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十大名将(六)陈庆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十大名将(六)陈庆之
陈庆之
(484年―539年),字子云,汉族,义兴国山(今江苏省宜兴市)人,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名将。

出身寒门,少为梁武帝萧衍随从,颇受信任。

梁普通年间,任武威将军、宣猛将军等职,带兵有方,善抚军士。

人物生平
庶族出身
史书中并没有记载陈庆之的出身,陈庆之可能是个庶族读书人或者小官吏(萧衍后来在褒奖他的诏书中写“本非将种,又非豪家”)的儿子。

天监元年(502年),萧衍受禅登基,建立南朝梁政权,是为梁武帝。

年仅十八岁的陈庆之被任命为主书,期间散尽钱财,招集士人,常想有一天能够为朝廷效力。

后来又拜为奉朝请。

中年领兵
普通六年(525年)正月,陈庆之41岁始领兵,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叛乱不成,在彭城投降南朝梁,并请求梁武帝派兵接应。

梁武帝以陈庆之为武威将军,与胡龙牙、成景俊率梁军前去接应。

回军后,陈庆之任宣猛将军、文德主帅,并率2000人送豫章王萧综入镇徐州。

同年五月,魏遣安丰王元延明、临淮王元彧率2万来拒,设置防御工事。

元延明先遣其将丘大千筑垒,以切断梁军的进军路线。

陈庆之进逼其垒,梁军一鼓便击溃魏军营垒。

六月,萧综乘夜离开梁军投降北魏。

天亮后,梁军找不到萧综,却听见魏军在城外说:“汝豫章王昨夜已来,在我军中,汝尚何为!”于是梁军溃散了。

魏军进入彭城,乘胜追击梁兵,重新夺取了之前被攻占的城池,一直到宿豫才返回。

梁军损失十之七八,只有陈庆之斩关夜退,所辖的部队全部生还。

普通七年(526年),安西将军元树出征寿春,陈庆之为假节、总知军事。

魏豫州刺史李宪遣其子李长钧筑两城以拒之,陈庆之攻拔两城。

十一月,李宪力屈而降,陈庆之入据其城。

此次作战,梁军共克52城,获75000人。

陈庆之转为东宫直阁,赐爵关中侯。

征战涡阳
大通元年(527年)十月,陈庆之与领军将军曹仲宗联合进攻北魏涡阳(今安徽蒙城)。

同时,梁武帝萧衍诏寻阳太守韦放领兵与曹
仲宗等会师。

时韦放军营垒未立,北魏散骑常侍费穆率军突然到达,韦放仅有200人,但士卒殊死奋战,以一当十,终于把费穆军击退。

魏孝明帝元诩复派将军元昭率军15万(一说5万)增援涡阳,前锋抵达距涡阳城40里的驼涧。

陈庆之意欲前往迎战,但韦放认为:“敌人的前锋部队必然是精锐部队,如果和他们战斗中胜利,也不足以成为功绩,相反,如果战斗失利的话必然给我军士气造成不利影响,这就是兵法上所说的以逸待劳,不如别去攻击”。

陈庆之却说:“北魏的士兵从远方而来。

现在肯定已经疲惫不堪了。

他们离我军那么远,必定对我军不会有疑心,趁他们队伍还未整齐,人员还没聚集,应当挫其锐气,出其不意,没有不胜利的理由,况且我听说敌人的营寨附近,树林非常的茂盛,所以他们一定不会夜出,各位如果存在顾虑,那就让我独自领兵攻打他们吧。

