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和广东乡村特有的珍稀植物,资源随处可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和广东乡村特有的珍稀植物,资源随处可见!
1、金樱子,金樱子果实具有补肾固精和止泻的功能,主治高血压、神经衰弱、久咳等症。

金樱子叶能解毒消肿,外用能治瘀疖、烧烫伤、外伤出血等症。

金樱子根具有活血散瘀、祛风除湿等功能。

2、茶苞,茶苞多为很淡的苹果绿,外形象桃子,但是空心的,只有一层半透明的皮(类似桔子皮)。

“茶苞”可以吃,水分不多,有一种清淡的甜味。

3、胡秃子,胡秃子性味酸、涩、平,无毒,根、叶、果实均可供
药用。

果实含有糖类,脂肪,鞣质,有机酸及维生素B、C。

4、地稔,原产于中国南方地区,越南也有分布。

生于海拔1300米以下的山坡草丛和疏林下,喜生于酸性土壤中,耐旱、耐瘠,在全日照或半荫性条件下生长良好,具一定程度的耐践踏性。

地稔的果可食,亦可酿酒,其果实内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天然醇香,酸甜适中,颜色诱人。

因此,可考虑将其果实作为新一代水果开发利用。

地稔的另一用途还在于根及全株均能入药,有解毒消肿、清热燥湿、祛瘀利湿、涩肠止痢、舒筋止血、补血安胎之效,捣碎外用可治疮、痈、疽、疖,根可解木薯中毒。

5、鼠曲草,在广西等地是在清明时节用来制作菜粑的一种辅料,春季刚长出来并在未开花的时候采摘,洗净,放在锅里和水煮开,捞出来沥干,放在盘子里待其发霉(如果天气热的话过几天就霉了)会
发出一种特有的香味。

晒干储存,待使用时取出。

要用时剁碎并锅里和水煮开,用来和粉制作清明团子,这样白色的粉就成了青色。

也是因为用了这样的原料,团子外面的一层皮也就有了嚼劲。

6、桃金娘,桃金娘是纯天然野生水果,无化肥和农药污染,红色可以直接食用,但是不要吃它里面的芯,就是一根白色的那条!
7、野牡丹,野牡丹是美丽的观花植物,可孤植或片植、或丛植布置园林。

花色为玫瑰红色或粉红色,在阳光下闪闪动人,令人惊艳。

它的花苞成熟开裂,可以直接食用。

8、郁金,郁金,味辛、苦,性寒。

归肝、心、肺经,具有行气化瘀、清心解郁、利胆退黄、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之用。

9、石斛,生长于海拔480~1700米的林中树干上或岩石上。


温暖。

湿润和半阴环境,不耐寒。

唐朝开元年间的道家经典《道藏》称铁皮石斛为“九大仙草之首”。

铁皮石斛最补血、精、津,令人精、气、神充足,在提高人体免疫力、抗衰老、降三高、防治糖尿病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功效。

用铁皮石斛入膳,能起到健康养生的效果。

10、独脚金,为一年生小草本,半寄生,高6~25厘米,全株粗糙,且被硬毛,气无,味淡。

多生于山坡、石缝、沟谷阴湿的小草丛中,寄生于寄主植物的根部,对其构成严重危害。

独脚金晒干可入药,可治疗多种疾病;还可烹调食用,夏、秋季采收,洗净泥沙,扎成小束,晒干。

此品野生资源分散稀少,为地方性习销品,为港市儿科清肝热消疳积常用中草药良药。

11、芭蕉芋,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淀粉作物,它可以在山地和低地
种植,芭蕉芋又名旱藕、蕉藕、姜芋,为蕉科美人蕉属的植物原产于南美洲等地,芭蕉芋在亚洲已成为高价值淀粉的新的原料来源,也是酿造发酵、食品和饲料加工的好原料。

12、野潘石榴,原产南美洲。

华南各地栽培,常见有逸为野生种,。

13、花叶细辛,产于四川、广西和云南。

生于海拔500-1200米林下阴湿地。

散寒止咳,祛痰除风。

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咳喘、风湿痛、四肢麻木、跌伤。

14、五指毛桃,属桑科植物,广泛分布万绿湖区山上,自然生长于深山幽谷中,因其叶子长得象五指,而且叶片长有细毛,果实成熟时象毛桃时而得名,气味辛甘,性质温和,香气四溢,一般采集后凉干,食用时先取小部分用清水洗净,用冷水再浸十五分钟即可以与猪排骨、鸽子等煲汤,用小火慢煲,时间越长越好,使用明火,效果更佳,煲出的汤有椰奶香味。

