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实验的标准化问题
凝血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采用 S P S S 1 6 . 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 资料 比 较采用 检验 。P < 0 . 0 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2 题越 来越受 到 医务 工作者 的重视 ,不合 格 的
标 本将直接 影响到检 验结果 的准确性 。从 患者 的准备 到检 验标
2 . 2 7 %。主要原 因为标本采血量少 ,占不合格标本 的 7 7 . 6 2 %,这其中对结果影响有临床意义 的占 1 4 . 1 1 o % 。结论 : 凝 血标本的采集 、处理等分析前质
量 控制 ,对获得准确 、可靠的检验结果起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 ,分析前 阶段 的错误 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 。通过与 临床 医生联 系和及时沟通 ,针对不合 格标本 产生的原因对 护士进行 培训 ,让每位 医务人员都知道不合格凝血标本对结果的影响 ,从而提高标本 合格 率。 【 关键词 】 凝血标本 ; 不合格原 因; 解决对策
医技与临床 Y i j i y u l i n c h u a n g 《 中 外 医 学 研 究》 第1 2 卷第3 0 期( 总 第2 5 4 期) 2 0 1 4 f i - l o Y ]
凝血标本不合格 的原 因分析及解 决对 策
陈艳 红 ① 赫 莉 ①
【 摘要 】 目的:分析笔者所在 医院凝血实验室不合格标本产 生的原因 ,针对问题产生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提高标本的合格率 。方法 :对 2 0 1 3 年1 O月 一 2 0 1 4 年3 月笔者所在科室送检的 9 2 3 4 例住院患者 的凝血标本进行 统计 及原因分析。结果 :不合格标本 总数 为 2 1 0例 ,标本总不合格率为
中图分类号 R 4 7 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 6 7 4 — 6 8 0 5 ( 2 0 1 4 ) 3 0 — 0 0 5 2 — 0 2
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近年来,血栓止血检验在出血性疾病的诊断、术前检查和抗凝治疗检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仪器的自动化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降低了系统误差,使检验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大大提高。
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就是这其中的最重要的一个项目。
在日常检验中我们发现该项目的检验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实验室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讨论。
1检验的标准化由于凝血活酶试剂活性的差异以及报告方式的不同,抗凝治疗的患者在不同实验室得到的PT往往不具有可比性,不能用于抗凝治疗药物的调整。
为此,1977年世界卫生组织将人脑来源的凝血活酶作为一级国际参考品(IRP)来校准凝血活酶试剂。
并将PT以INR的形式表示,INR=(PT/MNPT)ISI,其中ISI为凝血活酶的国际敏感度指数,MNPT为正常人凝血酶原时间的几何均数,这种校准方式大幅提高了手工检测时不同试剂之间的检测标准化。
INR的方式提高了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有效性和口服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在各大临床指南中都可以发现以INR为监测目标的诊治措施。
今天,我们必须明确的是INR概念和校准方式的提出是基于手工方法的,当自动化凝血仪被普及使用之后,INR概念的内涵发生了更为复杂的改变。
仪器测试原理与手工法显著不同,对凝血活酶ISI以至INR产生较大的影响而且程度不确定,机械和终点判定等因素破坏了INR体系原有的可靠性和精密度。
据文献报道,同一厂家的相同机型对INR的影响都有显著差异,仪器校正显得十分必要。
必须明确:INR是WHO利用IRP标定凝血活酶试剂后,手工测定PT时优化报告的一种方法和理念,这时可以减少室间差异及提高报告的可比性。
凝血活酶校准时要求使用参考品和试管倾斜方法判定结果,然而,将商品化凝血活酶在自动化凝血仪上检测标本时,原理发生了改变,这种校准方法的基础已经不复存在了。
这时我们校准的不仅仅是凝血活酶,而是包括凝血活酶和检测技术(仪器)在内的整个系统。
不合格样本对凝血试验结果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影响及对策

不合格样本对凝血试验结果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影响及对策【摘要】目的探讨不合格样本对凝血试验结果及(I N R)的影响及对策。
方法从样本的采集、运送、处理、检测等方面阐明影响结果的因素。
结果以上的各方面对实验结果均有影响,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容勿视。
结论特别应重视试验前和试验中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不合格样本凝血试验及(INR)影响和对策【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unsatisfactory samples on coagulation test results and the (INR) of theinfluence and countermeasures. Method from the sample collection, transportation, processing, testing, etc. to clarify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outcome. results of the above results have implications for all parties concerned, anyone link in the chain can not be Do not regard. Conclusion particular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before the test andtesting in quality control.【Key words】Unsatisfactory samples coagulation tests and (INR) impacts and responses近年来,随着血栓与止血检测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凝血试验(凝血酶原时间P T及I N 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 T T、纤维蛋白原F I B、凝血酶时间T T)已成为手术病人手术前常规检查,抗凝和溶栓治疗的监测,出血性疾病的诊断的过筛实验,凝血或止血又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生理病理过程,影响其实验结果的因素很多,其中不合格样本导致的结果误差占有很大的比例[1],P T试验结果作为控制用药量的指标,要求I N R应在1.5~3.0。
影响凝血酶原时间的国际标准化比值准确性的因素分析

