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作业课件专题评估 专题15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质量评估(十五)(专题十五) (40分钟 60分)
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历史》一书中分析了希腊人打败波斯帝国的原 因,称:“说雅典人拯救了希腊人无疑是正确的。正是雅典人才具有举足轻重 的份量:他们加入哪一边,哪一边就肯定会获胜……甚至特尔斐(指阿波罗神庙) 的可怕神谕也未能打动他们放弃希腊,他们坚定不移,勇敢地迎击侵略者。” 上述记载反映了( ) A.希腊人崇拜于超自然的力量 B.雅典城邦热衷于对外扩张 C.作者历史研究中的人文精神 D.作者质疑雅典直接民主制
【解析】选C。根据材料“正是雅典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份量”“甚至特尔斐 (指阿波罗神庙)的可怕神谕也未能打动他们放弃希腊”可知作者将古希腊人打 败波斯帝国的原因归之为是雅典人的勇敢坚定充分强调肯定雅典人的作用,体 现了历史研究中的人文精神,故选C;根据材料“甚至特尔斐(指阿波罗神庙)的 可怕神谕也未能打动他们放弃希腊”可知古希腊人强调重视人的力量而不是崇 拜超自然的力量,排除A;根据材料“勇敢地迎击侵略者”可知雅典是保卫本民 族抗击侵略者而不是对外扩张,排除B;材料主要反映了作者强调雅典对外战争 胜利的原因没有涉及作者对直接民主制的质疑,排除D。
3.苏格拉底的哲学变革集中表现在建立了一种人的哲学,发挥人的理智能力和 道德本性,确立合乎理性的道德价值体系。他运用一种逻辑分析的对话辩证法, 探讨勇敢、自制、虔诚、友爱、正义等道德概念的“普遍性定义”。苏格拉 底意在 ( ) A.倡导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B.弘扬“人生而平等”观念 C.宣扬“公平公正至上”理念
9.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就很可能变得专横,但是,
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就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据此可知,伏尔泰
()
A.反对英国国教
B.推崇信仰自由
C.主张宗教改革
D.提倡君主立宪
【解析】选B。根据材料可知伏尔泰反对天主教会,主张信仰自由,故选B;根据 材料“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就很可能变得专横”可知伏尔泰反 对专横的天主教会,并非“反对英国国教”,排除A;马丁路德和加尔文主张宗教 改革,并非伏尔泰主张宗教改革,排除C;君主立宪是民主政体,与材料主体伏尔 泰对宗教对宗教态度无关,排除D。
12.(2020·运城模拟)下表是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中叶欧洲文化水平进步情况
表。表格中的信息反映了
()
17世纪 中叶
18世纪 中叶
有阅读能力的人 占法国总人口的 比例(%)
法国妇女的识字 率(%)
29
14
47
27
欧洲年平均 普通人藏
出版新书(单 书量(单位:
位:部)
本)
约1 000
1—20
约4 000
6.(2021·合肥模拟)中世纪时期,欧洲人多将整块宽大的长袍面料披挂于人体
之上,男女服饰差别不大。14世纪以后,男装多使用填充物,突出男性特征;女
装则突出人体的曲线美。这反映了
()
A.人文主义得到传播
B.宗教改革解放思想
C.启蒙思想影响巨大
D.工业革命改善生活
【解析】选A。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4世纪文艺复兴兴起,强调人文主义。 依据材料可知,在服饰方面强调男女有别,这是人文主义的表现,故A正确;宗教 改革时间是16世纪,排除B;启蒙运动从17世纪开始,排除C;工业革命时间是18世 纪中叶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
() A.正确揭示了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实质 B.指出公民政治素质影响雅典民主制度发展 C.肯定民主取代专制是社会发展趋势 D.认为法治比人治更能顺应自然和平等原则
