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昭通市第一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我不能失信教案新人教版1217145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阅读资料一份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地球这颗美丽的蓝色星球,真像一位慈祥的母亲,源源不断地给予我们丰富的资源.然而,一些无情的自然灾害像一个个巨大的黑洞时时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吞噬着我们的家园。地震便是危害性最强的一种.现在,就让我们借助一张张图片来走进地震现场:(课件播放地震组图)
(出示救援图片,感受救援的场面)
师:是啊,救援队员是多么的认真负责呀!作为现场记者,你还有哪些新的信息要报道?
生:观众朋友,你们知道吗?当时气温高达34摄氏度,队员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汗水把衣服浸透了,队员们仍然坚持战斗。
(课件出示这段话)
师:此时此刻,你最想对可亲可敬的队员说些什么?
生:救援队的叔叔阿姨们,你们真是好样儿的!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4.分小组讨论交流,粗知大意。
(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2)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爸爸 伯伯 宋庆龄 妈妈 小珍
(3)小组代表整理组员意见并回答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天早晨,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做客,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但她突然想起当天要教小珍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坚持留了下来.)
生:尝试概括课文内容(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干什么?)
(指名说)
根据学生发言小结:2003年5月21日阿尔及利亚发生地震,中国国际救援队帮助救灾的事。
三、了解地震带来的灾害.
1、教师以播报的形式,边用课件展示相关图片,边朗读第二段.
师:目睹了这一幕幕,此时此刻,你心里在想什么?想说什么?
生:我想说地震真是太厉害了,给人类带来这么大的灾难.
2.课件出示宋庆龄的照片,并配有简单的文字说明。(指名读)
3.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她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翻开课本,轻声读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注音,难读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检查学生自读情况,随机纠正学生读错的字、词及破句等。强调“耀、叠、歉”的读音及部首。
(3)你认为宋庆龄是个怎样的人?你的周围有这样的人吗?指生说一说.
(4)师:这是一件看似平常却不平常的小事。宋庆龄小小年纪就坚持守信比玩更重要,为了履行诺言而作出牺牲,真不简单!
3.分角色朗读课文.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课文,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掌声
《掌声》这篇课文写的是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子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从一个内心自卑的人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课文通过英子的变化表现了同学间的鼓励和关爱。文章语言质朴,但在平淡的叙述后面饱含着充沛的情感。这篇课文是远程研修期间殷慧老师执教的观摩课例,当我准备讲这篇课文的时候,我立马想到就按殷老师上课的思路来讲述这篇课文,我想看看我讲出来的效果怎么样?因为殷老师用的教材是苏教版的,我们用的是人教版的,课文内容有点出入,我就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稍稍做了一下调整.讲完之后,感觉流畅,舒服,学生也能理解到位,总之是比较成功的.1.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如第一课时重点指导两次次掌声,让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抓住英子动作神态来多角度的读,感受到情绪的变化和同学们对英子的鼓励。2.在阅读中感悟.这堂课以两次掌声为线索。通过抓住英子掌声前后的变化和人物动作神态,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到两次掌声的不同含义。在感悟掌声的内涵教学中,通过读重点段,谈体会;细读重点段,品字词;再读重点段,指导朗读。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使学生获得了情感的体验.懂得要尊重、关爱别人。3.在体味中升华。注重对学生关爱他人美好情感的熏陶、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通过过渡语、小结语、评价语和激情语潜移默化的渗透,让学生的情感与文本产生共鸣。最后,在理解课文后,边播放音乐边让学生写一写自己心中的掌声,大多数学生都写出了自己的体会,文章内容得到升华。这份教案让我真正体验了一次从教课文走向教课程的过程,叶圣陶老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阅读、吃透课程标准,年段目标了然于胸,然后再去阅读、理解,这样在教学中才会胸有成竹,才会方向明确,才会游刃有余,才会引领学生在语文的天地中获得进步。从中也让我感受到磨课的重要性,人多力量大,智慧多。只要一个学校能像这样进行磨课,相信每位老师成长的更快.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同学们根据阅读提示中的学习要求自由的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2、课件出示难读的词语,指名朗读、齐读。
3、同桌之间轮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相互正音。
4、师:默读有助于我们思考,请同学们再次带着词语,带着疑问走进课文,看看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可以尝试抓住文中提供的主要信息来概括。
师:同学们,通过课前阅读、搜集,你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有了哪些初步的了解?谁来简要的说一说。(生发言略)
师:是啊,多么年轻的队伍,多么令人称赞的业绩,成立短短三年的时间里,多次成功完成救援任务,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博得人们一次又一次衷心的赞美——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板书“真棒”)中国国际救援队到底棒在哪里?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目睹他们的出色表现吧!
