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四“亚洲觉醒”的先驱 三 圣雄甘地学案 人民版选修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圣雄甘地
他是个瘦骨嶙峋的秃头印度教徒,半裸着身子,只裹着一块缠腰布;他周游印度各地拥挤的城市和贫穷污秽的乡村,主张用一种革命性武器:和平的不服从;他没有办事处,没有兵卒,也没有正式权力,可是能使印度瘫痪,因为他一句话,群众就会停工;他发动了三大群众运动:反对殖民地统治,反对种族主义,反对宗教偏执。
他为印度作出了两大杰出贡献:促进印度的自治独立和推动印度民族团结。
他就是印度圣雄甘地,第61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将每年的10月2日,即印度圣雄甘地的诞辰,定为“国际非暴力日”。
思考:“圣雄”是人们对甘地的称谓,意为“伟大的灵魂”。
你认为人们称甘地为“伟大的灵魂”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甘地创立并宣传非暴力思想,指导了民族解放运动;他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自信心。
课标要求:讲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认识其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一、甘地的“非暴力主义”思想
1.产生过程
(1)甘地从小熟读________经典,把“____________,用德报以怨”作为自己的处世格言。
(2)在南非工作期间,甘地把印度教毗温奴派的仁爱、素食、不杀生主张同《圣经》《古兰经》中的______思想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非暴力主义”的思想,提出了非暴力抵抗的主张。
2.主要内容:认为暴力孕育暴力,“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报复原则,只能导致人类丧失______;主张以______改造人类,并创造了非暴力抵抗的斗争形式。
3.最初实践
(1)在南非的实践:投身于当地反对________的斗争中,迫使南非政府废除歧视______人的法律。
(2)在印度的实践
①1909年,甘地出版《________》一书,阐述了争取印度自由的思想。
②______年,甘地回到印度。
为了使各宗教派别和睦相处,他花费了巨大的精力,到各处访问,安抚人心。
③甘地认为,印度人民贫困的根源首先在于农村织布机的衰落,认为恢复传统的________劳动是振兴广大农村的关键。
他倡导______运动,并且身体力行,坚持纺线并身穿传统的土布衣服——“拖地”。
④为了争取印度的______和民族的进步,甘地身穿“______”,周游各地,宣传非暴力抵抗的思想。
甘地的非暴力抵抗,在斗争形式上采取的是一定程度上的合法斗争,可以避免流血和暴力,在亚洲争取民族独立的道路上独树一帜。
二、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第一次
(1)起因
①一战期间英国对印度的政策:一战期间,英国殖民者把印度当成了为战争提供人力和物力的主要供应基地,给印度造成________。
印度人民的______________。
②英国殖民者制造阿姆利则惨案:______年4月,英国殖民者在阿姆利则城向参加集会的群众开枪射击,制造了阿姆利则惨案,激起印度反帝运动的进一步高涨,也促使甘地对英国的态度发生________变化。
(2)概况
①开端:1919年11月,甘地第一次提出了对英国的“________”主张,号召开展不合作运动,并呼吁________响应。
②发展:1920年,国大党正式通过了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计划及其起草的党纲,使非暴力不合作成为国大党的________,国大党决定分三步发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首先,所有印度人放弃各种英国人授予的官衔、______和荣誉;其次,拒绝为英国在印度的殖民当局工作,以手工纺纱抵制______;最后,拒绝______。
③高涨:在甘地的发动和领导下,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迅速席卷________,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陷入瘫痪。
④结束:1922年2月,________事件发生后,甘地下令终止这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2.第二次
(1)起因:1930年,英国殖民当局制定和颁布________法,垄断食盐生产,任意抬高盐税和盐价。
1929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严重地打击了印度的经济,特别是种植单一经济作物的地区。
危机中,英国垄断资本进一步加强对印度的压榨和掠夺,从而加剧了印度社会的各种矛盾,导致20世纪30年代初印度人民的反英斗争重新高涨。
(2)经过
①开端:甘地号召印度人民自制食盐,抵制英国的食盐专卖法。