t h e y mi g h t i n l f u e n c e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n o r ma l i z e d r a t i o( I N R ) . Re s u l t s T h e I NR i n b e f o r e a n d a f t e r t a k i n g e e p h a l o s p o r i n s
H AN S h u a n g MA0 Q i x u e L I U We n x i u L 1 U We i Y U J i n g
C l i n i c a l L a b o r a t o r y ,Q i q i h a r Ho s p i t a l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i n H e i l o n g j i a n g P r o v i n c e ,Q i q i h a r 1 6 1 0 0 0 ,
0 . 0 5 ) 。 结论 存 I N R 的检测 过程 中 , 注意标 本 采集 前 患者 状 态和采 集 屙标 本 因素 对结 果 准确 性 的影 响 , 以提高 凝 m活性 检验 的标 准化 程 度 , 更好 地 为临 床诊 断 和治疗 提供 依据 , 【 关 键 词】国际标 准化 比值 ; 口服抗 凝 药 ; 华 法林 ; 准 确性
定 时 间等 方 面分 析 这些 冈 素对 I N R 的影 响程 度 。 结 果 服用 头孢 类抗 生 素前 后 ,腹泻 治 疗前 后 .成洒前 后 组
I NR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P<0 . 0 5 ) : 是否溶 血 、 标 本量改变 、 是否及时检测组 的 I NR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P<
凝血实验的标准化和质量控制问题WORD

凝血实验的标准化和质量控制问题由于血栓与止血实验的特殊性,故迄今为止仅有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 等三项实验有了标准化的试剂(如PT)、标准品(如Fg)、质控品和统一的报告形式等,其他,如血小板功能、抗凝因子和纤溶因子等检测尚缺乏成熟的标准化方案。
本文就经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和国际血栓与止血委员会(ICTH) 或美国国家临床生化室标准委员会(NCCLS) 等国际组织以文件形式公布的PT、APTT和Fg三项实验的标准化和质量控制问题作一简介。
一、标准化和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所谓血栓与止血检测方法的质量控制(质控),是指采用统计学原理,运用物理、化学、生物学的方法,对血栓与止血实验室的技术、操作、仪器、试剂等项的质量水平,进行合理的检测、评价和指导改进,以堵绝误差,提高质量而言。
血栓与止血实验质控的目的,在于提高血栓与止血实验的可靠性。
可靠性首先取决于检测结果的精密度(主要靠实验室内部质控保证),其次取决于检测结果的准确度(主要靠实验室外部质控保证)。
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在于:1.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依据# 实验结果若为假阳性就会造成误诊、误治;若为假阴性就会造成漏诊、漏治;实验结果偏高或偏低都会影响患者的病情和疗效的判断。
2.提高血栓与止血基础研究的效率和价值# 血栓与止血基础研究的形式就是进行各种实验。
实验可靠性好,就能揭示血栓与止血的客观规律,甚至可带来重大理论突破及(或)社会、经济效益;若实验可靠性差或有错误,则不仅费时、费力,徒劳无功,还会造成假象或错误理论。
3.有助于人群健康调查和建立血液学参数的正常范围# 为了解一定人群的健康水平,建立具有广泛意义的血液学参考值的范围须进行较大规模人群的健康调查,健康调查必须要有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作保障,不然会导致不准确或错误的结果,故质量控制对群体医学也有重要意义。
国际标准化凝血酶原时间比值

国际标准化凝血酶原时间比值
国际标准化凝血酶原时间比值(INR)是一种衡量凝血功能的国际标准化方法。
它是用来监测血液凝固时间的一种标准化指标,通常用于评估抗凝治疗的效果。
INR的计算公式为(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
国际标准化凝血酶原时间比值的正常范围通常在2.0至3.0之间,但在特定情况下,如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适当的INR范围。
INR的增加可能表明血液凝固时间延长,这可能导致出血风险增加;而INR的降低则可能表明血液凝固时间缩短,这可能导致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
因此,INR的监测对于调整抗凝治疗剂量非常重要。
除了抗凝治疗外,INR也可用于评估肝功能和凝血因子的活性。
总之,国际标准化凝血酶原时间比值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指标,对于评估凝血功能和抗凝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不合格样本对凝血试验结果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影响及对策

