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宁化第七中学2022-2023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三明市宁化第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当时的发明家大多以获得一个奖金就满足了,而阿克莱特与人合作建立了近代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此后又建立了10多个工厂并对工厂进行技术改造,1786年被封为爵士,1787年担任德比郡郡长,去世时留下一笔天文数字般的财产。

这说明他的成功主要得益于
A.英国最早确立了现代制度
B.英国具有广阔的海外市场
C.具备了现代企业家的精神
D.政治地位物质利益的鼓励
参考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工业革命的影响。

根据材料“阿克莱特与人合作建立了近代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此后又建立了10多个工厂并对工厂进行技术改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克莱特的成功得益于自己的坚持和努力,这是现代企业家所必备的。

所以答案选C。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
2. 元朝人曾作《木棉歌》:“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

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

”材料最能表明元朝
A.棉花开始在中国种植 B.家庭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C.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D.农民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参考答案:
D
3. 《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

结合所学判断,该书
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
B.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
C.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
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参考答案:
B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海国图志》为近代魏源所著。

结合所学知识,《海国图志》的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情况,排除A;魏源在书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主要是为了学习西方的军事、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排除C;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的是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提出的维新变法思想,排除D;根据题干信息“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说明《海国图志》对西方的介绍涉及西方政治体制,因此选B 。

4. 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说:“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罢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

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往,乌聚云合。

”在此,他旨在强调科举制
A.禁锢了知识分子思想
B.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
C.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D.提高了官员文化素养
参考答案:
C
【详解】材料指出察举存在许多弊病,“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隋朝开始将人才选拔和官吏任命权集中于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故C正确;“禁锢了知识分子思想”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A错误;“扩大了官吏的人才来源”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B错误;“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D错误。

5. 修建于公元 610 年的最著名的中国弓形拱桥赵州桥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

直到 13 世纪,马可波罗才将中国最大的弓形拱桥——卢沟桥介绍给西方人。

应用这一原理,法国人在罗纳河上修建了圣埃里普里特桥,英国人在东英格兰修建了小阿波特桥。

这反映出
A.文明成果交流延迟造成发明智能浪费
B.古代中国科技长期领先世界
C.闭关锁国政策影响中西方文明间交流
D.文明之间的交流具有单向性
参考答案:
A
“修建于公元610年的最著名的中国弓形拱桥赵州桥”一直不被西方人认可,“直到13世纪,马可波罗才将中国最大的弓形拱桥——卢沟桥介绍给西方人”说明文明的成果没有得到迅速的传播,故A项文明成果交流延迟造成发明智能浪费符合题意。

古代中国科技长期领先世界符合史实,但和材料表述的文明成果的外传延迟不一致,故排除B项。

闭关锁国是中国清朝的政策,时间不符,故排除C项。

文明之间的交流具有双向性,D项说法本身错误。

点睛:注意对材料的整体把握。

材料由中国拱桥的技术进步和西方对中国的学习两部分构成,得出文明成果交流的结论。

6. 马克思说:“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受人景仰。

”巴黎公社
A.在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方面提供了有益经验
B.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D.标志着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世界政治历史舞台
参考答案:
A
7. 下列历史事件中,对推动近代中国的民主、科学、进步最具承前启后作用的是()
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
动D.国民革命运动
参考答案:
C
8. 中国对联、西方谚语中,有不少是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为背景,反映了当时历史风貌,为研究历史提供了非常珍贵有价值的资料。

下表中对联谚语的内容与反映的史实对应正确的有几个?
谚语或对联反映的相关史实
西方谚语:“宁要三个魔鬼打架,不
要一个天使掌权”
伏尔泰分权制衡思想
罗马谚语:“举证之所在,胜败之所
在。


《十二铜表法》灵活使用,重视调节民事纠纷
“灌输益部成尧甸;疏凿岷源绍禹
功”
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
“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斤买
一斤斤斤不剩。

”横批“已经过
去。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参考答案:B
解析:“宁要三个魔鬼打架,不要一个天使掌权”,为了防止君主专制,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提出分权制衡原则;“举证之所在,胜败之所在。

