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练三伏之铁马欢歌——漫话坦克的夏季使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练三伏之铁马欢歌——漫话坦克的夏季使用
作者:徐志伟
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14年第13期
★徐志伟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开空调”。

当然喽!敢
情这是“现代版”的《智取生辰纲》中的歌谣啦。

这里,咱们就来说一说炎热夏季里坦克使用
方面的那些事吧!
夏天到了,乡下人忙着夏管、夏收、夏种,建筑工人忙着盖房子、修桥修路,城里人在忙
着挤地铁、赶公交、忙刷卡,当然也有的人在忙着去三亚、巴厘岛、马尔代夫……而我们的坦
克兵却要和步兵一样,“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让我们看一看炎热的气候条件下,会对坦克
的作战和训练带来哪些影响吧!
发动机过热“发高烧”
夏天和冬天一样,坦克上的机件遇到难题最多的还是发动机。

在炎热的夏天里,发动机最
容易产生的问题是发动机过热,俗称发动机(水箱)“开锅”。

即使是坐公共汽车,夏季里有
时也会遇到发动机(水箱)“开锅”的情况。

那么,夏天里坦克发动机为什么容易过热呢?这
要从发动机的热平衡谈起。

坦克里的热源很多,发动机是最典型的一个。

不然,发动机怎么叫热机呢?发动机是坦克
上的动力源,而其能源是从燃油燃烧产生的热量转换而来的。

从这个观点来看,坦克发动机就
是一个能量转换器,从热能转换为机械能。

不过,能量的转换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而是“三
分天下”,三分之一的热量转化成有用功,活塞推动曲轴旋转,转变成机械能,推动坦克前进;三分之一的热能以废气的形式从发动机的排气管排掉,如果你在1000米开外的坦克里用热像仪看敌方开着发动机的坦克,“明晃晃”的排气管就非常显眼;三分之一的热量要传给冷却水,
再通过冷却系统的散热器进行热交换,最终将热量传给周围的大气。

造成夏季发动机过热的,
主要是上述最后一种热量。

由于夏季外界的气温高,散热困难,再加上散热器的散热片上容易
沾上泥土和灰尘,更增加了散热的困难,使发动机的热量积累、“发烧”。

就像天气越热,越
感到风扇不管用,人越容易中暑一样。

夏天里,外界的环境温度高达30—40度,而坦克这个大“铁家伙”又是热的良导体,车内温度高达40~50度是常有的事。

坦克野外试验中,用黑白球测试时,曾有高达60度以上的极
端事例。

外界温度高,外界空气和冷却系的温差小,散热效果就差。

再加上进气温度高,会使
进气量减少,燃油混合气变浓,在发动机气缸内燃烧不充分,后燃严重,造成发动机排气管的
温度进一步升高。

而冷却系的冷却液蒸发又快,冷却液不足,更容易造成“开锅”。

我军的第一代坦克-59式中型坦克,是仿苏联T-54A坦克的产品,夏季发动机过热的问题
比较突出。

一般说,在炎热的夏天里,59式坦克的发动机只有在80%以下的负荷状态下运转,
才能较长时期工作,这使它“有劲不敢全使”。

我国后来自行设计的各种主战坦克,充分考虑
了我国南北各地的气候条件和特点,坦克发动机过热的问题,已经基本上得到解决。

坦克发动机过热,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发动机过热,使发动机的进气量不足,道理不难理解。

其结果是燃料的燃烧不完全,后燃严重,发动机排气管冒黑烟,功率下降;发动润滑油
(通称机油)在高温下变稀并加速氧化,使机件的磨损加剧;零件过热膨胀,使运动件的间隙
变小甚至卡死,甚至使发动机不能正常工作。

水冷发动机的冷却液蒸发太快,使冷却液减少,
散热困难,造成恶性循环,严重时甚至使发动机“粘缸”,造成重大事故。

采用水冷发动机的坦克,发动机的正常水温一般为70—90度,最高允许水温为105度。

防止发动机过热的主要措施是:在夏季,发动机不要长时间在高负荷、低转速下工作;冷却系要
加足水;保持散热器的清洁,以利于散热;保持发动机的隔板密封良好,以提高散热效率;冷
却系水温超过85度后,不允许高温熄火,以免损坏发动机的机件。

其中的道理是,高温熄火后,发动机内气缸内的温度还在几百摄氏度之上,冷却水一不循环,这个热量迅速传给冷却水,使
水温一下子超过摄氏100度,水蒸气从蒸汽一空气活门吱吱冒出,机油也一下子烧糊变质,使
发动机“粘缸”(活塞在气缸里没法运动了),最终酿成大事故。