【解析】选D。从材料中“由最优秀的人来统治比由最良好的法律来统治是否对 城邦或国家更有利”和“在由彼此平等的人组成的城邦中,一人凌驾于全体的公民 之上……显得有悖于自然”,可知在雅典民主政治的背景下,亚里士多德认为法治 要比最优秀的人治理国家更符合社会需要,更顺应自然,故选D;雅典民主政治的实 质是少数奴隶主贵族享有的民主,与材料是关于亚里士多德对人治与法治的看法不 符,排除A;从材料“由最优秀的人来统治比由最良好的法律来统治是否对城邦或国 家更有利”和“一人凌驾于全体的公民之上,对某些人来说显得有悖于自然”,可 知论述的是法治比人治更符合自然规律,并没有涉及公民素质的高低对于民主制度 的影响,排除B;材料体现的是亚里士多德认为民主制度运用法治更顺应自然,没有 体现出民主取代专制是社会发展趋势,排除C。
20—100
A.近代自然科学诞生推动欧洲文化的进步 B.妇女地位的提高得益于工业革命推动 C.印刷术传入促进欧洲文化的突飞猛进 D.启蒙运动使社会形成重视文化的风尚
【解析】选D。“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中叶欧洲文化水平进步情况”表中可以 看,欧洲的文化水平大幅度提高,说明对知识的认同和重视,在这一段时间里,能 够达到这种效果的事件只有一个,即启蒙运动,故选D;“文化水平进步情况表” 没有自然科学发展的信息,无法判断是否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排除A;“17世纪中 叶到18世纪中叶”没有工业革命,排除B;印刷术在15世纪传入欧洲,排除C。
二、非选择题(第13题12分,第14题12分,共24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这些哲人受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他们相信不仅存在着 控制物质的自然法则,也存在着控制人类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 理性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法则。理性被用来检验一切事物— —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 虽然这对任何时期的任何社会来说都 是一个严峻考验,但是对于已经过了其全盛时期且又摇摇欲坠的法国旧制度来说, 这尤其是一次严峻的考验。这些哲人使得法国和整个欧洲的旧制度都遭受到了一 场毁灭性的打击,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发展了一系列具有革命性的原则,并打算通过 这些原则进行大规模的社会改革。
【解析】选A。依据材料可知,反映了培根、伏尔泰以及康德提倡理性主义,摆 脱传统束缚,批判权威,说明启蒙运动具有超越性与批判性,故A正确;培根、伏尔 泰以及康德提倡理性主义,摆脱传统束缚,说明启蒙运动对权威和传统进行了再 审视,故B错误。材料不能体现保守性与破坏性共存,故C错误;D是对材料的误解, 培根、伏尔泰以及康德提倡理性主义,摆脱传统束缚,批判权威并没有夸大理性 的内涵,排除。
【拓展延伸】法国三位启蒙思想家思想主张的异同 (1)同:都反对君主专制,否定教权主义,提倡民主政治、自由平等。 (2)异:伏尔泰倡导君主立宪;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卢梭倡导社会 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
10.下面是康德的重要观点摘录。这体现了他 ( ) A.对教权主义的眷恋 B.对浪漫主义的抵制 C.对蒙昧主义的肯定 D.对理性主义的反思
7.某作品以一场人类灾难为背景,通过爱情故事吹响反禁欲主义和反封建主义 等级压迫的号角。有学者叹谓:“翻看这部作品,就仿佛在欣赏一幅意大利文 艺复兴时期市民生活的‘清明上河图’”。这部作品是 ( ) A.《神曲》 B.《庄严弥撒》 C.《哈姆雷特》D.《十日谈》
【解析】选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日谈》讲述意大利佛罗伦萨瘟疫流 行,10名男女青年每天每人讲一个故事,共讲了一百个故事。这些故事批判天主 教会,嘲笑教会传授黑暗和罪恶,赞美爱情是才华和高尚情操的源泉,谴责禁欲主 义,无情暴露和鞭挞封建贵族的堕落和腐败,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与题干相符, 故选D;《神曲》采用了中世纪流行的梦幻文学的形式,但丁以自己为主人公,假 想他作为一名活人对冥府——死人的王国进行了一次游历,排除A;《庄严弥撒》 是德国音乐学家贝多芬的一部作品,旨在从一部宗教音乐作品探索贝多芬的信 仰世界,排除B;《哈姆雷特》是英国戏剧学家莎士比亚的作品,讲述了叔叔克劳 狄斯谋害了哈姆雷特的父亲,篡取了王位,并娶了国王的遗孀乔特鲁德,哈姆雷特 王子因此为父王向叔叔复仇,排除C。
