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泰安市第五中学高三生物第四次联考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泰安市第五中学高三生物第四次联考试卷
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尿崩症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使抗利尿激素(九肽激素)的生产或作用异常,使肾脏对水的重吸收产生障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激素由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使其对水的通透性减小
B.尿崩症患者常表现出多尿和多饮的症状,是由于其尿液渗透压较大
C.若尿崩症因肾小球对该激素的反应障碍导致,在血浆中该激素的含量可为正常值
D.若尿崩症由该激素的合成和释放量的减少导致,则可以通过口服该激素来治疗
2. 人体免疫球蛋白中,IgG由4条肽链构成,共有764个氨基酸,则该蛋白分子中至少含有游离的氨基和羧基数分别是()
A.746 和764
B.760 和760
C.762 和762
D.4 和4
3. 如图是细胞膜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①是蛋白质,与糖类分子结合形成糖蛋白,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密切关系
B.①是磷脂分子的疏水端,水溶性分子或离子不能自由通过,因此具有屏障作用
C.A面是细胞膜的外侧,B面是细胞膜的内侧
D.细胞膜的流动性主要表现为磷脂分子可以运动而蛋白质不可以运动
4. 某研究人员分别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①35S标记的T2噬菌体+不含放射性的细菌;①32P标记的T2噬菌体+不含放射性的细菌;①14C标记的T2噬菌体+不含放射性的细菌。

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T2噬菌体在含35S、32P和14C的培养基中培养可获取含放射性标记的T2噬菌体
B. 若第①组保温时间过短或过长,则离心后上清液中放射性均偏高
C. 若第①组进行充分搅拌,则离心后沉淀物中没有放射性
D. 比较第①组与第①组的实验结果,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5. 下列与生活相联系的生物学知识中,说法正确的是()
A. 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过多摄入有益无害
B.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虽然受到严格限制,但不具甜味的米饭、馒头等可随意食用
C. 患急性肠炎的病人脱水时,需要及时补水,同时也需要补充体内丢失的无机盐
D. 鸡蛋煮熟后,蛋白质发生了变性,不容易被蛋白酶水解,因此,吃熟鸡蛋难消化
6. 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依次是()
A.核酸、蛋白质、糖类
B.蛋白质、核酸、无机盐
C.蛋白质、核酸、水
D.蛋白质、核酸、蛋白质
7. 下图是一个北温带湖泊的垂直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表水层是浮游生物活动的主要场所
B. 植物残体的腐败和分解过程主要发生在底泥层
C. 表水层含氧量夏季比冬季高是由于夏季植物光合作用更旺盛
D. 夏季氧气含量与水深成反比,与温度及光的穿透性有关
8. 下图是探究有活性的水稻种子呼吸作用的装置。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将种子浸透的作用是增加种子细胞中结合水的含量,从而增强种子的代谢作用
B.实验开始时,红色小液滴位于0点,在其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一段时间后,红色小液滴将向右移动
C.小液滴停止移动后,种子的呼吸方式是有氧呼吸
D.为确保红色小液滴的移动仅由种子的生理活动引起,需另设放置煮熟种子的对照实验装置
9. 下列有关生物膜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核膜、内质网膜、小肠黏膜都属于生物膜系统
B.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相同,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
C.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细胞内的化学反应不会互相干扰
D.治疗尿毒症的血液透析膜模拟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特点
10. 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乌龟和松树具有完全相同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
B.病毒在活细胞中能够生存,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C.一个生物可以同时属于两个不同的结构层次
D.研究一个池塘中各个种群之间的关系属于种群层次上研究的问题
11. PK基因广泛存在于高等动、植物体内,它控制合成的丙酮酸激酶能促进丙酮酸和ATP产生。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PK基因突变一定会导致丙酮酸激酶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
B. 丙酮酸激酶的活性高低只会影响到细胞的无氧呼吸
C.RNA聚合酶读取到突变PK基因上的终止密码时停止转录
D. 细胞内PK基因的异常表达会影响某些离子的跨膜运输
12. 下列对有关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A.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B.在“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关键步骤是先将淀粉酶和淀粉溶液混合,再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保温5分钟
C.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时采用的对比实验法是科学研究常用方法之一
D.在探究氯化钠浓度对人的红细胞形态变化影响的实验中,红细胞形态变化是因变量
13. 线粒体外膜的通透性很高与其含有孔蛋白有关,分子量小于5000Da的分子可以自由通过。

