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重点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重点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
高三语文知识点1
中国现代文学
1.小说《祝福》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彷徨》,鲁迅另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2.我国现代文学第一篇白话小说是鲁迅于__年发表的《狂人日记》,鲁迅原名周树人,另有代表小说《祝福》《药》《孔乙己》《故乡》《社戏》《阿Q正传》,代表性杂文《为了忘却的记念》《记念刘和珍君》《拿来主义》《灯下漫笔》,代表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
3.郭沫若,__年与郁达夫.成仿吾等组织成立〝创造社〞,著有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
4.叶圣陶__年与茅盾.郑振铎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著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夜》.
5.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著有长篇小说《子夜》和两个〝三部曲〞:①《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②《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另有短篇小说代表作《林家铺子》.
6.徐志摩,中国现代诗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代表诗作是《再别康桥》.
7.新中国的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作者是现代剧作家田汉.
8.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中国现代诗人.散文家,代表散文有《春》《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绿》《荷塘月色》.
9.闻一多,中国现代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著有代表性诗集《红烛》《死水》.
10.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长
篇小说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代表作有《茶馆》《龙须沟》.
_.《可爱的中国》一文的作者是革命家.
_.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女作家,著有诗集《繁星》《春水》,儿童作品《寄小读
者》《再寄小读者》,代表散文《小桔灯》.
_.夏衍原名沈端先,现代剧作家,著有报告文学《包身工》,剧本《上海屋檐下》等.
_.长篇小说《边城》的作者是沈从文,《围城》的作者是钱钟书.
_.巴金原名李芾甘,字尧棠,现代作家,著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_.赵树理,现代小说家,〝山药蛋派〞代表性作家,著有长篇小说《李家的变迁》《三里湾》,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
_.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作者是丁玲,《暴风骤雨》的作者是周立波,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的作者是姚雪垠,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诗人艾青的成名作.
_.曹禺,中国现代剧作家,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北京人》.
_.短篇小说《荷花淀》的作者是孙犁,原名孙树勋,〝荷花淀派〞代表作家,著有中篇小说《铁木前传》,长篇小说家《风云初记》,小说散文合集《白洋淀纪事》.
20.长篇小说《上海的早晨》《三千里江山》《红旗谱》《创业史》《保卫延安》的作者分别是周而复.杨朔.梁斌.柳青.杜鹏程.
高三语文知识点2
简介:
《廉颇蔺相如列传》生动刻画了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赵惠文王等一批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他们或耿直或忠厚,或鲁莽或机智,形象鲜明生动,令人叹服.
背景:
廉颇蔺相如列传,出自西汉司马迁所着《史记》卷八十一.战国末,强秦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积极对外扩张.赵国实力比秦稍弱.本篇为合传,以廉颇.蔺相如为主,并记述了赵奢父子及李牧的主要事迹.价值连城.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布衣之交.负荆请罪.刎颈之交.怒发冲冠.白璧微瑕等成语均出自本篇.
字词:
1.赵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赵惠文王,赵国君主,名何.
2.阳晋:齐国城邑,在今山东菏泽西北.
3.上卿:战国时期诸侯国大臣中的官位.
4.宦者令:宦官的首领.
5.舍人:有职务的门客.
6.和氏璧:战国时着名的玉璧,是楚人卞和发现的,故名.事见《韩非子·何氏》.
7.秦昭王:即秦昭襄王,名则.
8.遗(wèi):送.
9.徒见欺:白白地被欺骗.
10.亡走燕:逃到燕国去.
_.何以知燕王:根据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你).
_.境上:指燕赵两国的边境.
_.幸于赵王:被赵王宠爱.幸,宠幸.
_.乃:却,竟然.
_.束君归赵:把您捆绑起来送还赵国.
