
解析:超声波振动海水
[1]由于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频率在50000Hz到2×105Hz之间,高于人们能听见的声波频率,故其所发出的声波是超声波.
[2]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不论是雪花落水,还是雨滴落水,都会引起气泡的振动而产生声音;
[3]这个声音能被鲸鱼听到,说明液体能传播声音.
18.如图甲,喇叭在“唱歌”,会看到纸盆在不停地___________.纸屑跳动的幅度越大,说明喇叭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越大.而在图乙所示的实验中,敲响右边的音叉,会听到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同时会看到紧靠在左边音叉上的小球多次被弹开,这个现象表明__________.如果将这个实验拿到月球表面上去做,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
振动响度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空气可以
传声表述符合题意即可)听不到声音左边小球紧靠左边音叉(叉股静止不动表述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振动响度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空气可以传声,表述符合题意即可)听不到声音,左边小球紧靠左边音叉(叉股静止不动,表述符合题意即可)
[1]喇叭在“唱歌”,看到纸盆上的纸屑在上下跳动,这个现象说明喇叭发声时在振动;引起纸屑的振动而跳舞;
[2]响度与振幅有关,纸屑跳动的幅度越大,说明喇叭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3]敲响右边的音叉,会听到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同时会看到紧靠在左边音叉上
的小球多次被弹开,说明物体发声时在振动;
[4]右边音叉的振动传给左边的音叉,是通过空气传播声音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月球上没有空气等其它物质做介质,无法传播声音,左边的音叉不会振动,小球也不会被弹起.
19.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塑料尺______发出声音,用的力越大,塑料尺的____越大(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会使声音的_______发生改变(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振动响度音调
解析:振动响度音调
[1]用手拨动塑料尺,塑料尺振动发出声音;
[2]用的力越大时,塑料尺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就越大;
[3]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时,会使塑料尺振动的快慢不同,则声音的音调将不同.20.2010年4月14日凌晨,青海省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损失.在抗震救灾中,专家搜救队和直升机抢险队在抢救生命和运送物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专家搜救队在搜救被困人员时,主要是通过喊话和注意听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敲击声,先确定被困人员的大致位置,再进行施救.这种搜救方式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
_____.被困人员通过敲击发出求救信号,声音主要是通过_____(选填“气体”或“固体”)传给搜救人员的.信息固体
解析:信息固体
[1]声音的利用有两种,一种是传递信息,另一种是传递能量,通过喊话和注意听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敲击声,先确定被困人员的大致位置,再进行施救,这是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2]被困人员通过敲击发出求救信号,声音主要是通过倒塌的墙壁等固体传递给搜救人员的。

三、解答题
21.在汽车行驶的正前方有一座山崖,汽车以54km/h的速度行驶,汽车鸣笛后2s钟司机听到回声,问听到回声时,汽车距离山崖多远?
解析:325m
汽车的行驶速度是:v车 =54km/h=15m/s,
由v
s
t
=知道,汽车鸣笛后2s内通过的路程是:s车 =v车t=15m/s×2s=30m,
声音通过的路程是:s声 =v声t=340m/s×2s=680m,
当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山崖的距离是:s=
68030
22
s s m m
--
=
声车 =325m.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对速度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解题的关键是弄清楚声音和汽车通过的路程之差为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山崖距离的2倍.
22.—辆小汽车沿直线匀速向前方的隧道行驶,在距隧道口740m处鸣笛,司机经4s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已知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求:
(1)听到回声时汽车通过的路程;
(2)汽车的行驶速度.
解析:(1)120m;(2)30m/s
(1)4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
s声=v声t=340m/s×4s=1360m;
因声音传播的距离与汽车行驶距离之和等于鸣笛处到山崖距离的2倍,所以听到回声时汽车通过的路程
s车=2s-s声=2×740m-1360m=120m;
(2)汽车的行驶速度
v车=
120m
=30m/s
4s
s
t
==
车.
答:(1)听到回声时汽车通过的路程是120m;
(2)汽车的行驶速度是30m/s.
23.利用声呐可以测海水的深度,由声呐的发射器从海面向海底发出超声波,测出从发出超声波到接收到超声波共用时6s,则海水有多深?(海水中的声速为1497m/s)
解析:4491m
超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为
1
6s=3s
2
t=⨯

s
v
t
=,∴海水的深度
1497m/s3s=4491m
s vt
==⨯
答:海水的深度是4491m。

24.某司机驾驶汽车以72 km/h的速度匀速直线向高山的方向驶去,司机在鸣笛4s后听到了鸣笛的回声.问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离高山的距离有多远?
解析:640m
汽车行驶的速度:
v1=72km/h=20m/s
由v=s
t
得:在t=4s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
s1=v1t=20m/s×4s=80m
声音传播的距离:
s2=v2t=340m/s×4s=1360m 听到回声时汽车到山崖的距离为s,则:2s=s2-s1,
s=1
2
(s2-s1)=
1
2
(1360m-80m)=640m
答:汽车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有640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