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教案第四课《快乐的课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四年级教案第四课《快乐的课间》
第四课快乐的课间
第一课时
陀螺
教材分析:
《陀螺》是法国作曲家比捷创作的一首管弦乐曲,表现了孩子们在玩陀螺游戏的情景。
木管乐器奏出的主题采用以八分音符与休止符组成的节奏和连续作上行六度跳进的旋律进行,音乐充满兴奋、热烈的气氛,孩子们兴高采烈、欢呼雀跃的神情跃然于音乐之中。
乐曲还通过快速流动的十六分音符节奏生动地描绘了陀螺的飞快转动。
教学目标:
1、简单介绍木管乐器,使学生对其有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2、通过聆听《陀螺》,感受音乐兴奋、热烈的气氛,并指导学生能用图形式或线条表示自己听到的音乐。
3、让学生知道较快的音乐速度和旋律音程的大跳是造成欢
快热烈气氛的原因。
重点难点:
感受木管乐器的音色特点,乐曲所表现的“陀螺”的兴奋热烈的情绪特点及乐曲曲式结构的特点。
教学准备:录音机、录音带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0分
1、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请起立同学们好!(生)你好你好老师你好老师你好!
音阶下行,指导坐正
2、发声练习〈课前练声是音乐课必须的一项〉要求学生不要大
吼大声的喊叫,保护好嗓子合理的发声。
师:同学们先来听一段音乐,感受其快乐的情绪。
(播放音乐《陀螺》)
师:你认为老师播放的音乐表现的是什么游戏?
生:是《陀螺》。
师:为什么?
生:因为音乐上下跳动,好象陀螺在旋转,开头的响声好
像是在抽陀螺。
师:回答得很好!初听音乐,你有哪些问题要问?
生1:这首乐曲的节奏和速度是怎样?
生2:这是一段什么样的曲子?
生3:木管乐器有哪些?
师:同学们都提出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这些问题都很有价值,本节课我们主要探究的问题是(教师用彩色粉笔标出要探究问题的序号):
(1)这首乐曲的节奏和速度是怎样?
(2)这是一段什么样的曲子?
(3)木管乐器有哪些?
5、自主探究
再次播放音乐,学生围绕自探问题展开自探。
师:同学们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那么你心中的疑问也就解决了。
二、解疑合探 15分
1、同桌交流(1)、(2),师生、生生合作解决问题(3)(4)
(学困生汇报,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
)
2、师生讨论并总结:这首乐曲的节奏比较跳跃,速度是快速。
同学们了解木管乐器吗?下面听听木管乐器的自我介绍:
A、长笛:是木管乐器中的高音乐器,音域宽广,音色清澈柔美,常把它比作乐队中的“花腔女高音”。
B、短笛:短笛是长笛的同类乐器,形状与长笛类同,发音管比长笛短而细,音色响亮清脆、很有色彩。
适宜于演奏各种抒情或华彩性
的乐曲。
C、大管:又称“巴松”,是木管组中的低音乐器。
管身较长,音色丰满浑厚,善于表现诙谐、滑稽的形象。
D、双簧管:直吹,音色明亮,带鼻音,常用于感情的表现,有“抒情女高音”之称。
E、单簧管:又称“黑管”,直吹。
低音浑厚响亮,中音区
圆润柔和,富于表情,高音区则较尖锐。
单簧管音色丰富而明朗,表现力极为丰富,是木管乐器中音域最宽的乐器。
本曲是法国作曲家比捷创作的一首管弦乐曲,音乐中运用了大量快速的节奏和大跳音程造成欢快热烈的气氛,表现了孩子们在玩陀螺游戏的情景。
师:现在我们对陀螺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再来来听这段音乐。
师:你能从音乐声中感受陀螺在孩子们的抽打玩耍中飞快转动的情景吗?生:能。
复听全曲:学生边听边看教材中两种谱——简谱与图形谱。
让学生知道较快的音乐速度和旋律音程的大跳是造成欢快热烈气氛的原因。
3、模唱旋律
(1)教师示范,“la”音模唱;
(2)学生跟琴用“la”音逐句模唱;
(3)齐唱,抽测,反馈;
(4)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衬词模唱旋律2-3遍;
(5)跟琴视唱旋律1-2遍。
三、质疑再探 5分
师:我们已经对这段音乐有了一定的了解,你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
生:这种陀螺是什么时候的玩具?
