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饵料培养学题库及答案修正加强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复习题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生物饵料:
特指经过人工筛选的、可进行人工培养的、适合养殖对象食用的优质的饵料生物。
2.饵料生物:
是指生活在海洋、江河、湖泊等水域中,可供水产动物食用的各种水生微生物、动、植物。
水域中生活的可供水产动物食用的水产动、植物。
(微藻、轮虫等)。
3.冰鲜饵料:
4.生物饵料培养学:
主要研究生物饵料的筛选、培养及其营养价值评价的一门应用学科。
二、简答题
1.生物饵料培养学的主要任务。
2.优良生物饵料的特点。
答:
1、对水环境的影响:使用生物饵料,对养殖水体的水质影响较小。
2、营养组成:生物饵料的营养丰富,能满足水产动物的营养需求。
3、规格多样:生物饵料的大小可满足养殖对象的需求,不同生物饵料可组合成系列饵料,满足养殖对象不同生长阶段的具体需求。
4、可消化性好:大多数水产动物喜食生物饵料,而且容易消化。
自身含消化酶,可弥补幼体消化能力的不足。
5、可获得性佳:大多数水产动物能方便的摄食生物饵料,可针对养殖对象的运动和栖息习性,选择运动能力和分布水层都适合培养对象的种类。
3.生物饵料与配合饲料相比所具有的优点。
生物饵料作为养殖水产动物(主要是苗种培育阶段)的饵料,与人工配合饵料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对水环境的影响:使用生物饵料,对养殖水体的水质影响较小。
微生物及植物性生物饵
料,同时有改善水质的作用,动物性的生物饵料是活的生物,一般不会影响到养殖水体的水质,而使用人工配合饵料对水质的影响则不同。
2、营养组成:生物饵料的营养丰富,能满足水产动物的营养需求。
生物饵料大多含未知的
生物活性物质,对养殖对象的生长有利;可筛选特定的生物饵料,满足特定培养对象的营养需求;可通过改变培养条件来改善或强化生物饵料的营养价值。
3、规格:生物饵料的大小可满足养殖对象的需求,不同生物饵料可组合成系列饵料,满足
养殖对象不同生长阶段的具体需求。
而人工微粒子配合饵料(小于300微米)的研究还有待提高。
4、可消化性:大多数水产动物喜食生物饵料,而且容易消化。
自身含消化酶,可弥补幼体
消化能力的不足。
5、可获得性:大多数水产动物能方便的摄食生物饵料,可针对养殖对象的运动和栖息习性,
选择运动能力和分布水层都适合培养对象的种类。
4.区别“清水育苗”和“绿水育苗”含义。
为什么“绿水育苗”得到普遍认可?
5.
为什么说生物饵料培养仍是今后鱼虾蟹幼体育苗的主要饵料途径? 因为生物饵料培
养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鱼虾蟹贝的育苗生产,而各地鱼虾蟹贝育苗的生产也不可能采用一种程式(生物饵料或微粒饲料),单纯用微粒饲料,或单纯用生物饵料或两者兼而有之的模式在水产动物鱼虾蟹贝育苗生产中会长期依存。
6.培养优良生物饵料所应具备的条件。
答:
1、个体大小适合养殖对象摄食。
2、运动速度与分布水层便于养殖对象摄食。
3、营养价值高,容易被养殖对象消化吸收。
4、代谢产物无毒或毒性不危及养殖对象的健康。
5、生命周期短,生长繁殖迅速。
6、环境的适应能力强,易于大量培养,密度大,产量高。
2
第二章单细胞藻类的培养
一、名词解释 1.纯培养:
即无菌培养,是指排除了包括细菌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条件下进行的培养。
2.单种培养:
指可有细菌存在但无其他藻类存在的培养。
3.混合培养:
也称多种培养,是指一培养体系中同时存在两种以上的微藻细胞,各种微藻细胞同时生长。
4.开放式培养:
指藻液直接与外界空气相通的一种培养方式,是目前水产用途单胞藻培养的主要形式,培养设备简单,培养体系可大可小,但培养过程中易受敌害生物的污染。
5.封闭式培养:
指在一相对封闭的体系中培养单胞藻,这种培养方式主要用于保种,有时也用于
生产性培养中藻种级培养。
6.饱和光照强度:指藻类光合作用或细胞分裂速率
达到最大值时的光照强度。
7.补偿光照强度:藻类光合作用放出的氧与呼吸作
用消耗的氧恰好相等,细胞只能维持基础代谢,不能生长时的光照强度。
8.