练习题:
1.例句:〝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A.周郑交恶
B.初一交战
C.合从缔交
D.交不忠兮怨长
2.例句:〝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A.弗听,许晋使
B.临淄有大蛇,长十许丈
C.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D.时人莫之许
3.例句:〝固请,召有司案图〞()
A.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B.至于,理固宜然
C.管仲固谏不听
D.鄙人固陋,不知忌讳
4.例句:〝相如因持璧却立〞()
A.敌不敢至,虽至必却
B.王者不却众庶
C.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D.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高三语文知识点3
一.成语
1.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喻学生超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
2.锲而不舍:比喻做事持之以恒.锲,用刀雕刻;舍,停止.
二.通假字
1.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有〞同〝又〞.
3.虽有槁暴:同〝曝〞,晒干.
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智慧.
5.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资质,禀赋.
三.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
古义:介词〝以〞+动词〝为〞,使……成为.
今义:认为.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3.用心一也/用心躁也
古义:两个词.用,介词,因为;心,心思.
今义: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义:藏身.
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四.词类活用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
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
4.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5.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五.特殊句式
(一)介词结构后置句:
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高三语文知识点4
1)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元代戏曲家.《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
2)杂剧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一本戏限定由男主角(正末)或女主角(正旦)一人歌唱,其他配角一般都只能道白不能唱.由男主角唱的叫末本戏,女主角唱的叫旦本戏.
3)曹禺,原名万家宝,现代剧作家.《雷雨》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写了周鲁两家八个人物由于血缘纠葛和命运巧合而造成的矛盾冲突.
4)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他的剧本的有《李尔王》《哈姆雷特》《奥赛罗》《罗米欧与朱丽叶》等.
5)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北宋词人.
6)辛弃疾(_40-__),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词人.他于_62年率北方抗金义军万余人回到南宋,但南宋朝廷只派他任地方官,并不用他北上抗金,因此他的词中多表达自己内心的愤慨之思和爱国之情.
7)李清照(1_4-_55),号易安居士,她通晓金石鉴赏,能诗善文,词的成就尤其突出.北宋末年她南渡避乱,不久北宋灭亡,丈夫病死,她只身逃难,境遇悲惨.
8)《拿来主义》选自鲁迅的杂文集《且介亭杂文》.
9)蒙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思想家.散文家.著有《随笔集》.
10)《苏武传》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人,史学家和文学家.
_)《张衡传》选自《后汉书》.范晔,南朝人,历史学家.
高三语文知识点5
中国建筑的灵魂
北京清华园中有一座雕像,被人称为这所大学中的第十二座雕像:儒雅的梁思
成先生,戴一副眼镜,正微微地笑着,平静,坦然,好像刚刚走出家门,到他创建50周年的清华建筑系去上班.
梁思成,我国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他长期从事建筑教育事业,对建筑教育
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曾参加了国徽的设计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等建筑的设计工作,对建筑设计的民族形式进行了探索.梁思成教授,是我国最
早用科学方法调查研究古代建筑和整理建筑文献的学者之一.他的学术著述,引起了中外学者的重视,他的著述是我国建筑界的一份宝贵遗产.
据历史记载,北京和平解放之前,毛泽东曾秘密派人拜访梁思成,请教北平城内历史古迹的保护问题.解放初期,梁思成曾就保护北京城墙奔走呼吁,并为此遭到
不公正对待.梁思成在他的文章中,反复表达的思想是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他呼吁:〝中国建筑的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一国一族之建筑是反鉴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之面貌〞.他满怀忧患意识地提醒后人:〝一个东方古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
这事实明显的代表为我们文化衰落消失的现象.〞
本文运用简洁.严密.明晰的语言,通俗易懂地阐明了中国建筑体系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的地位.地理分布.形成年代和历史意义,重点概况了中国建筑
在结构和装饰上的基本特征,提出了中国建筑学的〝文法〞理论,以及各世界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是梁思成建筑美学思想的具体体现.
作者先将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九点,内容可囊括成三个大的方面:中国建筑的总体特征,中国建筑的结构特点,中国建筑外观.颜色.装饰等方面的特点.
最新高三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