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三章》教学设计-八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子>三章》教学设计学科:语文年级:八年级上册
活动二
理清思路,品味语言么结论。
其中运用了什么方法。
二、出示语句,品味文章的语言
特色。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
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
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1.提问:如何品味语句,应从哪
些方面入手?
师生总结:从用词、句意、修辞、
句式、语气、语势等角度。
2.教师指导朗读出排比句气势
和感染力。
如“城非不高也……”一句,语速逐
渐加快,读出双重否定句的肯定语气
和气势,然后陡然一转,说出失败结
局,使结论“地利不如人和”具有极
强说服力。
3.学生依据课文论证思路和板
书提示,背诵课文。
推出治国安邦的道理,得出“得道多助,失
道寡助”的结论,阐明了“人和”的实质,
即“多助”天下顺之”;最后把“多助”与
“寡助”进行对比,自然导出“君子有不战,
战必胜矣”。
学生讨论回答后明确:
双重否定句:极力强调条件的优越,以
是示能够守住。
排比句:使文章气势更雄壮、奇伟,使
人感觉到不容置疑,无可置辩的论辩力量。
三个排比,气势强烈。
从“域民”到“固国”
再到“威天下”是治国的顺序,必须将前一
个阶段的事情做好,才有可能实现后一个目
标,层层深入地说理,不能颠倒。
突出“人
和”的重要性,有利表现中心,从而得出文
章结论。
如:作者写“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
是地利不如人和也”这段文字的目的是什
么?
这组句子构成排比句,从防御一方虽
“地利”却“委而去之”分析了“人和”的
重要性,气势强烈,强调“人和”的重要性,
有利表现中心。
学生反复诵读排比句,体会排比句铿锵
节奏和论辩的气势。
学生背诵课文。
课文。
落实目
标2.3
《<孟子>三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孟子>三章》第三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