一次性培养:指一次接种培养后一次性全部采收培养物的一种培养方式。
9.半连续培养:指在一次接种后,藻液培养到一定密度时部分采收,同时添加等量的新培
养液的生产方式。
10.连续培养:指在接种后,根据培养液中藻密度或营养盐的消耗量,连续采收藻细胞和添
加营养盐的藻类培养模式
11.一级培养:
指以保存藻种为目的藻类培养,多采用封闭式不充气培养方式培养。
12.二级培养:
指为生产性培养提供大量藻种为目的藻类培养,可采用封闭式或开放式培养方式。
13.三级培养:
是以大量生产藻细胞为目的培养,多采用开放式(封闭式)充气培养。
14.倍
增时间:在单细胞藻类培养过程中,培养体系中藻细胞总数增加一倍所需的的平均时
间称为倍增时间。
二、选择题
( A )1.下列哪种藻的最佳培养条件为高温、强光和强碱性?
A、钝顶螺旋藻;
B、湛江等鞭金藻;
C、中肋骨条藻;
D、小球藻。
( D )2.下列哪种藻是目前单细胞藻类中产业化程度最高的一个微藻?
A、微绿球藻;
B、等鞭金藻;
C、三角褐指藻;
D、钝顶螺旋藻。
( B )3.下列哪些金属元素为藻类生长繁殖必须的常量元素?
A、K,Mg,Zn;
B、K,Mg,Fe;
C、Mg,Fe,Cu;
D、K,Cu,Zn。
( C )4.实验室小型培养单胞藻,海水的消毒通常采用下列哪种方法?
A、烘箱干燥消毒;
B、有效氯消毒;
C、煮沸消毒;
D、高锰酸钾消毒。
( A )5.下列哪种藻类具有厚的细胞壁,一般不直接作为饵料投喂?
A、小球藻;
B、湛江等鞭金藻;
C、角毛藻;
D、微绿球藻。
B )6.下列哪种藻类的形态随培养条件的改变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A、小球藻;
B、三角褐指藻;
C、中肋骨条藻;
D、巴夫藻。
( C )7.下列哪种藻类的最佳培养生态和应用途径与三角褐指藻相似?
A、亚心形扁藻;
B、等鞭金藻;
C、小新月菱形藻;
D、巴夫藻。
( D )8.下列哪种藻类主要用作鲍鱼育苗中匍匐幼虫和稚鲍的饵料?
A、亚心形扁藻;
B、等鞭金藻;
C、小新月菱形藻;
D、舟形藻。
( B )9.藻类培养过程中,一般选择在什么时间接种?
A、清晨5~8点;
B、上午8~10点;
C、下午4~6点;
D、晚上。
( D )10.按接种后藻液中藻细胞浓度算,金藻和硅藻的接种密度最好应控制在什么浓度?A、在500万细胞/毫升以上;B、在10万细胞/毫升以上;C、在100万细胞/毫升以上;D、在50万细胞/毫升以上。
( C)11.标准的血球计数板盖上盖玻片后,一个中央大格所在区域的体积是
A、1mm3;
B、10mm3;C:0.1mm3
;D、0.1mL。
( A )12.单细胞藻类培养池的设计上要求:
A、面积相对小,池子浅,光照充足,最好内壁贴白色瓷砖;
B、面积相对大,池子深,光照充足,最好内壁贴白色瓷砖;
C、面积相对小,池子深,光照充足,最好内壁贴白色瓷砖;
D、面积相对大,池子浅,光照充足,最好内壁贴白色瓷砖。
( B )13.下列哪种藻类在南方甲壳动物育苗中广泛应用?