在夏天里,发动机的各个系统中,最容易出问题的是冷却系,其次是空气供给系。

冷却系
的问题,和上面提到的事有直接关系。

至于空气供给系的问题,则主要是在野外训练或作战条
件下,在炎热、~干旱环境中越野行驶时,坦克高速行驶扬起的大量尘土造成的。

“有幸”见过坦克驾驶训练的读者朋友可能会看见,在驾驶场高速行驶的坦克后面会扬起一条巨大的“黄龙”。

这条“黄龙”根本不是什么PM2.5,甚至也不止是PM10,简直就是PM100以上的大颗粒
尘土了,空气中的含尘量甚至能达到6~10克/立方米,比起极重度污染天气的“细颗粒物含量”的数值要高出10~20倍!在这样的条件下如果开窗驾驶坦克,训练结束坦克乘员下车之后,各个都成了“泥猴”,只露出一副白白的牙齿。

由于空气中的扬尘量过大,即使有二级空气滤
清器,也很快就“饱和”了,必须及时清洗空气滤清器的滤芯。

而在正常情况下,则需要几个
摩托小时甚至十几个摩托小时才清洗一次。

有车的读者朋友,没见过哪个人自己来清洗空气滤
清器的滤芯的,这就是小汽车和坦克使用环境的不同。

这里再讲一个有趣的故事。

在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美军出动了MIA1主战坦克。

应当说,MIA1主战坦克的设计还是很讲究的,在美国等地的训练中,空气滤清器也没什么问题。

但是,
到了伊拉克之后,问题就来啦!伊拉克的两河流域气候有时相当干燥,还时不时地来个沙尘暴,加上坦克行驶时又会扬起超量的尘土,搞得美国大兵很是头痛,经常是开上两三个摩托小时后,就要清洗空气滤清器滤芯,搞得美国大兵苦不堪言。

据说,为了应对时不时出现的沙尘暴,一
位美国坦克兵想出了一个“土办法”,用女人的长筒丝袜罩在发动机进气管口上,有效地阻挡
了沙尘和尘土,能显著延长空气滤清器滤芯的清洗时间。

想不到这个洋大兵的“土办法”还在
一定范围内得到推广,很有意思。

发动机的夏季使用中,应当注意的问题还有很多,如柴油机的高压泵提前喷油角要重新调整,以防止发动机爆燃;冷却系的蒸汽空气活门要调高压力,以防止冷却液蒸发冒出更多;冷
却系散热器的散热片要经常清洗除尘,以保证散热良好;蓄电池(俗称电瓶)的电解液要加足,以防止电池极板外露。

注意!补充电解液时,一定要加蒸馏水,而不要加硫酸,因为夏天蒸发
损失的是水分,不是硫酸;往冷却系加水时,尽量要加软水,不要加井水、河水等较硬的水,
以防止增加水垢。

当然,野战应急情况下,不得已时,也只好就地取材了。

“传行操”问题不少
“传行操”是传动装置、行动装置、操纵装置的简称,是一句行话。

这一点资深的兵器迷
应该是“你懂的”。

在夏季里,“传行操”方面的主要问题,多是由于润滑不足或沙尘过多造成的。

高温情况下,使机油变稀,传动件的漏油、甩油增加,造成零件磨损加剧;操纵装置的各个拉杆等进入
沙尘,造成过快磨损;高温多雨的季节里,坦克经常要在泥里水里行驶,负重轮轴承、平衡肘
衬套、履带板、履带销的磨损量成倍增加;强烈的日照会使橡胶件加速老化。

要知道,橡胶件
的材料为长链高分子制品,阳光里强烈的紫外线会使长链变短链,造成橡胶老化、龟裂,严重
时会造成负重轮“刷圈”,使整个负重轮一圈橡胶圈全甩掉;极高的温度和湿度,又会使坦克
表面的漆层起泡、脱落,加重机件和装甲板的锈蚀;行动装置的部件,如果粘的淤泥过多,会
使行驶阻力急剧增大,坦克根本跑不起来。

而更换履带板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成为坦克保养
“三大力气活”之一。

作为预防和改进的措施是:最主要的无外乎勤检查、勤保养;发现机油或润滑脂变质后要
及时更换,不要有侥幸心理;加润滑油的原则是“勤加、少加”,如果图省事,一次加注最多,造成机油变稀甩油,反而更麻烦。

武器观瞄麻烦多
在炎热的夏季里,武器系统和观察瞄准系统的问题同样不少。

强烈的直射阳光,会使火炮
身管上部和下部有较大的温差,造成身管弯曲,当然,这种“弯曲”只有几毫弧度,人的肉眼
是看不出来的,但对于直射武器的坦克炮,则足以使弹丸命中点上下偏差好几米,而有了热护
套之后,便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再一个问题是,药温较高会使弹丸的初速增加,影响弹着点,
要根据射表进行修正,或者由弹道计算机自动修正。

观察瞄准系统以及电气系统的主要问题是,光学镜片起水雾、结水珠,甚至发生霉变;电
路绝缘性能降低,导致电路短路;镜面沾上尘土,影响观察;电器开关和接点等容易锈蚀而动
作不灵等。