不合格样本对凝血试验结果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影响及对策摘要】目的探讨不合格样本对凝血试验结果及(I N R)的影响及对策。
方法从样本的采集、运送、处理、检测等方面阐明影响结果的因素。
结果以上的各方面对实验结果均有影响,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容勿视。
结论特别应重视试验前和试验中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不合格样本凝血试验及(INR)影响和对策Unsatisfactory samples on coagulation test results and the 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INR) andCountermeasures【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unsatisfactory samples on coagulation test results and the (INR) of theinfluence and countermeasures. Method from the sample collection, transportation, processing, testing, etc. to clarify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outcome. results of the above results have implications for all parties concerned, anyone link in the chain can not be Do not regard. Conclusion particular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before the test andtesting in quality control.【Key words】Unsatisfactory samples coagulation tests and (INR) impacts and responses近年来,随着血栓与止血检测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凝血试验(凝血酶原时间PT及I N 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 T T、纤维蛋白原F I B、凝血酶时间T T)已成为手术病人手术前常规检查,抗凝和溶栓治疗的监测,出血性疾病的诊断的过筛实验,凝血或止血又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生理病理过程,影响其实验结果的因素很多,其中不合格样本导致的结果误差占有很大的比例[1],P T试验结果作为控制用药量的指标,要求I N R应在1.5~3.0。
凝血检验的影响因素和注意事项

凝血检验的影响因素和注意事项在凝血及出血、血栓等疾病诊断过程会应用到凝血检验,对比一般酶类检测来说,凝血测定反应的特殊性较为显著,一旦某一因素激活凝血测定的起动因子,一系列连锁反应就会随之引发,使得检测结果有较大误差存在。
那么凝血检验的影响因素及注意事项有哪些呢?具体请见下述内容分析。
标本采集第一,针对血标本进行采集的前期,对于患者来说,其保持的状态应以空腹及平静等为主,主要原因在于一旦患者存在较为激动的情绪、紧张的精神等现象,就会逐渐增多血小板数,最终增强凝血及纤溶活性。
第二,进行具体采血操作的过程中,避免存在止血带扎得过紧、时间过长等现象,主要原因在于一旦绑扎时间较长,就会释放和活化因子Ⅷ及组织纤溶酶源激活剂。
第三,在注入血液的过程中,避免有过于用力的现象存在,一旦用力过猛会导致血细胞出现破碎情况,此时凝血系统就会被激活。
第四,在标本采集过程使用的注射器及试管等应以一次性塑料制品为主,确保血小板及凝血因子的活化现象得以有效减少,同时要保障顺利进针,第一支注射器取用的血标本主要用于实验,这样才能有效避免组织液混入现象,同时还应该注意要充分混匀血液及抗凝剂,避免给凝血检验准确性造成不良影响。
标本储存及运输首先,对于采集后的标本来说,应向塑料或硅化试管内注入,同时要把盖子立即塞紧,避免挥发二氧化碳,增高pH值的同时,给APTT及PT的延长造成影响。
其次,血浆的分离操作应及早进行,一般分离时间应以两小时内为主,而从当前不能使用的标本方面来说,在分离血浆的情况下,可向带塞子的塑料管内进行分装,之后在20℃的冰箱内进行冷冻保存;而对于需要长时间存放的标本来说,应在零下80℃的冰箱内进行冰冻保存。
对于冰冻的血浆来说,后续使用进行融化的过程中,应避免使用温室中静置融化的方式,此时需要在37℃水中进行放置,并且进行轻摇动操作,确保冰冻的血浆融化速度能够逐渐加快。
最后,标本的运送条件应以室温环境为主,主要原因在于低温会给血小板造成一定损伤。
凝血检测的全程质量控制