线粒体内膜对物质的通透性很低,分子和离子通过都需要借助膜上的特异性转运蛋白。

丙酮酸(分子量为88.08Da)通过线粒体内膜利用H+(质子)梯度协同运输。

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 与细胞质基质相比,线粒体膜间隙的环境与线粒体基质更为相似
B. 丙酮酸通过线粒体内、外膜的方式分别是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
C. 在线粒体内膜上消耗的[H]可来自于转运到线粒体基质的丙酮酸和水
D. 线粒体内膜蛋白质/脂质的比值小于线粒体外膜
14. 下列与酶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组成酶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B.酶的活性受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
C.人体细胞内的酶不能从食物中获得
D.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没有催化活性
15. 研究发现,当血糖浓度高于某水平时,肝细胞膜上的某种载体蛋白可将葡萄糖转运至细胞内;当血糖浓度低于某水平时,该载体蛋白又能将葡萄糖由细胞内转运出细胞。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葡萄糖的运输方向与细胞内外葡萄糖的相对浓度有关
B. 该载体蛋白转运葡萄糖进出肝细胞均不需要消耗ATP
C. 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该载体蛋白将葡萄糖转运至肝细胞内
D. 胰岛B细胞合成的激素可以促进血液中葡萄糖进入肝细胞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 如图①~①分别表示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为小麦与杂草
B. ①为大小两种草履虫
C. ①为大豆与根瘤菌
D. ①为细菌与噬菌体
17. 下列有关原核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有染色质
B. 蓝细菌细胞内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
C. 蓝细菌有细胞壁,但其化学成分与植物细胞细胞壁不同
D.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不具有统一性
18. 水稻叶肉细胞中的DNA存在于()
A. 细胞核
B. 线粒体
C. 叶绿体
D. 核糖体
19. 某兴趣小组利用小鼠的小肠上皮细胞设计了如图实验:广口瓶内盛有某适宜浓度的葡萄糖溶液以及生活的小肠上皮细胞,溶液中含细胞生活必需的物质(浓度影响忽略不计)。

实验初期,毛细玻璃管内的红色液滴向左缓缓移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装置内O2含量变化是引起红色液滴移动的直接原因
B. 随实验时间的延长,红色液滴可能相继出现不再移动和向右移动的情况
C. 若换用等质量的小鼠成熟红细胞为实验材料,实验现象是相同的
D. 增设添加呼吸抑制剂的实验组,可探究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是否消耗能量
20. 如图是外源性过敏原引起哮喘的示意图。

当外源性过敏原首次进入机体后,会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浆细胞
并分泌相应的抗体,抗体可被吸附在肺组织中肥大细胞的表面,当该过敏原再一次进入机体后,可促使肥大细胞释放出组胺、白三烯等各种过敏介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过敏介质需要与受体结合才能发挥效应
B. 临床药物可以通过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来治疗哮喘
C. 浆细胞识别过敏原后能够分泌特异性抗体
D. 哮喘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 磷元素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必需元素,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磷元素参与构成了磷脂分子的_____________(填“头部”或“尾部”)。

(2)磷元素还可参与构成NADH,在有氧呼吸过程中,NADH的形成场所是___________。

除此之外,磷元素还参与构成了________和________,前者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后者为细胞的能量“通货”。