——摘编自《全球通史》
D.阐明“人是万物的尺度”
【解析】选A。据材料可知苏格拉底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故选A;人人平等是启蒙 运动家的主张,排除B;公平公正也属于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排除C;苏格拉底主张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排除D。
4.古希腊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由最优秀的人来统治比由最良好的法律来统 治是否对城邦或国家更有利……在由彼此平等的人组成的城邦中,一人凌驾于 全体的公民之上,对某些人来说显得有悖于自然。”由此可知,亚里士多德
【解析】选D。结合所学可知,康德崇尚理性,追求思想自由,材料体现了康德重 视信仰和道德的价值,“对教权主义的眷恋”不符合康德的思想和材料意思,故 A错误;“对浪漫主义的抵制”不符合材料意思,故B错误;“对蒙昧主义的肯定” 不符合康德的思想和材料意思,故C错误;“对理性主义的反思”符合材料意思, 故选D。
8.下表是教皇本尼狄克十二世时(1334—1342年)制定的一个公开的赎罪价目 表,对不同的罪行,规定了不同的价格。对此,后来马丁·路德的回答是
()
Hale Waihona Puke 罪名 杀人罪 赦免价 8个金币
谋杀双亲或兄弟姊妹 6个金币
伪造文书 7个金币
A.因行称义 C.信仰得救
B.等价交换 D.教随国定
【解析】选C。马丁·路德反对教皇兜售赎罪券的行为,认为信仰得救,赎罪券 所起的作用微不足道,于是发表《论赎罪券的功效》,从而揭开了德国宗教改革 的序幕,故选C;A是教皇的宗教思想;D是宗教改革的影响;B与题干不符。
【加固训练】 康德说,如果现在有人问:“我们目前是不是生活在一个启蒙了的时代?”
那么回答就是:“并不是,但确实是在一个启蒙的时代 。”康德意在说明 ()
A.人的主体地位并未真正确立 B.启蒙运动一直会延续 C.人的社会价值没有得到认可 D.理性是启蒙时代核心
【解析】选A。材料强调启蒙正在进行但尚未完成,意在说明人的主体地位尚未 真正确立,故选A;B根据材料无法得知,排除;人的社会价值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已 经得到认可,排除C;D与材料无关,排除。
2.(2020·莆田模拟)苏格拉底认为:“正当的行为必然导致幸福。”苏格拉底 是正义的人,行正义的事,结果却被判了死刑。苏格拉底认为的幸福
() A.以追求现世享受为目标 B.追求灵魂的自由与完善 C.遭雅典公民的普遍抵制 D.承袭了智者学派的主张
【解析】选B。从材料中“苏格拉底是正义的人,行正义的事”,结合苏格拉底 的思想主张“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可知苏格拉底认 为的幸福是拥有道德和智慧,是追求灵魂的自由与完善,故选B;追求现实的享受 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排除A;从材料中“苏格拉底是正义的人, 行正义的事,结果却被判了死刑”,结合当时雅典城邦道德沦丧,风气日下的背 景,可知苏格拉底的言行会遭到抵制,但“普遍抵制”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苏 格拉底强调道德的作用,与智者学派忽视道德的思想主张不符,排除D。
11.(2021·大庆模拟)培根倡导启蒙而来的理性以指导人类摆脱恐惧和无知, 伏尔泰认为启蒙的目的是战胜反人性的权威,解除迂腐思想和迷信的束缚,获 得人性的自由。康德认为启蒙就是树立批判的意识,摆脱不成熟的状态。这反 映出启蒙运动的特征是 ( ) A.具有超越性与批判性 B.缺乏对权威和传统再审视 C.保守性与破坏性共存 D.理性命题被无限制夸大
5.(2020·石家庄模拟)古代希腊人首创了数学、科学和哲学,最先写出了有别 于纯粹编年表的历史书,自由地思考着世界的性质和生活的目的,而不为任何 因袭的正统观念的枷锁所束缚。这表明古代希腊 ( ) A.民主制推动文化繁荣 B.科学发展领先世界 C.神学传统观念被抛弃 D.人文精神内涵丰富
【解析】选D。根据材料“首创了数学、科学和哲学”“自由地思考”“不为 任何因袭的正统观念的枷锁所束缚”可知古希腊反对束缚崇尚自由理性思考, 体现了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故选D;材料没有体现民主制度对文化的推动作用, 排除A;材料没有反映古希腊科学在世界中的地位,不能说明古希腊科学发展领 先世界,排除B;C说法过于绝对,材料反映了古希腊人不为正统观念所束缚,不能 说明抛弃神学传统观念,排除。