”于是陈庆之率麾下轻骑200人突袭元昭军,破其前军,魏军震恐。

陈庆之又乘胜与各军连营西进,背靠涡阳与魏军对峙,两军自春至冬,交战上百次,将士劳苦不堪。

这时,传来魏军在梁军阵地后修筑营垒的消息,梁军军心有些动摇。

曹仲宗等恐腹背受敌,欲撤军。

陈庆之闻后,立节仗于军门,慷慨陈词地说:“我们到来这里,已经过了一年了。

耗费的军粮兵器巨大。

士兵们没有战意,都想着退兵,怎么是为了功名?只是为了聚集在一起抢劫而已。

我听说过置之死地而后生,需要等到敌人聚集到一起然后与之战斗。

你们想要班师,我另有密诏,你们几天想要班师违反密诏的话,便依据密诏处罚。

”曹仲宗听从了他的意见。

当时魏军建筑了十三座城塞,想要以此控制梁军。

陈庆之在夜色掩护下,出动骑兵突击魏军,连克4个营垒。

涡阳戍主王纬闻讯,以城降梁。

其余九城,兵甲犹盛。

韦放在投降的魏军中挑选30余人予以释放,让他们回去,到魏军各营垒报告涡阳陷落的消息。

同时,陈庆之率军随释放的魏军士卒之后,擂鼓呐喊攻击。

在梁军的凌厉攻势下,魏军剩下的9座城堡也先后溃败。

梁军乘势追击,大败魏军,俘斩甚众,涡水为之断流,又降城中3万余人。

梁武帝诏令以涡阳之地设置
西徐州。

梁军又乘胜进至城父。

北伐北魏
大通二年(528年),北魏发生内乱,镇压叛乱的尔朱荣大肆屠杀北魏皇室。

魏北海王元颢因本朝大乱而降梁,并请梁朝出兵帮助他称帝。

出于战略上的考虑,梁武帝以元颢为魏王,并以陈庆之为假节、飙勇将军,率兵护送元颢北归,元颢遂于涣水称帝,授予陈庆之使持节、镇北将军、护军、前军大都督。

中大通元年(529年)三月,由于邢杲寇乱三齐,杲众强盛,所以,北魏大军在尔朱荣、元天穆的率领下,引兵东出。

北伐梁军,乘虚径进,从铚县出发,攻克荥城,来到了睢阳。

中大通元年(529年)四月,魏将丘大千率众7万分筑九城,以抵御梁军。

陈庆之率军进攻,一日之内攻占三城,迫使丘大千投降。

元颢进封陈庆之卫将军、徐州刺史、武都公。

时魏济阴王元晖业率羽林军2万来援,进屯考城(今河南民权东北)。

考城四面环水,守备严固。

陈庆之命部下在水面筑垒,攻陷其城,全歼2万,俘元晖业,租车7800辆。

梁军直趋大梁,所过之处,魏军望风而降。

五月,魏帝元子攸分派部众扼守荥阳(今属河南)、虎牢(今荥阳西北汜水镇)等地,以保卫京都洛阳。

元颢攻占梁国后,封陈庆之为卫将军、徐州刺史、武都公,命其继续督军西上攻荥阳。

魏左仆射杨昱、西阿王元庆、抚军将军元显恭等率羽林军7万守荥阳,以拒梁军。

魏军兵锋甚锐,加上荥阳城坚,陈庆之攻之不克。

时魏将上党王元天穆大军将至,先遣其骠骑将军尔朱吐没儿(尔朱兆)领胡骑5000、骑将鲁安率夏州步骑9000增援杨昱。

又遣右仆射尔朱世隆、西荆州刺史王罴率骑兵1万,进据虎牢。

魏军共计30万人,对梁军进行合围。

元颢派人劝杨昱投降,但被拒绝。

不久,元天穆与尔朱吐没儿相继而至,魏军一时旗鼓相望。

这时荥阳城还没有攻下,梁军将士都感到恐慌,陈庆之解下马鞍并且喂了马,对将士们说:“我们到这里以来,屠城略地,实在不少;你们杀了无数的平民。

元天穆的士兵与我们都是仇敌。

我们只有七千人,敌人有三十余万,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理当不会让我们生存。

我们不能和敌人的骑兵在平原上交锋,应该攻破他们的城垒,各位别自相猜疑,免得死在战场。

”于是亲自擂鼓攻城,只是一次击鼓,梁军便全部都登上了城墙。

勇士宋景休、鱼天愍首先登上城墙,梁军相继而入,于是攻占了荣阳而且俘虏了杨昱。

不久,元天穆等带领军队围城,陈庆之率三千精骑背城而战,击破了元天穆的围攻,鲁安在阵前投降,元天穆、尔
朱吐没儿都独自逃跑了。

陈庆之收缴荥阳的储备,牛马谷帛都不可胜计。

陈庆之旋即进攻虎牢,尔朱世隆不敢战,弃城而逃,梁军俘魏东中郎将辛纂。

魏孝庄帝元子攸为避陈庆之锋芒,被迫撤至长子(今山西长子西)。

元颢遂入洛阳,魏临淮王元彧、安丰王元延明率百官迎元颢入宫。

元颢改元大赦,以陈庆之为侍中、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增邑万户。

不久,上党王元天穆、王老生、李叔仁又率兵四万攻克大梁,并分遣王老生、费穆进据虎牢,刁宣、刁双入梁、宋。

陈庆之闻后,率军掩袭,魏军皆降。

元天穆率十余骑北渡黄河而逃,费穆攻虎牢,在即将攻克的时候忽然听说元天穆已经向北逃跑,认为自己已经没有后继之力,于是向陈庆之投降。

陈庆之又进击大梁、梁国,都攻占下来。

梁武帝闻讯后,再次亲书诏书进行嘉勉。

陈庆之和部下皆穿白袍,一路上所向披靡,所以洛阳城中童谣曰:“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

