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722810_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以焊接方法与设备课程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
0引言
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已开展不同程度的混合式教学,但目前大多数教师混合式教学采取线下主导型,线上学习主要是呈现教学内容、补充和拓展教学资源,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发生根本性转变[1]。
对于混合式教学过程、
教学实践分析等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尤其是线上线下教学如何深度融合,进而探索构建怎样的混合教学模式,是推动高校课堂革命,实现高技能人才质量“变轨超车”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2]。
针对焊接方法与设备课程,从混合式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与实践,总结教学实施经验并对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说明,以有效整合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各自优势[3],切实做到线上有资源、线下有活动、过程有评估,提出科学合理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为高职院校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1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教学模式方案
基于“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以焊接方法与设备课程为例,对接《国家专业教学标准》
和学校与企业联合开发的《“1+X ”特殊焊接技术职业技能等级标准》[4]
,融
入大国工匠精神和企业文化等思政要素,
结合企业生产实际进行课程开发与资源建设,以生产实践中的工作任务为目标构建课程体系,
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确定了基于焊接车间、VR 模拟实训室、智慧职教信息化教学平台等多种形式混合的教学模式。
1.1创新教学理念,建立学习共同体
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开展师生和生生之间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建立学习共同体,促进共同进步,达成育人目标。
1.2创新教学手段,优化教学组织
教学团队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头脑风暴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双师教师授课法,引导学生体验式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
通过课内与课外、
线上与线下有效联动,优化教学组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1.3创新教学模式,促进目标达成
围绕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目标实现,
校企共同制收稿日期:2022-03-23
※基金项目: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教科研课题项目“基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焊接方法与设备’课程为例”(JGJX2021D779)。
作者简介:张远健,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材料加工。
DOI :10.19694/ki.issn2095-2457.2022.26.52
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以焊接方法与设备课程为例
张远健
(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吉林吉林132001)
【摘要】基于“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以焊接方法与设备课程为例,依托焊接车间、VR 模拟实训室、智慧职教信息化教学平台,构建“一课多师”的结构化教学团队,创设“五学五有五革”教学模式,多种资源和教学手段并举,打造线上线下深度融合、课内课外联动的乐学空间,强化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实现教学育人目标,为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教学模式进行有意义的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教学模式
科学课堂
163
科技视界Science&Technology Vision
定“五学五有五革”的教学模式,利用活页式教材,教学团队推行“五学模式”,即推行以项目导学、自主探学、合作研学、展示赏学、检测评学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打造“五有课堂”,即打造出课堂有理据、育人有手段、教学有目标、交流有慈爱、评价有标准的课堂模式;推动“五个革命”,即推动课程构建革命、学生地位革命、教师角色革命、课堂组织革命、多元评价革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主要采用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体验式学习法,两者相辅相成。
提升课堂生态文化(人人乐学、和谐协同氛围、打造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1.4丰富教学资源,构建乐学空间
丰富整合焊接自动化技术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工作手册式活页教材、智慧职教教学平台、VR虚拟仿真技术、离线编程软件、机器人焊接工作站等线上线下教学资源,为学生构建了想学、能学、活学、乐学的学习空间,进而实现线上与线下教学的有机融合,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1.5全时全程跟踪,多元多维评价
结合“1+X”特殊焊接技术职业能力要求[5],全时段全过程跟踪学生学习过程,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要素多维度,打造立体化的评价体系。
2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教学模式实施
在项目化教学任务实施过程中,依托焊接车间、VR模拟实训室、智慧职教信息化教学平台,创建以学习为中心,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开展探究合作学习,信息资源知识共享,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建立学习共同体,促进共同进步。
2.1课前自学准备阶段
课前教师利用智慧职教平台推送相关视频、教材、活页式教材等学习资源,发布课前任务单,学生根据新任务,利用各种媒体平台进行收集信息,完成对新任务认识,梳理认知报告;利用教学平台,学生完成课前测试,自我剖析,查找预留问题;利用实践平台,学生通过体验式学习,完成拓展训练,开拓思维。
同时教师把握学生的整体学习状况,及时进行课前学情分
析,明确下节课的教学难点,并适当调整教学策略。
2.2课中教学面授阶段
2.2.1项目导学,任务驱动
教师对学生课前自测情况和小组认知汇报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对学生优秀之处进行表扬,提升学习
积极性,对不足之处进行点评,帮助找到薄弱环节。