解决的办法是经常擦拭保养,并保持干燥剂有效,如干燥剂吸潮变色,要及时烘干。

坦克武器系统的保养中,还有一个“力气活”,就是擦炮管,被称为坦克保养的“三大力
气活”之一,需要全车乘员一起上阵、齐心协力才能完成。

在炎热的夏天里,要卯足了劲才能
完成的擦炮管任务,一趟下来之后,自然会挥汗如雨。

如今,虽然有了化学擦炮方法,但人工
擦炮还是最基本的办法。

坦克乘员最辛苦
广义地讲,一辆战斗坦克,是坦克本身和坦克乘员共同组成的“人一机系统”。

从某种意
义上讲,在夏季里坦克乘员最辛苦。

赤日炎炎似火烧。

在酷热潮湿的三伏天里,当外界气温高于或接近于人体温度时,不要说
开坦克,坐在屋里都流汗,大太阳底下更是像蒸笼。

而坦克乘员在野外训练时,却要“全副戎装”,头戴坦克帽,身穿坦克服,脚蹬大马靴,去完成开车、装炮弹、打炮、指挥、观察战场
等一系列复杂的操作。

这些操作,既是脑力活,也是体力活,自然非常辛苦。

尽管主战坦克里
都有电风扇,但吹出来的都是热风;有的国家坦克里装上了空调,自然要好得多,但装空调也
有装空调的问题(下面再讲)。

坦克装甲是热的良导体,有人对59式坦克做过试验,当外界温度达到33~37度时,离合
器外壳的温度达到了54~77度,变速箱外壳的温度达到了55~78度,坦克车内的温度比外界
高出3~10度。

在非战斗情况下驾驶坦克时,坦克驾驶员一般是开窗驾驶,驾驶椅座位升高,
驾驶员肩部以上露在车外,虽然吃的是热风,脸上沾上泥土变成了“泥猴”,但总比闷在车内
闭窗驾驶要舒服得多。

在战斗或实战演习的情况下,只能是闭窗驾驶,虽然可以打开通风扇,
但在醋热条件下仅是“杯水车薪”,坦克乘员只能靠出汗来排除体内产生和积累的热量,乘员
们在车内简直跟“蒸桑拿”一样。

根据实测数据,坦克驾驶员在高温条件下连续开车两个小时后,体温升高0.93~2.05度,脉搏加快30%~40%,因排汗体重减轻1.3~1.7千克,堪称是
“相当有效的减肥方法”了。

更要劲的是,坦克乘员在出车之后,不能马上回到房间里或躲到大树下凉快凉快,而是马
上要进行例行的回场后检查。

你说坦克乘员们辛苦不辛苦?只有在忙活完了之后,坦克乘员们
才能回到宿舍里,如果再能痛痛快快地洗个澡,那就甭提有多美了。

坦克百公里试车一瞥
在坦克试验中,有一个很特殊的试验项目,叫做“百公里试车”,一般在夏季里进行。


公里试车,与其说是考核坦克,莫如说是考核坦克乘员。

坦克驾驶员要在有一定要求的高低不
平的越野路面上,以尽可能高的速度行驶大约两个摩托小时,行驶完100千米的行程。

不用说,这中间要连续行驶,不允许停下车来“凉快凉快,喘喘气”,其强度恐怕不亚于足球运动员的
12分钟体能测试。

有的坦克兵风趣地说,这是“坦克的马拉松比赛”!跑完百公里试车后,乘
员摘下来的坦克帽都能倒出水来!我们的坦克乘员们,硬是要咬牙坚持到最后胜利。

坦克兵吃
苦耐劳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当然,开坦克并不总是这样辛苦。

一个熟练的坦克驾驶员,会令几十吨的“铁马”乖乖地
翻山越岭、爬沟过崖,坦克发动机欢快地吼叫着,几十吨的“铁家伙”在荒野里跑得比汽车还
要快……坦克乘员们心中的那种自豪感和英雄主义气概,也是旁人无法体会到的。

为了克服炎热天气对坦克乘员造成的不适,保持乘员能在夏季里也有充沛的体力和战斗力,坦克设计师们动了不少脑筋,想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办法,如在坦克里装上通风扇或装上空调
系统。

无疑,装上空调之后,坦克里就“凉快多了”,但是,凡事情都有两面性。

有了空调,
自然极大地改善了乘员炎热夏天里的工作和战斗环境,但是,空调系统和外界有大量的气体和
热量交换,相当于家用空调室外机的热交换器就需要经常保养,挺麻烦的。

而比较“皮实”的
电风扇或称换气扇,就省事得多。

还有一个办法是为乘员特殊设计了水冷式或气冷式背心,夏天时穿上就挺管用。

美国MIA1
主战坦克上的乘员就有水冷式背心。

不过,这种水冷式背心也有点笨重,不到热的不得了时,
美国大兵也不乐意穿。

我国装甲兵某研究所孟庆斌高级工程师,利用半导体冷热管原理,研制
成功降温坦克帽,很受部队欢迎。

这项科研成果荣获军队科技进步成果奖。

这种降温帽用到医
疗上,同样受到好评。

这正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铁甲雄风,威武之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