(3)请利用溶液培养法(一种用含营养元素的营养液栽培植物的方法)设计实验验证磷元素是水稻幼苗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元素,要求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肉毒梭菌产生的肉毒类毒素是-种致病性极高的神经麻痹毒素,该物质是由两条链盘曲折叠而成的一种生物大分子。

下面是肉毒类毒素的局部结构简式,请据此回答:
(1)上图所示的片段中,共有__________个肽键,__________种氨基酸组成;从左向右数,第三个氨基酸
不同于其他氨基酸的基团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2)肉毒类毒素是在细胞中由氨基酸经过__________过程而成的;一分子肉毒类毒素至少含有__________个氨基。

(3)高温可使肉毒类毒素失活的主要原理是高温使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孟德尔曾利用豌豆的7对性状进行杂交实验,发现当只考虑一对性状时,F2总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于是其提出假说,提出了四点解释,最终总结出了相关的遗传定律。

请以高茎(D)和矮茎(d)这一对性状为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豌豆茎的高矮属于一对_____性状,遗传上遵循_____定律。

(2)人们又把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称为_____。

该对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分开的时间是_____(不考虑基因突变,不考虑交叉互换)。

(3)如果遗传因子不是独立遗传而是融合遗传,则F2将不会出现严格的_____性状分离比。

(4)如果F1雌雄配子不是随机结合的,而是相同种类的配子才能结合(其他假说内容不变),则F2中高茎:矮茎=_____;如果雌雄配子存活率不同,含d的花粉有1/3不育(其他假说内容不变),则F2中高茎:矮茎=_____。

(5)请简要写出上述亲本植株的杂交操作过程:_____(用文字和箭头的形式表达)。

24. 2010年11月29日~12月10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6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6次缔约方会议在墨西哥海滨城市坎昆举行,“节能减排”和“森林保护”是本次会议的重要议题,低碳经济和绿色生活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如图表示碳循环局部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碳在生物群落内以________的形式进行流动。

煤是“高碳”能源,通过燃烧,其中碳主要以________的形式进入大气圈。

(2)图中表示生产者的字母是________,若因环境污染造成生产者锐减,则对F、D数量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D增加1千克,则至少需消耗E________千克。

(4)假设图中的D属于珍稀濒危物种,将其引入某动物园繁育的保护措施属于________。

25. 如图是人体免疫过程示意图,a~g表示相关细胞,①~①表示相关反应过程。

回答下列问题:
(1)a~g中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是__________(填字母),a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其种类包括树突状细胞和__________细胞。

(2)当相同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体内立即活跃的过程是__________(填数字),进而产生更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细胞名称),发挥更强的免疫功能。

(3)动物的免疫系统具有三大功能,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低下或失调,机体会有肿瘤发生或持续的病毒感染。

参考答案
1. C
2. D
3. D
4. B
5. C
6. C
7. C
8. D
9. C
10. C
11. D
12. B
13. C
14. D
15. C
16. BCD
17. AD
18. ABC
19. AD
20. AB
21.
(1).头部
(2).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3).DNA
(4).ATP
(5).实验思路:将水稻幼苗分为两组,甲组放入含磷元素的营养液中培养,乙组放入不含磷元素的营养液中培养,相同时间后观察两组幼苗生长发育情况
22.
(1).4
(2).5
(3).-CH3
(4).脱水缩合
(5).2
(6).空间结构遭到破坏
23.
(1).相对
(2).基因的分离
(3).等位基因
(4).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5).高茎:矮茎=3:1
(6).1:1
(7).4:1
(8).去雄→套袋→授粉→套袋
24.
(1).含碳有机物
(2).CO2
(3).E
(4).F、D数量均减少
(5).生产者(或E)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6).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7).25
(8).易地保护
25.
(1).a、e
(2).抗原呈递细胞
(3).B细胞、巨噬细胞
(4).①①
(5).细胞毒性T细胞、浆细胞
(6).免疫监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