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郑州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郑州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要去北京
李全
“我要去北京。
”民工张二狗又一次凑在我前面说这句话,但表情与以前没两样。
我对他说,你想去就去吧,又何必在我面前唠唠叨叨呢?这是张二狗第N次对我说这句话。
但他每一次说完后,又哀声叹气。
他说他儿子才刚上小学,实在是走不开。
张二狗说的是实情,早上要送孩子去学校,下午放学还得去接回来,况且,从我这座小城去趟北京十分不易,首先得去省城坐两天两夜的绿皮火车。
单不说车费那么高,就是那回来的时间就要四天,这当然算的是坐火车的时间,还没算坐汽车的时间。
如果把这四天都用来打工,每天可以赚几十块钱,四天就是好几百。
张二狗在北京又没亲没故,去了也纯粹是玩。
如此算来,去一趟北京,他的几个月工资就没了。
这对于一个月不足2000块工资的民工来说,的确不划算,还有他儿子读书的费用虽不多,却比本地学生多了一份借读费。
但张二狗仍然不死心,待他孩子上初中,又一次对我说,他要去北京,我有些好奇,问他去北京干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
张二狗只是嘿嘿一笑,没回答我。
这更引起我的好奇,虽然北京是首都,但路太堵,我每次去北京堵在路上的时间比玩的时间多,所以,我一直喜欢我所在的小城市,城市虽然不大,但交通不堵,四季还分明。
这一年,张二狗的儿子上高三了,我所在的小城也有了直通北京的高铁。
张二狗显得十分兴奋,又在我面前说他要去北京,我十分怀疑地看了他一眼,自然不相信他会真去北京,因为他说他要去北京这事,已有好些年头了,却从没有实现过。
北京是你想去就能去的吗?那是首都,我想打消他积极性,说,去北京要花很多钱的,你儿子正在读高三,马上就要考大学了,你舍得离开他?
我说的是实话。
虽然现在张二狗的工钱涨了,每天出工能挣到200多块钱,但也不是天天会有活干的。
况且他儿子的成绩不是太理想,他咬紧牙,替儿子请了补课老师,加上他老婆刚从医院里出来,这一年挣的钱已经提前打“水漂”了。
高铁通北京了。
我就想试试高铁到北京是啥滋味。
张二狗说这话,情绪特激动,还掏出香烟来猛吸了几口,直到不停地咳嗽起来,才扔下烟蒂,最后见我不说话,很不情愿地走开了。
没走几步,他又回过头对我说,我这次说的是真的。
那你就去吧。
我想让张二狗快点离开我的房间。
其实,他去不去北京,真的与我无关,再说我已经去过无数次北京了,没有新鲜感。
三天后,张二狗又一次来到我的房间里,掏出一包好香烟放在桌上,说,这是北京货。
专门给你带回来的。
我问,你去过北京啦?
那还有假?张二狗说这话时,脸上有些僵硬的笑容。
你就别骗我了。
昨天前天,我都去过你们工地,与你们那里的老板谈合同的事。
我看到你在那里干活呢。
我说的是实话。
你……你真去了我的工地?张二狗说着,突然站了起来,拿去桌上的那包香烟头也不回地走出我家。
我苦笑着,这张二狗真逗。
但我一会儿就明白了他撒谎去过北京的原因。
因为我的话,张二狗有好些日子都没来我家里玩,见了我也躲得远远的。
我才想起伤了ー个民工的心,有些过意不去。
在他儿子去上大学那天,特地封了个大红包托人送了过去,算是我对他的歉意吧,心想,只要他儿子大学毕业后,有了工作,他的压力减轻了,那时一定会有时间和精力,或者说有经济去北京了。
四年后的一个早上,我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竟然是中断多年联系的张二狗打来的。
他说他正在北京天安门前看升旗。
还说,他拍了刚刚升旗的视频已经传给我。
又说,他下一站是八达岭,到时候再拍些照片传给我。
我想对他说些什么,可话刚到嘴边,又咽了回去,静静地听他没完没了地说北京的那些事儿,却耽误了我看升旗,只好看他传过来的视频:在天安门前看升旗,确实是一件特惬意的事,特别是夏天的天安门,真美!