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历史》一书中分析了希腊人打败波斯帝国的原 因,称:“说雅典人拯救了希腊人无疑是正确的。正是雅典人才具有举足轻重 的份量:他们加入哪一边,哪一边就肯定会获胜……甚至特尔斐(指阿波罗神庙) 的可怕神谕也未能打动他们放弃希腊,他们坚定不移,勇敢地迎击侵略者。” 上述记载反映了( ) A.希腊人崇拜于超自然的力量 B.雅典城邦热衷于对外扩张 C.作者历史研究中的人文精神 D.作者质疑雅典直接民主制
【解析】选C。根据材料“正是雅典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份量”“甚至特尔斐 (指阿波罗神庙)的可怕神谕也未能打动他们放弃希腊”可知作者将古希腊人打 败波斯帝国的原因归之为是雅典人的勇敢坚定充分强调肯定雅典人的作用,体 现了历史研究中的人文精神,故选C;根据材料“甚至特尔斐(指阿波罗神庙)的 可怕神谕也未能打动他们放弃希腊”可知古希腊人强调重视人的力量而不是崇 拜超自然的力量,排除A;根据材料“勇敢地迎击侵略者”可知雅典是保卫本民 族抗击侵略者而不是对外扩张,排除B;材料主要反映了作者强调雅典对外战争 胜利的原因没有涉及作者对直接民主制的质疑,排除D。
3.苏格拉底的哲学变革集中表现在建立了一种人的哲学,发挥人的理智能力和 道德本性,确立合乎理性的道德价值体系。他运用一种逻辑分析的对话辩证法, 探讨勇敢、自制、虔诚、友爱、正义等道德概念的“普遍性定义”。苏格拉 底意在 ( ) A.倡导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B.弘扬“人生而平等”观念 C.宣扬“公平公正至上”理念
9.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就很可能变得专横,但是,
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就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据此可知,伏尔泰
()
A.反对英国国教
B.推崇信仰自由
C.主张宗教改革
D.提倡君主立宪
【解析】选B。根据材料可知伏尔泰反对天主教会,主张信仰自由,故选B;根据 材料“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就很可能变得专横”可知伏尔泰反 对专横的天主教会,并非“反对英国国教”,排除A;马丁路德和加尔文主张宗教 改革,并非伏尔泰主张宗教改革,排除C;君主立宪是民主政体,与材料主体伏尔 泰对宗教对宗教态度无关,排除D。
12.(2020·运城模拟)下表是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中叶欧洲文化水平进步情况
表。表格中的信息反映了
()
17世纪 中叶
18世纪 中叶
有阅读能力的人 占法国总人口的 比例(%)
法国妇女的识字 率(%)
29
14
47
27
欧洲年平均 普通人藏
出版新书(单 书量(单位:
位:部)
本)
约1 000
1—20
约4 000
6.(2021·合肥模拟)中世纪时期,欧洲人多将整块宽大的长袍面料披挂于人体
之上,男女服饰差别不大。14世纪以后,男装多使用填充物,突出男性特征;女
装则突出人体的曲线美。这反映了
()
A.人文主义得到传播
B.宗教改革解放思想
C.启蒙思想影响巨大
D.工业革命改善生活
【解析】选A。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4世纪文艺复兴兴起,强调人文主义。 依据材料可知,在服饰方面强调男女有别,这是人文主义的表现,故A正确;宗教 改革时间是16世纪,排除B;启蒙运动从17世纪开始,排除C;工业革命时间是18世 纪中叶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
() A.正确揭示了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实质 B.指出公民政治素质影响雅典民主制度发展 C.肯定民主取代专制是社会发展趋势 D.认为法治比人治更能顺应自然和平等原则
【解析】选D。从材料中“由最优秀的人来统治比由最良好的法律来统治是否对 城邦或国家更有利”和“在由彼此平等的人组成的城邦中,一人凌驾于全体的公民 之上……显得有悖于自然”,可知在雅典民主政治的背景下,亚里士多德认为法治 要比最优秀的人治理国家更符合社会需要,更顺应自然,故选D;雅典民主政治的实 质是少数奴隶主贵族享有的民主,与材料是关于亚里士多德对人治与法治的看法不 符,排除A;从材料“由最优秀的人来统治比由最良好的法律来统治是否对城邦或国 家更有利”和“一人凌驾于全体的公民之上,对某些人来说显得有悖于自然”,可 知论述的是法治比人治更符合自然规律,并没有涉及公民素质的高低对于民主制度 的影响,排除B;材料体现的是亚里士多德认为民主制度运用法治更顺应自然,没有 体现出民主取代专制是社会发展趋势,排除C。
