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陆游《镜湖女》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曲子、曲子词、乐府等。④曲,又称为词余、乐 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 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15、对本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3分)
A、“事舟楫”写湖边的人家日常靠船为生。 B、“乱荷叶”写女子摆动的伞把荷叶搅乱。 C、“月色新”写傍晚景色,暗示时间转换。 D、“泛烟津”写若有若无的歌声随波荡漾。
解析:鉴赏诗歌的形象。这类题目的解答方法是, 从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入手,如正面描写(语 言描写、行为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等),侧 面描写(渲染、烘托、衬托)等分析人物的身份、 地位、形象特点、性格、理想、对生活的态度等。
本诗中的“镜湖女”形象可以按照如下角度分 析:
一、人物特点
⑴镜湖女的身份——居住在江南镜湖湖畔农家的
14、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A )(1分)
A、古体诗 B、近体诗 C、歌行 D、诗余
解析:识记文学常识---古典诗歌体裁分类的常识。
诗歌从体裁上看可分为:古体诗,包括古诗
(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 “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 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 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 →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 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 近体诗, 包括律诗和绝句。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
二、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⑴表达方式——中间四句运用描写的手法,开头 两句和结尾两句运用叙述的手法塑造形象;⑵语 言特点——整首诗运用浅显直白的语言使人物形 象更具有生活气息;⑶表现手法——以清新的景 色烘托镜湖女的清丽等。
16、结合作品,对作者塑造的“镜湖女”形象 加以赏析。(4分)
答案示例:作品塑造了一位湖边船家女子的形象, 突出她乐观积极、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诗中从 “妆面花样红”的视觉形象,“菱歌缥缈”的听觉 角度,描写了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
评分说明:按如下三个方面评分。一、镜湖女的身 份和形象特点如年轻美丽(外貌)、活泼可爱(性 格)、热爱生活(态度)等;二、作品如何塑造人 物形象,如用描写和叙述的手法塑造形象、浅显直 白的语言使人物形象更具有生活气息、以清新的景 色烘托镜湖女的清丽等;三、结合例子作具体分析。
采莲女子,如“湖中居人事舟楫,家家以舟作生 业”;
⑵形象(外貌)特点——年轻美丽,如“女儿妆面 花样红”;
⑶ 性格特点——活泼可爱,如“菱歌缥缈泛烟 津”“到家更约西邻女,明日湖桥看赛神”;
⑷ 对生活的态度——热爱生活,如“小伞翻翻乱荷 叶”写出湖中的忙碌,“菱歌缥缈泛烟津”写出 女孩们劳动时乐在其中,“明日湖桥看赛神”写 出女孩们富有生活情趣等。
解析:鉴赏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句子 。“翻 翻”的运用使小伞动感十足,进而把荷叶随风舞动 的轻盈美感韵味十足地描绘出来,增强了诗歌的形 象性。“乱荷叶”写镜湖中的女子很多,她们粉面 如花,头顶着荷叶做成的小伞在镜湖中忙碌着。所 以“乱荷叶”的解释是错误的。
16、结合作品,对作者塑造的“镜湖女”形象加以赏 析。(4分)
2014年高考诗歌阅读解析系列 (十八)
上海卷 陆游《镜湖女》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6题。(8分)
镜湖女 (南宋)陆游 湖中居人事舟楫,家家以舟作生业。 女儿妆面花样红,小伞翻翻乱荷叶。 日暮归来月色新,菱歌缥缈泛烟津。 到家更约西邻女,明日湖桥看赛神。
文本解读
全诗描写的是绍兴如画般的风光。过去从事采莲和采 菱的,多数是女子。这是富有诗意的劳动,历代泛游鉴湖 的文人,多有讴歌之作。“湖中居人事舟楫,家家以舟作 生业”是绍兴水乡旧时的寻常之景。在绍兴的河湖上,常 常可以看到小船,悠闲地行进。船夫坐在船尾,背倚一块 直竖的木板,左臂腋下夹着一支船楫,稳操方向,两脚一 曲一伸地蹬着船桨,推动小船前行。“女儿妆面花样红, 小伞翻翻乱荷叶”波平如镜的镜湖之上,粉面如花,头顶 荷叶的美丽女子,坐在小船上,忙碌着,风景如画。“日 暮归来月色新,菱歌缥缈泛烟津”傍晚时分新月初升,女 子们纷纷归来,若有若无的歌声随波荡漾。“到家更约西 邻女,明日湖桥看赛神”劳累了一天的镜湖女儿回到家中 又互相邀约第二天一起去看迎神赛会,表现出女孩子们的 青春活力。