A、亚心形扁藻;
B、中肋骨条藻;
C、小新月菱形藻;
D、三角褐指藻。
( C )14.在藻类培养中,充气可促进藻类生长。
但为了预防敌害生物通过空气污染藻液,空气在注入藻液之前最好经过洗气装置,下列哪种溶液最适宜作为洗液?
A、氢氧化钠溶液;
B、次氯酸钠溶液;
C、硫酸铜溶液;
D、盐酸溶液。
( D )15.不同的光波长,对同一种藻类的生长效能的影响不同。
三角褐指藻在哪种色光下生长最快?
A、红光;
B、绿光;
C、黄光;
D、蓝光。
( D )16.在高密度培养藻类时,通常向培养液中充
二氧化碳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其中二氧化碳占混合气体总体积的适宜比例为:
A、15%~20%;
B、10%~15%;
C、5%~10%;
D、1%~5%。
( C )17.下列哪种消毒方法适用于消毒单胞藻挂袋培养用的聚乙烯塑料袋?
A、直接灼烧;
B、烘箱干燥消毒160℃恒温烘烤2小时;
C、 10%的工业盐酸浸泡消毒5分钟;
D、高压灭菌(115℃灭菌15分钟~30分钟)。
(B )18.下列哪种元素是角毛藻培养液中大量元素?
A、锌;
B、硅;
C、铜;
D、钼。
( A)19.下列哪种方法可定性检测经有效氯消毒的海水中是否残留有余氯?
A、酸性碘化钾——淀粉试剂;
B、碱性碘化钾——淀粉试剂测定;
C、小苏打还原法;
D、奈氏试剂法。
( B )20.过滤收集法可采收下列哪种微藻培养液中的藻细胞?
A、微绿球藻;
B、钝顶螺旋藻;
C、三角褐指藻;
D、等鞭金藻。
(A )21.微吸管分离法适宜分离下列哪种生物饵料?
A、钝顶螺旋藻;
B、微绿球藻;
C、小球藻;
D、等鞭金藻。
三、填空题
1.小球藻有较厚的(_______细胞壁___),不易被鱼虾幼体所消化,很少直接用于投喂鱼、虾、贝的幼体。
小球藻通常用于培养(___动物性生物饵料_______),也广泛用于鱼类和甲壳类育苗中(_______水色及水质___)的调控。
2.微绿球藻容易培养,在环境条件适宜时,繁殖迅速,且具有较强的(______稳定水质____)的能力。
营养上含有较高的(____EPA______)。
3.亚心形扁藻是我国培养最早,应用很广泛的一种优良的海产单胞藻类饵料。
广泛应用于(______贝类____)育苗中。
4.在常用单细胞硅藻中,(_三角褐指藻_________)和(_____小新月菱形藻_____)是低温性藻,而(____牟氏角毛藻______)和(_____中肋骨条藻_____)是高温性藻。
5.单细胞藻类的培养,按采收的方式,则有(__一次性培养________)、(__半连续培养________)和(______连续培养____)之分。
6.在单细胞藻类的一次性培养中,藻类的生长繁殖表现出一特定的模式曲线,自接种后,藻
类的生长繁殖可分成五个时期,依次为(延缓期__________),(__指数生长期________),(______相对生长下降期____),(_____静止期_____)和死亡期。
7.光照是影响单胞藻生长繁殖最重要的因子之一。
光照对单细胞藻类的影响通过(___光源
_______)、(_光质(光的波长)_________)、(____光量(光照强度)______)、(_____光周期_____)和供光方式等途径来实现。
8.根据藻类对温度的适应范围的大小,可分为(__广温性
________)藻类和(___狭温性_______)藻类。
根据藻类对适应温度的高低,可分为(__高温性________)藻类和(_____低温性_____)藻类。
10.细胞藻类的培养过程可分为(__容器和工具的消毒________),(___培养液的配制_______),(_接种_________)、(____培养管理______)及采
收五个步骤。