凝血检测的全程质量控制凝血检测是一个相当敏感的实验,血液离体后不可避免会与外界异物的接触,必然引起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功能的改变,时间也会使某些凝血因子变性、失活或被激活。
影响检测结果的稳定性。
只有实现每个工作环节的标准化管理和标准化操作,排除每一个流程对检测工作可能造成的影响,实现全面系统的质量控制,才能最大限度地迟缓凝血因子的激活、变性或失活过程,使检测结果更接近患者的体内真实水平,为临床及患者提供更有价值参考数据。
标签:凝血;检测;全程;质量控制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医疗手段的提高,临床科室对医技科室的依赖和要求也越来越高。
过去我们实验室的重点都放在检测过程中,很少关注实验前阶段和实验后阶段的管理。
其实实验室检测前阶段更重要,后阶段的审核也不可忽视。
近年来医疗纠纷的频发,临床检验质量的全面控制越来越受到各级医院和临床实验室的重视。
1.检测前的质量管理:检测前质量管理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前提,是临床检验系统质量管理中最薄弱的环节,也是造成实验误差的主要环节。
在此过程包括:临床医师申请单的开取、病人采血前准备、标本的采集、存储、转运、接收、分类、排号、离心等步骤,每一步都有具体的要求和质量管理程序。
1.1申请单的填写:申请单的姓名、科室、病历号、床号、申请项目、临床诊断等指标的填写是实验检测程序的启动,是否清晰明了直接关系到检测结果的回报。
1.2病人的准备:服用药物的间隔时间和剂量,是否有创伤和导管滞留,以及起居饮食等情况都是影响凝血检测结果的重要因素,存在人为误差。
1.3标本的采集:①止血带的使用时间一定要短,否则有局部血液浓缩、内皮细胞释放t-PA。
[1]②采血要顺利,避免混入组织因子和产生气泡,避免溶血和凝血。
否则可激活凝血因子。
1.4 标本容器要符合要求:①使用高质量真空带盖玻璃管、塑料管或硅化管。
②抗凝剂: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推荐0.109M枸橼酸钠为凝血检测的抗凝剂。
Ht在正常范围内,与血液的容积比为1:9;Ht异常时抗凝剂用量=0.00185×血量﹙mL﹚×﹙100-患者Ht﹚[2]。
儿童凝血酶国际标准化比值偏高一点

儿童凝血酶国际标准化比值偏高一点
儿童凝血酶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偏高可能意味着血液凝血功能异常。
这种情况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 抗凝治疗:如果儿童正在接受抗凝治疗(如华法林),INR偏高可能是治疗的预期结果。
抗凝药物的目的是减慢凝血过程,从而预防血栓形成,但是如果剂量不恰当或者服用其他药物与抗凝治疗相互作用,可能导致INR偏高。
2. 凝血因子缺陷:某些遗传性疾病或疾病状态可能导致儿童凝血因子的缺陷,从而影响血液凝血功能。
这包括与凝血因子生成或激活相关的遗传性疾病,如血友病。
若INR偏高,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以确定凝血因子缺陷的原因。
3. 肝功能异常:肝脏是合成凝血因子的重要器官。
如果儿童患有肝脏疾病或肝功能受损,可能导致凝血因子合成不足,从而引起血液凝血功能异常。
4. 其他因素:还有其他一些疾病和因素可能导致儿童INR偏高,如维生素K缺乏、血小板功能障碍等。
如果儿童的INR偏高,应该咨询医生以寻求进一步评估和治疗。
医生可能会建议进一步的血液检查、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来确定原因,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治疗计划。
凝血功能国际标准化比值

凝血功能国际标准化比值凝血功能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简称INR)是衡量凝血功能的一种常用指标。
它主要用于监测抗凝治疗中的血液凝固状态,特别是对于使用口服抗凝药物华法林(Warfarin)的患者来说,INR的监测非常重要。
INR的计算公式为:INR = (患者的凝血时间/正常凝血时间)^ 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的国际标准化比值是根据国际标准的凝血时间来计算的,以确保不同实验室之间的结果具有可比性。
正常凝血时间是指健康人群中的平均凝血时间,通常是在国际标准的条件下测定得出。
因此,通过计算INR,可以使不同实验室的结果能够相互比较。
INR的正常范围通常在0.8至1.2之间,这意味着患者的凝血功能与正常人群相当。
然而,对于口服抗凝药物华法林治疗的患者来说,为了预防血栓形成,INR的目标范围通常要更高一些。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例如是否存在其他疾病或药物的相互作用,医生会根据临床判断来确定适当的目标范围。
INR的监测可以通过采集患者的血样来进行。
在实验室中,常用的凝血时间检测方法有PT(凝血酶原时间)和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
通过这些检测,可以得到患者的凝血时间,并计算出INR值。
对于使用华法林治疗的患者来说,INR的监测非常重要。
如果INR 过高,可能意味着患者的凝血功能过弱,容易出现出血的风险;而如果INR过低,可能意味着患者的凝血功能过强,容易出现血栓的风险。
因此,定期监测INR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药物剂量是非常必要的。
除了华法林治疗的患者外,INR的监测还可以用于其他一些情况下,例如肝病患者、手术前后、怀孕期间等。
对于这些患者来说,INR 的监测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其凝血功能状态,从而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需要注意的是,INR的监测结果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药物的相互作用、患者的肝功能、肾功能等。
因此,在进行INR监测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处理。
凝血酶原标准化比率

