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分析和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分析和
对策
摘要:目的:对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常见的风险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

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19年10月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共计2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的分为对照组以及实验组。

对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而对实验组的患者,则在总结对照组患者护理中出现问题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处理对策后再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满意度、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和对比。

结果:实施针对性措施后的实验组患者在住院满意度以及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率均优于采用了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患者,且两组患者在以上两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心血管内科是临床上较高危的科室,在对心血管内科患者进行护理时,需要充分总结护理过程中常见的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并将其经用到护理工作当中,能够有效降低护理工作中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风险;处理对策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2019年8月至2019年10月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共计2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的分为对照组以及实验组。

对照组的患者共计100例,在其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对其进行护理,男性患者59例,女性患者41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1.48±3.82岁。

实验组患者是在对照组患者护理相关问题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来进行护理的,其中男性患者57例,女性患者43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4.02±3.18岁。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因素之间存在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可
以用于本次研究。

在开展本次研究前,向两组患者均说明本次研究的目的以及需要采用的护理措施,两组患者均表示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心血管内科常规的护理模式对其进行护理,而对于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产生各种问题的基础上,根据所产生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处理对策,并将其融入日常护理工作当中。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进行统计和对比。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选择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作为观察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18.1.0对研究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同时运用卡方检验、t检验以及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意义的处理。

当上述选择的观察指标在对照组患者以及实验组患者之间的差异计算P<0.05时,则认为该项观察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层面的意义。

二、结果
组别n不良事
件发生数
不良事
件发生率
护理满
意度
对照组10099%79%实验组10011%98%
P--<0.05<0.05
通过上述数据可以发现,实验组患者无论是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还是对护
理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且在上述两个指标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三、讨论
对于临床工作来说,心血管疾病是常见的疾病之一,它对于人体的危害是比
较大的,其致残率及致死率均较高,有数据统计显示,心血管疾病是当前导致人
类死亡的首要疾病。

而心血管内科的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时,往往面临着较
大的工作量和较高的风险,而医院想要有效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首先需要注意
的便是加强心血管内科患者的护理力度,对常见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和探究,并针对这些问题总结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有效提升心血管内科患者的护理质量。

对于心血管内科患者来说,在进行护理工作时常见的风险包括患者因素、护
理人员因素等两个方面。

当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难以胜任心血管内科的工作时,
就有可能对患者的护理存在一定的疏忽,从而可能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

而患者
因素,则主要是指由于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不够充分,对于自身所患的疾病
盲目的恐惧,和临床医师以及护理人员的配合不够好,治疗的依从性不够高,最
终导致临床护理工作风险的产生。

针对以上两个方面的风险,心血管内科的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时,需要从这
两个方面入手制定相应的对策来予以解决。

首先,针对护理人员自身的因素,可
以从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方面入手进行予以改进。

心血管内科的护士长需要
对所有的护士进行统一化管理,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工作时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常见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来进行改进,同时还需要对改进后的
效果进行分析。

倘若部分问题在采用改进措施后仍然效果较差,那么就需要更深
层次的分析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

同时,护理部需要对护理人员开展定期的
临床技能培训以及护理专业知识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紧急处理问题的能力。

由于
心血管内科是出现心脑血管紧急事件的高发科室,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应
的急救知识,这样才能够保障科室内的住院患者出现紧急事件时能够得到及时的处理。

另外,心血管内科护理部还需要开展护理人员的责任制度以及分级护理制度,让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提升其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确保护理人员能够积极认真的对待护理工作,对每一位患者的情况掌握于心。

其次,针对患者方面的因素,首先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让患者及家属充分认识到心血管疾病的危害以及相应的防护措施,让其配合临床医师以及护理人员的工作,提升治疗的依从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治疗效果。

其次,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解和掌握,最大程度的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和恐惧情绪,让患者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来配合临床工作,提升治疗效果。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我院心内科200例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之后,可以发现,心血管内科的临床护理工作最常见的风险便是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不够以及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不配合情况,针对这两种情况,临床护理人员首先需要做到的便是提升自身的临床护理工作能力以及护理责任心,最大程度的避免由于护理人员工作失误造成的不良事件发生。

在对心血管内科的患者进行护理时,采用风险评估的方式并制定相应的对策,还能欧有效提升患者对所接受的临床护理的满意程度,因此在临床上具有推广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莉.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分析与对策[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37):59.
[2]汪美兰,黄萍.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分析与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2):222-223.
[3]郝丹.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分析与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4):269-270.
[4]刘丹.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因素与护理方法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19):119+1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