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全食美】拔丝菜肴制作要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全食美】拔丝菜肴制作要领
拔丝菜肴是一种甜菜烹调方法,是人们喜食菜肴之一。
在制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选料,认真进行刀工处理,巧用挂糊手法和熟处理方法,细心熬制糖液,掌握火候和投料时机,并巧妙采用辅助手法才能制成香脆酥嫩、色泽金黄、糖丝如缕、口感脆甜的拔丝菜肴。
拔丝是指将经过油炸的小型原料挂上熬制的糖浆,迅速装盘上桌,食用时能拔出糖丝的一种甜菜烹调方法。
拔丝菜肴成菜特点香脆酥嫩、色泽金黄、糖丝如缕、口感脆甜,在宴席上常起到烘托气氛的效果,是人们非常喜食的菜肴之一。
但是很多人在制作拔丝菜肴时,由于没有掌握制作要领,导致制成的菜肴达不到拔丝菜肴的成菜要求,甚至有些人还会将拔丝菜肴做失败为挂霜菜肴。
那么,在烹制拔丝菜肴时应怎样做才能达到香脆酥嫩、色泽金黄、糖丝如缕、口感脆甜的成菜效果呢?一般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严格选料,确保成菜风味
拔丝菜肴主料一般选择新鲜水果、干果和蔬菜块状根茎,如莲子、桂圆、苹果、梨、桃、荔枝、土豆、山楂、山药、莲米、红薯、马蹄、藕等。
也可选鲜嫩的动物性原料,如猪里脊肉、鸡脯肉、净鱼肉、小肉丸等。
调料糖的选择也不容忽视,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糖主要有绵白糖、红糖、冰糖、白砂糖等。
在这几种糖中,绵白糖中含有少量的转化糖(能抑制糖液结晶成霜,影响到糖浆在形成无定形玻璃体时的亮度和脆度);红糖中含有色素等杂质;冰糖颗粒很大,溶化速度相对较慢,操作不便;白砂糖是精制过的糖溶液结晶形成的,无杂质,在制作拔丝菜肴时易形成结晶的糖霜。
因此,拔丝菜肴一般选用绵白糖作为拔丝用糖,以确保糖丝晶莹、甜脆、金黄。
拔丝用油应以色淡清澈、气味醇正的色拉油为好,否则会影响拔丝的口味和色泽。
二、巧用刀工处理,美化原料形状
拔丝原料一般要求去皮、壳、核,小型原料可保持原有形状,不
作刀工处理,大型原料则需做改刀处理。
另外,对于一些刀工处理后容易发生酶促褐变的原料(如土豆、山药、藕等),需要先用清水或柠檬水泡好,以保证其鲜艳的色彩。
但要尽可能减少泡水时间,避免原料中的营养成分流失。
为了美化原料形状,可运用各种刀法将原料切成段、条、块,或是切成四方块、骨牌块、滚刀块、圆球形等。
也可采用卷、包、酿等不同手法将原料生坯做成圆筒状、佛手状、葫芦状、春蚕形等,这就需要把原料切成薄片或剁成泥,片要求大小厚薄一致,茸泥也要细腻。
包制成型后,大小也要差不多。
不管将原料切成何种形状,均要求切得大小均匀、长短一致,还不能有连刀。
三、针对原料特性,巧用挂糊手法
挂糊是拔丝菜肴中很重要的操作程序,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拔丝菜肴质量的好坏。
拔丝所用的糊较多,有全蛋糊、蛋清糊、蛋泡糊、水粉糊等。
在对拔丝菜肴进行挂糊时,要根据原料不同的性质具体对待。
如土豆、山芋等,它们含淀粉较高,水分相对较少,可采用拍粉或不挂糊的方法直接入油锅中炸;如苹果、梨等水果类原料,它们含淀粉较少,相对地含有水分较多,挂糊前除了要用洁净毛巾搌干水分外,还应当拍一层干粉,让其吸收表面的一些水分,同时也是为了使其变得粗糙,容易挂上糊;肉类原料必须进行挂糊,将原料包住,避免拔丝时,原料中的水分析出,使已炒好的糖液因增加水分而析出晶粒,从而拔不出丝来,同时也保护原料中的水分不被高温油所蒸发,减少营养损失和口感、口味变差。
四、认真进行熟处理,确保原料达到良好的口感和色泽
油炸是拔丝菜肴必不可少的环节,炸制拔丝菜原料,一定要掌握好油温。
不挂糊的干果类原料,只需用三四成热的油温浸炸;拍粉的原料,如土豆、山芋等根茎类原料,则以五六成热油温为宜。
拔丝原料一般都会分两次油炸,第一次初炸应以相应油温将原料炸至九成熟;第二次复炸的油温则在七八成热之间,表面呈金黄色即出锅。
炸制时,挂糊的原料应分散下锅,以防原料粘结,待原料表面结壳发硬时再翻
动,以免脱糊。
炸制时还须密切注意火候,待原料的色泽和成熟度达到要求时,应迅速捞出,以免炸煳。
出锅后原料应立即烹制,以免原料表面回软、冷却后,糖浆不易包裹上主料。
原料油炸后要立即沥净油(敲晃),随即放入糖浆中,假若不将原料中的油淋干,则会导致糖浆变稀,使糖浆的黏附能力减弱,不易包裹均匀,影响成菜后拔丝的效果。
五、细心炒制糖液,掌握火候和投料时机
炒制糖浆一般有油炒法、水炒法、水油混合炒法这三种方法。
现以典型的水炒法为例,分析炒糖火候及投料时机。
拔丝菜肴的关键就在于炒糖,如糖浆炒得太嫩(火候不到)则拉不出丝,或拉出的丝太细太短;如糖浆炒得太老(过火),有时虽有丝,但色泽很深,且糖丝很粗,糖浆变苦,影响成菜的口味。
因此炒糖的火候和投料时机掌握要准,糖浆老、嫩的变化几乎在几秒之内,因此,炒糖时要注意观察其色泽及注意搅动时的手感。
在炒糖这一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仔细清洗工具
炒糖过程中使用的锅、手勺等工具必须清洗干净,不能有杂质残留,如锅屑等,会影响成菜色泽。
2. 掌握糖、水比例以及糖、料比例
水炒法这种方法是以水为传热介质来炒制糖浆。
水和糖的比例约为1∶3,糖和原料的比例为1∶3。
糖的用量应与主料量相匹配,因为糖浆少了,会使原料挂浆不匀,沾裹不均;糖浆多了,多余的糖浆会流到盘底,与盘子粘在一起。
3. 掌握炒糖火候
炒糖时,将白糖、水放入炒勺内,置中火上,加热至90℃~100℃,徐徐将糖化开溶解,再缓缓加热。
糖液在加热过程中,水分被不断蒸发,糖液的浓度越来越高,水分的蒸发越来越困难,当水分较少时,再搅拌,使水分渐渐逸出。
见糖液变稠,颜色变米黄色时,要立即移大火上,快速搅拌3~5 s,使温度迅速由100℃升到180℃左右,糖液变稀,色呈棕黄色时,正是糖的熔点,即是拔丝投料的最佳
时机。
为防止温度过高,可控制锅与火焰的距离,通过调节火力来降温和升温,反复进行加热,直至达到目的。
如果糖达到熔点温度时仍然继续加温,当温度升至190℃~200℃时,糖会变成为粘稠的黑褐色的焦糖,使拔丝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