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学业分层测评2 论辩 留侯论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2021年最新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学业分层测评2 论辩留侯论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学业分层测评2 论辩留侯论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学业分层测评2 论辩留侯论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的全部内容。
学业分层测评(二)论辩留侯论
错误!
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
B.卒然临之而不惊
C.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
D.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解析】A项,“见"同“现”;B项,“卒"同“猝”;D项,“说”同“悦”。
【答案】C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拔剑而.起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B.勾践之困于.会稽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C.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
D.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
【解析】A项,而:表修饰关系/表转折关系。
B项,于:介词,在/介词,被。
C项,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在意义。
D项,以:和“为"连用,认为/用。
【答案】C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例:此其所以
..为子房欤!
A.观其所以
..微见其意者
B.而项籍之所以
..败者
C.虽世殊事异,所以
..兴怀,其致一也
D.吾所以
..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解析】A项,表凭借,其他三项与例句一样,均表原因。
【答案】A
4.下列加点的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其君能下人
..
B.此其所挟持
..者甚大
C.其身之可爱
..
D.夫持法
..太急者,其锋不可犯
【解析】A项,古义:谦逊地对待别人;今义:奴仆,佣人.B项,古义:怀有的抱负;
今义:一指用威力强迫对方服从,二指从两旁抓住或架住被捉住的人(多指坏人捉住好人)。
C 项,古义:值得珍爱;今义:①天真无邪,②令人喜爱.D项,古今义相同。
【答案】D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
A.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B.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C.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
D.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
【解析】A项,全: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其余三项都是名词用作动词.B项,军,军队驻扎;C项,王,称王;D项,下,居人之下.
【答案】A
6.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匹夫见辱,拔剑而起B.慈父见背
C.是以见放D.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解析】B项为宾语前置句,其他三项为被动句.
【答案】B
错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
万历五年进士。
除鄢陵知县,征授御史。
出按辽东,疏陈安攘十策,又请速首功之赏。
改巡山西。
还朝,会廷臣方争建储。
登云谓议不早决,由贵妃家阴沮之.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抗疏,劾妃父郑承宪,言:“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
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不但惠安遭其虐焰,即中宫
..与
太后家亦谨避其锋矣。
陛下
..享国久长,自由敬德所致,而承宪每对人言,以为不立东宫之效。
干挠盛典,蓄隐邪谋,他日何所不至?”疏入,贵妃、承宪皆怒,同列亦为登云危,帝竟留中不下。
久之,疏论吏部
..尚书陆光祖,又论贬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论罢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又论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右皆惮之.时方考选科道,登云因疏言:“近岁言官,壬午以前怵于威,则摧刚为柔;壬午以后昵于情,则化直为佞。
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
二十年来,以刚直擢京卿者百止一二耳。
背公植党,
逐嗜乞怜,如所谓‘七豺’‘八狗’者,言路顾居其半。
夫台谏为天下持是非,而使人贱辱至此,安望其抗颜直绳,为国家锄大奸、歼巨蠹哉!与其误用而斥之,不若慎于始进。
”因条数事以献。
出按河南.岁大饥,人相食。
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
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帑金振之。
登云巡方者三,风裁峻厉。
以久次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疾.归。
寻卒。
(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B.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C.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D.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首先通读画波浪线部分,了解大意.然后根据标志词、词语的语法关系和对语意的理解,初步排除错误选项。
画线句子的大意是陈登云弹劾贵妃父亲郑承宪所犯的罪过,“且”表示更进一层,前面应断开,据此可以排除A、D两项,当然,也可根据主语“承宪妻"与前面断开,排除A、D两项.比较B、C两项,区别点在“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之间。
根据语法关系,“扬言"是动词,应紧接宾语“事由己发”,另外“用以”一词在此处表示目的,也应该与前面断开,故排除B项。
【答案】C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
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移疾: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委婉语.