生2:他们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布尔代斯。
生3: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课件出示句子:(他们一下飞机……就……一下车,就……)
指名读,齐读。
师:明知道自己所面临的是危险和灾难,为什么救援队员们的行动还这么快呢?从这几句话你还能体会出什么?
生:这也可看出他们不怕困难,不怕危险。
三、合作探究
1.释题.
师:这个故事的题目谁愿意再读一遍?你认为他读得好吗?为什么?(“失信”读重音,读慢一点)“失信”是什么意思?(失去信用)找一找课文中哪一个词是它的反义词?(守信)这个题目还可以怎么说?(我要守信)
2.探究内容。
(1)师:从课文哪些地方能看出“我不失信”.
(2)交流理解:“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高尚品质)
实物投影出示搜集的关于救援队的其他感人事迹。
师:现在,你又有哪些新的感受或想法,想对救援队员们说说吗?
(生发言略)
师总结:是啊,通过这一件件小事,一幕幕感人的情景,让我们怎能不由衷的赞叹——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课后反思: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是一篇通讯报道,也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介绍了中国国际救援队在阿尔及利亚认真、忘我的救援经过。这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成功之处:
我不能失信
宋庆龄 一诺千金
导入时,我用学生熟悉的《儿童时代》引出宋庆龄,用多媒体出示宋庆龄的照片,使学生对宋庆龄有直观感性的认识。让学生能用两三句话介绍课前搜集的宋庆龄的资料,且不能重复介绍,意在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训练概括能力,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合作探究内容这一环节,我主要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搭建探究的平台,自己只充当学生探究活动的促进者和合作者,引导学生自己探究。我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分角色朗读,尊重学生对文本独特的理解,让学生在反复诵读课文的过程中感受语言文字的内涵,联系生活,明白做人要守信.
28《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通过资料搜集,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
教学重难点:体会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感激的原因。
小结板书:不怕困难,速度快.
师:老师也有这样的体会,请接着谈谈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出了什么?
生:我还从课文的这几句话体会出了当时的情况十分糟糕,救援队员面临的困难很大.(生读句子:)
师:咱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齐读)
师:此时,你还有哪些新的感受?
生:我从(散发的臭气,“叠饼状”,余震还在不断发生)感觉到危险可能随时再次发生。(课件出示句子)
21我不能失信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一天早晨,宋庆龄全家准备到爸爸的一位朋友家去做客,可宋庆龄想起要在当天教朋友小珍叠花篮。虽然爸爸和妈妈都劝说她改天再教,但她还是留了下来,履行了自己的诺言。
大部分学生对宋庆龄不了解,课前,教师要准备一些有关宋庆龄的资料和宋庆龄的小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这篇课文浅显易懂,对话较多,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本课生字不多,完全可以随课文识字。
师:此时此刻,受灾的国家,被废墟掩埋的生命最需要的是什么呢?
生:他们最需要的就是帮助。
师:是啊!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随着一支中国国际救援队走进位于非洲北部的阿尔及利亚地震重灾区,去聆听一句赞叹:中国救援队,真棒!
师:让我们一起来叫叫他们的名字--多么响亮的名字!
(课件展示4幅图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飒爽英姿!
生:我在想那里的人们太可怜了,他们怎么生活呀!
生:我想说要是能预防地震那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了.
2、师:看,你们说的多好啊!那么,我们的国际救援队在听到这一消息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们很棒呢?