看完视频,才发现因自己握手机的时间太长,手冻得有些麻了,赶紧对着手哈了一口热气。
(《微型小说选刊》2018年第1期)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以“我要去北京”为题一开始就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它既是主人公经常说起的口头禅,同时又点明了本文的主要情节内容,全文紧紧围绕“我要去北京”这一中心事件展开。
B. “我”因为揭穿了张二狗去过北京的谎言,张二狗“拿起桌上的那包香烟头也不回地走出我家”,由此记恨“我”,四年没有与“我”见面。
即使四年后再次与“我”联系,也是炫耀他去了北京。
C. 小说情节设置颇具匠心,说主人公张二狗执意要去北京,并且不惜两次造假“北上”,但两次被“我”看穿,情节在波澜起伏中展开,牢牢抓住了读者,也在不断让人意外的情节中引发了读者对其寓意的思考。
D. 小说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我”经常去玩的北京却是张二狗迟迟不能实现的梦想,突显了民工生活的艰辛不易,“我”面对张二狗的两次撒谎采取了两种不同的反应,也反映了“我”对张二狗从不理解到理解的变化。
2. 小说中的张二狗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3. 请简要分析“我”在小说中的作用。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8年5月24日,由美国国家太空协会(NSS)主办的年度会议“国际太空开发大会”在洛杉矶举行。
美国国家太空协会(NSS)是一个致力于创建太空文明的独立的草根非营利组织,其历史可追溯到1974年成立的国家太空研究所(NSI)和1975年成立的拉格朗日点协会(L-5)。
本届“国际太空开发大会”的主题是“太空旅行—把人类送入太空”。
大会安排了内容丰富的深空探测成果汇报、太空移民方案和太空资源开发与技术探索展示。
与20世纪70年代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奥尼尔提出的通过在拉格朗日点建立人造圆柱体来实现人类太空移民的梦想不同,目前美国太空移民以在月球、月球轨道乃至火星建立人类定居点为努力方向。
美国太空界已经着手开始探索一系列现实问题,包括如何利用月面的熔岩管建立人类基地,在火星的Noctis登陆是否可行,如何在火星开展资源勘探、开采与利用,如何为人类火星基地提供能源等。
美国太空探索科技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在大会上重申美国探测火星的计划--2018年将无人探测器送至火星,为建立人类聚居地选择地点。
2021年,用“龙”飞船将人类聚居地组成部分的两个居住单元、两个生命支持单元和两个供给单元运至火星。
2025年,实现首批志愿者登陆火星。
(选自《国际关系研究》2018年6月13日)材料二:
美国物理学家与天文学家斯蒂说,环境恶化、资源枯竭、基因病毒、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乃至外星文明的入侵,这些都是地球的可能终局。
摆在人类眼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条是老死在地球上,等待灭绝;另一条是移民其它星球。
而火星以其与地球的诸多相似性,无疑是移民的最佳选择。
最新研究显示,人类已经找到火星有液态水的记录。
火星的自转速度与地球几乎相等,自转一周为24.6小时;火星上有稀薄的大气,有四季交替的气候变化;火星地貌同地球地貌差不多,有高原、平原和环形山;特别是火星大气层中也存在臭氧层,可以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为火星表面创造有利生物生长发育的条件。
然而探索外星和移民外星绝非易事。
人类作为在地球上生活的哺乳动物,想要进行星际旅行或是在外星生活,必须面对各种已知和未知的危险。
美国航空航天局研究了人体在太空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危险。
在从地球前往火星的大约半年的旅行中,宇航员会处于失重状态,在火星的表面,宇航员所体验到的重力也只有地球的三分之一。
在国际空间站工作的宇航员们每次最多只能在太空环境中工作6个月,调查显示,女性在国际空间站上工作18个月,男性工作24个月,所受到的宇宙射线的辐射总剂量就会超过其一生可接受的限度。
在太空中旅行,脱离地球大气层和磁场的保护,人体极大程度地暴露在宇宙辐射之中。
这种
