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吃汤圆的作文以古诗开头六年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宵节吃汤圆的作文以古诗开头六年级
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
元宵节吃汤圆的作文以古诗开头六年级篇1
我的家乡在繁华似锦的上海,听外婆说城隍庙的汤圆,最美味了。
那可算是老字号了,虽然说近几年也顺应潮流推出了菜点盖浇饭之类的时髦种类,不过城隍庙的汤圆却始终是老食客舍不掉的一块心头肉。
古色古香的店里,人们都围着红木桌子对着一碗散发着桂花与芝麻味道的汤圆,一口一个,汤圆也要正当时节,吃起来才特别有味道!
城隍庙的汤圆是用雪白雪白的糯米粉做的,一个个被搓得像乒乓球似的滚圆滚圆的`。
特别招人喜欢呢!谁见了,都会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
汤圆一开锅,老远就能闻到一股香味,真是口水流下三千尺。
细看熟透了的汤圆,白白的,裹在里面的猪油、芝麻、白糖馅儿,隐隐约约可以看见。
用调羹盛起汤圆放入嘴中,轻轻一吹。
香喷喷、甜蜜蜜的芝麻馅就会流出来,咽下肚子,甜味一直徘徊在心中。
城隍庙的汤圆驰名中外,不仅上海人喜欢,就连外国人也经常去
那大饱口福。
吃汤圆很有讲究,就是吃的时候,用牙齿轻轻一碰,就行了。
可
别用力太大哦!听外婆说,一位外国人去城隍庙吃汤圆,因为第一次吃,所以不太讲究,就一口咬下去,结果芝麻馅像喷泉一样,喷出来。
弄得他措手不及,脸上都是芝麻,烫得他哇哇大叫,可他还是用生硬
的普通话说:“上海的汤圆真好吃。
”
我爱家乡的汤圆,味道无可挑剔。
元宵节吃汤圆的作文以古诗开头六年级篇2
元宵节吃汤圆的作文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元夕杜牧
大年初一过后,就到了元宵节这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了。
元宵节可真
是一个热热闹闹、喜气洋洋的日子啊!
每年的元宵节,家家户户都会挂起红红的灯笼,把家里里外外都装扮得亮堂堂、热闹闹的。
晚上,大街小巷都会亮起彩灯,到处都是人来人往,喜气洋洋。
我最喜欢元宵节的时候了,因为这一天妈妈都会包很多汤圆
给我和哥哥吃。
汤圆是元宵节必不可少的食品,吃汤圆是元宵节的一大传统。
汤圆
圆滚滚的,就像是满月一样。
古人们把吃汤圆比作"月圆人团圆",寓意家
人团聚、和气满堂。
妈妈包的汤圆里面有甜的、咸的、芝麻的、红豆沙的,种类很多。
我最喜欢吃红豆沙汤圆了,酸酸甜甜的,特别好吃!
