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嫁女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鼠嫁女阅读答案
篇一:老鼠嫁女案例分析
中班《老鼠嫁女》案例分析
中班幼儿语言较之小班有进一步的提高,有意注意正逐步发展,阅读故事喜欢重复的故事情节,且已能开始理解较为复杂的故事内容,对故事情节的趣味性、故事结局的开放性、人物角色的多样性都比小班时有了更高的要求。

而教师有效指导幼儿开展表演游戏能促进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与感悟。

现以《老鼠嫁女》这一作品为例,尝试简析儿童在这一年龄阶段文学欣赏的特点及教师的有效指导策略,并借此进行反思。

一、在作品选择时初探文学作品的教育意义
针对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为中班幼儿选择适合的文学作品,是十分重要的。

这里要特别提到儿童经典童话故事,例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每每提及这些作品,许多老师可能会认为是过时的、陈旧的、难于被幼儿理解的。

但要强调的是,经典儿童文学作品之所以经典并长时间被沿用,一定是有它存在的价值的,这就是作品中优美的文字、丰富的想象、正恶分明的人物以及缤纷的故事画面,所以文学作品的选择首先应考虑其教育价值及文学意义,而不是考虑作品的更新时间。

《老鼠嫁女》这一作品,在我园已尝试过多次不同形式的表演。

这个故事并不是最新创作,也非其故事有多么深远的内涵及意义。

我们主要看中的是故事内容的趣味性、人物角色的多样性、故事情节的重复性等多种吸引幼儿进行深度阅读的特点。

教师进行故事讲述时,孩子们果然对故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故事中老鼠们滑稽的想法以及天真的语言,让孩子们忍俊不禁。

太阳、云朵、大风、围墙的连环出现,台词的重复问答,引发幼儿参与故事讲述的热情。

二、在师幼互动中丰富文学作品的情节内容
在成功激发幼儿表演《老鼠嫁女》这一故事热情后,教师就该与幼儿进行深入讨论,不断丰富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为表演做准备。

在讨论中,教师请幼儿尝
试表演鼠女儿,顾津竹小朋友说:“老师,我认为鼠女儿肯定很能干,所以她的爸爸妈妈才说要把她嫁给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哦,那你认为鼠女儿怎样能干呢?”老师问。

顾津竹说:“她能唱歌能跳舞,能画画能朗诵。

”其他小朋友接着说:“鼠爸鼠妈的其他孩子肯定也很能干。

”对啊,故事中老鼠就一个女儿,我们可以加入更多角色,这样就有更多孩子可以参与到演出中了。

于是,又有小蜜宝自告奋勇说他会打快板,一诺说她会武术??
在尝试表演鼠妈妈这一角色时,故事中的陈述是:鼠爸爸和鼠妈妈就去找太阳了。

描述过于简单,但这却利于幼儿对于语言对话和故事情节的想象创造。

雨彤在表演鼠妈妈时,说:“太阳孕育世界万物,他一定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我们去找太阳吧。

”其实,过于详细的故
事内容和语言反而会限制了幼儿的想象,雨彤自己加的台词既符合故事情节,又有丰富的词汇。

让她在表演中尝试创作的快乐,拥有成功的体验。

三、在表演练习时挖掘文学作品的可用价值
故事中,老鼠的自以为聪明最后害了自己是这个故事主要表达的内涵,而中国风的元素是现在幼儿生活中所缺少的。

传统服饰,例如小棉袄、花布鞋、小肚兜等,传统婚礼方式,例如大红花轿、媒婆、红盖头等道具。

这些都会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让他们在故事表演中学习更多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没有预设进去的教育内容。