3、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的语句,多读读,再用心体会体会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二)感受“搜索犬”的棒
师:真棒!不仅表现在这些普通队员的身上,连搜索犬-—一个国际救援队的特殊队员超强也成为人们交口称赞的救灾明星。
1、请自由读读课文第4自然段,想想它有哪些不俗表现?
生默读,划相关的句子
2、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搜索犬“超强”的杰出表现?从它的身上体会到什么?
师:“超强”之所以能有这么超强的本领,与救援队平时对它严格的训练是分不开的。
四、细读探究,交流悟情。
1、(尝试以记者的身份进行播报)
师:让我们也来当回记者跟随中国国际救援队员到达阿尔及利亚地震现场去看看吧!谁来现场报道一下此时最想告诉大家的消息。
(指名“报道”,实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朗读)
2、体会救援队的“真棒”。
(一)、体会救援队的真棒
(1)、速度快。
(2)、不顾危险,不怕困难
课件出示:(当……当……)
生:当队员用声波探测仪仔细地搜索着每一条缝隙的时候,他们在想:我们一定要尽可能地搜救,不放过每个角落.
生:当队员细心地捕捉着废墟发出的声音的时候,他们可能在想: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全力以赴。
生:我们一定要努力,力争能搜救出几个幸存者.
师:你们的想法真是深刻,我想这一定能代表救援队员此时的心声.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当时的精彩瞬间吧!
【知识与技能】
1.会认5个生字。
2.能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结尾处宋庆龄的话,体会并学习人物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过程与方法】
1.自学课文,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2.能够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文中结尾宋庆龄所说的话,与同学交流、分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获得启示.
重点
1.会认5个生字。
2.知道课文主要叙述了一件什么事,体会宋庆龄重诺言、守信用的高贵品质。
难点
通过人物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点。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宋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
1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哪位同学阅读过《儿童时代》?你知道这份儿童刊物是在谁的关心下创办的吗?(宋庆龄)你们对宋庆龄有哪些了解?(学生交流)
生:救援队员们,你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生:你们真了不起!
生:我为你们自豪!
生1:你们是我们的骄傲,我们因你们而自豪!
生2:真棒!
生3:中国因你们而精彩。
生4:中国为你们而喝彩。
生5:我们将来也要像你们一样为国争光!
师: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指读课题)
让我们怀着深深的敬意来读读这段话,再次感受中国国际救援队的出色表现吧!齐读第三自然段。
3、课件出示搜索犬图:让我们来看看这位特殊的队员吧!
五、感受成功的喜悦。
师:让我们一同感受中国国际救援队成功的喜悦吧!
大声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师:难怪,阿尔及利亚人民这样说(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也难怪,联合国的官员这样评价(课件展示)
六、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师:中国国际救援队不仅帮助了阿尔及利亚,并载誉归来,此后,多次参加国际救援任务,深受好评。请看——
1.让学生搜集与宋庆龄有关的资料。
2.本课生字不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认读,可在学生朗读时纠正读音。
3.教学这篇略读课文,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读通、读懂课文,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围绕“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展开探讨交流。
4.本文作为略读课文,学习时应该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就自己的阅读感受与同学进行交流。
(2)各小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间进行朗读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四、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宋庆龄做得对不对?
2.
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感想?
3.小结: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以后大家也能像宋庆龄一样重诺言,守信用。
(3)工作细致
师:同学们知道抢险救灾最重要的是什么吗?
(生有些为难,师提醒学生去看看可后的资料袋,生恍然大悟)
生:要快速投入。
师:对,时间就是生命,刻不容缓呀.
师:作为现场报道的记者,你从这些救援队员的身上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觉救援队员的速度非常快.
师:请你说说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生1:震后中国政府立即向阿尔及利亚派出由30人组成的救援队.
师: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如此危险的情况,我们的救援队员并没退缩,他们紧接着怎么做的?
(出示句子:有的……有的……)
师:当你看到这一切,你心里怎么想?