15、对本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3分)
A、“事舟楫”写湖边的人家日常靠船为生。 B、“乱荷叶”写女子摆动的伞把荷叶搅乱。 C、“月色新”写傍晚景色,暗示时间转换。 D、“泛烟津”写若有若无的歌声随波荡漾。
解析:鉴赏诗歌的形象。这类题目的解答方法是, 从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入手,如正面描写(语 言描写、行为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等),侧 面描写(渲染、烘托、衬托)等分析人物的身份、 地位、形象特点、性格、理想、对生活的态度等。
本诗中的“镜湖女”形象可以按照如下角度分 析:
一、人物特点
⑴镜湖女的身份——居住在江南镜湖湖畔农家的
14、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A )(1分)
A、古体诗 B、近体诗 C、歌行 D、诗余
解析:识记文学常识---古典诗歌体裁分类的常识。
诗歌从体裁上看可分为:古体诗,包括古诗
(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 “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 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 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 →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 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 近体诗, 包括律诗和绝句。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
二、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⑴表达方式——中间四句运用描写的手法,开头 两句和结尾两句运用叙述的手法塑造形象;⑵语 言特点——整首诗运用浅显直白的语言使人物形 象更具有生活气息;⑶表现手法——以清新的景 色烘托镜湖女的清丽等。
16、结合作品,对作者塑造的“镜湖女”形象 加以赏析。(4分)
答案示例:作品塑造了一位湖边船家女子的形象, 突出她乐观积极、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诗中从 “妆面花样红”的视觉形象,“菱歌缥缈”的听觉 角度,描写了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
评分说明:按如下三个方面评分。一、镜湖女的身 份和形象特点如年轻美丽(外貌)、活泼可爱(性 格)、热爱生活(态度)等;二、作品如何塑造人 物形象,如用描写和叙述的手法塑造形象、浅显直 白的语言使人物形象更具有生活气息、以清新的景 色烘托镜湖女的清丽等;三、结合例子作具体分析。
采莲女子,如“湖中居人事舟楫,家家以舟作生 业”;
⑵形象(外貌)特点——年轻美丽,如“女儿妆面 花样红”;
⑶ 性格特点——活泼可爱,如“菱歌缥缈泛烟 津”“到家更约西邻女,明日湖桥看赛神”;
⑷ 对生活的态度——热爱生活,如“小伞翻翻乱荷 叶”写出湖中的忙碌,“菱歌缥缈泛烟津”写出 女孩们劳动时乐在其中,“明日湖桥看赛神”写 出女孩们富有生活情趣等。
解析:鉴赏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句子 。“翻 翻”的运用使小伞动感十足,进而把荷叶随风舞动 的轻盈美感韵味十足地描绘出来,增强了诗歌的形 象性。“乱荷叶”写镜湖中的女子很多,她们粉面 如花,头顶着荷叶做成的小伞在镜湖中忙碌着。所 以“乱荷叶”的解释是错误的。
16、结合作品,对作者塑造的“镜湖女”形象加以赏 析。(4分)
2014年高考诗歌阅读解析系列 (十八)
上海卷 陆游《镜湖女》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6题。(8分)
镜湖女 (南宋)陆游 湖中居人事舟楫,家家以舟作生业。 女儿妆面花样红,小伞翻翻乱荷叶。 日暮归来月色新,菱歌缥缈泛烟津。 到家更约西邻女,明日湖桥看赛神。
文本解读
全诗描写的是绍兴如画般的风光。过去从事采莲和采 菱的,多数是女子。这是富有诗意的劳动,历代泛游鉴湖 的文人,多有讴歌之作。“湖中居人事舟楫,家家以舟作 生业”是绍兴水乡旧时的寻常之景。在绍兴的河湖上,常 常可以看到小船,悠闲地行进。船夫坐在船尾,背倚一块 直竖的木板,左臂腋下夹着一支船楫,稳操方向,两脚一 曲一伸地蹬着船桨,推动小船前行。“女儿妆面花样红, 小伞翻翻乱荷叶”波平如镜的镜湖之上,粉面如花,头顶 荷叶的美丽女子,坐在小船上,忙碌着,风景如画。“日 暮归来月色新,菱歌缥缈泛烟津”傍晚时分新月初升,女 子们纷纷归来,若有若无的歌声随波荡漾。“到家更约西 邻女,明日湖桥看赛神”劳累了一天的镜湖女儿回到家中 又互相邀约第二天一起去看迎神赛会,表现出女孩子们的 青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