四、在道具选择时回归文学作品的价值本意
故事中老鼠女儿做的花轿,老师本来选用了大的电视机盒子,在中间抠出一个洞让老鼠女儿“坐”进去。

可是,在每次表演游戏进行时,总是因为箱子太笨重,孩子拿取不方便而使游戏中断,影响了孩子们游戏的情绪。

对“大花轿”的改进迫在眉睫,在师幼集体智慧及参考网络信息后,“大花轿”变成了两根长长的竹竿,在竹竿上挂上红丝绸,贴上大大的“囍”字。

这样一来孩子们“抬花轿”就方便多了,游戏进行的更为流畅。

老鼠嫁女要敲锣打鼓,这是典型的中式传统婚礼。

所以服饰的选择、道具的采用,应尽量体现中国传统元素。

给鼠爸鼠妈穿上大红袄,鼠小弟、鼠老大穿上红
肚兜,给鼠小妹盖上红盖头,准备小喇叭、锣、鼓等民俗乐器。

孩子们玩的不亦乐乎。

篇二:语文阅读短文练习题(2)及答案
语文阅读短文练习题(2)及答案
(40分钟完成)
(一)传递
①夜色凄冷,阵阵江风袭来,她不禁打了个寒颤。

②一年前,她禁不住好友的怂恿,拿出所有的积蓄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火锅店。

生意本来红红火火,不料厨师的一次失误,导致两位顾客食物中毒。

尽管她们第一时间为对方治疗,火锅店的声誉还是受到了影响,顾客开始越来越少。

关键时刻,好友撤资,一走了之,她内心十分痛苦。

③风更大了,她走到自己的汽车前面,竟发现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趴在车前睡着了,手里拿着一个脏兮兮的蛇皮口袋,看样子是捡废品的。

④她轻轻摇醒小男孩:“你怎么趴在这里睡觉?”男孩揉揉眼睛问:“阿姨,您丢东西了吗?”她下意识地一摸口袋,手机居然不见了!小男孩见状,拿出一部手机,笑着说:“这是您的吗?”原来,小男孩捡废品时,在汽车旁边发现了这部手机,为了物归原主,他耐心等待,竟睡着了。

⑤真是个好孩子!他要捡多少废品才能换一部手机?她非常感动,问道:“天晚了,你一个人在这儿不怕吗?”男孩笑着说:“没啥怕的,每天放学后我都来,为了赚学费呀!”
⑥原来,男孩的母亲是聋哑人,他还有一个妹妹,一家四口人的生活全靠父亲打零工维持。

男孩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就利用放学的时间出来捡废品。

她看了看他的蛇皮口袋,里面放着几个饮料瓶子。

她忽然想起来,放在汽车后备箱里的空饮料瓶还在。

她赶快从后备箱里搬出来,又找出车内散落的旧报纸和杂志,全倒在男孩的蛇皮口袋里。

男孩开心地笑了。

⑦风停了,她感到了一阵温暖。

不久,重拾希望的她关了原先的店,筹钱开了一家新的火锅店。

从那时开始,不管生意好坏,她都坚持资助小男孩上学,直到他大学毕业。

男孩能自食其力了,他走过很多地方,尝试过很多工作,不管收入如
何,他都会拿出一笔钱打到她的账户中。

她把那些钱又重新汇给男孩,并打电话告诉他不必这样做,因为她出资援助他,完全是因为他的善良,根本不求回报。

⑧又过了几年,因房子要拆迁,曾经红火的火锅店生意再次变得冷清,最艰难的时候她甚至付不起房租。

正在她心急如焚之际,小城电视台的记者忽然跑来采访她。

原来当地的小学收到一笔捐款,捐款人正是她。

她沉思了片刻,很快就明白,这件事的幕后策划者一定是男孩。

这条新闻播出后,很多人被她的善良感动了,宁肯绕很远的路,也要到她的店里来吃饭,火锅店的生意很快又好转起来。

⑨重新赚到钱的她,十分感激所有帮助过她的人,继续资助贫困孩子。

每次捐款,她总写下那个男孩的名字。

其实,对她和男孩来说,写谁的名字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他们手中,善心如一簇小小的火苗,正在悄悄传递,它无法照亮整个世界,却温暖了很多人的心。

(原文有改动)
1、你觉得文中的小男孩是个怎样的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多选)
A.
善良B.
拾金不昧C.
富有D.
脏兮兮
2、文章题为《传递》,你认为传递的是什么呢?()
A.
3、通读全文,表现“她”情感变化过程的词语,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十分痛苦→
① → 重拾希望→
② → 十分感激
A.
①非常感动
②非常温暖
B.
①非常温暖
②非常感动
C.
①心急如焚
②非常感动
D.
①非常感动
②心急如焚
4、文章最后说“重新赚到钱的她,十分感激所有帮助过她的人,继续资助贫困孩子。

每次捐款,她总写下那个男孩的名字。

其实,对她和男孩来说,??”她为什么要写男孩的名字呢?结合短文说说你的看法。

5、你觉得这篇文章给你什么启示?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

(二)落叶
落叶在春天纷纷而下,这是南国特有的奇观。

北国的朋友也许以为怪异。

因为,在北方,落叶在秋而不在春。

当峭厉的西风把天空刷得愈加高远的时候;当陌上阡头的孩子望断最后一只南飞雁的时候;当辽阔的大野无边的青草被摇曳得株株枯黄的时候——当在这个时候,便是树木落叶的季节了。