生:我想救援队员们当时一定很着急,想尽快搜救。
生:我看出他们搜救时很仔细。
生:我体会到他们责任感很强。
让我们再细读这几句话,想想他们这样做时心里在想什么?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地球这颗美丽的蓝色星球,真像一位慈祥的母亲,源源不断地给予我们丰富的资源.然而,一些无情的自然灾害像一个个巨大的黑洞时时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吞噬着我们的家园。地震便是危害性最强的一种.现在,就让我们借助一张张图片来走进地震现场:(课件播放地震组图)
(出示救援图片,感受救援的场面)
师:是啊,救援队员是多么的认真负责呀!作为现场记者,你还有哪些新的信息要报道?
生:观众朋友,你们知道吗?当时气温高达34摄氏度,队员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汗水把衣服浸透了,队员们仍然坚持战斗。
(课件出示这段话)
师:此时此刻,你最想对可亲可敬的队员说些什么?
生:救援队的叔叔阿姨们,你们真是好样儿的!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4.分小组讨论交流,粗知大意。
(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2)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爸爸 伯伯 宋庆龄 妈妈 小珍
(3)小组代表整理组员意见并回答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天早晨,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做客,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但她突然想起当天要教小珍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坚持留了下来.)
生:尝试概括课文内容(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干什么?)
(指名说)
根据学生发言小结:2003年5月21日阿尔及利亚发生地震,中国国际救援队帮助救灾的事。
三、了解地震带来的灾害.
1、教师以播报的形式,边用课件展示相关图片,边朗读第二段.
师:目睹了这一幕幕,此时此刻,你心里在想什么?想说什么?
生:我想说地震真是太厉害了,给人类带来这么大的灾难.
2.课件出示宋庆龄的照片,并配有简单的文字说明。(指名读)
3.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她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翻开课本,轻声读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注音,难读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检查学生自读情况,随机纠正学生读错的字、词及破句等。强调“耀、叠、歉”的读音及部首。
(3)你认为宋庆龄是个怎样的人?你的周围有这样的人吗?指生说一说.
(4)师:这是一件看似平常却不平常的小事。宋庆龄小小年纪就坚持守信比玩更重要,为了履行诺言而作出牺牲,真不简单!
3.分角色朗读课文.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课文,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掌声
《掌声》这篇课文写的是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子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从一个内心自卑的人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课文通过英子的变化表现了同学间的鼓励和关爱。文章语言质朴,但在平淡的叙述后面饱含着充沛的情感。这篇课文是远程研修期间殷慧老师执教的观摩课例,当我准备讲这篇课文的时候,我立马想到就按殷老师上课的思路来讲述这篇课文,我想看看我讲出来的效果怎么样?因为殷老师用的教材是苏教版的,我们用的是人教版的,课文内容有点出入,我就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稍稍做了一下调整.讲完之后,感觉流畅,舒服,学生也能理解到位,总之是比较成功的.1.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如第一课时重点指导两次次掌声,让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抓住英子动作神态来多角度的读,感受到情绪的变化和同学们对英子的鼓励。2.在阅读中感悟.这堂课以两次掌声为线索。通过抓住英子掌声前后的变化和人物动作神态,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到两次掌声的不同含义。在感悟掌声的内涵教学中,通过读重点段,谈体会;细读重点段,品字词;再读重点段,指导朗读。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使学生获得了情感的体验.懂得要尊重、关爱别人。3.在体味中升华。注重对学生关爱他人美好情感的熏陶、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通过过渡语、小结语、评价语和激情语潜移默化的渗透,让学生的情感与文本产生共鸣。最后,在理解课文后,边播放音乐边让学生写一写自己心中的掌声,大多数学生都写出了自己的体会,文章内容得到升华。这份教案让我真正体验了一次从教课文走向教课程的过程,叶圣陶老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阅读、吃透课程标准,年段目标了然于胸,然后再去阅读、理解,这样在教学中才会胸有成竹,才会方向明确,才会游刃有余,才会引领学生在语文的天地中获得进步。从中也让我感受到磨课的重要性,人多力量大,智慧多。只要一个学校能像这样进行磨课,相信每位老师成长的更快.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同学们根据阅读提示中的学习要求自由的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2、课件出示难读的词语,指名朗读、齐读。
3、同桌之间轮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相互正音。
4、师:默读有助于我们思考,请同学们再次带着词语,带着疑问走进课文,看看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可以尝试抓住文中提供的主要信息来概括。
师:同学们,通过课前阅读、搜集,你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有了哪些初步的了解?谁来简要的说一说。(生发言略)
师:是啊,多么年轻的队伍,多么令人称赞的业绩,成立短短三年的时间里,多次成功完成救援任务,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博得人们一次又一次衷心的赞美——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板书“真棒”)中国国际救援队到底棒在哪里?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目睹他们的出色表现吧!