生:为什么我们没有这种玩具?
生:这种陀螺和我们现在玩的陀螺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分小组讨论)
师在学生回答后总结:陀螺是我们小时侯的玩具,那时条件比较差,市场上的玩具也不多,这种陀螺是自己用木头做的,非常麻烦。
现在科技发达了,条件也好了,市场上的陀螺也比较便宜,玩的时候也很省力,不用鞭子抽打,比木头做的陀螺先进,所以现在这种陀螺很少见。
同学们可以回家问问你的爸爸妈妈小时侯有没有这种陀螺。
谈谈收获
四、拓展延伸 10分
1、分次指生抽打陀螺,看谁抽打的陀螺转的时间长。
2、选出陀螺冠军。
3、让陀螺冠军合着音乐抽打陀螺,体会并感受当时的孩子们抽
打玩耍中飞快转动的情景,讲一讲自己的课余活动。
4、师:这首乐曲惟妙惟肖地表现出了我们玩陀螺游戏时的情景。
音乐可以通过节奏、速度、音色、音区的不同来表现不同的
音乐形象,所以音乐的表现力是非常丰富的,我们只有通过
自己的听辨、想象、思考来理解乐曲。
板书设计:
陀螺
1、节奏和速度?
2、什么样?
3、木管乐器有?
第二课时
欣赏《旋转木马》
教材分析:
《旋转木马》是一首电子琴曲,描绘了孩子们在飞快旋转的
木马上,怀着兴奋、激动、自豪、紧张等各种情绪,呼喊者、欢笑着,他们感到自己似乎正骑着一匹骏马飞驰。
乐曲为复三段体结构。
4小节引子以旋律声部作半音进行的一组和弦及“XXX0XX”这样的节奏提示了本曲的特点,并将人们带入了游乐场的热闹气氛中。
第一部分的主题由连续的十六分音符和高低起伏的曲调构成,描绘了电动木马快速旋转的形象,随后是一个带有切分节奏的短小的连接句,把音
乐又引回到木马旋转的主题。
第二部分音乐转入下属调,节奏疏密交替,密集和弦连续地反复,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表现了孩子们兴奋、欢畅的情绪以及游艺场中热烈喧闹的气氛。
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最后以取材于主题的尾声结束全曲。
乐声渐弱,好像是酣畅快乐的情景在孩子们心中久久难忘。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旋转木马》,感受音乐快速跳跃的情绪特点。
并指导学生能用图形式或线条表示自己听到的音乐。
2、让学生知道较快的音乐速度和旋律音程的大跳是造成欢快
热烈气氛的原因。
重点难点:
乐曲所表现的“旋转木马”的兴奋热烈的情绪特点及乐曲曲式结构的特点。
教学准备:
录音机、录音带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2分
1、课前练习
(1)、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请起立同学们好!(生)你好你好老师你好老师你好!
音阶下行,指导坐正
(2)、发声练习〈课前练声是音乐课必须的一项〉要求学生不要大吼大声的喊叫,保护好嗓子合理的发声。
复习旧知:让生用二拍子的指挥图式演唱歌曲《哦,十分钟》,再用三拍子的指挥图式演唱歌曲《大家来唱》再次体会上课四十分钟非常宝贵,要集中注意学习,下课十分钟也非常宝贵,只有休息、放松好,才能使下一节课精神更集中,这就是学习、休息两不误。
2、导入:如果说孩子们玩陀螺是一种传统的游乐活动的
话,那么玩电动木马就是现代的游乐活动了。
上节课同学们玩了陀螺这个传统游戏活动,现在老师带你们去游乐场坐电动木马。
师:同学们,有谁坐过电动木马?
(学生纷纷举手)
师:谁愿意说一说坐旋转木马是什么样?
(请生看书上插图,让坐过旋转木马的同学给大家说一说坐旋转木马是什么样:上下起伏)
师:下面我们来感受一下坐在电动木马上旋转的情景。
(播放音乐《旋转木马》)
师:初听全曲,你能从快速的节奏、高低起伏的曲调流动中想象到孩子们在电动木马上旋转的情景吗?
生:能。
师:听了这段音乐,你有哪些问题要问?