______年3月,他率领弟子在______海滨自制食盐,揭开了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序幕。
②发展:沿海各地纷纷响应甘地的号召,全国各地都开展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者的斗争。
在英国殖民当局逮捕甘地,取缔________不久,各地爆发武装起义,印度的民族独立运动已经脱离“________”的轨道,走向暴力革命。
③结局:英国殖民当局改变策略,释放甘地,并与其达成协议:甘地改变不合作态度,停止不合作运动;当局释放________,允许沿海人民煮盐。
3.第三次
(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甘地乘机发起第三次不合作运动,但遭到英国的严厉镇压。
(2)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国首相________表示战后给予印度自治,条件是国大党支持______,甘地拒绝了这一提议,并发起让英国人滚出印度的运动。
(3)______年,甘地再一次被捕入狱,在狱中坚持绝食斗争。
三、甘地与独立前后的印度
1.甘地为了寻求与________联盟的和解,多次与真纳会谈,试图消除分歧,避免印度分裂;同时,他到处奔走,试图平息印度教徒与穆斯林之间的冲突。
2.《____________》公布后,甘地接受了将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独立国家的现实。
在印度联邦宣布成立之际,________特意向甘地致以崇高的敬意。
3.印巴分治导致了空前的______潮,印度教徒与穆斯林的冲突有增无减,1948年初,甘地再次以______为武器,希望唤起人们的理智与良知,平息冲突。
4.______年1月30日晚,甘地被一名狂热的印度教徒开枪杀死,整个印度和世界为之震惊,人们把甘地视为印度的国父,称他为“______”。
甘地在其多年政治生涯中,为唤醒民众的抗争意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和争取印度独立做了大量工作。
他所创立的基于真理、道义和个人精神力量的非暴力斗争理论,不仅是印度人民伟大的思想财富,而且以其广泛的世界影响成为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
答案:一、1.(1)印度教逢恶报以善(2)仁爱
2.理智仁慈
3.(1)种族歧视印度(2)印度自治 1915 手工织布土布独立拖地
二、1.(1)巨大损失反抗斗争不断 1919 根本性(2)不合作国大党指导思想爵位洋布纳税整个印度乔里乔拉
2.(1)食盐专卖(2)1930 丹地国大党非暴力政治犯
3.(2)丘吉尔战争(3)1942
三、1.穆斯林
2.蒙巴顿方案制宪会议
3.难民绝食
4.1948 圣雄
问题1: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甘地以其“非暴力主义”的思想,领导了大规模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应如何评价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斗争方式?
提示:本问题对甘地倡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方式进行了全面的评价,理论性较强,)体现了以甘地为代表的印度民族资产阶级领导革命斗争的策略性。
义的理解。
提示:甘地主义的内容较为复杂,包括哲学思想、政治思想、经济思想和社会思想等方)甘地的哲学思想:首先,甘地认为“神就是真理和爱”,“真理就是神的
主张用祈祷、绝食、苦行等神秘主义形式,作为领悟真理和神所要进行的自我净化的手段。
虽然甘地的哲学思想中充满了神秘主义色彩,但有利于团结不同种姓、不同民族和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共同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
(2)甘地的政治思想:其核心是使印度实现自治,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印度先取得自治领的地位,进而脱离英国完全独立;二是独立后各地政治组织的分治。
他认为实现印度自治的斗争策略是推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非暴力和不合作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一方面用不合作运动来动员印度各阶层人民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迫使英国对印度资产阶级让步;另一方面又用非暴力防范人民以暴力推翻现行的社会制度。
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反映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立场的两重性。
(3)甘地的经济思想是反对资本主义及其“物质文明”,崇尚印度文明。
他认为,印度文明包括三个要素:耕种的犁、手纺车和印度教文明。