11.藻类接种时,为了保证接种成功,必需把握好三个因素:(__藻种的质量________)、(____藻种的数量______)和(___接种的时间_______)。
12.从自然水域分离某一单胞藻,通常要经历采样,(____预培养______)和(_____分离_____)
三大步骤。
四、简答题
1.与人工配合饵料相比,生物饵料具有哪些优点?1对养殖水体水质的负面影响较小2;营养丰富,能满足水产动物的营养需求,含有的未知生物活性物质;3不同规格的生物饵料可组合成系列饵料,满足养殖对象不同生长阶段的具体需求;4有利于大多数水产动物能方便地摄食,5并易于被水产动物消化吸收。
2.完整的单细胞藻类的培养设施包括哪些?藻种室、清洗消毒室、培养室、培养容器、培养池、水处理系统、充气系统。
3.怎样缩短单胞藻培养中接种后出现的藻类生长的延缓期?选择处于指数增长阶段的优良藻种;高比例接种;保持新旧培养液组成的相对稳定
4.藻类一次性培养过程中相对生长下降期产生的原因有哪些?营养盐耗净;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培养液酸碱度改变;藻类细胞浓度过密,光照不足;藻类代谢废物的自体抑制
5.单胞藻培养过程中敌害生物的污染途径有哪些?培养用水、空气、容器和工具、肥料或营养盐、昆虫和不严格的操作
6.清除、抑制或杀灭藻液中的敌害生物的方法有哪些?过滤法清除大型敌害生物;使用药物抑制或杀灭敌害生物;改变环境条件杀灭敌害生物
7.如何检查藻液生长情况?宏观上,可检查藻液的颜色、藻细胞的运动或悬浮的情况、有无藻细胞沉淀或附壁,有
无菌膜或敌害的产生等。
微观上,可在显微镜下检查藻细胞的形态有无异常,有无敌害生物的出现,藻细胞数量增加情况等。
8.单胞藻的分离方法有哪些?微吸管分离法、微水滴分离法、平板分离法
9.单胞藻在水产养殖上应用有哪些用途?单细胞藻类作为水产动物的活饵料之一,在水产养殖上不仅具有营养功能,而且还具有调节改善水质,促进水体形成稳定的藻——菌微生态系,抑制致病菌的滋生等功能。
10.藻类培养室在设计上应具备哪些特点?易清洁消毒,防污染能力强。
采光好,屋顶一般用透光的玻璃钢波纹板覆盖,最好东西走向。
配备有人工光源,最好可调温。
11.说明自然光不充气培养条件下三角烧瓶中单胞藻培养液的酸碱度变化规律。
白天光照条件下,藻类的光合作用使水体的PH升高,晚上光合作用基本停止,呼吸作用使水体的PH 降低。
五、计算题
1.已知F/2配方如下:NaNO3——74.8mg,NaH2PO4——4.4mg,Na2SiO3.9H2O——12mg,F/2微量元素溶液——1ml,F/2维生素溶液——1ml,海水1000ml。
若以尿素为氮源,参照
F/2配方的营养盐浓度,则配制100立方米的培养液需尿素多少克? 2640g
2.现有一未知浓度的等鞭金藻藻种,某同学采用血球计数板进行计数。
取原藻液1.0毫升,用1.0毫升鲁哥氏碘液固定。
在显微镜下测得8个中格内藻细胞数分别为18,18,20,19,19,19,18,17。
试计算该等鞭金藻的藻种浓度(该血球计数板每大格含25中格,每中格
含16个小格)925万细胞/ml。
六、综述题
1.试述单胞藻培养过程中的常见异常情况的分析处理方法。
异常情况之一为藻体下沉,异常情况之二为藻体变色。
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下沉或变色,采取相应的措施。
2.试述单细胞藻类生长繁殖特性在实际藻类培养生产中的应用。
应用之一:采取相应措施缩短延缓期。
应用之二:采取相应措施增加指数增长期,延缓相对生长下降期
第三章光合细菌的培养
一、填空题
1.自然界中的光合作用有两种:第一种是(____ 产氧______)光合作用,是蓝细菌和植物所有的光合作用;第二种是(____不产氧
______)的光合作用。
2.狭义光合细菌最本质的特点是()。
狭义PSB最本质的特点是能在厌氧和光照条件下进行不产氧的光合作用