生:为什么这段音乐是表现旋转木马?
生:音乐的节奏和速度是怎样?
生:乐曲的开始部分与最后一部分的曲调一样吗?
生:音乐分几部分?每部分表现了什么?
3、自主探究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下面我们来探讨这几个问题。
二、解疑合探 15分
师:为什么这段音乐是表现旋转木马?
生:我认为是骑马,音乐像马蹄声,所以是表现玩木马时的情景。
师:那么这首乐曲的节奏和速度是怎样的?
生:这首乐曲的节奏是比较紧凑的,速度也是快速。
师:好的。
老师和你们一起玩一玩“旋转木马”。
(播放音乐《旋转木马》,在聆听中体验)
师:现在我们对旋转木马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再来来听这段音乐。
(再次播放音乐《旋转木马》感受音乐兴奋、热烈的气氛,并指导学生能用图形式或线条表示自己听到的音乐。
)
复听全曲设问:你能从快速的节奏、高低起伏的曲调流动中想象到孩子们在电动木马上旋转的情景吗?
生:能,孩子们都非常高兴。
师:乐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表现什么?
生:三部分。
师总结:乐曲为复三段体结构。
4小节引子以旋律声部作半音进行的一组和弦及“XXX0XX”这样的节奏提示了本曲的特点,并将人们带入了游乐场的热闹气氛中。
第一部分的主题由连续的十六分音符和高低起伏的曲调构成,描绘了电动木马快速旋转的形象,随后是一个带有切分节奏的短小的连接句,把音乐又引回到木马旋转的主题。
第二部分音乐转入下属调,节奏疏密交替,密集和弦连续地反复,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表现了孩子们兴奋、欢畅的情绪以及游艺场中热烈喧闹的气氛。
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最后以取材于主题的尾声结束全
曲。
乐声渐弱,好像是酣畅快乐的情景在孩子们心中久久难忘。
师:你能听出乐曲的开始部分与最后一部分的曲调是相同的吗?
学生回答:能。
师:当最后一部分再现曲调时,请举手表示你听出来了。
(再次播放音乐《旋转木马》)
三、质疑再探 5分
师:我们已经对这段音乐有了一定的了解,你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生:这是一段什么曲子?
生:孩子们的心情怎样?只是高兴吗?
(学生分小组讨论)
师在学生回答后总结:《旋转木马》是一首电子琴曲,描绘了孩子们在飞快旋转的木马上,怀着兴奋、激动、自豪、紧张等各种情绪,呼喊者、欢笑着,他们感到自己似乎正骑着一匹骏马飞驰。
四、拓展延伸 8分
师:同学们想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这段音乐?
生:游戏。
1、师请同学们合着音乐模仿玩旋转木马的动作。
2、请同学们讲一讲自己的课余活动。
3、小结
《旋转木马》这首乐曲用了快速的节奏和高低起伏的大跳音程,描绘了孩子们快乐的课间活动。
音乐可以通过节奏、速度、音色、音区的不同来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所以音乐的表现力是非常丰富的,我们只有通过自己的听辨、想象、思考来理解乐曲。
希望同学们的课余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板书设计:
旋转木马
1:为什么是表现旋转木马?
2:节奏和速度?
3:开始与最后曲调一样吗?
4:几部分?表现了什么?
第三课时
歌曲《哦,十分钟》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2/4拍,D宫调式、两段体结构的儿童歌曲。
曲调欢快、活泼,语言形象生动。
歌曲通过对孩子平日课间十分钟的描写,表现了孩子们在紧张的学习后自由欢乐的心情。
第一段节奏紧凑,鲜明的表现了活蹦乱跳的孩子们在课间轻松、快乐的形象和喜悦的神情。
第二段音调转为舒展,第一乐句与第二乐句运用旋律的模仿手法,四度、三度的跳进。
“哦,十分钟”唱出了孩子们对课间十分钟得由衷欢迎。
教学目标:
1.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哦,十分钟》
2.通过演唱歌曲表达自己高兴、快乐的情绪。
3.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上音乐课的兴趣。
教学重点:
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用歌声表现出快乐的心情。
教学难点:
演唱切分音时节奏要准确。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具学具:电子琴、录音机、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0分)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要求学生在气息控制下快速有弹性的演唱。
3、板书导入:(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看到这几个字你想到了什么时间?在这十分钟的时间里,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请几个同学有感情地读一读歌曲的内容
师:刚才大家都是用语言方式来抒发的自己的感情,现在老师用音乐的方式来抒发一下我对这“十分钟”的感情,请大家轻声拍手为我伴奏好吗?
