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爱心治班---浅析小学班主任工作的管理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人为本爱心治班---浅析小学班主任工作的管理艺术
摘要:班主任的管理工作需要有着一定的艺术性。
班主任是学生工作的管理
者和组织者。
在日常的工作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组织日常的教学活动,
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真诚地与学生进行交流,赢得学生的
尊重,提升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以人为本;爱心;小学班主任;管理艺术
为了引导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良好学习态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就需要一定
的艺术性。
如何保证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培养学生养成良
好的学习习惯。
在平时的教育中,班主任应重视语言艺术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在班级中营造一个和谐化的教育气氛,创设适宜的学习氛围,保证班级管理工作
的基本效果。
一、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制定阶段性的发展目标
小学阶段的教育工作中,班主任会遇到很多的问题,班级管理工作十分复杂。
人的培养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人的培养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和意识,作为一个独立性的
个体,学生具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
因此,强迫性的约束,不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也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性格,学生都是被动性的接受知识。
习惯的养
成是需要发自内心的,这需要长时间的过程才能逐渐形成。
所以,当班主任在接
手一个班级时,需要了解班级中每一个学生的实际问题,根据学生在不同阶段的
需求,制定阶段性的教育目标,针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实际需求,制定长远化的发
展目标,这样才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品德,将品德转化成个人的实践行动。
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很强的个性差异性,这一特性也是班主
任开展日常工作的重要参考指标,以此为基准,在教学时,教师应重视落实以生
为本的教育观念,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学生的个人性格、行为习惯、学习
特点、家庭情况,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比如教师可以定期和学生进行谈话,了
解学生最近的动态,充分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
应用这样的方式,保
证阶段性发展目标的准确化,从而做到分层培养学生,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工作。
二、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在当前的教育工作中,需要做到尊重学生的主
体地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给予学生足够的关爱,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人格。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这一阶段中的个人任务都不太清楚,家长在平时的教育中,也缺乏相关方面的引导。
所以,当学生在学习和生活
中遇到问题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让学生学会做一些基础性的事情。
小学阶段
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这就需要教师进行长期的引导,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
我意识,养成正确的个人习惯。
班主任不仅需要总结自己的教育管理工作经验,
还需要根据班级中的实际情况,找到合适的方式,应用于自己的班级管理工作中。
比如:为了培养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兴趣爱好,教师可以在班级中成立一些兴趣小组,丰富学生的个人生活,增强学生的个人体验性。
例如在班级活动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我学习时间,不规定学习的
具体任务,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喜好,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在这一段时间中,有的学生选择看书,有的学生选择画画,学生都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放松了自
己的身心。
这一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拓展学生的综合
素养。
三、善于使用表扬的力量,以关爱的心态感化学生
在教育中,教师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有利于学生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拥
有足够的勇气。
教师应重视使用表扬和鼓励的方式,对待班级中的学生,特别是
对于一些在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学习困难学生”,给予更多的关爱和
鼓励。
因为每个学生都有着不同的家庭环境,心理素质也不相同,所以管理方式
也不应相同。
教师需要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选择正确的教育方式,给予学生
足够的关爱,感化学生。
例如针对于班级中学习成绩良好和个人品德优秀的学生,教师应重视进行表扬,对于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给予充分的关爱,指出学生在学习中的错误,发掘学生身上的优点,在平时的教育中,鼓励学生做到扬长避短,让学生能够正确看待自己,找准自己的个人位置,避免学生在心理状态上出现偏差。
比如一些学生,虽然学习成绩比较差,但是运动能力较强,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师可以给予其体育委员的职位,发挥其特长,引导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四、营造良好的班级教育氛围,增加学生的个人自主性
环境对于一个人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因此,在班级氛围中,教师应重视增加其活泼性和和谐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个人积极性,让学生在平时的教育中,做到努力学习,不断进取,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
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开展打乒乓球、跳绳等体育运动,在各种体育运动中,营造一个和谐化的教育氛围,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让学生拥有一定的荣誉感。
在活动中,学生可以多思考,体会到一定的乐趣。
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让学生在管理工作中,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发掘自己的个人潜能,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同时也能让学生对于集体更加关心,增强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
又比如教师可以将一些简单的工作内容安排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拟定班级中的值日表,分配什么时候进行值日,具体负责打扫班级中卫生的哪一个部分。
在分配值日工作时,需要做到合理化和公平化,在实际的工作中,还需要根据其特殊情况进行调整。
学生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中,逐步锻炼自己的个人能力,形成一定的自主意识。
五、结语
综上所述,根据当前阶段中教育工作的发展趋势,结合学生的不同情况,提出针对性的工作措施,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工作管理的基本效果。
参考文献:
[1]燕美玲.试析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困境和突破[J].学周
刊,2022(36):181-183.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22.36.060.
[2]张天萍. 浅析小学班主任教育教学管理工作[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1年教育创新网络研讨会论文集(一).2021年教育创新网络研讨会论文集(一),2021:345-347.DOI:10.26914/kihy.2021.004579.
[3]李文君.浅析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管理工作[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4):141-142.
[4]芮莉.以人为本爱心治班——浅析小学班主任工作的管理艺术[J].当代家庭教育,2020(0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