20—100
A.近代自然科学诞生推动欧洲文化的进步 B.妇女地位的提高得益于工业革命推动 C.印刷术传入促进欧洲文化的突飞猛进 D.启蒙运动使社会形成重视文化的风尚
【解析】选D。“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中叶欧洲文化水平进步情况”表中可以 看,欧洲的文化水平大幅度提高,说明对知识的认同和重视,在这一段时间里,能 够达到这种效果的事件只有一个,即启蒙运动,故选D;“文化水平进步情况表” 没有自然科学发展的信息,无法判断是否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排除A;“17世纪中 叶到18世纪中叶”没有工业革命,排除B;印刷术在15世纪传入欧洲,排除C。
二、非选择题(第13题12分,第14题12分,共24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这些哲人受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他们相信不仅存在着 控制物质的自然法则,也存在着控制人类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 理性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法则。理性被用来检验一切事物— —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 虽然这对任何时期的任何社会来说都 是一个严峻考验,但是对于已经过了其全盛时期且又摇摇欲坠的法国旧制度来说, 这尤其是一次严峻的考验。这些哲人使得法国和整个欧洲的旧制度都遭受到了一 场毁灭性的打击,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发展了一系列具有革命性的原则,并打算通过 这些原则进行大规模的社会改革。
【解析】选A。依据材料可知,反映了培根、伏尔泰以及康德提倡理性主义,摆 脱传统束缚,批判权威,说明启蒙运动具有超越性与批判性,故A正确;培根、伏尔 泰以及康德提倡理性主义,摆脱传统束缚,说明启蒙运动对权威和传统进行了再 审视,故B错误。材料不能体现保守性与破坏性共存,故C错误;D是对材料的误解, 培根、伏尔泰以及康德提倡理性主义,摆脱传统束缚,批判权威并没有夸大理性 的内涵,排除。
【拓展延伸】法国三位启蒙思想家思想主张的异同 (1)同:都反对君主专制,否定教权主义,提倡民主政治、自由平等。 (2)异:伏尔泰倡导君主立宪;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卢梭倡导社会 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
10.下面是康德的重要观点摘录。这体现了他 ( ) A.对教权主义的眷恋 B.对浪漫主义的抵制 C.对蒙昧主义的肯定 D.对理性主义的反思
7.某作品以一场人类灾难为背景,通过爱情故事吹响反禁欲主义和反封建主义 等级压迫的号角。有学者叹谓:“翻看这部作品,就仿佛在欣赏一幅意大利文 艺复兴时期市民生活的‘清明上河图’”。这部作品是 ( ) A.《神曲》 B.《庄严弥撒》 C.《哈姆雷特》D.《十日谈》
【解析】选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日谈》讲述意大利佛罗伦萨瘟疫流 行,10名男女青年每天每人讲一个故事,共讲了一百个故事。这些故事批判天主 教会,嘲笑教会传授黑暗和罪恶,赞美爱情是才华和高尚情操的源泉,谴责禁欲主 义,无情暴露和鞭挞封建贵族的堕落和腐败,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与题干相符, 故选D;《神曲》采用了中世纪流行的梦幻文学的形式,但丁以自己为主人公,假 想他作为一名活人对冥府——死人的王国进行了一次游历,排除A;《庄严弥撒》 是德国音乐学家贝多芬的一部作品,旨在从一部宗教音乐作品探索贝多芬的信 仰世界,排除B;《哈姆雷特》是英国戏剧学家莎士比亚的作品,讲述了叔叔克劳 狄斯谋害了哈姆雷特的父亲,篡取了王位,并娶了国王的遗孀乔特鲁德,哈姆雷特 王子因此为父王向叔叔复仇,排除C。
——摘编自《全球通史》
D.阐明“人是万物的尺度”