北国的落叶,渲染出一派多么悲壮的气氛!落叶染作黄金色,或者竟是朱红绀赭。

最初坠落的,也许只是那么一片两片,像一只两只断魂的金蝴蝶。

但接着,便有沙沙哗哗的阵雨了。

接着,便在树下铺出一片金红的地毯。

而在这地毯之上,铁铸似的,竖着光秃秃的疏落的树干和树垭,直刺着高远的蓝天和淡云。

南国的落叶却不是这般情景。

落叶的颜色是浓重的苍青。

在地上铺出苍青的织锦,而在树上,也是浓重繁密的苍青色,教你抬头看不见一点蓝天的影子。

可是,在这浓密的苍青的树冠上,你看吧,春潮般地泛起来多少嫩绿的新叶的波浪!
这是万木争荣的季节。

在遥远的地平线上,威严地站立着的,已不是冷酷的冬。

老叶不必作悲壮的自我牺牲来保护树木过那冷酷的冬。

在这里,就连冬天的阳光也灿烂如碎金,雨水温润而充足,地表下有取之不尽的营养。

万木在和风中一样
做它们欢乐的梦。

时序如轮旋。

秋天过去了。

冬天过去了。

司春之神于是欣然驾临。

蜂蝶成群来起舞,百鸟结队来唱歌,杂花纷然披陈于枝梢上。

氤氲的南国,这时已装载不下旺盛的勃发的生机。

而这时,我走在无论哪一片林子里,无论哪一棵树下,都欣喜地看见,每一棵树上都蓬勃地怒发出新叶。

我听见新叶在歌唱,唱它们新生代的歌。

我听见新叶在呼唤,呼唤未来的鲜花和甘果。

于是,我看见老叶意识到自己历史使命的即将完成。

老叶沙沙哗哗而下了。

然而,老叶没有悲戚。

老叶也一样唱它们雄壮豪迈的进行曲。

老叶融入春泥,化作甘露玉浆,滋润着大树上新叶的成长。

这是一幅多么伟大的充满希望的图画!
于是,无论在哪一棵树下,我都进入一种庄严的忘我的思考。

1.文中北国朋友觉得怪异的是什么?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2.作者在文中要赞颂的对象是什么?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北国秋天的落叶
B.北国“无边落木萧萧下的悲壮”
3.“这是一幅多么伟大的充满希望的图画!”指的是什么?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落叶染作黄金色,或者竟是朱红绀赭。

B.
每一棵树上都蓬勃地怒发出新叶。

C.
老叶沙沙哗哗而下了。

然而,老叶没有悲戚。

老叶也一样唱它们雄壮豪迈的进行曲。

D.
老叶融入春泥,化作甘露玉浆,滋润着大树上新叶的成长。

4.我看见老叶意识到自己历史使命的即将完成”,请联系上下文说说老叶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5.作者在文中描绘了两幅落叶图。

请比较说明北国落叶和南国落叶有什么不同。

(三)桃花坞和杨柳青的版画
中国有两处以生产木板年画花纸著名的地方,一南一北,地名都很风雅有趣。

北方的在天津附近,名杨柳青;南方的在苏州附近,名桃花坞。

两处出产的年画在风格上有一点不同。

桃花坞的年画趋向细腻精致,着色模仿绘画,题材也偏重士大夫趣味,多是“姑苏万年桥”“西湖十景”“连中三元”“五子登科”之类。

从前人说笑话,苏州人最文雅,就是灵岩山下抬轿的,也显得文绉绉似的。

桃花坞既在苏州,那里的年画出产自然也免不掉受到这种影响。

而且,桃花坞年画的销路多在江南一带,自然就要适合江
南人的口味了。

正如这两个地名所示,桃花坞有点脂粉气,杨柳青三字则朴素爽朗,两地出产的年画在风格上也有这样的差异。

杨柳青年画的销场是在北方一带。

年画的题材总是以北方人人通晓的京戏故事居多,特别是有侠义成分的武打戏,如《虫八蜡庙》《白水滩大战青面虎》之类。

此外就是民间传说,如“老鼠嫁女”,“目莲救母”。

也有少数略带风雅气味的,那是专销京城开封洛阳一带读书人家的。

杨柳青年画的刻工比较粗壮,着色也喜欢用大红大绿,无意模仿绘画。

这是民间艺术的本色,因此我一向喜欢杨柳青年画的这种风格,觉得苏州桃花坞的年画,敷粉描金,不仅不风雅,有时反而显得太俗气了。

这里所说,当然都是指两地的出品在五十年以前的情形,也就是像我们这一辈的人,在儿童时代所见到的贴在家中墙上的那些花纸年画。

自从西法石印流行以后,这些用木板套色和手着色的年画,起先是为时势所迫,模仿石印,接着自身更被石印所打倒,于是美女月份牌就替代了木板年画,出现在穷乡僻壤人家的墙壁上了。