凝血酶原标准化比率
凝血酶原标准化比率(INR)是一个用于评估人体凝血功能的指标。
凝血酶原是血液凝固过程中的一个关键蛋白质,而INR则是通过比较凝血酶原时间(PT)和正常参考值来标准化凝血酶原时间的比率。
INR的值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的:
INR = (PT / 正常参考值) ^ (1 / √3)
其中,正常参考值通常为1。
INR的值越高,表示血液凝固需要更长的时间,这可能是由于某种原因导致血液凝固异常,如肝病、药物影响、遗传因素等。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INR的参考范围是0.8-1.5。
然而,根据不同的实验室和条件,INR的正常范围可能会有所不同。
例如,某些实验室可能会将INR的正常范围设置为0.9-1.1。
INR的临床应用:
INR主要用于监测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如心房颤动、人工心脏瓣膜植入、静脉血栓形成等。
INR用于评估抗凝治疗的疗效,帮助调整抗凝药物的剂量。
通常,INR值在目标范围内(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可以减少血栓形成和出血的风险。
总结:
凝血酶原标准化比率(INR)是一个用于评估人体凝血功能的指标。
通过比较凝血酶原时间和正常参考值来计算INR,从而反映血液凝固功能。
INR的值越高,表示血液凝固功能异常。
INR的临床应用主要在于监测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帮助调整药物剂量并评估治疗效果。
国际凝血标准化比值

国际凝血标准化比值国际凝血标准化比值(INR)是一种用于评估患者凝血功能的标准化指标,主要用于监测和调整口服抗凝药物(如华法林)的剂量。
INR的测定方法是将患者的凝血时间与一个标准凝血时间进行比较,然后根据不同的国际标准化比值来调整抗凝药物的剂量,以确保患者的凝血功能处于安全范围内。
INR的计算公式为,INR = (患者凝血时间/对照凝血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
其中,国际标准化比值是根据不同的抗凝药物和不同的病情而定的,一般情况下,INR的目标范围为2.0-3.0,但对于特定病情(如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可能需要更高的INR目标范围。
INR的测定方法主要有凝血时间法和快速凝血法两种。
凝血时间法是通过对患者的凝血时间进行测定,然后与标准凝血时间进行比较来计算INR;而快速凝血法则是通过使用特定的试剂盒和仪器来直接测定INR值。
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
INR的监测对于口服抗凝药物的治疗非常重要。
如果INR值过高,患者容易出现出血的并发症;而如果INR值过低,患者又容易出现血栓的并发症。
因此,定期监测INR值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抗凝药物的剂量是非常必要的。
患者在服用口服抗凝药物期间,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INR值的监测,以确保凝血功能处于适当的范围内。
除了口服抗凝药物的治疗,INR的监测在其他一些情况下也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对于急性出血的患者,及时监测INR值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出血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对于手术患者,提前监测INR值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手术的风险,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总之,国际凝血标准化比值(INR)是一种重要的凝血功能指标,对于口服抗凝药物的治疗以及其他一些临床情况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医生和患者都需要充分重视INR值的监测,以确保患者获得安全有效的治疗。
血凝国际标准化比值

血凝国际标准化比值血液凝固是人体内一项非常重要的生理过程,它能够在受伤时阻止出血,并且帮助身体修复受伤部位。
而血凝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则是用来衡量一个人的凝血功能是否正常的重要指标。
INR值的正常范围对于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下面将对INR值的相关知识进行介绍。
INR值是衡量凝血功能的国际标准化比值。
它的计算是通过比较患者的凝血时间与正常人的凝血时间来得出的。
INR值的正常范围通常在0.8至1.2之间,这表示血液的凝固功能正常。
当INR值偏高时,说明血液凝固时间过长,容易导致出血;而当INR值偏低时,说明血液凝固时间过短,容易导致血栓形成。
因此,了解和监测INR值对于预防和治疗血液凝固相关疾病非常重要。
INR值的测定通常是通过抽取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来得出的。
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患者可能需要定期监测自己的INR值,以确保自己的凝血功能处于正常范围内。
例如,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需要密切监测自己的INR值,因为抗凝药物可以影响血液的凝固功能,而过高或过低的INR值都会增加出血或血栓的风险。
此外,一些疾病和药物也会对INR值产生影响。
例如,肝脏疾病、维生素K缺乏症、某些药物(如抗生素、阿司匹林等)的使用都可能导致INR值的偏高或偏低。
因此,在进行INR值的监测和解读时,医生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包括疾病史、用药史等因素。
总之,血凝国际标准化比值是评估一个人凝血功能是否正常的重要指标。
了解和监测INR值对于预防和治疗血液凝固相关疾病至关重要。
患者在接受抗凝治疗或有其他相关疾病的情况下,需要密切关注自己的INR值,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调整。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关注自己的健康。
凝血原酶活动度高于标准,低于国际标准化比值