来自宇宙中的高能量原子碎片极难抵御,它们可以穿透层层防护,伤害到人的细胞和DNA。
一份来自加州大学的报告显示,宇宙射线可能会造成长期的大脑损伤,包括老年痴呆、失忆、焦虑、抑郁,同时也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材料三:
随着人类深空探测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火星的探测已成航天大国追逐的目标。
中国国防科工委“航天工程中心”早在2016年8月就正式启动了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宣布将于2020年让探测器登陆火星,一步实现“绕、落、巡”工程目标。
探月工程技术积累和火星观测研究让人类具备了“离开自己摇篮”的能力,国际航天机构均将探测重点瞄准火星。
火星与地球相比,自然环境十分恶劣:火星表面非常干燥、年平均温度零下六七十摄氏度、火星大气稀薄、气压只有地球上的百分之一。
但据介绍,未来改造火星可能会实现。
据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介绍,中国开展火星探测的可行性论证与探月工程几乎同步。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于2016年4月正式立项,计划在2020年实现火星轨道器环绕探测和火星车软着陆巡视探测。
美国火星探测计划借助“好奇号”火星车将配有高精度仪器的实验室搬到火星。
中国火星探测计划则是火星轨道器+火星车的“天地组合”协同工作。
在欧阳自远看来,在改造火星、建造火星基地的过程中,为人类移民火星发挥实质性作用的,可能是一批基于强人工智能的机器人。
尽管人工智能已广泛应用于探月工程,但深空探测中人工智能的应用目前仍处在基于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弱人工智能的阶段。
(取材于《澎湃新闻网》2017年8月24日新华社独家专访)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美国国家太空协会是一个致力于创建太空文明的民间非营利组织,由国家太空研究所和拉格朗日点协会发展而来。
B. 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奥尼尔曾提出人类太空移民的梦想比美国在月球、月球轨道乃至火星建立人类定居点的太空移民努力方向更具有前瞻性。
C. 虽然火星的自然环境十分恶劣,但未来对火星进行改造以及人类在火星建造基地,这些都有可能成为现实。
D. 随着人类深空探测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火星的探测已成航天大国追逐的目标。
其中,中美两国的火星探测计划有明显不同。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当地球因环境恶化、资源枯竭、基因病毒、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乃至外星文明入侵招致终局时,人类要么等待灭绝,要么移民其它星球。
B. 中国开展火星探测的可行性论证与探月工程几乎同步,而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从正式立项到正式启动
仅用了四个月的时间。
C. 在国际空间站工作的宇航员们最多只能在太空环境中工作6个月,是因为宇宙射线可能会造成长期的大脑损伤,甚至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D. 目前应用于深空探测中的人工智能仍处于弱人工智能阶段,而探月工程由于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已经走向强人工智能化。
6. 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人类实现太空移民有哪些不利因素?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纪实摄影以其真实性和直观性发挥着直击现场、传播真相的巨大威力。
纪实摄影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优秀的作品必然尊重人性,体现对生命的终极关怀。
在这个图像泛滥的高科技数码年代,我们见过太多体现高超摄影技巧的作品,它们固然是美的,但真正具有精神内核的纪实摄影作品还需具备某种超越美的内容,那就是唤醒社会良知,发掘人性之美。