元颢、陈庆之,从铚县至洛阳,前后作战47次,攻城32座,皆克,所向无前。

至此,事出不虞,天下改望。

黄河以南的州郡,纷纷都投靠了元颢。

而元欣也曾打算投靠元颢,只是在崔光韶的力劝之下,才作罢。

北魏孝庄帝逃到河北,元颢的军队在元彧、元珍孙、元袭的带领下,一鼓作气追到河北,欲杀死孝庄帝。

郑先护奋力拒战。

尔朱荣以独孤信为前驱,与元颢军队战于河北,元颢军队战败。

元彧撤走,而元珍孙、元袭,依然拒绝退出河北,最终,尔朱荣击破并斩杀了元珍孙、元袭。

尔朱荣遂迎驾孝庄帝于河内。

元颢入洛后,日夜纵酒,不恤军国大事。

陈庆之的梁军士兵,“所从南兵,陵暴市里”。

所以,令朝野感到失望。

当时,洛阳地区的梁军不满1万,而拥立元颢称帝的夷、胡大军已经多达10万。

副将马佛念劝陈庆之偷袭元颢并占据洛阳,陈庆之不
从。

陈庆之向元颢请求出镇徐州,而元颢已对陈庆之产生了猜忌,拒绝了陈庆之的请求。

陈庆之不敢复言。

北魏天柱将军尔朱荣带着从洛阳出逃的北魏孝庄帝,连同尔朱世隆、元天穆、尔朱吐没儿、高欢以及鲜卑和蠕蠕的大军,挥师洛阳。

元颢占据洛阳六十五天,令元延明缘河据守与尔朱荣对峙。

陈庆之为了争取战略上的主动,带领不满1万的梁军渡过黄河,驻守中郎城。

和北魏大军展开鏖战。

陈庆之处于绝对的劣势,但仍然在中郎城阻截了尔朱荣三天,杀伤甚重。

尔朱荣用木头做成木筏,令尔朱兆、贺拔胜从硖石渡河,与元颢战于河桥,先后击破元冠受、元延明等人,元颢的10万大军最终战败。

元颢逃到临颍,遇贼人被擒,洛阳失陷。

不满1万的陈庆之军队,被高琳所破。

陈庆之虽然兵败,但仍有数千人尚在。

因为元颢已败,陈庆之开始向南梁撤退,尔朱荣亲率大军追击。

陈庆之在蒿高遇到了山洪爆发。

正在渡河的梁军被洪水吞没,陈庆之本人幸免于难。

失去军队的陈庆之化妆为一个僧人躲过尔朱荣大军的搜捕,逃到豫州,在豫州得到当地人的帮助,才辗转返回南梁。

回到南梁,萧衍对陈庆之大加封赏,升陈庆之为右卫将军,永兴侯,封邑一千五百户。

加官晋爵
中大通元年(529年)十二月,梁武帝以陈庆之为持节、都督缘淮诸军事、奋武将军、北兖州刺史。

时有妖僧自称天子,当地豪强蔡伯龙也起兵与之相应,众至三万人,攻陷北徐州。

济阴太守杨起文弃
城而逃,钟离太守单希宝被害。

梁武帝诏令陈庆之前去征讨,并亲自临白下城为其饯行。

陈庆之受命而行,未到十二天,便斩蔡伯龙、僧强,传首建康。

中大通二年(530年),梁武帝以陈庆之为都督南、北司、西豫、豫四州诸军事、南、北司二州刺史,其余如故。

陈庆之到任后,遂围悬瓠,破魏颍州刺史娄起、扬州刺史是云宝于溱水,又破行台孙腾、大都督侯进、豫州刺史尧雄、梁州刺史司马恭于楚城。

陈庆之随即减免了义阳镇的兵役,停止水运补给,使江湘诸州得以休养生息。

并开田六千顷,两年之后,粮食充实。

梁武帝为此经常嘉奖陈庆之。

陈庆之又表请精简南司州为安陆郡,置上明郡
交战尧雄
大同元年(535年)二月,陈庆之攻东魏,与东魏豫州刺史尧雄交战。

梁将李洪芝、王当伯袭破平乡城,侵扰州境。

尧雄设伏截击,生擒李洪芝、王当伯等,俘虏很多。

陈庆之又率军逼近州城。

尧雄出战,所向披靡,身受二处创伤,但士气更盛。

