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体有机重构在农村土地生态修复中的具体运用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体有机重构在农村土地生态修复中的具体运用研究
作者:张杭州
来源:《农业灾害研究》2021年第08期
摘要近年来,伴随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我国农业产业规模也在逐步扩大。
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农业产业的经济水平,必须加大对土地资源的管控力度,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推动我国农村土地生态的修复进程,确保土地生态结构的平衡,进而实现我国农业产业的优质高产。
本文着重围绕农村土地生态修复环节中土地有机重构技术的具体应用进行深入探究,旨在推动我国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土体有机重构;农村土体修复;方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1)08–0158–02
Application of Soil Organic Reconstruction in Rural L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ZHANG Hang-zhou (Weinan Branch of Shaanxi Land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Group Co.,Ltd, Weinan, Shaanxi 714000)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the scale of China's agricultural industry is also gradually expanding.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economic level of China's agricultural industry, we must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land resources, use advanced technical means to promote the restoration process of China's rural land ecology, ensure the balance of land ecological structure, and then realize the high quality and high yield of China's agricultural industry.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of land organic re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 the link of rural l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agricultural industry.
Key words Soil organic reconstruction; Rural soil restoration; Method; Specific application
土体是在漫长的岁月变迁中不断受到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而发展形成且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有良性和恶性两个方面。
土体有机重构是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出发点,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加快或减慢或逆转土地结构变化的一种方式,运用物理、化学及生物重构的方法来对土体进行重构,不仅可以提升土壤的质量,还可以进一步地扩大耕地面积,从而有效缓解我国土地资源紧缺的问题,以构建新的生态结构为基础,实现我国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通过全面
探究构成土体的材料、结构及生物营养等方面,借助复配、置换以及增减等技术方式,达到对土体结构重构的目的,从而进一步提升土地质量[1]。
1 土体有机重构技术的要素
1.1 土体物理重构
在土体物理重构中土体颗粒重构与土体剖面层级重构通常可以同步展开,在实践活动中,主要采取因地制宜的原则,通过合理地应用土地工程技术手段,改良土体剖面构型,并在耕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合理地调整土壤的肥力及稳定性,确保整个土体剖面层级的形成能够朝着有利的方向进行。
土体颗粒重构主要包含保土和改土两个方面。
保土主要是指通过工程技术或生物改良技术,使土体流失量能够保证在合理的阈值范围内,其中控制土体流失量是一个关键环节。
改土的主要作用是为了进一步优化土体颗粒级配,通过改变土体三相的组成,进一步提升土体的有机质及养分含量,同时确保土体结构的平稳性,通过改良土壤性状,从而达到提升土体肥力的目的[2]。
1.2 土体化学重构方法
对碱性土体而言,化学重构的关键之处在于合理运用土壤改良剂,以达到减少或消除土壤盐分和碱分的目的。
其主要原理体现在通过吸附交换胶体离子实现酸碱中和反应。
在实践环节中,通常会运用到以下四種方法:施用生物有机肥、施用脱硫石膏、施用硫化铁或绿矾等以及施用生理酸性肥料[3]。
对酸性土体而言,化学重构的关键之处在于调节土体酸性,为植物的健康生长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在对酸性土壤实施化学改良时,必须联合水利和农业等相关措施,以实现良好的改良效果,具体实施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运用石灰或磷石膏,二是运用硼泥类物质,三是运用有机物质。
1.3 土体生物重构方法