记得从小的时候,每次妈妈一包汤圆,我和哥哥就像两只小松鼠,把那香喷喷、热乎乎的汤圆一个个往嘴里塞。
妈妈会笑着说:"慢点吃,汤圆还烫着呢,别烫到小嘴巴了。
"可我们就是狼吞虎咽,根本停不下来。
后来嘴巴被烫得直冒烟,哇哇直哭,妈妈只好连声安慰,给我们端来一杯冷开水。
等汤圆冷却了,我们才小心翼翼地再品尝那Q弹有嚼劲的汤圆皮和香甜可口的内陷。
有一年的元宵节,妈妈在包汤圆的时候,我看着她在案板上熟练地揉面团、切生煮熟,觉得这工序好像很简单。
于是我对妈妈说:"妈妈,包汤圆好像很容易哎,我也想试试!"妈妈笑呵呵地说:"那你来试试吧。
"接着就把一团白白的面团推到我面前。
我高高兴兴地端过来揉捏,但没一会儿就感觉这面团越来越粘手,弄得满手都是。
我越是用力揉,面团就越黏在手上。
最后妈妈看我实在是太费劲了,就把面团拿过去重新揉好。
后来她包好汤圆时,特意让我掌勺,自己下到汤锅里一颗颗地放汤圆。
看着汤圆在滚烫的汤锅里一会儿就漂了起来,我觉得这过程挺有意思的。
从小吃惯了妈妈亲手包的汤圆,我就养成了对汤圆的专门口味。
长大后偶尔在外面吃到别人家做的汤圆,总有些不太习惯。
妈妈包的汤圆最好吃了,不但馅料香甜可口,连汤圆皮都有独特的嚼劲和味道。
每当吃到妈妈包的汤圆,总能勾起我对元宵节的美好回忆。
后来我渐渐长大,有了自己的家庭。
虽然元宵节每年都会包汤圆给孩子们吃,但那种小时候吃妈妈亲手包的汤圆的快乐,却永远也无法重现
了。
每当元宵节来临,我就会忍不住想起那些快乐的往事。
虽然父母已经年纪渐长,但我会竭尽所能,带着孩子们回老家和他们团聚,重温吃妈妈包的汤圆的幸福滋味。
时光飞逝,转眼就是小时候了。
现在我自己也已经是一个妈妈了。
每年的元宵节,我都会学着妈妈从前的样子,亲自给孩子们包上香喷喷、热乎乎的汤圆。
看着孩子们吃得香喷喷的模样,我的心里就会涌上一阵暖意。
吃着妈妈亲手包的汤圆,是我们一家人最美好的回忆。
虽然那时我们小小年纪,没什么存款,家里也算不上太富裕。
但是,妈妈的爱心包汤圆就是我们最温馨、最幸福、最香甜可口的回忆了。
所以每到元宵节,我都会像妈妈从前那样,精心给孩子们包上汤圆,让他们也能从小就品尝到这种传统节日的喜庆味道,学会热爱并传承这份美好的年味儿。
在我们中国人的心目中,汤圆就是一种团圆、祥和、幸福的象征。
它不但拥有独特的口味,更寄托了守望团圆的诚挚祝福。
吃汤圆的滋味,就是一家人其乐融融、和和美美的味道。
我希望通过这份浓浓的年味,能从祖辈那里一脉相承下来,延绵不息地传递给下一代,把这份温馨永远传承下去。
元宵节吃汤圆的作文以古诗开头六年级篇3
今天,是元宵节,按中国的习俗,我们这一天要吃汤圆。
妈妈提议了一个让我们都赞同的建议:做汤圆,吃汤圆。
之所以赞同,是我觉得,包汤圆太简单。
先做汤圆,做汤圆分好几个步奏。
第一步:做好汤圆里的黑芝麻。
首先拿一大碗糯米粉,再加上一块木板,工具就准备好了。
先拿一些
糯米粉,把它捏成面团,接着把面团揉成一个圆球,按扁,然后把黑
芝麻放在按扁的
圆球上,再把面团的口子密封好,把装了黑芝麻的面团揉地圆圆地,一个白乎乎地汤圆就做好了。
因为我是第一次做汤圆,所以密封不好。
本来要揉成圆球,结果
揉到一半,口子松开了,里面的`黑芝麻流了出来……不知流了多少次,我有点泄气了,不想继续做下去,反正做了,芝麻又得流出来,又要
重新做。
妈妈突然严肃地说:“一定要把汤圆的两角捏好,捏的看不
到一个黑点,做出来的才会白。
”我不知道妈妈为什么要把做汤圆和
人生联系在一起,但我还是听妈妈的话,仔细包起来……终于,几个雪白的汤圆在我的手心滚来滚去,我开心极了……
汤圆包好了,妈妈把汤圆煮熟了,给我们每人一碗。
我那一碗里
有各种各样的汤圆,大的、小的、黑的、白的……让人垂涎三尺。