”特别注重证据,但是《十二铜表法》属于公民法,比较注重形式,程序繁琐,不能正确反映史实;“灌输益部成尧甸;疏凿岷源绍禹功”这是赞颂都江堰的对联,对应史实;“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斤买一斤斤斤不剩”“已经过去”这是1979年一位安徽农民贴的对联,可以看出物质匮乏的时期,计划经济时期已经过去,说明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与史实对应。

故正确对应的有2个。

故选: B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所学历史史实及其相关影响的准确把握。

9. 网上购物以其商品信息量大、可选范围广、成本低、消费者主动性强的优势,为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模式。

这表明
A.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传统产业借助互联网得以复兴
C.互联网促进了信息产业的发展
D.网购将成为人们的主要购物方式
参考答案: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互联网技术的影响,旨在考查正确解读相关史料并评述的能力。

题目中未涉及传统产业借助互联网得以复兴、互联网促进了信息产业的发展、网上购物与传统购物的比较,故无法得出B、C、D三项的结论;题目中的信息“网上购物......为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模式”体现了互联网技术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的深刻影响,故选A。

10.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情况


项目
工业生产
下降率(%)
固定资本
投资下降率(%)
失业率(%)消费物价
上涨率(%)
1970年8.19.2 6.2 6.6
1975年15.116.89.215.3
①美元的国际信用动摇
②1973年中东石油危机
③国家减少对经济干预
④经济的滞胀程度加深。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参考答案:
考点:D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情况.需要掌握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情况的原因.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时间“20世纪70年代”和对表格内容的分析,注意表格中的时间和数据,结合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史实解答即可.
解答:依据题干时间“20世纪70年代”和表格内容可知,1970﹣1975年美国工业生产、固定资本投资下降率、失业率、消费物价上涨率均在增长,结合所学可知,其原因有美元的国际信用动摇;1973年中东石油危机,故①②正确.
国家减少对经济干预、经济的滞胀程度加深从表格中不能看出,故③④错误.故C项正确.
故选C.
11. 在20世纪20年代浙江上虞县的下管村,“生产上它是一个农业社会,……下管人除粮食和菜蔬肉类等还能自给自足,并有毛竹和茶叶等山货可以外销外,日常生活的工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货’。

……除了制造和修理农具和家具的一些手工业外,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

”据此可知,近代以来下管村自然经济瓦解的征象是
A.毛竹和茶叶等山货的外销 B.农具等制造业和修理业的存在
C.粮食和菜蔬肉类等的生产 D.纺织和部分土产加工业的淘汰
参考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中国小农经济解体的标志是家庭手工业与农业的分离,材料中“日常生活的工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货’”“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说明该地区自然经济已经瓦解,故本题选择D项。

A、B和C均不是小农经济解体主要标志。

12. 楚武王命斗缗(王族)管理征服的权国,后来斗缗反叛被平定,楚王改权国为权县,派县尹管理,赋税和军队由楚王管控。

此后,楚多次灭国设县,最终问鼎中原。

楚“灭国设县”
A.加速了兼并战争的进程
B.健全了国家机器职能
C.标志着官僚制度的确立
D.瓦解了旧的宗法制度
参考答案:B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楚武王处于春秋时期,此时的战争是争霸战争,故A项错误;楚国“灭国设县”,用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这健全了国家机器的职能,故B项正确;秦朝郡县制的推广标志着官僚制度的形成,故C项错误;材料和宗法制无关,故D项错误。

13. 1976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顿通过了《IMF协定第二修正案》,承认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并存,成员国可自由选择汇率制度。

同时IMF继续对各国货币汇率政策实行严格监督,并协调成员国的经济政策。

这说明
A.布雷顿森林体系影响不复存
B.美国丧失了经济霸主地位
C.发展中国家经济获得双重保障
D.各国经济发展独立性增强
参考答案:
D
根据材料文字“承认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并存”可知,A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根据所学知,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B项表述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排除;C项表述材料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根据材料文字“成员国可自由选择汇率制度”可知,D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

【名师点睛】
抓住关键信息“承认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并存”“成员国可自由选择汇率制度”即可解答。