15、蛇莓,多年生草本,全株有柔毛;匍匐茎长。

野生山坡、路旁、沟边或田埂杂草中;全国各地都有分布。

全草供药用,有清热解毒、活血散疚、收敛止血作用,又能治毒蛇咬伤,敷治疔疮等;并用于杀灭蝇蛆。

其它名称:蛇泡草、蛇盘草、蛇果草、龙吐珠、宝珠草。

16、密蒙花,全株供药用,尤以密生的花序和色泽灰黄、有短绒毛及质地柔软的花蕾为最佳品。

是广西人制作五色糯米饭的材料之一。

17、野棉花,分布于中国广西(海拔1200-2700米)、四川西南部(米易,海拔1800米)、西藏东南部和南部(2200-2700米)。

生山地草坡、沟边或疏林中。

在缅甸北部、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北部也有分布。

18、刺天茄,常见于海拔180—1700(-2800)米的林下,路边,田边荒地,在干燥灌木丛中有时成片生长。

19、车前草,喜湿暖湿润气候,较耐寒,山区、丘陵、平坝均能生长。

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土地、田边角、房前屋后均可栽种,但以较肥沃、湿润的夹沙土生长较好。

20、铁芒箕,铁芒萁,蕨类植物,芒萁草属于蕨类杂草,生于疏林的林缘或空间空地呈小片状分布,叶柄长1~4米。

叶轴有5~8回两歧分枝,末回羽片较狭小,通常长8~15厘米,宽2.5~4厘米,上面绿色。

适合生长在PH值4.5-5.0左右的酸性土壤上,适合种植该种
植物的土壤一般增施熟石灰改良土壤。

常见于我国长江以南湿润地区,低至中海拔山地的路边开阔处或松树林下。

全草有清热利尿祛瘀止血之功效。

叶轴可编织菜篮及其它日用品。

芒萁具有水土保持及改良土壤的功效,也是火灾后可以急速复原的植物。

21、断肠草,在古代,人们往往把服用以后能对人体产生胃肠道强烈毒副反应的草药都叫做断肠草,据有资料记载,断肠草至少是10个以上中药材或植物的名称,而非专指某一种药。

一般常提到的断肠
草是指钩吻,也有地区主要指的是雷公藤。

是一年生的藤本植物,其主要的毒性物质是葫蔓藤碱。

误食后人会腹痛不止而死。

22、蕨菜,野生在林间、山野、松林内,是无任何污染的绿色野菜,不但富含人体需要的多种维生素,还有清肠健胃,舒筋活络等功效。

蕨菜食用前经沸水烫后,再浸入凉水中除去异味,便可食用。

经处理的蕨菜口感清香滑润,再拌以佐料,清凉爽口,是难得的上乘酒菜。

还可以炒吃,加工成干菜,做馅、腌渍成罐头等。

23、灯芯草,是多年生草本水生植物,地下茎短,匍匐性,秆丛生直立,圆筒形,实心,茎基部具棕色,退化呈鳞片状鞘叶,穗状花序,顶生,在茎上呈假侧生状,基部苞片延伸呈茎状,花下具2枚小苞片,花被裂片6枚,雄蕊3枚,雌蕊柱头3分歧。

褐黄色蒴果,卵形或椭圆形,种子黄色呈倒卵形。

灯心草也是药用植物,其茎髓或全草入药具有清热、利水渗湿之功效,可用于淋病,水肿,心烦不寐,喉痹,创伤等症。

24、紫珠,又名白棠子树、紫荆、紫珠草、止血草为马鞭草科、
紫珠属落叶灌木,株高1.2米至2米左右,小枝光滑,略带紫红色,有少量的星状毛,单叶对生,叶片倒卵形至椭圆形,长7厘米至15厘米,先端渐尖,边缘疏生细锯齿。

聚伞花序腋生,具总梗,花多数,花蕾紫色或粉红色,花朵有白、粉红、淡紫等色,6月至7月开放。

果实球形,9月至10月成熟后呈紫色,有光泽,经冬不落。

25、艾草,别名:冰台、遏草、香艾、蕲艾、艾蒿、艾﹑灸草﹑医草﹑黄草﹑艾绒等。

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株有浓烈香气。

茎单生或少数,褐色或灰黄褐色,基部稍木质化,上部萆质,并有少数短的分枝,叶厚纸质,上面被灰白色短柔毛,基部通常无假托叶或极小的假托叶;上部叶与苞片叶羽状半裂、头状花序椭圆形,花冠管状或高脚杯状,外面有腺点,花药狭线形,花柱与花冠近等长或略长于花冠。

瘦果长卵形或长圆形。

花果期9-10月。

全草入药,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

艾叶晒干捣碎得“艾绒”,制艾条供艾灸用,又可作“印泥”的原料。

分布于亚洲及欧洲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