【答案】D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登云不畏权贵,弹劾贵妃之父.他出于对朝廷的忠心,即便对郑承宪这样的国戚,也大胆揭发对方为非作歹,包藏祸心,幸而皇上并未因此发怒。
B.陈登云敢于直言,检举多名重臣。
他在朝既久,发现诸多问题,于是奏告一干大臣,其中有些人因此遭到贬职或罢免,以至朝廷大官们都很畏惧他。
C.陈登云上疏指出,选才慎于始进。
他认为二十年来,刚直者很少被提拔进京,在朝者却背公结党,谄媚权贵,与其误用后罢免,不如进用时慎重。
D.陈登云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在他巡视河南期间,当地年成歉收,百姓相食,他向朝廷呈告灾情,皇上当即派遣寺丞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
【解析】本题从曲解词义的角度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
D项“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有误,原文中说“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帑金振之",此处的“赍”是“赏赐、给予”的意思,不是“筹措"的意思。
【答案】D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中的句子,涉及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1)“弗胜"是“禁不住”的意思;“龃龉”是“抵触不合"的意思;“安",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
(2)“啖”是“吃”的意思,如学过的苏轼《惠州一绝》“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中的“啖”就是这个意思;“矢”通“屎”,是“粪便”的意思;“囊”,名词作状语,是“用口袋装"的意思。
【答案】(1)其中难道没有刚正的人,但禁不住抵触排挤,大多无法安身。
(2)副使崔应麟见到百姓吃湖泽中的雁粪,便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登云随即送至朝廷。
【参考译文】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
是万历五年(1577)的进士。
授职鄢陵知县,(因政绩好)被征召回朝授予御史。
外出巡视辽东,上奏章陈述安定边境的十条对策,又上奏请求加速建立赏赐首功的制度.皇帝改派他巡视山西.陈登云回到朝廷,恰逢朝廷的大臣正在争论设立太子的事
情。
陈登云认为朝议迟迟不能决定,是由于贵妃家人暗中阻挠。
万历十六年(1588)六月因发生灾害上疏直言,弹劾贵妃父亲郑承宪,说:“郑承宪包藏祸心,觊觎储君。
而且广泛交结术士一类的人.当初陛下重惩科场冒名顶替之人,郑承宪的妻子每每扬言事情是由自己揭发的,用来恐吓功臣权贵之人,用巧言蛊惑朝廷士绅.不但惠安遭到他们算计,即使皇后与太后家也谨慎避开他们的锋芒.陛下统治国家已很久了,这是因为尊重圣德的结果,而郑承宪每次对人说,认为是不立太子的结果。
扰乱设立储君,暗中谋划奸邪之事,以后还有什么事他干不出来呢?”奏章呈上,贵妃、郑承宪都大怒,同朝官员也替陈登云畏惧,但皇帝把奏章留在宫禁中,不交议也不批复.过了很久,他上疏弹劾吏部尚书陆光祖,又奏告贬谪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奏告罢免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又奏告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
朝廷的大官都很怕他.当时,正好考选科道,陈登云因而上疏说:“近来御史官员,壬午年以前害怕淫威,就摧残刚正为柔顺;壬午年以后拘于情面,就把正直变为谄媚。
其中难道没有刚正的人,但禁不住抵触排挤,大多无法安身。
二十年来,因为刚强正直提升为京官的只有百分之一二.背着朝廷培植党羽,追求贪欲摇尾乞怜,像所谓‘七豺’‘八狗’的,谏官反而占了一半。
谏官是为天下主持是非的,而使人备受屈辱到这种地步,怎么能希望他不顾情面,正直地处理事情,为国家除掉奸人、消灭败类呢!与其因误用而贬退,不如谨慎地考察当初进用的人选."趁机条陈数件事献给皇上。
外出巡视河南。
那年发生大饥荒,人相互吞食。
副使崔应麟见到百姓吃湖泽中的雁粪,便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登云随即送至朝廷。
皇上立即派遣寺丞锺化民分发库银赈济百姓。
陈登云多次巡视地方,裁断事情严厉。
因为久居此官位应当提升为京官,却多次搁浅,于是他称病归家。
不久之后就死了。
(2015·全国卷Ⅰ)
错误!
1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电子商务存在的价值之一,就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网上购物、网上支付,节省消费者与商家的时间和空间,__①__。
对于工作忙碌的上班族而言,__②__,还易于达到货比三家、快乐购物的目的。
在信息多元化的21世纪,__③__,完成购物,已经成为许多消费者的习惯。
【解析】本题以补写填空的形式,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做此题要在读懂语段的中心意义、背景语句内容的基础上,填写相应的语句,使上下文中心一致,意义连贯、贴切。
【答案】从而大大提高交易效率除了大量节省宝贵时间上网浏览商品信息
12.仿照画线的句子再写一个句子。
古往今来,仁人志士关注时政,常常表现出深深的忧患意识.欧阳修“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议论体现了对国家时局的殷殷忧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所引名句必须体现忧患意识,名句后要有人物思想的分析。
【答案】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表述透露出对社会人生的深刻关注
13.下面是某校“中华文化体验”计划
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以图文转换的形式考查对画面的理解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
从构图的分支关系来看,“中华文化体验”计划的初步构思框架总体分“活动”和“讲座”两个环节,每个环节又包含几项具体内容。
要按顺序介绍清楚“活动”和“讲座”的具体内容及实施方式。
做到内容全面,表达连贯,语言简洁,不要超过字数要求。
【答案】(示例)本次“中华文化体验"计划开设旗袍、围棋、国画三个讲座,并开展三项活动:利用体育课体验太极拳,利用手工课体验中国结和剪纸艺术,年终举行太极拳表演和作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