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攀登黄山心得总结样本(3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攀登黄山心得总结样本
明代的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言:“游历五岳之后无需再览他山,而览遍黄山之后,五岳亦黯然失色。
”对此,我始终抱有疑惑。
于是,这个暑假,我有幸在母亲的陪伴下,踏足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期找到答案。
黄山以其独特的四大特色闻名于世:奇特的松树、怪异的岩石、浩渺的云海以及温暖的温泉。
其中,奇松与怪石给我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
黄山的松树种类繁多,如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黑虎松、连理松、团结松、竖琴松等,不胜枚举。
其中,最为人所知的当属迎客松,它的形象不仅出现在门票上,也常被用于纪念品的设计。
在玉屏楼附近,我亲眼见到了这棵松树,它宛如一位殷勤的主人,一臂叉腰,一臂挥舞,仿佛在热情地迎接我们的到来。
至于怪石,每一块都有其独特的形态。
如梦笔生花,据传是诗仙李白酒后挥毫,笔化为峰,笔尖则化为一株松树,矗立于散花坞中,形成了今日所见的奇景。
我们还途径了猴子观海,只见一只石猴蹲坐在山崖上,静静地看着云海翻腾。
我们选择的西海大峡谷路线,既壮观又险峻。
山路一侧是峭壁,另一侧则是悬崖,俯瞰之下,令人不寒而栗。
我们沿着石壁缓缓前行,时而停下来欣赏这壮丽的景色,甚至与伙伴一起为远处的山峰取名,如将形状如蜗牛的石头命名为“蜗牛石”,将高耸入云的山峰称为“仙人峰”……
在白云宾馆附近,我们还发现了有趣的鳌鱼峰。
鳌鱼石矗立在山巅,仿佛在张开大嘴吞噬前方的“螺蛳石”,形象生动,引人入胜。
黄山的奇石不胜枚举,如手机石、象鼻石、童子拜观音、玉玺峰、仙人晒靴、犀牛石等,每一处都展现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回顾在黄山的所见所感,我终于理解了徐霞客在《漫游黄山仙境》中所表达的意境:“黄山之旅终告一段落,身体虽离,心却留连。
唯有亲临其境,方能领略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
2024年攀登黄山心得总结样本(二)在假期期间,人们往往选择出游以放松身心。
去年的秋假,我有幸游览了期盼已久的黄山,而这次的旅程,不仅让我领略了壮丽的景色,更在无形中锻炼了我的意志。
黄山以其云雾缭绕的神秘景象,宛如人间仙境。
我和父母尽情游玩了两天,直到日落时分才决定下山。
我们一路欢声笑语,抵达了缆车索道的入口,准备乘坐索道离开。
一个令人沮丧的消息传来:索道已经停止运行。
我顿时怔住,脑海中浮现出上山时在缆车上所见的崎岖山路。
要徒步走下这样的山路吗?我不禁一阵寒意。
我提议在附近的旅馆过夜,但父亲坚决否决了这个想法。
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我只能鼓起勇气跟随他们前行。
我不断地设想自己下山的情景,甚至预见到自己可能在某个台阶上疲惫不堪。
我深感自己无法坚持,内心的疑虑此起彼伏。
除了前行,我别无他法。
我依靠着手杖和栏杆,艰难地一步步往下走。
在一些陡峭的路段,我几乎是紧贴着岩石缓慢移动,那种双腿颤抖、心跳
如雷的感觉,至今仍刻骨铭心。
随着天色渐暗,我已无暇欣赏周围的景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尽快下山,尽快下山!
在下山的途中,我们意外地邂逅了黄山的标志性景观——迎客松。
这激发了队伍中的欢乐气氛,甚至有人与这棵名松合影留念。
我意识到,原来步行下山并非想象中那么乏味。
在半山寺,我们遇到了同样“不幸”的游客,他们也加入了我们的队伍。
大家谈笑风生,原本单调的下山路也因此增添了几分趣味。
长时间的行走使我的双腿几乎失去知觉,仿佛随时都会瘫软在地。
周围的树林中不时传来“哗哗”声,让人感到一丝恐惧。
父亲以鼓励的话语激励我:“努力,沃方洲,你一定可以做到的。
”
就这样,在同伴们的鼓舞下,我凭借坚定的信念,一步步地向山脚迈进。
突然,我们看到了一块指示牌,上面显示距离山脚仅有几百米。
希望的火花在心中燃起,我已经度过了最艰难的部分,只要再加把劲,我有信心坚持到最后。
每当想要放弃的念头涌现,我都会告诫自己,再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胜利就在眼前……
经过漫长的跋涉,我终于走完了这段充满挑战的下山路。
我深深地舒了一口气,原本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竟然做到了。
这次旅行让我深刻领悟到,面对任何困难,我们都不应轻易放弃,唯有坚持到底,成功才会属于我们。
2024年攀登黄山心得总结样本(三)在寒假期间,我有幸与母亲一同游览了黄山,这是一段刻骨铭心的旅程,教会了我坚韧不拔的精神。
当我们置身于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脚下,我仰视着那高耸入云的山峰,内心不禁产生了片
刻的动摇,对于攀登的决定感到些许犹豫。
母亲洞察了我的心思,为了维护我先前许下的承诺,她毫不犹豫地拉着我踏上石阶,不容我有退缩的余地。
我背着繁重的行囊,仅仅攀登了几级台阶,就已经感到步履维艰。
我擦去额头的汗水,摇摇头,不禁自问为何如此短暂的距离就让我疲惫不堪。
我开始质疑自己是否有能力走完漫长的山路。
正当我打算向母亲求助,希望能够乘坐缆车时,我注意到一个年仅五六岁的小女孩。
她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但她依然坚定地向前行进,没有丝毫的抱怨。
她迅速超越了许多成年人,我为她的毅力所震撼,同时也深感羞愧:我竟不如一个小女孩坚韧。
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坚持下去。
在这样的信念支撑下,我竟然不知不觉间走过了大半的路程。
尽管途中时而需要停下喘息,但我终究还是顽强地挺了过来。
母亲在一旁目睹这一切,脸上洋溢着欣慰的微笑。
经过两个半小时的攀登,我终于抵达了山顶。
在那里,我们欣赏到了形态各异的松树、奇特无比的巨石、变幻莫测的云海,以及雾气蒙蒙的温泉。
我想,这正是辛勤付出后的丰硕回报。
下午,我选择步行下山,虽然身体疲惫,但内心充满了无以言表的喜悦。
当我再次站在山脚下仰望黄山,那原本显得威严壮观的山峰似乎也变得不再那么令人畏惧。
征服黄山的经历,如同获得了一项来之不易的荣誉,每次回想都倍感振奋。
在这次登山之旅中,我体验到了坚持带来的无尽喜悦和壮丽风光。
这同样也是人生的写照,无论面对何种挑战,我们都应坚定信念,永不放弃,直至抵达成功的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