(师范唱歌曲)
师:你觉得这样唱能表现出你们在课间高兴的心情吗?刚才老师唱的是今天咱们要学习的歌曲《哦,十分钟》里面的内容。
4、再次感受歌曲,自主设疑
要求:当歌曲中唱到刚才老师演唱的旋律时请挥挥手,再请学生和着音乐的节拍做课间自己喜欢的游戏(如:踢毽子,跳绳……)设问:(1)这首歌曲的情绪怎样?
(2)空拍切分音怎样唱?
(3)这首歌曲的主要节奏型有哪些?
二、解疑合探(15分)
1、解疑合探
师:这首歌曲的情绪怎样?
生:曲调欢快、活泼,语言形象生动。
师:这首歌曲的主要节奏型有哪些?
学生讨论演板
师总结:歌曲情绪比较欢快,在空拍处跺一下脚唱出切分音,反复记号的意思是第二段跳过一唱二,歌曲节奏比较欢快出现了大量休止符同学们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2.学唱歌词
(1).教师范唱歌曲第一段词学生聆听
(2).教师伴奏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教师提示“0 4 3 ”空拍处)
师重点讲述:你们愿意这美好的十分种结束吗?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个空排处加入跺一下脚,像这样(教师示范)回忆“切分音”
(3).学唱第二段歌词
师:下面老师弹奏一遍歌曲第二段的旋律请大家无声默唱
(4).请愿意展示的学生演唱第二段
(5).教师伴奏学生演唱第二段歌词
(6).完整演唱歌曲(看课件)
3、抽查反馈:
(1).师生接唱整首歌的谱子教师唱前半部分学生唱后半部分(2).师:下面咱们做一个“谱子接唱竞赛”,一会老师再弹一遍歌曲的前半部分,然后竞赛就开始。
第一组任务是唱1-4小节,第二组5-8小节,第三组9-12小节,第四组13-16小节。
(3).教师弹奏前半部分旋律学生认真听
(4).小组练习演唱(注意音准)
(5).“接唱谱子竞赛”开始大家一起看着大课本演唱,后半部分大家齐唱
(6).发奖(毽子)。
三、质疑再探:(5分)
1、师:学完了这首歌曲,大家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可以大胆的提出来交流交流。
生:我们应带着怎样的心情来唱这首歌?
生:高兴的心情。
生:愉快的心情。
2、师:学了这首歌曲,你有哪些收获呢?
生:唱了歌曲,我感到很高兴、很快乐。
生:我掌握了切分音的唱法。
四、拓展延伸(10分)
1、随音乐做游戏,感受“课间”快乐
2.学生按自己爱好分为跳绳组,踢毽组,拍球组… …
3.小组配合练习按音乐节拍做游戏
4、创编歌词。
要求:可以把课间的一些活动写进歌曲里,并试着演唱。
5.小节:同学们,现在属于你们的快乐的真正可见十分钟来到了,下面让欢快的旋律伴着你们去享受你们愉快的十分钟吧!
板书设计:
哦,十分钟
1、情绪?
2、切分音?
3、主要节奏型?
第四课时
歌曲《大家来唱》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意大利威尼斯民歌,全曲以优美流畅的旋律,简洁的语言“你也唱,我也唱,大家来唱!”生动地描绘了快乐的孩子们围成圈,手拉手边唱、边跳、边舞的欢乐情景。
歌曲是3/4拍、大调式、一段体结构,有四个乐句组成。
第一、四乐句曲调平稳,采用重复的手法,首尾呼应。
第二、三乐句运用了旋律的模进及出现的八度大跳,把欢乐的情绪推向高潮,突出了“大家来唱”的主题,表现了孩子们沉浸在无比欢乐的心情之中。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大家来唱》,并用三拍子的指挥图式表现歌曲。
2、体会二声部声音的和谐带来的悦耳快感。
教学重点:
1、三拍子的指挥图式
2、二声部的合成
教学难点:
1、二声部的合成
2、八度跳跃的演唱
教学准备:录音机、录音带、电子琴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10分
1、师生问好!1 2 3 4 | 5 —| 1 5· | 1 5· | 5 4
3 2 | 1 — ||
(师)同学们请起立同学们好!(生)你好你好老师你
好老师你好!