【解析】选A。据材料可知苏格拉底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故选A;人人平等是启蒙 运动家的主张,排除B;公平公正也属于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排除C;苏格拉底主张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排除D。
4.古希腊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由最优秀的人来统治比由最良好的法律来统 治是否对城邦或国家更有利……在由彼此平等的人组成的城邦中,一人凌驾于 全体的公民之上,对某些人来说显得有悖于自然。”由此可知,亚里士多德
【解析】选D。结合所学可知,康德崇尚理性,追求思想自由,材料体现了康德重 视信仰和道德的价值,“对教权主义的眷恋”不符合康德的思想和材料意思,故 A错误;“对浪漫主义的抵制”不符合材料意思,故B错误;“对蒙昧主义的肯定” 不符合康德的思想和材料意思,故C错误;“对理性主义的反思”符合材料意思, 故选D。
8.下表是教皇本尼狄克十二世时(1334—1342年)制定的一个公开的赎罪价目 表,对不同的罪行,规定了不同的价格。对此,后来马丁·路德的回答是
()
Hale Waihona Puke 罪名 杀人罪 赦免价 8个金币
谋杀双亲或兄弟姊妹 6个金币
伪造文书 7个金币
A.因行称义 C.信仰得救
B.等价交换 D.教随国定
【解析】选C。马丁·路德反对教皇兜售赎罪券的行为,认为信仰得救,赎罪券 所起的作用微不足道,于是发表《论赎罪券的功效》,从而揭开了德国宗教改革 的序幕,故选C;A是教皇的宗教思想;D是宗教改革的影响;B与题干不符。
【加固训练】 康德说,如果现在有人问:“我们目前是不是生活在一个启蒙了的时代?”
那么回答就是:“并不是,但确实是在一个启蒙的时代 。”康德意在说明 ()
A.人的主体地位并未真正确立 B.启蒙运动一直会延续 C.人的社会价值没有得到认可 D.理性是启蒙时代核心
【解析】选A。材料强调启蒙正在进行但尚未完成,意在说明人的主体地位尚未 真正确立,故选A;B根据材料无法得知,排除;人的社会价值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已 经得到认可,排除C;D与材料无关,排除。
2.(2020·莆田模拟)苏格拉底认为:“正当的行为必然导致幸福。”苏格拉底 是正义的人,行正义的事,结果却被判了死刑。苏格拉底认为的幸福
() A.以追求现世享受为目标 B.追求灵魂的自由与完善 C.遭雅典公民的普遍抵制 D.承袭了智者学派的主张
【解析】选B。从材料中“苏格拉底是正义的人,行正义的事”,结合苏格拉底 的思想主张“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可知苏格拉底认 为的幸福是拥有道德和智慧,是追求灵魂的自由与完善,故选B;追求现实的享受 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排除A;从材料中“苏格拉底是正义的人, 行正义的事,结果却被判了死刑”,结合当时雅典城邦道德沦丧,风气日下的背 景,可知苏格拉底的言行会遭到抵制,但“普遍抵制”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苏 格拉底强调道德的作用,与智者学派忽视道德的思想主张不符,排除D。
11.(2021·大庆模拟)培根倡导启蒙而来的理性以指导人类摆脱恐惧和无知, 伏尔泰认为启蒙的目的是战胜反人性的权威,解除迂腐思想和迷信的束缚,获 得人性的自由。康德认为启蒙就是树立批判的意识,摆脱不成熟的状态。这反 映出启蒙运动的特征是 ( ) A.具有超越性与批判性 B.缺乏对权威和传统再审视 C.保守性与破坏性共存 D.理性命题被无限制夸大
5.(2020·石家庄模拟)古代希腊人首创了数学、科学和哲学,最先写出了有别 于纯粹编年表的历史书,自由地思考着世界的性质和生活的目的,而不为任何 因袭的正统观念的枷锁所束缚。这表明古代希腊 ( ) A.民主制推动文化繁荣 B.科学发展领先世界 C.神学传统观念被抛弃 D.人文精神内涵丰富
【解析】选D。根据材料“首创了数学、科学和哲学”“自由地思考”“不为 任何因袭的正统观念的枷锁所束缚”可知古希腊反对束缚崇尚自由理性思考, 体现了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故选D;材料没有体现民主制度对文化的推动作用, 排除A;材料没有反映古希腊科学在世界中的地位,不能说明古希腊科学发展领 先世界,排除B;C说法过于绝对,材料反映了古希腊人不为正统观念所束缚,不能 说明抛弃神学传统观念,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