这种美并非取决于夸张的视效、绚丽的光影,而是来自画面本身的深邃内涵和情感张力,体现出“充实之谓美”“人生之大美”。
这些影像诉说着人类生存中的美好、苦难和艰辛,以平凡而又发人深省的力量引来人们的深情注视。
纪实摄影的本质是以真代美,它的魅力和立足点,在于真实呈现事物的本来形态,向人们提供一种确凿无疑的图像证言。
与纯美的风景摄影所不同的是,纪实摄影崇尚的是师法自然、朴实无华的风格,且具有一定指向性,需要摄影师本着对人类生存及命运的体恤、关切和共情,以人道主义精神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如实记录,在表明立场的同时揭示拍摄事物的内在价值和时代意义,因此不宜对客观事物进行夸大、粉饰和虚构,也切勿形式大于内容。
纪实摄影的真实性一方面取决于客观呈现未加修饰的现实,揭示出矛盾和问题,做到不煽情、不冷漠、不取悦;另一方面则需要通过细节来表现。
细节就好比影像的细胞,它最具真实性和说服力。
在文学界,没有一个有才能的作家不重视细节描写。
摄影也是如此。
好的摄影人善于对生活中的琐碎事物进行细致入微的影像捕获,通过局部和小切口展示人们常常视而不见的丰富细节。
比如这次疫情中被摄影师拍摄的含泪的眼、粗糙的手、疲倦的面容和贴着创可贴的脸,它们构成了影像的血肉和肌理,成为最具典型化的象征性符号。
若干年后,也许人们会淡忘这场疫情,但白衣天使脸上的美丽印记却依然令人记忆深。
纪实摄影的精神内核在于展现时代精神和思想深度,这是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也是艺术家的最高追求。
相比较而言,当今的摄影界,有许多记录生活的人,却鲜有记录精神的人。
记录精神的照片不是像记录生活的照片一样,要把人拍得多么漂亮,刻意追求画面的光鲜,而是要拍出人的精神状态,揭示出事物的主旨和意义,同时展现出时代精神。
优秀的文艺作品不单是表现喜怒哀乐、嬉笑怒骂等人类普遍的精神,同时也挖掘出其中所蕴含的时代灵魂。
纪实摄影不止于具象的“见证”,也关乎抽象的“表达”,具有隐喻、象
征等意味,寄托着艺术家深刻的人生追求和社会理想。
优秀的纪实摄影还贵在真挚的情感,而情感正是精神的外化和作品感染力的来源。
纪实摄影是关于人生的,好照片是拍摄者自己和别人的生命在瞬间擦出的情感火花,摄影师只有让自身拥有足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阅历,对世道人心感同身受,才能敏锐地捕捉人世间的冷与暖、情与理、爱与痛,拍出能在人们心中激起涟漪、烙下心痕的影像。
在如今这个随手拍的时代,便携式相机和手机为纪实摄影提供了更方便快捷和灵活自由的拍摄方式,影像正以一种更为贴心和亲密的方式在人们之间相互交流和传递。
对于纪实摄影而言,温度胜过角度,情感胜过美感。
(节选自赵凤兰《温度胜过角度情感胜过美感——从防疫影像看纪实摄影的核心精神》)
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纪实摄影直击现场、传播真相,具有其他艺术形式所没有的真实性与直观性的特点。
B.纪实摄影必须以人为本,通过表现生活中的美好,来唤醒社会良知,发掘人性之美。
C.真实是纪实摄影的本质与立足点,它要求纪实摄影客观地记录生活,不持主观态度。
D.纪实摄影寄托艺术家的人生追求、社会理想,其精神内核是展现时代精神、思想深度。
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立足现实,从核心、本质、精神内核等不同层面论述了纪实摄影的相关问题,思路清晰。
B.通过与追求光鲜画面的记录生活的照片进行比较,文章论述了精神内核对于纪实摄影的重要性。
C.文章从两个方面论述了纪实摄影的真实性的实施途径,着重论述了细节对于真实性的重要作用。
D.疫情中“含泪的眼”“粗糙的手”等摄影照片的例子,论证了纪实摄影关乎抽象“表达”的道理。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纪实摄影不必追求高超的摄影技巧,因为夸张的视效、绚丽的光影不能代替画面的深邃内涵和情感张力。
B.纪实摄影的真实性既要求客观真实地呈现事物的本来形态,又要求揭示拍摄事物的内在价值和时代意义。
C.纪实摄影的拍摄者要努力提高个人修养,拥有真挚情感,增加知识积累和生活阅历,对世道人心感同身受。
D.当今时代,便携式相机和手机使纪实摄影更方便快捷和灵活自由,更有利于影像在人们之间交流和传递。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万卷楼记
【元】郝经
万卷楼,顺天贾侯藏书之所也。
曰“万卷”,殆不啻万焉,不啻万而曰万者,举成数也。
金源氏末,天造
草昧,豪杰哄起。
于是拥兵者万焉,建侯者万焉,积粟帛、金具、子女以为己有者,断阡陌、占屋宅、跨连州郡以为己业者,又各万焉。