14. 根据右图数据判断,该图统计的是1864至1895年中国
A.国库白银储备 B.领水外轮吨位
C.铁路里程数 D.茶叶出口额
参考答案:
B

15. 《元史·百官志》有云:“宣慰司,掌军民之务,分道以总郡县,行省有政令则布于下,郡县有请则为达于省。

”据此可知宣慰司
A.是中书省派驻边疆的地方机构
B.为宣政院辖属的地方宗教机构
C.是掌管军政大权的行省分设机构
D.被少数民族地区的僧俗首领掌管
参考答案:
C
【详解】从材料中“宣慰司,掌军民之务”可知宣慰司掌握军政大权,从“行省有政令则布于下,郡县有请则为达于省”,可知宣慰司是受命于行省,介于行省和郡县之间的机构,故C正确;从“行省有政令则布于下”,可知宣慰司不是中书省外派机构,故A错误;从材料“宣慰司,掌军民之务”可知宣慰司不是管理宗教的机构,故B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宣慰司被少数民族地区的僧俗首领掌管,故D错误。

16. 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

” “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

”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
A.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和思辩化
B.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和主流化
C.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
D.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
参考答案:
D
解析:从材料中朱熹反复强调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

可以看出,朱熹的贡献是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

故选:D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有效信息的准确获取。

17. 春秋时期士人曹刿有“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之说;战国时期的策士冯谖寄食于贵族孟尝君门下,为发泄心中的不满弹铗而歌“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孟子则把“七十者可以食肉”视为惠民德政。

这表明当时
A.儒家学派规劝贵族实践仁政思想
B.分封制强化的等级观念依然存在
C.士阶层不被各诸侯国统治者重用D.经济落后滞缓了分封制度的瓦解
参考答案:
B
18. 五四运动是多种历史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下列各项与五四运动的爆发无关的是()
A苏俄十月革命的推动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军阀混战,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C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D新文化运动开展,民主科学思想得到传播
参考答案:
A
19. 如图是张乐平发表在《抗战漫画》(1938年1月创刊于武汉,同年6月停刊)第9期的题为《候敌深入,一鼓歼灭》的漫画。

该漫画从侧面体现了
A.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B.中国人民有抗战必胜的信心
C.国民政府全面抗战的决心
D.抗日战争已经取得胜利
参考答案:
B
【详解】通过漫画可以看出,日军被一鼓歼灭,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对抗日战争必胜的信念,故选B;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是在1938年10月,A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在材料中并没有反映出国民政府全面抗战的决心,排除C;1945年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38年”“候敌深入,一鼓歼灭”,联系所学抗日战争的史实分析解答。

20. 以下对明清时期白银使用与流通历史的认识,正确的是()
A.“一条鞭法”实行赋役征银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B.“地丁银”加强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鸦片战争前,金上贸出超造成中国白银外流
D.截至清朝结束,铜钱与银两兑换的比值没有改变
参考答案:
A
21. 从世界历史看,马克思主义第一次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从理想到现实的巨大飞跃的重大事件是()
A. 第一国际成立
B. 俄国十月革命
C. 法国巴黎公社革命
D. 中国共产党诞生
参考答案:
B
22. 《周易》说:“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新唐书·礼三本》说:“夫君者,民众父母也”;这二则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A.君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
B.古代社会家国同构的特征
C.宗法关系渗透到社会生活诸多方面
D.封建父权家长制的特权思想
参考答案:
B
“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同性,这二则材料反映出君父在家庭、国家政治生活中特殊地位之间的关系,都存在着严格的家长制,故B项正确。

23. 2013年10月9日,来自加拿大的女作家爱丽丝·门罗荣获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她的作品描写了平民中的爱情、家庭日常生活,细腻地刻画出生活平淡真实的面貌。

下列作品与爱丽丝+门罗作品风格相一致的是参考答案:
B
24. 下列关于外资经济、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等经济成分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体现了近代经济的半殖民地化②存在着继承关系
③客观上都促进了中国近代化④加速了封建自然经济的瓦解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
A
25. 1839年,时年20岁的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与当时俄国沙皇的长子亚历山大二世相爱,引起了议会的不满,要求女王立刻划清与亚历山大二世的界限,这场爱情最终以失败告终。