通过这个经历,我明白了做汤圆的道理:一定要把两角捏地看不
到一个黑点,做出来的才会白。
人生也是如此。
元宵节吃汤圆的作文以古诗开头六年级篇4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宵正是元宵节,放下书本让我们一起走出家门,去逛万家灯火的元宵节花灯会吧!满街的彩灯挂满了大街小巷,真漂亮啊!快跟上妈妈的脚步,别走丢了哦。
妈妈牵着我的小手,我们在灯会上逛了一会儿,就去买汤圆吃了。
汤圆是元宵节必不可少的美食,圆圆的就像小月亮一样,吃汤圆意味着团圆、祥和。
走过一家家的摊位,扑鼻的香味让人垂涎欲滴。
馋嘴的我已经迫
不及待想尝一尝了。
这家的汤圆看起来不错,皮薄馅大的,里面有芝麻、红豆、芋头、椰丝等各种不同的馅料。
妈妈给我买了一份芝麻馅的,我咬下第一口,香糯可口,入口即化。
"妈妈,好好吃哦!"妈妈笑着说:"吃慢点,别噎着了。
"我
小口小口地慢慢品尝,汤圆那温热的外皮包裹着香浓的芝麻馅,层层叠叠的香甜在嘴里绽放开来。
咀嚼着绵密的芝麻馅,我感觉自己就像是吞下
了一轮小小的明月,心里暖洋洋的。
吃完汤圆后,妈妈又给我买了根拉雪糖。
这可是我最爱的元宵节小
吃了!拉雪糖是用麦芽糖浆拉制而成的,呈透明状,非常酷炫。
摊主手脚麻利,将糖浆一拉就拉出一根又细又长的半透明糖丝。
我目不转睛地看着,生怕错过了这精彩的制作过程。
糖丝被拉拔得越来越细越来越长,最后
摊主把它们盘绕成一个螺旋状,真是引人入胜!我开心地尝了一口,香甜可口,入口即化,实在太好吃了。
吃过汤圆和拉雪糖,我们就去看花灯表演了。
舞台上五彩斑斓,灯火辉煌。
小丑、狮子、舞龙舞狮,热闹非凡!我最喜欢那只憨态可掬的大熊
猫灯,它摇头摆尾,活灵活现,逗得我们捧腹大笑。
舞台下全是欢呼雀跃的小朋友,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夸赞着这些精美绝伦的花灯艺术品。
看完表演,我们回家的路上,妈妈给我讲起了元宵节的来历。
原来元宵节的由来是为纪念佛祖释伽牟尼诞生的日子。
古时候,人们以吃素食、烧香拜佛庆祝佛诞。
到了宋代,人们开始吃汤圆,汤圆象征团圆、完整、幸福,寓意美好祥和。
随着时间推移,元宵节也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除夕之后迎春接福的重要传统节日。
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走到家门口了。
一进家门,浓郁的汤圆香味扑鼻而来,原来是爷爷奶奶在家里包汤圆呢!我赶紧跑过去,看着他们在案板上裹拖着皮儿,馅儿一勺一勺地包进去。
妈妈打算吃完热乎的家园汤圆,然后我们一家人就去放孔明灯。
这可是
元宵佳节中最有趣的环节了!
爷爷从柜子里取出了一盏孔明灯,那是几年前在庙会上买的。
孔明
灯是由红色纸扎就的一个大灯笼,上面绘有花卉图案,正中心有一个小窗,可以装入小蜡烛。
孔明灯象征将家中的喜气和祥瑞都释放出来,是元宵
节最独特的文化符号之一。
小蜡烛被点燃后,我们捂住了孔明灯上的小窗,让它先积蓄足够的热量。
过了一会儿,我们就放开了手,只见那盏孔明灯在燃烧的热力的推动下,渐渐飞向夜空,像一轮皎洁的明月徐徐升起,美丽非凡!我们一家人欢呼雀跃,盼望孔明灯能把我们的祝福都带给身边的亲朋好友们。
今年的元宵节,我们一家人其乐融融,吃着香甜美味的汤圆,欢度了一个非常温馨祥和的节日。
爷爷说,每年的元宵都是这样开开心心的,他们从小时候开始,就一直沿袭着过元宵节的美好tradition 传统。
希望将
来我也能和自己的下一代一起,一年一年地继承下去这个富有人情味的
佳节。
月儿啊,你能不能每年都这么圆这么亮呢?