通过发布相关任务工单,打造课堂教学有目标,通过有机融入大国工匠和企业文化等课程相关思政要素,实现课程构建革命。
2.2.2教师指导,自主探学
利用活页式教材,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完成任务工单,教师根据学生自学情况巡回指导,打造课堂育人有手段,实现学生地位革命。
2.2.3团队协作,合作研学
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小组讨论协同学习,教师跟踪小组学习情况及时指导,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建立学习共同体,共同确定相关任务实施方案,打造课堂有理据,实现学生地位革命。
2.2.4展示赏学,优化方案
各小组派代表向全体同学展示本组的方案,小组之间相互交流、评价,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分析优秀方案,通过展示赏学,示范引领,输出最优方案,打造课堂交流有慈爱,实现课堂组织革命。
2.2.5教师指导,实施任务
学生根据相关任务的实施方案,在焊接工作站、VR虚拟仿真系统、离线编程软件进行分组练习,对于理论性强的内容由校内专任教师授课,实践性强由企业兼职教师授课,关于技术难点问题,企业专家可随时通过远程在线的方式进行答疑解惑,实现“一课多师”模块化分工协作教学。
通过分类指导,因材施教,打造课堂育人有手段,实现教师角色革命。
2.2.6多维评价,诊断改进
依托教学平台全时段全过程跟踪学生学习过程,结合“1+X”特殊焊接技术职业能力要求,个人、组内、组间、专任教师、企业教师进行分层次多元多维立体化评价,进而打造课堂评价有标准,实现多元评价革命。
通过对本节课学生学习内容测试情况、学习态度情况以及学习知识的反馈情况进行分析,不断深化诊断与改进,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为下节课学习做好充
分准备。
2.3课后拓展反思阶段
课后利用教学平台,学生完成自测题,巩固提升;利用各种媒体平台,通过信息收集,完成对新任务的认识;利用实践平台,按照吉林省职业院校焊接技术技能大赛和“嘉克杯”国际焊接大赛的技能点进行拓
科学课堂
164
Science&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
展训练。
通过对本节课学生学习内容测试情况、学习态度情况以及学习知识的反馈情况进行数据采集及分析,掌握学情,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手段,不断深化诊断与改进,优化教学实施。
3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教学模式实践成效
3.1知识对接标准,素养接轨岗位,育人目标达成
依据全时段、全过程的数据采集结果,对学生进行整体性评价和个性评价,学生的知识、技能、素养目标均有效达成,同时建立学生焊接技术实训档案,存放到大国工匠班技术档案展示墙中,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展现学生的焊接风采,每名学生焊接作品也成为一件件艺
术品,进而获得职业价值观和荣誉感,达成育人目标。
3.2多维教学手段,打造乐学空间,学生兴趣提升
利用虚拟仿真技术、信息化与实践教学平台,实现集教学、体验、实践于一体的立体化教学,激发学生操作兴趣,引发学生对新型焊接技术的好奇,加深职业的喜爱,进而打造想学、能学、活学、乐学的线上线
下学习空间。
3.3建立学习共同体,营造协同氛围,团队凝聚力强
模拟企业生产模式,采用班组化管理的方式组织教学,在实训车间设立工具管理主任、物料管理主任、安全管理主任、车间管理主任以及班组长等职务[6],学生们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树立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对接企业生产实际,进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构建学习共同体,通过小组任务目标达成,打造协同氛围,增强团队凝聚力。
4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教学模式实践总结
4.1特色创新
4.1.1大国工匠引领,组建结构团队,实施一课多师
为培养未来工匠和技术能手,聘请来自行业企业的大师、顶尖工匠、技术能手作为兼职教师,组建专兼结合、老中青传帮带的结构化团队,推行“双教师授课制度”,对于模块内容中理论性强的内容则由校内专任教师授课,实践性强由企业兼职教师授课,实现“一课多师”模块化分工协作的教学模式。
4.1.2注重因材施教,五学五有五革,推动课堂革命
考虑学生的学情实际和学生个性化差异,创新“五学五有五革”教学模式,提升课堂生态文化(人人乐学、和谐协同氛围、打造学习共同体),为教学改革提供新范式。
4.1.3构建乐学空间,营造协同氛围,建学习共同体
创建以学习为中心,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开展探究合作学习,信息资源知识共享,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建立学习共同体,促进共同进步,营造协同氛围,构建想学、能学、活学、乐学的线上线下学习空间。
4.2反思改进
4.2.1丰富项目案例库,拓展数字化资源
在学生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某些操作体现出理解不到位,使用不正确。
应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优势,丰富项目案例库,拓展数字化资源,将知识点融会贯通,比较异同,通过课程平台,呈现视频、动画等多种信息资源,实现学生递进、交互、自主、有趣地自主学习。
4.2.2紧跟产业技术进步,时时更新活页教材
随着机器人焊接等新兴焊接技术的出现,在提高企业的产能、提升生产效率、改善劳动条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正逐步取代传统的焊接方法。
然而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却远远滞后于现代焊接技术的发展,无法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设备升级换代的岗位需要。
需时刻关注行业动态,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及时引入新技术、新标准服务于教学,紧跟产业技术进步,时时更新活页教材,促进课程建设不断发展。
5结语
本着“匠心筑梦,大国崛起”的教学宗旨,采用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教学模式,践行“严谨认真,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理念精神。
根据工匠班的教学规范要求,“理论够用,技能过硬”,以“教师为辅导,学生为主导”,教师的“辅导”立足于学生的“学”,进而达到“匠”的预期教学目标,从而培养“健全职业人才”,投入祖国建设中。
【参考文献】
[1]赵爱美.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现状调查与研究[J].职教论坛,2020,36 (6):71-76.
[2]罗映红.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探索[J].高教探索,2019(12): 48-55.
[3]王月芬.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内涵、实施与建议[J].教育发展研究, 2021,41(6):19-25.
[4]郑勇峰,冯涛.浅谈焊接专业与1+X证书制度的融通[J].焊接技术, 2020,49(5):138-140.
[5]梁艳.“1+X证书”制度下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活页式教材设计探
索:以焊工职业技能(中级)为例[J].中国金属通报,2021(7):111-112. [6]张远健.理实一体化教学在《中级焊接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探
索[J].湖北农机化,2019(19):69.
科学课堂
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