土体生物重构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化学手段进一步提升土壤品质,通过进一步优化和改良土壤微观结构,构建良好的土壤生态环境,帮助土壤进行自我修复,提升粮食种植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具体实践环节中,通常会运用适量的绿肥、有机肥及复合肥料,达到改善土壤氮、磷及钾含量的目的,为农作物健康生产提供必要的有机物质和营养元素。
2 农村生态环境现状
2.1 环境污染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农民物质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升,农村的生活垃圾也呈现出递增的趋势,如果不及时处理这些生活垃圾和废弃物,就会破坏农村周边的生态环境。
与此同时,由于缺乏资金,导致无法妥善地处理这些废弃物,很多电子废弃品和塑料制品等非降解材质的物质被排放到生态环境中,使农村的土壤、水资源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污染。
2.2 水土流失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持续缩减,农耕土地资源紧缺的问题正在不断阻碍着我国农村经济水平的提升。
再加上农民环保意识的匮乏,不合理地开发利用山林和草原等资源,加剧了水土流失,破坏了当地生态结构的完整性,农耕土地养分大量流失,且流失的地表土不断地流入江河,随着不断沉淀堆积必然会造成河流淤塞等,影响河流整体的蓄洪能力,在遇到自然灾害时会造成严重的损失。
3 在农村生态环境修复中土体有机重构技术的具体应用
3.1 污损土体的重构应用
如果不对已经出现污损的土地资源进行及时治理,就会严重破坏周边的生态环境,带来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由于废弃物肆意堆放会对土体的结构和养分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这种土地资源已经无法为作物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因此,在修复时,可以运用铲高垫低的形式,清理主要污染物,通过重构土体剖面的方式恢复土地的生产力。
同时,在转移污染物后,碾压处理渣堆,使其成为重构剖面的地基。
通过合理设计不同土层厚度,提升土体的生产力,实施合理的培肥操作,同时在土壤中投放适量的蚯蚓等生物有利于加速处理重金属。
通过以上这种处理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施工成本,还可以进一步拓展耕地面积,提升土地的合理利用率,进而逐步增加农民收入,大幅度地提升土壤质量,确保农村生态结构的完整性。
3.2 沙化土地的重构应用
水土流失问题在农业发展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特别是一些水资源相对短缺的农村地区,耕地的水土流失对当地经济的影响极为严重。
因此,为改善土地水土流失问题,要选择合理的方法重构土体。
在具体实践环节中,可以混合處理沙子与砒砂岩这两种材料,将二者的属性更好地进行互补,在保水保肥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
通过开发利用农村某些地区的沙地,结合沙地的理化属性,进一步提升沙地的生产力,同时进一步增强沙地的抵御风险能力,大大改善了水土流失现象,对土地的沙化起到了很好的抑制作用,对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和提升生产劳动力水平等方面有着良好的反响。
3.3 贫瘠土地的重构应用
荒石滩由于受到土地贫瘠、漏水漏肥及植被覆盖率较低等因素的制约,加大了该地区土地治理的难度,通过合理应用土体有机重构技术,在有效治理方案的执行下,使贫瘠土地转变为耕作土地,进一步地拓展我国耕地面积。
在荒石滩等贫瘠土地的具体治理环节中,一般在砾石层实施覆土处理,覆土的厚度一般保持在30~60 cm之间。
同时,还需要依据当地的环境因素和经济因素考量。
为有效节约土壤资源,需要依据当地的资源情况,优化和改良耕作层的土壤结构,同时可以在覆土层中混合沙和页岩等材料。
此外,为确保新建耕作层的稳定性,还需要通过土地平整、灌溉、排水、农田防护及生态保护等相关措施,以增强其效果。
3.4 沟壑土体的重构应用
部分丘陵沟壑地区由于自然生态环境较为薄弱,存在着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近年来,我国政府部门针对如黄土高原这类丘陵沟壑地区大力推广退耕还林及种植林果等措施,使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但逐步缩减了农村的可利用耕地面积,造成粮食总产量持续下滑。
经研究发现,水土流失形成的流域沟道中通常水资源充沛、土壤肥沃、地势优越、蕴藏着丰富的潜在耕地资源,在合理整治后,这部分土地资源变得非常适宜农业生产。
在具体治理环节中,为维持耕作层土壤水肥条件的可持续性,对田块土层厚薄不均的区域要进行厚度整治。
在整治过程中,挖土厚度25 cm以上,填土厚度50 cm以上应进行表土剥离,在田块内部另行堆放,然后根据土体厚度进行增加处理,填土完工后再回填,以保持耕作层土质不变。
在回填土体时,为保证土体结构稳定、水肥条件适宜,应使土层厚度不低于50 cm,并合理控制各层土壤容重结构,上层(20~30 cm 容重1.1~1.2 g/cm3),中层(20 cm容重1.3 g/cm3),下层(10 cm容重1.5 g/cm3)。
4 结束语
土地有机重构技术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通过合理运用该技术,可以大幅度地提升我国农村土地资源的整体质量,同时可以进一步扩大农用耕地面积,有效缓解我国土地资源紧缺带来的压力。
此外,通过运用土地有机重构技术,还可以缩减或消除已经污染的土地资源,提升农村区域粮食种植的安全性,确保农村土地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对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建设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刚.煤矿采空区土体有机重构对植被恢复效应及生态环境影响的探讨[J].南方农业,2020,14(27):189-191.
[2] 袁延西.土体有机重构与地层构建关系在土地整治项目中的应用[J].农家参谋, 2018(14):225,211.
[3] 魏静.基于土体有机重构的不同培肥措施对粮食产量的影响[J].西部大开发(土地开发工程研究),2017,2(2):15-18.
责任编辑:黄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