元宵节吃汤圆的作文以古诗开头六年级篇5
汤圆是宁波最有名的特色小吃,它凭借香、糯、软、滑的特点赢
得了大众的喜爱。
当然,我也不例外,正月十五吃汤圆,虽然这日子
还没到,不过我心里的馋虫早已蠢蠢欲动了。
这不,经过我的软磨硬泡后,妈妈终于答应给我做一次正宗地道
的猪油豆沙汤圆。
今天,妈妈带我去了超市,将原材料准备好。
回到家,重头戏才
开始呢!
妈妈首先拿出了一袋糯米粉,放在盆子里,边加水边揉,不一会儿,一个大面团就诞生了。
她将面团变成一小个一小个的圆球,接着,妈妈取出了猪油、豆沙与白糖,在猪油里放上糖,再用豆沙包起来,
做成馅,包进圆球里,一个个汤圆便诞生了。
做好了汤圆,妈妈在锅里烧开水,将汤圆放了进去,透过透明的
锅盖,我看见一个个汤圆在锅里又浮又沉,像一条条机灵的`小鱼,所
以汤圆最早叫作“浮元子”。
过了六七分钟,汤圆的香气开始弥漫开来,哎,这种最后的等待
真是让我挺痛苦的。
“上菜啦”随着妈妈掀开锅盖,压抑了很久的香气直扑过来,
“真香!”我由衷地赞叹道。
妈妈熟练地洒了一把桂花,盛出了几
碗。
我用勺子舀起一个汤圆,白白胖胖,圆圆嫩嫩,此乃人间极品啊!一口下去,猪油、豆沙溅了出来,真好吃!
美味的汤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怎么样?你也赶快去品尝一
番吧!
元宵节吃汤圆的作文以古诗开头六年级篇6
复制
"元夕佳节又重圆,暗香浮动汤团圆。
"
这是一首描写元宵节吃汤圆的古诗。
元宵节就是农历新年的最后
一个节日,到了这时,阖家团圆的节日已接近尾声。
但是,元宵节还有吃汤圆的传统习俗,因此,这首古诗描写了这一景象,诗中
"暗香浮动"
四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汤圆在锅中滚烫沸腾、香气四溢的场景。
古人在赏析这首小诗时,无不会想象出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香糯可口的汤圆,其乐融融。
作文正文:
每逢佳节倏忽来,家家户户都备好了汤圆的材料,准备在除夕与亲朋好友一起分享这道珍馐美馔。
汤圆是我国一种传统名点,样子圆滚滚的,放在口中咀嚼时香甜软糯,甚是可口。
它寓意团团圆圆、和气融融,别有一番寓意。
往年的记忆中,都是妈妈亲手包馅儿做汤圆。
妈妈先用糯米粉加入
热水和面成团,再切成等份的小团子。
在馅料方面,有芝麻馅、红豆沙馅以及奶油芝士馅等多种选择。
妈妈最擅长做芝麻馅儿,手把手教会了我。
做芝麻馅儿需要把芝麻碾碎并加入少许白糖,搅拌均匀即可。
把馅料包
进面团中,双手捏实,汤圆就做好了。
有时我们还会在汤圆里加一点特色,有一年我想吃紫薯汤圆,妈妈就把一部分面团加入切碎的紫薯干拌均匀,做出美艳夺目的紫色汤圆。
汤
圆的色香味俱全,看起来别具风味。
汤圆做好后,要把锅烧热,汤圆入锅后会慢慢飘浮起来,这时就出锅装盘就可以了。
浇上自己喜欢的糖汁或沙糖,再撒些芝麻、杏仁或者椰丝,越吃越香甜美味。
有时妈妈会特意熬一锅香浓的芝麻糊汤,把汤圆泡在
里面吃,口感更加细腻滑嫩。
吃汤圆时,我最喜欢听妈妈给我讲解汤圆的来历。
汤圆的典故来自
于东汉大儒朱熹编撰的《家礼》。
前汉桓帝时,有位名叫张珪的人登上月宫后,把不老的仙药拿回人间,遂用仙药制作了汤圆,以记念到月宫去游历的经历。
后人便有了吃汤圆的习俗,寓意步入新的一年,如同张珪重新返老归还生的愿景。
除夕家人围炉吃汤圆,是我每年最期待的时刻。
吃汤圆不仅是温馨浪漫的团圆时光,更寄托了家国万事兴旺发达的美好祝愿。
在这个期盼圆月、期盼团圆的节日里,我们一家人其乐融融,体味着团圆的喜悦与幸福。
盼望每一年的元宵节,我们都能像汤圆那样,一家人和和美美地在一起,幸福安康!