音阶下行,指导坐正
2、发声练习〈课前开声是音乐课必须的一项〉要求学生不要大吼
大声的喊叫,保护好嗓子合理的发声。
3、知识导入,
复习旧知:让生用二拍子的指挥图式演唱歌曲《哦,十分钟》再次体会上课四十分钟非常宝贵,要集中注意学习,下课十分钟也非常宝贵,只有休息、放松好,才能使下一节课精神更集中,这就是学习、休息两不误。
师:同学们,我们学会了二拍子的拍号、强弱规律及指挥图式。
歌曲除了二拍子以外,三拍子也非常多,你能说出一个三拍子的歌曲吗?
生:《柳树姑娘》。
师:那么这位同学你能说出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吗?
生:强、弱、弱
师:看来这位同学以前学的知识非常扎实,今天我们再来
学习一首三拍子的歌曲。
(播放歌曲《大家来唱》)
4、引导质疑。
师:同学们,听了这首歌曲你有哪些问题要问?
生甲:三拍子怎样用指挥图式表现?
生乙:两个声部怎样唱?
5、自主探究。
二、解疑合探(15分)
1、同学们聆听范唱,教师边唱边打三拍子的图式。
师:同学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甲:二拍子和三拍子完全不一样。
生乙:三拍子划拍好像是划三角。
师总结:3/4拍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三拍。
其
强弱规律是强弱弱,指挥图式是划三角。
请同学们听音乐并模仿老师的动作做三拍子的指挥动作。
师:咱们学完这首歌曲,就会明白二声部怎样唱了。
2、学曲调:先学第一声部
教师范唱:用三拍子指挥图式边划动作边用LA音模唱旋律。
教师弹琴让学生跟琴模唱旋律。
要求:放慢速度。
分成八个小节,两次学唱。
(1)先学唱前八个小节。
注意:“1—1”的八度跳跃要唱准,先想好音高再唱。
(这个地方学生容易唱跑,要反复听唱)
(2)再学唱后八个小节。
注意:从这个地方力度加强,第四小节是三拍,不要拖拍,注意换气。
(师做表扬鼓励)
3、学曲调:第二声部
教师范唱:用三拍子指挥图式边划动作边用LA音模唱旋律。
教师弹琴让学生跟琴模唱旋律。
要求:放慢速度。
分成八个小节,两次学唱。
(1)先学唱前八个小节。
(2)再学唱后八个小节。
注意:从这个地方力度加强,注意换气。
(师做表扬鼓励)
4、二声部的合成(这是难点)
(1)先唱好每个声部的第一个音。
(2)一句一句合成,唱好一句巩固一句。
要求:集中注意,自己唱一个声部,耳朵听到另一个声部。
使自己的声音融合在集体声音中间。
做好一句及时表扬。
让学生体会到二声部声音和谐带来的悦耳快感。
5、唱歌词
在曲调、二声部都非常有把握的基础上,再进行下一步:填上歌词。
不然宁可唱第一声部的歌词,不能为了完成二部合唱而破坏了音乐的美感。
三、质疑再探(5分)
1、师:学了这首歌你还有哪些问题要问?
生:我们应该怎样唱好这首歌?
2、谈收获。
四、拓展延伸(10分)
师出示一组选择题:
1、听录音--------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选择:
A、欢快活跃
B、亲切抒情
C、非常流畅
2、我们应该用什么声音来唱?
A、用雄浑有力的声音
B、婉转细腻柔美的声音
C、流畅的声音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来做一组选择题,巩固一下我们这节课的内容。
(学生做完题后学生评价,师总结)
3、师: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打击乐器把这首歌曲表现一下,好吗?
(表扬鼓励)
再次用打击乐器表现歌曲,边打边唱。
然后调换声部进行。
2、教师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表现的非常好,希望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保持这种良好的状态。
板书设计:
大家来唱
1、三拍子指挥图式?
2、两个声部怎样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