议会对国王婚恋生活的干预表明
A.议会与王权的斗争依然存在
B.议会权威高于国王权威
C.国王作为国家象征而存在
D.传统等级观念十分浓厚
参考答案:
C
据材料“1839年……议会的不满,要求女王立刻划清与亚历山大二世的界限,这场爱情最终以失败告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到1839年时英国国王已经没有实权,故不存在议会与王权的斗争,故A项错误;当时议会早已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故B项错误;由于国王作为国家象征而存在,故国王的婚恋问题已经上升到国与国的关系问题,故议会对国王婚恋生活进行干预,故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传统等级观念十分浓厚,故D项错误。

故选C。

26. 晋商和徽商是明清时期叱咤在商场上的两大赫赫商帮,他们凭借高人一筹的生意手腕、运筹帷幄的权略谋术获得了生意场上的巨大成功,取得了富比王侯的财富,使之在商界风光无限。

但有学者却对其作了如下评价:(它们)虽然对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一些条件,但遗憾的是却无法走向资本主义,它们就像生长于牛粪之上的幼苗,不管长势如何诱人,当滔天的洪水奔袭而来时,必然随着牛粪一起消失在历史的洪波之中。

这主要是由于古代商帮
A.发展规模受到限制
B.活动得不到官府支持
C商业经营观念落后
D.没有根植于生产领域
参考答案:
D
27. 德意志帝国统治期间,教师们常将自己看做是训练场上的军官,商人们自豪地向人们展示其后备役的军官证,中产阶级则将军事阶层当做是社会的最高层。

这反映了德国
A.民主政治的缺失
B.军事实力的强大
C.历史传统的延续
D.对外扩张的企图
参考答案:
C
由材料可知,军官意识已经渗透到教育、商业和中产阶级,说明德国由浓厚的军国主义传统,故选C;材料没有涉及民主战争,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军事力量,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对外扩张的信息,排除D。

28. 唐武德七年颁布了均田法令,规定“诸庶人有身死家贫无以供葬者,听卖永业田,即流移者亦如之。

乐迁就宽乡者,并听卖口分(田)。

”这反映了唐朝()
A.均田制趋向瓦解
B.农民生活日趋贫困
C.小农户自给自足
D.土地买卖的限制放松
参考答案:
D
本题考查唐朝的土地政策,考查学生提取信息、阐释事物的能力。

依据材料的描述可知,唐朝的均田法令强调如果其家里因贫穷无力埋葬去世的人,可以出售政府分给的永业田;百姓流离失所,被迫离开家乡的也可以出售;自愿迁移他乡的人可以出售政府分给的口分田,反映了唐朝土地买卖政策的放松,所以选择D项。

材料没有体现均田制瓦解的信息,A项不准确;材料只是强调了农民可以出售政府分给的土地,与农民生活贫困的内涵不同;C项在材料信息中没有涉及。

29. 东晋的孙盛讨论《三国志》与《世语》有关袁绍出兵人数的差异。

《三国志》写到:“袁绍简精卒十万,骑万匹,将攻许(曹操根据地)。

”《世语》则记载:“袁绍仅有步卒五万,骑八千。

”孙盛指出:“根据曹操曾对崔琰说,冀州户籍曾有人口三十万,再加上幽、并、青等州,更是不少。

袁绍用兵,必然大举出动,所以他出兵十万攻打曹操应属可信。

”上述孙盛所说的内容,在历史学中称为
A.叙事
B.褒贬
C.考证
D.史论
参考答案:
C
30. 在中国革命史上,无数革命志士在海外留下了革命的足迹。

1905 年8 月,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1926年6 月中国共产党“六大”在莫斯科召开,这是中共仅有的一次在国外召开的代表大会。

两者都选择在国外召开的共同原因是
A 孙中山和陈独秀的领导决策作用
B 国内形势危急难以保证会议的安全
C 寻求日本政府和共产国际的指导
D 统一思想排除不同意见干扰的需要
参考答案:
B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陶行知是杜威的学生,但他正视中国的问题,则超越了杜威。