侯则独不然,息民保境,礼贤聚书,劝学事师而已。
于是取众人之所弃以为己有,河朔之书尽往归之,故侯之万者独书焉。
乃作楼藏之。
楼既成,尽以卷帙置其上,别而为九。
六经则居上上,尊经也。
传注则居上中,后传也。
诸子则居上下,经之余也。
历代史居中上,亚六经也。
杂传记居中中,次史也。
诸儒史论居中下,史之余也。
先正文集及诸著述居下上,经史之余也。
百家众流、阴阳图籍、山经地志、方伎术数,则居下中,皆书之支流余裔也。
其法书名画,则居下下,艺成而下也。
栉比鳞次,高切星汉。
人之文与天文际,私家之藏,几逾秘监。
故贾侯之书甲天下。
方干戈坏乱,经籍委地,侯独力为捆拾,吾道赖以不亡,虽孔氏之壁、河间之府,不是过也。
彼富贵者之楼,管弦樽俎,肴核几席,登览燕集之具充焉。
侯之楼,则古圣今贤,大经格言,修身治世之典积焉。
时顺天之治,尝最诸道,推为钜公伟人,而又乐贤下士,切切于收览遗书为志,故天下之人益以此贤侯。
侯既贮书于楼,谓其将佐曰:“昔蔡中郎书籍畀之王粲,而粲卒名世。
今吾之书若是,不有所畀,适足以为蠹鱼之食,不免堕檐之讥矣。
吾闻郝氏子经,嗜书力学,吾将畀之。
鞅掌之隙,亦得窃听焉。
”时,经寓居铁佛寺之南堂,坐彻明者五年矣,以书币邀致其府,于楼之侧筑堂,曰“中和”,尽以楼之书见付,使肆其观览。
侯则时令讲解一编,辄曰:“吾之书有归矣,吾不为书肆矣。
向吾之书贮于楼中,今则贮子之腹中。
向者大圣人之道布于方策,今则布诸子之心矣。
子其摛光揭耀俾吾之书用于世以济斯民则子之腹乃万世之府也不然则亦蠹鱼之穴堕檐之楼尔子其勉之。
”经再拜谢,其不克负荷,每为流涕感刻曰:“经举家之盎缶不能购一经,故每区区晨夜叩人之门,藉书以为学。
今侯以数十年之勤,数万卷之多,尽以见畀。
虽侯之盛意,岂非天邪?如怠忽自弃,以多书而不能如无书之初心,业不能勤而卒无有成,则非负侯,是负天也。
复何以立于世哉!”故书侯聚书起楼及畀经为学之义以为记,以明侯之德,且以自警,庶几终不负侯云。
(节选自《陵川集》)【注】金源:金朝女真族发祥兴王之地,代指金朝政权。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子其摛光揭耀/俾吾之书用于世/以济斯民/则子之腹/乃万世之府也/不然则亦蠹鱼之穴/堕檐之楼尔/子其勉之/
B. 子其摛光揭耀/俾吾之书/用于世以济斯民/则子之腹乃万世之府也/不然/则亦蠹鱼之穴/堕檐之楼尔/子其勉之/
C. 子其摛光揭耀/俾吾之书/用于世/以济斯民/则子之腹乃万世之府也/不然则亦蠹鱼之穴/堕檐之楼尔/子其勉之/
D. 子其摛光揭耀/俾吾之书用于世/以济斯民/则子之腹乃万世之府也/不然/则亦蠹鱼之穴/堕檐之楼尔/子其勉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河朔:地区名,初为汉武帝在阴山、贺兰山脚下黄河草原所设的朔方郡,常为兵家必争之地,后泛指黄河以北地区。
B. 方伎:也作方技。
古代指医病、占卜、星象之类的技艺,也指医药之书。
C. 樽俎:酒杯和礼器,泛指盛酒食的器具,后来常作为宴席的代称。
古代酒器有很多种,如卮、角、爵、觥、筹、簋等。
D. 蠹鱼:一种蛀蚀衣物、书籍的小虫。
白居易有诗云:今日开箧看,蠹鱼损文字。
说的也是这种小虫子。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万卷楼,因藏书多而名之。
其实它的藏书不只万卷,只是取其整数罢了,而且书籍涉及门类繁多,贾侯将之分为九类。
B. 万卷楼的拥有者贾侯,在四处豪杰峰起的金朝末年,在别人囤积谷粟、布帛、金银财宝,甚至吞并土地的时候,他却收集书籍,劝人尊师学习。
C. 贾侯搜集河朔地区的书籍,并建楼以藏之,同时他又将书籍按类别等次摆放在不同的位置。
他最尊重经书,所以把六经放在了最上面的地方,而其他书法及名画则放在了最下面。
D. 贾侯仰慕蔡中郎的雅行,希望藏书免为蠹鱼之食,自己和子孙都能听到郝经的精辟讲解,更希望藏书能用世济民。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栉比鳞次,高切星汉。
人之文与天文际,私家之藏,几逾秘监。
(2)经举家之盎缶不能购一经,故每区区晨夜叩人之门,藉书以为学。
今侯以数十年之勤,数万卷之多,尽以见畀。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落梅
[南宋]尤袤
梁溪西畔小桥东,落叶纷纷水映红。
五夜客愁花片里,一年春事角声中。
歌残玉树①人何在?舞破山香曲未终②。
却忆孤山醉归路,马蹄香雪衬东风。
【注】①玉树:指《玉树后庭花》。
②舞破句:化用杜牧《过华清宫绝句》“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