3.光合细菌的色素主要有菌绿素a,b,c,d,e及类胡萝卜素。
在不同的菌种内含量不同。
(_____叶绿素__a___)是光合细菌进行光合磷酸化,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的媒介,而(______类胡萝卜素____)的主要作用是捕获光能及起光氧化的保护剂作用。
菌绿素是光合细菌进行光合磷酸化,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的媒介
类胡萝卜素的主要作用是捕获光能(天线色素)及起光氧化的保护剂作用(防止菌绿素受光氧化损伤)
4.光合细菌获得代谢所需的能量的形式有三种:光照厌气条件下,通过(__光合磷酸化作用________)获得能量,黑暗厌气条件下,通过(_____脱氮作用或发酵作用_____)获得能量,黑暗有氧条件下,通过(____呼吸作用______)获得能量。
5.光合细菌菌种的分离是开展光合细菌培养和应用研究的前提。
分离的步骤主要有:(____ 采样____),(____富集培养______),(_____分离纯种_____)。
其中(_____富集培养_____)是光合细菌成功分离的关键步骤。
6.光合细菌的培养方式有(______ 全封闭式厌气光照培养____)和(_____开放式微气光照培养_____)两种,前者主要用于小规模培养,后者可用于生产性大规模培养。
二、简答题
1.狭义光合细菌的特点。
答:
1)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具有原始光能合成体系的原核生物 2) 具多种异养功能(固氮、脱氮、固碳、硫化物氧化等) 3) 与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氮、磷、硫)有密切关系 4) 在自然净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5) 是一大类在厌氧条件下进行不放氧光合作用 6) 没有形成芽胞能力的革兰氏阴性细菌
2.广义光合细菌的特点。
答:
1)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具有原始光能合成体系的原核生物 2) 具多种异养功能(固氮、脱氮、固碳、硫化物氧化等) 3) 与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氮、磷、硫)有密切关系 4) 在自然净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3.最新光合细菌的分类概况。
4.水产上光合细菌的应用途径。
答:
作为养殖水体的水质净化剂作为人工配合饵料的添加剂
作为鱼、虾、贝幼体的促生长因子,促进幼体生长、变态,提高成活率
作为动物性生物饵料的饵料,用于培养轮虫、卤虫、枝角类等动物性生物饵料病害的防治作用
5.光合细菌在水产养殖上应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答:
1、光合细菌为活的生命体,不可与消毒杀菌剂混合使用
2、在改善水质方面,应灵活掌握用量和使用的连续性,PSB只有形成优势种群,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3、如果养殖对象已发病,说明病原微生物的浓度已达到或超过发病临界点,光合细菌的用量必须很大,否则没有明显的效果。
此时最好先用杀菌消毒剂治疗,一周后再用光合细菌
4、改善水质的最佳使用方法:晴天上午使用;水温高于20℃;池水酸碱度在8左右;浓缩的光合细菌或储存时间较长的光合细菌,在使用前最好应先活化。
通常对菌液进行连续10小时以上的光照