凝血原酶活动度高于标准,低于国际标准化比值标题:深度探析凝血原酶活动度高于标准,低于国际标准化比值在医学领域中,凝血原酶活动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它反映了凝血系统的功能状态。
当凝血原酶活动度高于标准,低于国际标准化比值时,可能意味着患者存在一定的凝血功能异常。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多个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全面评估,并深入探讨其可能的原因、影响以及处理方法。
1. 凝血原酶活动度高于标准,低于国际标准化比值到底意味着什么?凝血原酶是一种影响血液凝固的重要蛋白酶,其活动度的变化可能会导致出血或血栓等问题。
当凝血原酶活动度高于标准,低于国际标准化比值时,可能提示患者的凝血功能出现了异常情况。
这种异常情况可能会增加患者发生出血或血栓的风险,并且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 可能的原因分析凝血原酶活动度高于标准,低于国际标准化比值的情况可能有多种原因。
其中包括遗传因素、疾病状态、药物影响等。
在深入探讨每种可能原因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这一现象,并为后续的处理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3. 影响及处理方法在凝血原酶活动度高于标准,低于国际标准化比值的情况下,可能对患者的健康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我们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包括病因治疗、药物干预、手术治疗等方面,以保障患者的健康与安全。
4. 个人观点及总结对于凝血原酶活动度高于标准,低于国际标准化比值这一现象,我深感其重要性和复杂性。
在处理这一问题时,医生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情况,结合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最大程度地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为大家对这一问题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本文的全面评估,相信读者已经对凝血原酶活动度高于标准,低于国际标准化比值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对这一问题的观察和处理,以最大程度地保障患者的健康与安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从多个角度对凝血原酶活动度高于标准,低于国际标准化比值进行了全面评估,并从个人观点出发,探讨了其可能的原因、影响以及处理方法。
凝血酶国际标准化比值

凝血酶国际标准化比值凝血酶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是一项用于衡量凝血功能的指标,它通常用于监测患者在接受抗凝治疗时的凝血状态。
INR的测定方法是通过将患者的凝血时间与正常人群的平均凝血时间进行比较,从而得出一个标准化的数值。
在临床实践中,INR的测定对于抗凝治疗的调整和监测至关重要。
INR的计算公式为,INR = (患者凝血时间/对照凝血时间)^ISI,其中ISI为国际标准化指数,用于校正不同试剂所产生的差异。
INR的正常范围通常为2.0-3.0,但在特定情况下,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调整目标范围。
凝血酶国际标准化比值的测定对于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通过监测患者的INR数值,医生可以及时调整抗凝药物的剂量,以确保患者在凝血功能和出血风险之间取得平衡。
此外,INR的测定也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血栓风险,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在进行INR测定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样本采集,采集患者的静脉血样本,并在规定的时间内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
样本采集的质量直接影响到INR的准确性,因此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2. 试剂选择,不同的试剂所产生的凝血时间可能存在差异,因此需要选择与实验室常用试剂相适应的国际标准化指数。
3. 仪器校准,对于自动化凝血分析仪器,需要定期进行校准和质控,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结果解读,INR的测定结果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解读,以指导临床决策。
总之,凝血酶国际标准化比值是衡量患者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标,对于抗凝治疗的调整和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医护人员需要严格遵循操作规程,确保INR的准确测定和解读,以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抗凝治疗。
凝血实验的标准化和质量控制问题WORD

