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作者李商隐唐诗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史》 ( 作者 :李商隐 )唐诗赏析
【作品介绍】
《咏史》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 539 卷第 101 首。
这首诗名为咏史,实为咏怀。
李商隐经过借古喻今的手法借题寄慨,发布了对社会、政治的一些看法。
在抒发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的同时,作者也表达了诗人激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古诗名句“历览先哲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
”就是出自《咏史》这首诗。
【原文】
咏史
作者:唐 ;李商隐
历览先哲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
何必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熏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说明】
①本篇题为“咏史” ,实系伤悼唐文宗去世之作。
诗作于开成
五年正月文宗去世后。
②《韩非子 ;十过》载,秦穆公问古明主得国失国之由,由余对
曰:“臣尝得闻之矣,常以俭得之,以奢失之。
”
③沈约《宋书》载,武帝时宁州献琥珀枕,时北征需琥珀治金疮,即命捣碎分付诸将。
④《史记 ;田敬仲完世家》 :魏惠王向齐威王炫耀他有“径寸之珠,
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 ,威王说自己所宝贵的是贤臣,“将以照
干里,岂特十二乘哉” !得真 :全诗校 :“一作待珍。
”
⑤青海马 :一种产于青海湖的杂交马,听说能日行千里,喻可任
军国大事的贤才。
⑥《艺文类聚》引《蜀王本纪》,秦惠王嫁五位美女给蜀王,蜀王派五壮士迎接。
回来时经过梓渔,见大蛇入山洞,五力士力拔蛇尾,
山崩,力士与美女均被压死。
此以“蜀山蛇”喻占据在朝廷与地方的恶
权力,如宦官、藩镇。
⑦《礼记 ;乐记》 :“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
”疏:“其辞曰:‘ 南风之薰兮,能够解吾民之温兮。
”,文宗尝与诸学士联句,常作诗曰 :“人皆苦酷热,我爱夏季长。
”柳公权属曰 :“薰风自南来,殿阁生馀凉。
”见《新唐书 ;柳公权传》。
⑧《礼记 ;檀弓》 :“舜葬于苍梧之野。
”苍梧,山名,即九疑山。
翠华 :以翠羽为饰的旗,为皇帝用的仪仗。
【赏析】
李商隐以其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艺术上的创新精神,创作了占他
所有诗篇七分之一强的史诗,它们扩展了传统咏史诗的涵义,丰富了
咏史诗的题材,探究了咏史诗新的手法,将其独到的思想性艺术性臻
于和睦统 ;,在咏史诗的发展史上拥有里程碑的意义。
他的咏史诗不
仅咏古况今,充足反应了他进步的历史观,并且借古讽今,委宛地表达了他的现实主义偏向。
同时还借题寄慨,委宛地抒发了他怀才不遇的愁闷。
相关于一般诗人对时政的深邃感触,李商隐的诗作扩大了咏史
诗的表现容量。
这首诗的第一句是说,纵观历史上英明的国家,节俭能使国家鼎盛而豪侈腐败会使国家消亡,提出了全部政权成败的重点。
第二句是两个典故,第一个是琥珀枕,南朝一个皇帝在四周征战
的时候获得一个特别名贵的琥珀枕,但他将琥珀枕捣碎了给战士敷。
第二个是齐桓公,当年齐桓公和另一个君主相遇,那个君主有好多车,每一辆车都有一颗特别大的珍珠,那个君主为此特别骄傲视之为奇
珍,但齐桓公说他有人材,那才是他的宝物。
这一联是说明人材的重
要性。
第三句也是两个典故。
青海马是指能担当军国大事的人材,蜀山蛇指亡国的祸胎(当年蜀国由于五壮士拔蛇而蜀路开,致使了蜀国消亡),这两句话其实有种国家消亡也隐约有天意的意思。
义山其实很
矛盾,他固然知道“历览先哲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
”,但当时是唐文宗很有壮心壮志的,惋惜被家奴所制,抑郁而亡,所以义山也没法解说为什么国家会走向衰落,所以他只好将其解说为天意。
最后一句的南薰曲是当年舜唱的《南风歌》,一唱而天下升平,几人曾预南薰曲的意思就是没人再听到舜的《南风歌》了,意思即是天下将大乱。
苍梧是舜埋葬的地方,翠华是皇帝仪仗中顶上的华盖,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是,国家这样衰落,不复当年尧舜之风了。
这首诗,诗人依据历史兴亡的史实,归纳为“历览先哲国与家,
成由节俭破由奢”。
这些明确的以古鉴今的态度,包括着深刻的意图,比古人的认识更自觉完好。
在兴亡系于何人的问题上,只管李商隐受时代的限制,还只好将理乱的命脉系于帝王,但在他的诗中,多数是
谴责他们败乱国家的。
所以这类揭穿更有进步意义。
【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 812 年或 813 年~ 约 858 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有名诗人。
他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
善于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因诗文与同期间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邻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
其诗构想奇特,风格浓丽,特别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
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世很不得志。
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仁爱县交界之处)。
更多古诗赏识文章敬请关注“”的王维的诗全集栏目。
()
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繁体比较】
卷 539_101 【詠史】李商隱
曆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何須琥珀方爲枕,豈得真珠
始是車。
運去不逢青海馬,力窮難拔蜀山蛇。
幾人曾預南薰曲,終古
蒼梧哭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