5、用作饲料添加剂时,用量以1.2%~1.5%为宜,把菌液喷于饲料表面,稍浸润后即可正常投喂。
拌入光合细菌菌液的饲料应于当天投喂完毕
6、光合细菌菌液不能用金属器皿储存,储存环境注意防止高温(42℃),并最好应有一定的光照
7、使用前应注意生产日期及光合细菌的活力。
失效变质应禁止使用,尤其是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时
6.简述从自然环境中分离光合细菌的步骤及要点。
答:
采样:根据PSB生长所需的条件,有选择地采集含PSB的水样和土样
富集培养:PSB分离成功的关键,在于选择适宜的富集和分离的培养基,提供符合PSB生长需要的厌氧环境和适宜的温度光照条件富集培养的适宜的温度为25℃~35℃
适宜的的光照强度为100μE/M2/S~200μE/M2/S,连续光照
大约经过2周~8周的培养,在玻璃瓶壁上出现光合细菌的菌落,或整个培养液长成红色,表明富集培养已获得初步成功
分离纯种:富集培养成功的菌液需紧接着进行分离培养 PSB的分离培养通常采用固体培养基涂布或划线培养的方法进行分离 7.说明光合细菌的培养条件。
答:
日常管理操作和测试
搅拌和充气:保持菌体悬浮,并接受光照,DO小于1mg/L
调节光照强度:40μE/M2/S~100μE/M2
/S 温度调节:23℃~39℃
酸度测定和调节:用酸调节pH界于7~8
测定光密度:确定培养物的菌细胞浓度,了解光合细菌的生长情况生长情况的检查测定培养液的光密度光密度值增加越快,菌体的繁殖也越快观察菌液的颜色及其变化
菌液的颜色正常,接种后颜色迅速由浅变深,说明菌体繁殖快
反之,培养液出现非正常颜色,菌体附壁或颜色不见变深,则多半是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8.光合细菌的生物学特征及常见种类。
答:
9.写一篇有关光合作用在水产养殖中应用的文章。
答:
第四章轮虫的培养
一、名词解释: 1.单性生殖
又称孤雌生殖、非混交生殖,指母本在繁殖后代的过程中,无需父本配子的
参与,母本的卵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胚胎。
2.非混交雌体:是指通过非混交生殖的方式繁殖子代的雌性轮虫,即没有雄轮虫参与即可
独立繁殖后代的雌性轮虫,该雌虫通过有丝分裂形成非混交卵。
3.非混交卵:非混交雌体经过有丝分裂产生双倍体的卵,又称非需精卵,夏卵。
4.单性生殖世代:轮虫生活史中,非混交卵无需受精,就能够迅速发育成非混交雌体,又经有丝分裂产生双倍体的非混交卵,一代接一代,这就是单性生殖世代。
5.两性生殖:又称混交生殖,指母本在繁殖后代的过程中,需要父本配子的参与,母本的
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单倍体的卵子,与父本的单倍体精子受精后发育为两倍体的胚胎。
6.混交雌体:是指通过混交生殖的方式繁殖子代的雌性轮虫。
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中有减
数分裂。
7.混交卵:混交雌体经过减数分裂产生单倍体卵,又称需精卵。
8.两性生殖世代:轮虫生活史中,混交雌体通过减数分裂产生混交卵,混交卵未受精发育成雄轮虫,雄轮虫产生精子与其他混交卵受精,最终形成休眠卵,这一过程就是两性生殖世代。
二、选择题:
( A )1.下列哪种轮虫是水产动物苗种培育过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
A、褶皱臂尾轮虫;
B、萼花臂尾轮虫;
C、晶囊轮虫;
D、水轮虫。
( B)2.采收轮虫时,所用的筛卷网目的大小为
A、50μm;
B、100μm;
C、200μm;
D、300μm。
( C )3.下列针对雄性褶皱臂尾轮虫的哪种描述是正确的?