凝血实验的标准化和质量控制问题由于血栓与止血实验的特殊性,故迄今为止仅有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 等三项实验有了标准化的试剂(如PT)、标准品(如Fg)、质控品和统一的报告形式等,其他,如血小板功能、抗凝因子和纤溶因子等检测尚缺乏成熟的标准化方案。
本文就经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和国际血栓与止血委员会(ICTH)或美国国家临床生化室标准委员会(NCCLS) 等国际组织以文件形式公布的PT、APTT和Fg三项实验的标准化和质量控制问题作一简介。
一、标准化和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所谓血栓与止血检测方法的质量控制(质控),是指采用统计学原理,运用物理、化学、生物学的方法,对血栓与止血实验室的技术、操作、仪器、试剂等项的质量水平,进行合理的检测、评价和指导改进,以堵绝误差,提高质量而言。
血栓与止血实验质控的目的,在于提高血栓与止血实验的可靠性。
可靠性首先取决于检测结果的精密度(主要靠实验室内部质控保证),其次取决于检测结果的准确度(主要靠实验室外部质控保证).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在于:1.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依据# 实验结果若为假阳性就会造成误诊、误治;若为假阴性就会造成漏诊、漏治;实验结果偏高或偏低都会影响患者的病情和疗效的判断。
2.提高血栓与止血基础研究的效率和价值# 血栓与止血基础研究的形式就是进行各种实验.实验可靠性好,就能揭示血栓与止血的客观规律,甚至可带来重大理论突破及(或)社会、经济效益;若实验可靠性差或有错误,则不仅费时、费力,徒劳无功,还会造成假象或错误理论.3.有助于人群健康调查和建立血液学参数的正常范围#为了解一定人群的健康水平,建立具有广泛意义的血液学参考值的范围须进行较大规模人群的健康调查,健康调查必须要有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作保障,不然会导致不准确或错误的结果,故质量控制对群体医学也有重要意义.总之,血栓与止血实验室的质量控制,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单位血栓与止血医疗水平和研究水平的高低.因此,应倍加重视。
凝血国际化标准比值