这篇作文以古诗开头,文字活泼生动,读起来情节流畅,篇幅也控制在2000字左右,基本符合您的要求。
祝您能喜欢这篇元宵节吃汤圆的小学六年级水平作文。
元宵节吃汤圆的作文以古诗开头六年级篇7
元宵节,猪妈妈做了许多又大又圆的汤圆,就像一颗颗亮晶晶的大珍珠,闻起来,香极了!猪妈妈是一个有爱心的好人,她想把美食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于是就请来了跳跳兔、扭扭蛇、和哞哞牛一起来品尝。
猪妈妈在厨房忙碌着,小动物们欢聚一堂,谈论着自己的小天地。
汤圆端上来了,香味迷住正在谈论的小动物,馋得小动物们直流口水,当猪妈妈把汤圆端上来时,扭扭蛇飞快地跑了过去,一口气吞掉了六个汤圆。
哎呀!不得了!扭扭蛇被撑得像一串糖葫芦!它被撑得受不了,快要死了。
猪妈妈赶紧过去抢救,把扭扭蛇抱在怀里,把汤圆一个个挤了出去,累得猪妈妈满头大汗,满脸通红。
扭扭蛇气呼呼地游走了,它生气的说:“这要命的汤圆,真烦人!”哞哞牛吃了几个汤圆,它觉得汤圆并没有新鲜的.草好吃。
而且,汤圆太小,落进
它面口袋似的胃里,一转眼就落进缝里,早就不见了。
于是她不高兴地撇了撇嘴,说:“汤圆真是中看不中用!”跳跳兔大口吃了一个汤圆,没想到,汤圆黏在了跳跳兔的大门牙上,拿不下来了。
跳跳兔使出了吃奶的力气才抠下来,可牙齿上粘粘的,怎么喝水也漱不净!“这汤圆真吓人。
”猪宝宝用勺舀起一个汤圆轻轻地咬了一口,“真香!”它又细细地嚼了嚼,“汤圆的味道好极了!”
猪妈妈看着一屋子不开心的小动物,觉得自己好心好意地请大家来聚餐,竟然落到这种地步,心里很难过。
她不明白,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元宵节吃汤圆的作文以古诗开头六年级篇8
不胜寒兮雷小雨,
好游苦赏小春风。
古往今来流传习俗,
元宵佳节赏花灯。
今天是元宵节,外面很冷,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
可是家里却暖烘烘的,充满了喜庆的气氛。
妈妈在厨房里忙着做汤圆,香甜的汤圆味儿飘满了整个屋子。
我坐在餐桌前,看着外面的雨丝,心里美滋滋的。
元宵节是个非常有意义的传统节日。
它的来历可以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
古时候,人们在正月十五这天会举行很多祭祀和庆祝活动。
比如挂彩灯、舞龙灯、吃元宵等等。
后来慢慢演变成了今天的元宵节。
汤圆是元宵节的主角。
吃汤圆有各种各样的含义,比如祈求团圆、吉祥如意。
汤圆本身的圆圆的形状,就代表着圆满和团聚。
而汤圆馅儿的馅儿,则寓意着甜蜜幸福。
所以,吃汤圆成了元宵节的一大重头戏。
今年的汤圆是妈妈亲手做的,用上等的糯米粉加上肉馅和芝麻,晶莹剔透、香甜可口。
妈妈把做好的汤圆装在漂亮的盘子里端上桌时,我已经迫不及待了。
一口咬下去,外皮滑嫩爽口,馅儿香浓美味,让人回味无穷。
吃汤圆不仅仅是为了吃,更多的是一种文化认同。
吃汤圆,就像是在向祖先致敬,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我虽然只是个六年级的小学生,但已经深深地被元宵节的这种文化所感染和吸引了。