生2:他们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布尔代斯。
生3: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课件出示句子:(他们一下飞机……就……一下车,就……)
指名读,齐读。
师:明知道自己所面临的是危险和灾难,为什么救援队员们的行动还这么快呢?从这几句话你还能体会出什么?
生:这也可看出他们不怕困难,不怕危险。
三、合作探究
1.释题.
师:这个故事的题目谁愿意再读一遍?你认为他读得好吗?为什么?(“失信”读重音,读慢一点)“失信”是什么意思?(失去信用)找一找课文中哪一个词是它的反义词?(守信)这个题目还可以怎么说?(我要守信)
2.探究内容。
(1)师:从课文哪些地方能看出“我不失信”.
(2)交流理解:“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高尚品质)
实物投影出示搜集的关于救援队的其他感人事迹。
师:现在,你又有哪些新的感受或想法,想对救援队员们说说吗?
(生发言略)
师总结:是啊,通过这一件件小事,一幕幕感人的情景,让我们怎能不由衷的赞叹——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课后反思: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是一篇通讯报道,也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介绍了中国国际救援队在阿尔及利亚认真、忘我的救援经过。这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成功之处:
我不能失信
宋庆龄 一诺千金
导入时,我用学生熟悉的《儿童时代》引出宋庆龄,用多媒体出示宋庆龄的照片,使学生对宋庆龄有直观感性的认识。让学生能用两三句话介绍课前搜集的宋庆龄的资料,且不能重复介绍,意在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训练概括能力,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合作探究内容这一环节,我主要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搭建探究的平台,自己只充当学生探究活动的促进者和合作者,引导学生自己探究。我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分角色朗读,尊重学生对文本独特的理解,让学生在反复诵读课文的过程中感受语言文字的内涵,联系生活,明白做人要守信.
28《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通过资料搜集,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
教学重难点:体会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感激的原因。
小结板书:不怕困难,速度快.
师:老师也有这样的体会,请接着谈谈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出了什么?
生:我还从课文的这几句话体会出了当时的情况十分糟糕,救援队员面临的困难很大.(生读句子:)
师:咱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齐读)
师:此时,你还有哪些新的感受?
生:我从(散发的臭气,“叠饼状”,余震还在不断发生)感觉到危险可能随时再次发生。(课件出示句子)
21我不能失信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一天早晨,宋庆龄全家准备到爸爸的一位朋友家去做客,可宋庆龄想起要在当天教朋友小珍叠花篮。虽然爸爸和妈妈都劝说她改天再教,但她还是留了下来,履行了自己的诺言。
大部分学生对宋庆龄不了解,课前,教师要准备一些有关宋庆龄的资料和宋庆龄的小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这篇课文浅显易懂,对话较多,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本课生字不多,完全可以随课文识字。
师:此时此刻,受灾的国家,被废墟掩埋的生命最需要的是什么呢?
生:他们最需要的就是帮助。
师:是啊!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随着一支中国国际救援队走进位于非洲北部的阿尔及利亚地震重灾区,去聆听一句赞叹:中国救援队,真棒!
师:让我们一起来叫叫他们的名字--多么响亮的名字!
(课件展示4幅图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飒爽英姿!
生:我在想那里的人们太可怜了,他们怎么生活呀!
生:我想说要是能预防地震那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了.
2、师:看,你们说的多好啊!那么,我们的国际救援队在听到这一消息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们很棒呢?