他在群众教育运动方面非常积极,为工人和贫民办夜校。

他展开“小先生”运动,让文盲学好后以他们的新知识教育其他文盲。

对于1927 年的反共产主义分子来说,这就好像一颗政治炸弹一样。

在城市里搞群众教育被视为叛逆而遭禁止,陶行知就到农村进行教育和推行农村复兴计划。

美国的进步教育推行现成的学校制度,陶行知则发现中国普通群众只能在他们生活和工作的农村、家庭和车间的所在地受教育。

在所有美国训练出来的教育者中间,陶作为一个穷人出身的人异常地同情普通人民的需要,而这终于使他比别人更接近中国共产党。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二
以我愚见,匪无非是那些自以为正统的人给和他们立场不同或反对他们所作所为的人乱扣的帽子……
俺觉得最好笑的事情还是有些人自己明里暗里干着土匪的勾当,却诬蔑善良可爱的人是“匪”,偏要要拿冲锋枪去剿“匪”扮正义!
——陶行知《剿匪与造匪》(1932年发表于《申报》)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孔子和陶行知在教育领域贡献的异同。

(8分)
(2)依据上述材料,评价陶行知。

(7分)
参考答案:
(1)同:都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对中国教育事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都反对传统教育,开创新式教育;异:孔子开创私学,为百家争鸣奠定文化基础;陶行知推行平民教育,促进教育平民化。

分值:(8分)
(2)陶行知是近代教育家、思想家;为中国开创平民教育,促进中国新式教育的发展;陶行知是民主斗士,反抗专制独裁统治,为中国民族独立民主富强作出贡献。

分值:(7分)
(1)考查对材料中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由材料中:“群众教育运动方面非常积极”可见陶行知非常重视教育;由材料中“在城市里搞群众教育被视为叛逆而遭禁止,陶行知就到农村进行教育和推行农村复兴计划”可以得出:其反对传统教育,开创新式教育;因此可以得出相同点:都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对中国教育事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都反对传统教育,开创新式教育;不同点:孔子开创了私学,而陶行知则主张教育平民化。

结合所学知识,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开创私学,主张因材施教等;
【考查方向】:考查对材料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考查对孔子教育思想知识点的重点掌握。

【易错点】:本题有一定难度,最可能的是学生直接照搬照抄材料,高考阅卷被称为“恶意抄袭”。

【解题思路】:读懂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就可以分析。

(2)对陶行知先生的评价需要结合具体的历史事件进行评价,;材料一中的陶行知大力推行平民教育,促进中国新式教育的发展;二是由材料中“以我愚见,匪无非是那些自以为正统的人给和他们立场不同或反对他们所作所为的人乱扣的帽子”可以看出:陶行知反抗专制独裁统治,为中国民族独立民主富强作出贡献。

故评价陶行知可以从两个方面概括:一是教育方面;二是政治民主斗争方面。

结合第一小问的答案进行概括评价即可。

【考查方向】: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陶行知·教育思想。

【易错点】:本题比较简单,主要可能的是学生不能准确概括材料二中的观点信息,直接照搬照抄材料,高考阅卷被称为“恶意抄袭”。

【解题思路】:读懂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就可以分析。

32. 经济发展与交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材料一地理大发现之后,随着西欧商人贸易范围的扩大,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

欧洲市场汇集了来自各大洲的商品,如美洲的烟草、可可,非洲
的咖啡、象牙,亚洲的香料、茶叶、丝绸等。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地理大发现”是指什么事件?这一事件所产生的直接结果及经济影
响有哪些?对世界市场的形成有何意义? (4分)
材料二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的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

煤炭是英国工业蓝剑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

(引者按:若干代以后真的还是“供应不会枯竭”吗?)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
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突顶的图景。

——马克等《世界史考史》
材料三一些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

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暧,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德尼兹·加亚尔等《欧洲史》
(2)指出近代蒸汽动力技术产生的主要原因。

(1分)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蒸汽机的创制对历史发展的直接影响。

(3分)
材料四 1913~1918年外国输华棉纺织品总值变化表(单位:千关两)
年份棉纱棉织品
191372 537109 882
191467 091111 168
191568 41580 885
191663 97772 705
191766 50193 449
191855 57395 807
——摘编自汪敬虞《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