他主张恢复以手纺车为中心的行会或工业组织和自给自足的农村公社。
他的经济思想的中心口号是“回到手纺车时代去”,大力开展家庭纺织是他经济自主运动的重要部分。
(4)甘地的社会思想十分丰富,包括主张发扬民族文化,注重民族教育,主张男女平等,还主张改革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解决人口过剩问题等。
【例题1】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著名领袖甘地曾在印度大力倡导土布运动,该运动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包括()。
①有利于增强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②能够抵制西方国家的经济侵略③有利于印度土布拓展国际市场④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印度的贫困问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手工纺织是印度的传统手工业,通过倡导土布运动,可以恢复和发展这一传统行业,有利于抵制西方国家经济的侵略和渗透。
但是,手工纺织明显落后于工业纺织,这种办法不可能战胜机器纺织业,无法拓展国际市场。
印度落后的根源在于西方的侵略,不实现民族独立,就无法实现经济的复兴,也就无法解决印度的贫困问题。
因此,③④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答案:A
【例题2】“绝食”是印度民族英雄甘地经常使用的斗争手段,他一生曾多次绝食。
下列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1922年2月甘地为反对警察的暴行而绝食五天
B.在20世纪30年代甘地为赢得独立曾多次绝食
C.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甘地曾用绝食来表达让英国人滚出印度的决心
D.在被刺杀前甘地还在以绝食来唤醒人们的理智与良知
解析:1922年,联合省的乔里乔拉村农民同警察发生冲突,烧死了21名警察,甘地认为没有制止群众的暴行,是自己“最惨痛的耻辱”。
他为“无知者的不人道所激怒”,下令终止不合作运动,并绝食五天。
因此,A项的叙述与史实不符。
答案:A
1 甘地“非暴力抵抗”思想的孕育历经了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一思想形成于()。
A.甘地在英国读书期间B.甘地在南非工作期间
C.甘地从南非回到印度后D.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2 下图中的甘地身着他最典型的装束,他要用这种装束号召印度人民()。
A.追赶工业化的潮流B.恢复手工织布
C.强化宗教信仰D.厉行节约
3 (原创)观察下图,图中的甘地正弯腰从海边抓起一把盐,这是他事业中最精彩的一个镜头。
该照片最有可能拍摄于()。
A.1915年B.1922年C.1930年D.1948年
4 1948年1月,绝望之余的甘地最后一次以绝食为武器,希望唤醒人们的理智与良知。
导致甘地“绝望”的主要原因在于()。
A.英国殖民者无视印度的独立要求
B.群众性的反英斗争冲破了非暴力的限制
C.印巴分治后的教派冲突有增无减
D.印度社会各政党之间的分歧越来越严重
5 阅读下列材料:
甘地提出的行动纲领十分简单而明确,他号召印度人民在各个方面抵制英国:学生罢课,抵制英国人开办的学校;律师抵制英国人的法庭;政府官员拒绝到英国殖民机构任职;士兵拒不接受英国颁发的奖章,等等。
甘地希望通过这种运动推翻英国在印度的统治。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岳麓书社)请完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在领导民主革命的过程中,孙中山与甘地采取的斗争方式有什么明显不同?二者斗争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答案:1.B 解析:甘地在南非工作期间,提出了“非暴力主义”的思想,并在该思想的指导下,领导了当地反对种族歧视的斗争。
2.B 解析:土布衣是甘地的典型装束。
甘地认为,印度人民贫困的根源在于农村织布机的衰落,因为英国殖民者用机器生产取代了传统的印度手工织布。
他认为恢复传统的手工织布劳动是振兴印度广大农村的关键。
3.C 解析:1930年,英国殖民当局公布了食盐专卖法,激起了印度人民的强烈不满。
甘地发起了“食盐进军”运动,图中的照片就是在这一运动中拍摄的。
4.C 解析:1947年,印巴分治。
但是,分治后仍有许多社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特别是教派冲突日趋严重,因此,甘地决定再次绝食,以平息冲突。
5.参考答案:斗争方式:孙中山实行暴力革命;甘地采取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
侧重点:孙中山侧重于反对本国的封建专制统治;甘地侧重于反对外国的殖民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