3、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的语句,多读读,再用心体会体会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二)感受“搜索犬”的棒
师:真棒!不仅表现在这些普通队员的身上,连搜索犬-—一个国际救援队的特殊队员超强也成为人们交口称赞的救灾明星。
1、请自由读读课文第4自然段,想想它有哪些不俗表现?
生默读,划相关的句子
2、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搜索犬“超强”的杰出表现?从它的身上体会到什么?
师:“超强”之所以能有这么超强的本领,与救援队平时对它严格的训练是分不开的。
四、细读探究,交流悟情。
1、(尝试以记者的身份进行播报)
师:让我们也来当回记者跟随中国国际救援队员到达阿尔及利亚地震现场去看看吧!谁来现场报道一下此时最想告诉大家的消息。
(指名“报道”,实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朗读)
2、体会救援队的“真棒”。
(一)、体会救援队的真棒
(1)、速度快。
(2)、不顾危险,不怕困难
课件出示:(当……当……)
生:当队员用声波探测仪仔细地搜索着每一条缝隙的时候,他们在想:我们一定要尽可能地搜救,不放过每个角落.
生:当队员细心地捕捉着废墟发出的声音的时候,他们可能在想: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全力以赴。
生:我们一定要努力,力争能搜救出几个幸存者.
师:你们的想法真是深刻,我想这一定能代表救援队员此时的心声.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当时的精彩瞬间吧!
【知识与技能】
1.会认5个生字。
2.能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结尾处宋庆龄的话,体会并学习人物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过程与方法】
1.自学课文,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2.能够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文中结尾宋庆龄所说的话,与同学交流、分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获得启示.
重点
1.会认5个生字。
2.知道课文主要叙述了一件什么事,体会宋庆龄重诺言、守信用的高贵品质。
难点
通过人物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点。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宋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
1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哪位同学阅读过《儿童时代》?你知道这份儿童刊物是在谁的关心下创办的吗?(宋庆龄)你们对宋庆龄有哪些了解?(学生交流)
生:救援队员们,你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生:你们真了不起!
生:我为你们自豪!
生1:你们是我们的骄傲,我们因你们而自豪!
生2:真棒!
生3:中国因你们而精彩。
生4:中国为你们而喝彩。
生5:我们将来也要像你们一样为国争光!
师: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指读课题)
让我们怀着深深的敬意来读读这段话,再次感受中国国际救援队的出色表现吧!齐读第三自然段。
3、课件出示搜索犬图:让我们来看看这位特殊的队员吧!
五、感受成功的喜悦。
师:让我们一同感受中国国际救援队成功的喜悦吧!
大声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师:难怪,阿尔及利亚人民这样说(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也难怪,联合国的官员这样评价(课件展示)
六、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师:中国国际救援队不仅帮助了阿尔及利亚,并载誉归来,此后,多次参加国际救援任务,深受好评。请看——
1.让学生搜集与宋庆龄有关的资料。
2.本课生字不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认读,可在学生朗读时纠正读音。
3.教学这篇略读课文,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读通、读懂课文,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围绕“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展开探讨交流。
4.本文作为略读课文,学习时应该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就自己的阅读感受与同学进行交流。
(2)各小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间进行朗读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四、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宋庆龄做得对不对?
2.
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感想?
3.小结: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以后大家也能像宋庆龄一样重诺言,守信用。
(3)工作细致
师:同学们知道抢险救灾最重要的是什么吗?
(生有些为难,师提醒学生去看看可后的资料袋,生恍然大悟)
生:要快速投入。
师:对,时间就是生命,刻不容缓呀.
师:作为现场报道的记者,你从这些救援队员的身上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觉救援队员的速度非常快.
师:请你说说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生1:震后中国政府立即向阿尔及利亚派出由30人组成的救援队.
师: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如此危险的情况,我们的救援队员并没退缩,他们紧接着怎么做的?
(出示句子:有的……有的……)
师:当你看到这一切,你心里怎么想?
生:我想救援队员们当时一定很着急,想尽快搜救。
生:我看出他们搜救时很仔细。
生:我体会到他们责任感很强。
让我们再细读这几句话,想想他们这样做时心里在想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