A、个体很小,身体构造复杂,生殖腺尤其发达;
B、个体很小,生殖腺尤其发达,在种群中出现表明种群即将快速增长;
C、个体很小,身体构造简单,生殖腺尤其发达,无消化系统,寿命很短;
D、个体很小,生殖腺尤其发达,无消化系统,寿命很短,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精子。
( D )4.下列关于轮虫变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A、同一轮虫品系,温度高时,个体变大。
种群密度高时,轮虫的个体也有变小的趋势;
B、同一轮虫品系,温度高时,个体变小。
种群密度高时,轮虫的个体也有变大的趋势;
C、同一轮虫品系,温度高时,个体变小。
盐度低时,个体也变小;
D、同一轮虫品系,温度高时,个体变小。
在同样的理化条件下培养,用单胞藻培养的轮虫个体大于用酵母培养的轮虫。
( D )5.下列关于轮虫摄食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对食物的种类有选择性,对食物的大小无选择性;
B、对食物的种类和食物的大小都有选择性;
C、对食物的种类和食物的大小都无选择性;
D、对食物的种类无选择性,对食物的大小有选择性。
( C )6.下列关于轮虫卵的描述,正确的是
A、非混交卵一定发育成非混交雌体;
B、休眠卵可发育成混交雌体;
C、混交卵可能发育成雄体;
D、非混交卵受精后形成休眠卵。
( B)7.在轮虫生活史中,染色体为1n的阶段为
A、休眠卵和混交雌体;
B、混交卵和雄体;
C、混交卵和非混交雌体;
D、兼性雌体和雄体。
( A )8.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休眠卵具有较厚的卵壳,大小比混交卵和非混交卵都大;
B、休眠卵具有较厚的卵壳,
大小比混交卵和非混交卵都小; C、混交卵具有较厚的卵壳,大小比休眠卵和非混交卵都小; D、非混交卵具有一气室,大小比休眠卵小,比混交卵都大。
(A )9.下列关于轮虫寿命的描述,错误的是
A、温度高,寿命长。
培养条件好,寿命长;饵料质量好,寿命长;
B、温度高,寿命短。
培养条件好,寿命长。
饵料质量好,寿命长;
C、温度高,寿命短;温度低,寿命长。
饵料质量好,寿命长,反之,则短;
D、培养条件好,寿命长;培养条件差,寿命短。
饵料质量好,寿命长,反之,则短。
( B )10.非离子氨水平是轮虫培养过程中种群增长的主要限制因子。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为了获得较好的培养效果,建议轮虫培养水体中的非离子氨水平控制在()以内。
A、0.5mg/L;
B、1mg/L;
C、6mg/L;
D、3mg/L。
( C )11.在轮虫培养过程中,若以酵母为饵料进行培养,则适宜的轮虫接种量为
A、0.1个/ml~0.5个/ml;
B、1个/ml;
C、14个/ml~70个/ml;
D、200个/m。
( D )12.下列单胞藻中,哪类单胞藻培养轮虫的效果最佳
A、螺旋藻;
B、三角褐指藻;
C、等鞭金藻;
D、海水小球藻。
三、填空题:
1.在轮虫消化道前端,有一重要器官(__咀嚼囊________),该器官是高度变形的咽喉,有很厚的肌肉壁,内有发达的(___咀嚼器_______),有咀嚼和研磨食物的功用。
2.在人工培养条件下的轮虫,其个体大小和形状,会随培养条件的不同而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可以确认,(___水温变化_______),(_饵料的质和量_________),(__增殖密度________)等环境条件,是引起轮虫大小变化的主要原因。
生产上根据轮虫大小及其对(_____温度_____)的适应范围,通常有L型轮虫(大型轮虫,在水温(_20℃_________)以下时占优势)和S型轮虫(小型轮虫,在水温(_______20℃___)以上时占优势)。
3.褶皱臂尾轮虫为广盐性生物,能生存的盐度范围为(__1~60________),其适宜繁殖的盐度范围为(______10~30____)。
具体与轮虫的品系及原生活环境盐度有关。
褶皱臂尾轮虫对
盐度较大幅度突变的耐力(_______较低___),但对盐度的渐变适应力(__强________)。
4.根据培养过程中人为控制程度,轮虫的培养可分为(____粗养______)和(_______精养___)。
按
培养和收获的特点,可分(____一次性培养______)、(___半连续培养_______)和(___大面积土池培养(连续培养)_______)。
5.成功进行轮虫半连续培养的关键是控制好(_轮虫的采收量_________)及(___培养用水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