最终,陈庆之兵败,抛弃辎重而走。

后来,陈庆之又围南荆州。

尧雄说:“白苟堆,梁朝的北面重镇,现在趁其空虚,必能攻克,陈庆之闻我军进攻白苟堆,荆州之围自然解除,这就是机不可失啊。

”于是尧雄率军进攻白苟堆,陈庆之果然放弃荆州奔赴白苟堆,还没到白苟堆,尧雄攻陷了白苟堆,擒获南梁镇将苟元广以及二千名士兵。

陈庆之再次失利而还。

名将暮年
大同二年(536年)十月,东魏定州刺史侯景率7万人寇楚州,俘楚州刺史桓和,侯景乘胜进军淮上,并写了信劝陈庆之投降。

梁武帝遣侯退、夏侯夔等前去增援,军至黎浆,陈庆之已击破侯景。

时值大寒雪,侯景弃辎重而逃,陈庆之则收其辎重而还,进号仁威将军。

同年,豫州闹饥荒,陈庆之开仓放粮济灾民,使大部分灾民得以度过饥荒。

以李升为首的800多名豫州百姓请求为陈庆之树碑颂德,梁武帝下诏批准。

大同五年(539年)十月,陈庆之去世,时年五十六岁。

梁武帝以其忠于职守,战功卓著,政绩斐然,追赠他为散骑常侍、左卫将军,赐鼓吹一部,谥号“武”,还诏令义兴郡发500人为其会丧。

长子陈昭继承他的职位。

主要成就
政治成就
在陈庆之坐镇江淮期间,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发展边境城市的生产,两年的时间,边境一带府库充足。

陈庆之又表请精简南司州为安陆郡,置上明郡。

豫州闹饥荒,陈庆之开仓放粮济灾民,使大部分灾民得以度过饥荒。

以李升为首的800多名豫州百姓请求为陈庆之树碑颂德。

军事成就
陈庆之出身庶族,受传统观念影响较小,用兵灵活。

陈庆之指挥艺术的最大特色是重视士气,善于把握战机,善于打运动战。

陈庆之不但在战场上注重士气的作用,在平时也注意士气的积累。

在荥阳之战中,陈庆之的演讲让梁军将士没有了任何顾虑,于是梁军在陈庆之指挥下“相率攻城”,创造了两晋南北朝时期少有的战例。

陈庆之的战绩在历史上赫赫有名,因平时爱穿白色袍子,因此所以当时有童谣曰:“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

轶事典故
不善弓马
陈庆之身体文弱,难开普通弓弩,不善于骑马和射箭,但是却富有胆略,善筹谋,带兵有方,深得众心。

陈庆之性格祗慎,每次奉诏,都要洗沐拜受;生活俭朴,只穿素衣,而且不好丝竹;虽身为武将,但善抚士卒,能使部下为其效死力。

酷爱下棋
陈庆之自幼便跟随萧衍。

萧衍酷爱下棋,棋瘾一上来可谓废寝忘食,经常通宵达旦地和人对弈,其他人都筋疲力竭,唯独陈庆之精力特别旺盛,只要萧衍想下棋,他随叫随到,甚得萧衍的欢心。

特重北人
陈庆之在准备入洛时,萧赞送别他,并祈求他能归来。

当时,吴淑媛尚在,萧衍派使者以萧赞年幼时的衣服寄给陈庆之。

信件还没有到达,而陈庆之已经兵败而回。

陈庆之自北魏回国,特别重视北人。

朱异感到奇怪而问陈庆之。

陈庆之回答说:"吾始以为大江以北皆戎狄之乡,比至洛阳,乃知衣冠人物尽在中原,非江东所及也,奈何轻之?"
亲属成员
长子:陈昭。

五子:陈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