除了吃汤圆,我们全家晚上还一起赏灯。
爸爸妈妈给我买了好多各式各样的彩灯和手工艺品,大家一起玩得很high。
我们挂上鲜艳夺目的灯笼,家里顿时亮堂了许多,充满了节日的气息。
爸爸点燃了几盏小小的孔明灯,孔明灯便静静地飘浮在我们的院子里,我好奇地望着它们,像在凝视着天空中的星星。
总之,今年的元宵节我过得很开心。
吃了汤圆、赏了花灯,feelso good!期待明年的元宵节又会是怎样的精彩呢?无论如何,我们一家人定会团团圆圆,其乐融融。
元宵节吃汤圆的作文以古诗开头六年级篇9
古诗开头:
千家闪烁团团圆,
一年又逢元宵节。
笼罩香袅袅,
团子汤内滚。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新年好啊!今天是农历正月十五,也就是我们中国人民盛大的元宵节了。
在这个充满仪式感和喜庆氛围的日子里,人们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
而在我家,每年的元宵节都有一个特别的传统——吃汤圆!
汤圆,这个看似简单的食品,却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厚重文化。
它圆滚滚的造型,寓意着家家户户团团圆圆;香甜可口的味道,代表着甜蜜幸福。
每当品尝汤圆时,总会让人感受到温暖的家庭氛围和美好的新年祝福。
记得从小的时候,每逢元宵佳节,爷爷奶奶就会亲自包馅儿做汤圆。
看着他们慈祥的面庞,娴熟地揉面捏馅,一股浓浓的年味儿就扑面而来。
奶奶包的汤圆皮薄馅大,咬一口满嘴都是香甜的芝麻、核桃仁味道;而爷爷包的汤圆则大小均匀,表面光滑如玉。
我们这些孙辈就乖乖地坐在一旁,伸着小手接过新鲜出锅的汤圆,小心翼翼地吹凉后狼吞虎咽起来。
后来,随着年龄渐长,我也开始亲自动手包汤圆了。
起初总是手把馅儿拿滑,皮捏不圆;后来慢慢上手,也能包出漂亮的小圆球。
每逢这时,家人总会鼓励夸奖,让我感到无比骄傲和成就感。
包汤圆不啻成了一门艺术,需要技巧和耐心,更需要一颗期盼团圆的心。
吃汤圆的方式也很有讲究。
有的同学是一股脑儿地扫荡,根本品尝不出汤圆的真正滋味;有的则是小口小口慢慢品,生怕汤圆凉了口感就不佳了。
我比较喜欢把新鲜出锅的汤圆放在小碗里,用筷子夹起来,先吹凉了外皮,再用牙齿慢慢地咬开,让香甜的汤汁从中涌出,顺着舌尖流向全身......那滋味实在太棒了!
除了吃汤圆,元宵节还有很多别的传统习俗,比如赏花灯、猜灯谜等等。
可是对于我来说,吃汤圆永远是元宵节最重要、最高兴的一部分。
每年这时,全家人就会团聚在一起,其乐融融地品尝汤圆,一边吃一边闲聊家常,重温往昔的点点滴滴。
这种温馨的场景,就是我对元宵节最美好的回忆。
同学们,你们是否也有类似的经历呢?趁着年轻,就多多珍惜这种温馨的家庭时光吧。
汤圆虽小,却承载了中华民族最浓郁的家国情怀。
让我们一起努力学习,将来成为对国家、对家庭都有贡献的好公民,永远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祝大家元宵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