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伴房颤患者出院抗凝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缺血性脑卒中伴房颤患者出院抗凝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缺血性脑卒中伴房颤患者抗凝药物出院带药的情况。
方法:选取了2009年1月-12月我院初次缺血性脑卒中伴房颤出院患者,调查了每个患者抗凝药物使用情况并进行CHADS评分。
结果:当前我院缺血性脑卒中伴房颤患者出院抗凝药物的情况跟指南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房颤抗凝药物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7-0370-02
目前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的第一位致残和死亡原因,且发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
[1]脑卒中(Stroke)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大约占脑卒中的80%,是指局部脑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而发生的软化坏死。
[2]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患者可发生缺血性脑卒中,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3]
对于心房颤动(包括阵发性)的缺血性脑卒中和TIA患者,推荐使用适当剂量的华法林口服抗凝治疗,以防止再发的血栓栓塞事件。
华法林的目标剂量是维持INR在2.0-3.0(Ⅰ级推荐,A级证据)。
对于不能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推荐使用抗血小板治疗(Ⅰ级推荐,A级证据)。
氯吡咯雷联合阿司匹林优于单用阿司匹林(Ⅰ级推荐,A级证据)。
[1]
CHADS评分为新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卒中一级预防风险评估方法。
包括心力衰竭、高血压、年龄大于75岁、糖尿病、和既往卒中或一次性脑缺血发作(TIA),前4个危险因素各1分,最后一个危险因素2分。
[4]如下表1所示。
CHADS分值越低,危险等级越低。
表1.CHADS评分表
2006年的ACC/AHA/ESC指南、2010加拿大心血管病学会指南、2011年ACCF/AHAHRS指南以及2012年美国胸科医师学会指南均推荐使用CHADS2评分对NVAF患者的卒中风险进行分层,其中0分为低危组,建议给予阿司匹林治疗或不治疗;1分为中危组,建议给予华法林和阿司匹林治疗;≥2分为高危组,建议给予华法林治疗。
[6]对于不能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推荐使用抗血小板治疗,氯吡咯雷联合阿司匹林优于单用阿司匹林。
[1]
方法
选择本院2009年1月-2009年12月新发缺血性脑卒中房颤住院患者,以上患者诊断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均经过头颅CT平扫或头颅MRI检查证实,同时排除心源性脑栓塞患者。
按CHADS评分标准对所有的病人进行评分,并记录出院带药药物使用情况。
结果
2009年1月-2009年12月新发缺血性脑卒中房颤住院患者符合标准的总共76名,其出院带药情况如表2所示,房颤患者用药比较如表3所示。
表2.缺血性脑卒中房颤住院患者出院带药统计表
由表2可知,阿司匹林的使用人数最多,为35人,所占比例46.0%,华法林次之,使用人数为30人,所占比例39.5%,氯吡咯雷使用人数最少,为11人,所占比例14.5%。
表3.缺血性脑卒中房颤住院患者出院带药用药比较表
由表3可知,出院带药使用阿司匹林、氯吡咯雷、华法林的缺血性脑卒中房
颤患者的CHADS评分均大于2,属于高危组。
缺血性脑卒中房颤住院患者均具有
心梗史,且其他高危因素中,年龄大于75岁与有高血压病史所占的比例相对较高。
出院带阿司匹林的患者年龄大于75岁或有高血压病史的比例较高,出院带
氯吡咯雷的患者高血压病史的比例较高,出院带华法林的患者除心梗史外,各项
指标均低于50%。
讨论
本次缺血性脑卒中房颤住院患者出院带药有:阿司匹林、氯吡咯雷、华法林,且药物单一使用。
华法林(4-氢氧香豆素)通过抑制依赖维生素K相关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合成而发挥抗凝作用,需2-7天达到最大疗效,中断治疗后抗凝作用还可
维持3-5日。
但其有效窗口较窄。
[7]对于不能或不愿接受口服抗凝药的心房颤
动患者,则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氯吡咯雷、阿司匹林进行治疗。
本院使用阿司匹林
的比例较高,可能与阿司匹林仍是目前最为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这可能与其疗
效确切,价格便宜有关。
总之,当前在缺血性脑卒中房颤患者出院药物的选择上跟指南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本调查未对患者的用药原因进行分析,到底是因为经济情况选择药物还
是病情需要直接关系到调查的可靠性。
而且未对患者的中途换药情况作一个说明,还有我们所选择的只是从本院出院的患者,并未多中心进行调查取证,因此样本
数据不具有代表性。
不过通过这一调查,可以为今后的缺血性脑卒房颤患者药物
的选择提供借鉴经验。
参考文献
[1]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0)[J].中国临床医
生,2011,11:68-74.
[2] 武霞,赵世刚.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 ,12:1460-1462.
[3] 张琪,车琳,陈晓光.心房颤动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J].黑龙江医学,2010 (004): 257-259.
[4] 黄良通,韩钊.CHADS_2评分指导心房颤动患者卒中预防的意义[J].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2,01:1-3.
[5] 张源,殷跃辉,梅霞.心房颤动抗凝治疗新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2,06:743-747.
[6] 黄英,王忠德.CHADS2评分,心房颤动与卒中风险分层[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ISTIC, 2012, 20(7).
[7] 崔文浩.心房颤动发生缺血性脑卒中预防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09,18: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