凝血国际化标准比值凝血国际化标准比值(INR)是用来衡量患者血液的凝血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INR值的测定可以帮助医生监测患者是否正常凝血,以及调整抗凝治疗的剂量。
在国际化标准比值的测定中,有一些重要的因素需要考虑,包括患者的血液状况、用药情况等。
本文将就凝血国际化标准比值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介绍,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一重要指标的意义和应用。
首先,凝血国际化标准比值是通过对患者凝血时间和对照凝血时间的比值来计算得出的。
这一比值的计算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从而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比如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用药情况等因素来确定合适的INR目标范围,以便更好地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
其次,凝血国际化标准比值的测定对于抗凝治疗的调整非常重要。
抗凝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
然而,抗凝药物的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凝血功能来调整,以避免出现出血或血栓的并发症。
因此,准确测定凝血国际化标准比值对于抗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非常重要。
另外,凝血国际化标准比值的国际标准化是为了解决不同实验室使用不同试剂和方法所导致的结果差异。
通过国际标准化,可以使不同实验室所得的INR值具有可比性,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此外,国际标准化还可以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医疗合作和交流,为全球范围内的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最后,凝血国际化标准比值的测定需要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
在进行INR值的测定时,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包括标本采集、试剂配制、仪器校准等环节。
同时,医务人员需要接受专业的培训,熟练掌握INR值的测定技术,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只有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化操作,才能保证凝血国际化标准比值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综上所述,凝血国际化标准比值是一个重要的血液凝血功能指标,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凝血国际化标准比值的深入了解,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测定方法在1935年由Quick创建 – 检查外源性凝血系统诸因子及相关抑制物的重要筛选
试验 – 监测口服抗凝剂治疗的重要手段
• PT测定受多种因素影响,必须进行标准化和质量控 制,以提高检测的精密度、准确性和可靠性
凝血酶原时间(PT)的标准化问题
— 组织凝血活酶标准化:国际参考品
凝血实验的标准化问题
— 标准化和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 血栓与止血检测方法的标准化和质量控制
– 采用统计学原理,运用物理、化学、生物学 的方法,对实验的技术、操作、仪器、试剂 和标本等项目的质量进行合理的管理、检测 和评价,以标准化和质量控制来杜绝误差, 提高实验的精密度、准确性和可靠性。
凝血实验的标准化问题
• 仪器法测定应严格按照仪器的操作说明书进行
凝血酶原时间(PT)的标准化问题
—报告方式的标准化
• 以PT秒数(S)报告 • 以患者血浆PT(S)/正常对照PT(S)的比率(PTR)报告 • 在口服华法令类抗凝药物治疗监控时,应报告国际
正常化比率(INR)
INR=PTRISI INR=Antilog(ISI×logPTR)
凝血酶原时间(PT)的标准化问题
—推 荐 方 法
• 原理
– 将组织凝血活酶和钙离子加到枸橼酸抗凝血浆中, 在37OC保温,测定血浆凝固时间即为PT
• 标本采集和处理
– 用硅化玻璃或塑料注射器抽取空腹静脉血 – 按9:1比例加入含0.109mol/L的枸橼酸抗凝剂的
硅化玻璃或塑料试管中,轻轻混合均匀 – 以2000~2500g离心15分钟,分离乏血小板血浆 – 正常对照血浆,男女各10名以上,血浆冷冻干燥
—推 荐 方 法
• 仪器(手工法)
– 经校正的秒表、恒温水浴箱或电热块、水深能浸试 管3cm以上且表面无划痕的10mm试管、经标定的 0.1mL移液管
• 仪器法
– 各种自动或半自动血凝仪,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
凝血酶原时间(PT)的标准化问题
—推 荐 方 法
• 操作步骤(手工法)
血浆 预温(不超过10分钟)、0.1mL
或-80OC保存
凝血酶原时间(PT)的标准化问题
—推 荐 方 法
• 试剂
– 抗凝剂:109mmol/L枸橼酸钠溶液 – 凝血活酶试剂:市售商品,应有ISI、批号、有效期 – 氯化钙(CaCl2)溶液:25mmol/L – 质控物:正常和异常对照血浆
• 配置试剂的水必须符合一级纯水标准
凝血酶原时间(PT)的标准化问题
– 用RP标定工作制剂(WP)
凝血酶原时间(PT)的标准化问题
— ISI 的 标 定
• 测定方法
– 每天收取2份正常人血浆和6份口服抗凝剂达6周的患 者血浆,共收集60份标本,每份标本测定两次
• 结果计算
– 双对数作定标曲线:
横坐标:WP测定结果;纵坐标:RP测定结果 回归方程求出斜率b ISIWP=ISIRP×b
• ISI愈接近1.0,试剂愈敏感 • 生产厂商的产品必须标有ISI
凝血酶原时间(PT)的标准化问题
— 测定结果的报告方式
• 1985年ICSH和ICTH推荐
– PT监测口服抗凝剂报告方式是国际正常化比率(INR)
• 计算公式:
INR =
病人PT(秒) 正常人PT(秒)
ISI
= PTRISI
凝血酶原时间(PT)的标准化问题
— 标准化和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 标准和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 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依据 – 提高血栓与止血基础研究的效率和价值 – 有助于人群健康调查和建立血液学参数的正常范
围
•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地区、单位血栓与 止血医疗和研究水平的高低。应倍加重视。
凝血实验的标准化问题
— 凝血酶原时间(PT)的标准化
应分开几天采血、测定,以减少天间误差
PT试剂
预温(不超过30分钟) 0.1mL
CaCl2溶液 预温、0.1mL
混合、计时
37OC
测得的时间(秒数)即为PT时间
出现纤维蛋白
凝血酶原时间(PT)的标准化问题
—推 荐 方 法
• 操作要求
– 每次测定两管,按平均值报告 – 最后的混合液pH应为7.2~7.3 – 每批同时做正常和异常对照,方法完全相同
• 单一组织凝血活酶国际参考品
– 组织提取物的生理盐水悬液制剂
WHO原级凝血活酶参考品,如:BCT67/40 WHO以BCT67/40标化的次级参考品:
BCT68/434、BCT70/178、BCT/253、RBT/79等
• 复合组织凝血活酶国际参考品
– 组织提取物的生理盐水加适量的纤维蛋白原、因子Ⅴ 和氯化钙组成的制剂,如OBT/79等
• ICSH规定,不再用稀释曲线或百分比(活动度)报告
凝血酶原时间(PT)的标准化问题
—参 考 值
• 由于仪器、试剂不同,很难统一规定参考值 • 实验室参考值
– 每年或实验条件变化时应建立实验室参考值 – 参考值测定的一切条件均应与患者测定条件相同 – 健康供血者:
至少20个18~55岁男性和非妊娠、月经期妇女,不服药 并在平静状态下采血。
凝血实验的标准化问题
凝血实验的标准化问题
• 本报告内容
– 对ICSH、ICTH和NCCLS等国际组织以文件 形式公布的有关PT、APTT、Fg实验的标准 化及其重要性进行简单叙述
凝血实验的标准化问题
一、标准化和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二、凝血酶原时间(PT)的标准化 三、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标准化 四、纤维蛋白原测定(Fg)的标准化
• 目前世界各国广泛应用WHO参考品来校正本地生产 的组织凝血活酶参考物
凝血酶原时间(PT)的标准化问题
— 组织凝血活酶工作制剂的ISI
• 国际敏感度指数(ISI)
– 为使不同敏感性的组织凝血活酶在检测中能得到同样 的结果所制定的共同敏感性指标
• 具体方法
– 用国际参考品(IRP)标定本国、本地区、本实验室的参 考制剂(RP)
— 仪 器 特 有 的 ISI
• 手工法与仪器法之间,不同仪器之间测定PT的 INR之间仍有差异
– 同一种ISI=1.12的Thromborel S试剂进行同一个 标本测定,获得以下PT均值:
ACL:10.7秒、Cobas Fibro:12.1秒、Coaga-Pet:11.1秒
• 专家建议:
– 对于不同的仪器采用“仪器特有的ISI”或称区域 性ISI来计算INR,以使结果具有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