这些月份牌都是“红锡包”“哈达门”一类的广告,外国资本挤垮了民族手工业,就是在过去年画的兴替上也看得出来。

木板年画是我国民间艺术重要的一个部门,和版画图籍一样,该是我国今后版画艺术发展的源头。

荣宝斋式的套印木板适宜于艺术品的复制,杨柳青式的木板年画则更适宜于创作版画。

对于这一份文化遗产,近年已经有人在加以注意,整理研究,恢复生产。

最近更将有《杨柳青年画资料集》,清代《京剧版画》出版,都是整理杨柳青旧年画的产品。

近来我国的木刻家很喜欢搞套色木刻,可惜多在西洋套色木刻旧风格上摸索,因此色调都是看来灰沉沉的没有精神,这是因为西洋套色木刻总是模仿日本浮世绘的,日本江户时代的套色木版就是这种风格。

我们自己有更好的师傅在,何必去向别人学呢?
1、作者从哪几方面说明桃花坞和杨柳青版画的不同之处?()
A、产地、风格、题材
B、产地、色彩、内容
C、名字、出品、内容
D、名字、产地、风格
2、“我们自己有更好的师傅在,何必去向别人学呢?”句子中的“师傅”是指(1),“别人”指的是(2)。

(1)和(2)处,应该填入()
A、(1)掌握木版年画传统技艺的人(2)国外的石印匠人
B、(1)懂得西洋套色木刻的人(2)日本浮世绘画师
C、(1)传统木版年画工艺(2)西洋套色木刻技法
D、(1)传统民族手工业艺术(2)外国资本
3、文章第1、2自然段,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介绍两种版画?()
篇三:黑吉两省六校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黑吉两省六校期中联考
高三语文
第 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浅谈篆刻中的肖形印
孙学勇
篆刻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艺术,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篆刻,顾名思义,即是用篆书刻成的印章,是一种实用艺术品。

“印章”在古代作为一种“信物”出现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帝王印称为“玺”或“宝”,大臣以下和民间私人用印都称为“印”,可见印章作为一种象征权力和凭信的证物被广泛地使用,如同今天的证件一样。

宋元以后,印章与书法绘画紧密结合,书画家王冕首创的用石刻印,经济适用,易表现刀法笔意,取代用金、玉刻印和铜、铁的铸印,颇受人们的欢迎。

明清以后至今,人们习惯上称为“印章”“图章”等。

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流行一种没有文字的图形印,古人称为“肖形印”。

肖形印是我国篆刻艺术宝库中的一枝奇葩。

因为印章上的图案肖似生活中的形象,故名“肖形印”。

肖形印题材十分广泛,有歌舞伎乐、车马出行、百戏、弄蛇、骑射、搏兽、力田、乘龙、骑虎、十二生肖、佛像等。

表示祥瑞的图形如龙虎、朱雀、蝙蝠、鹤、龟、兔等则为“灵”,龙、虎、雀、龟又专称“四灵”。

古代的艺术家在制印时,将印文与四灵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制成饰灵印章,也是肖形印的一大特色。

肖形印只有方寸天地,在篆刻家的刀下,却变得小中见大,使社会生活和大自然的壮美景物融入印面。

龙、凤、虎、鹤、牛等动物表现了吉祥如意;车马、狩猎、舞蹈、农耕等场面,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景象。

肖形印还将十二生肖中许多美丽的传说入印,如闻鸡起舞、老鼠嫁女、李逵杀虎、龙蛇图腾等,这些都表现得活灵活现,应有尽有。

肖形印在艺术风格上简洁、明快、生动、构图严谨、沉郁浑厚,表现手法自由奔放,章法灵活多变,刀法精巧,造型准确洗练,各具特色,一印一画面,完成对艺术形象的典型化创作,通过高度艺术概括,形象传神,达到“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效果,具有强烈的生命力,耐人寻味。

肖形印的刻法一般以阳刻和阴刻两种形式表现,类似版画,人们也把肖形印称为“版画小品”。

小品虽小,天地却大,趣味无穷。

肖形印讲究章法和刀法。

章法就是在印章的方寸之间,如何去设计布置。

章法设计要遵循“疏可跑马,密不容针”的法则,章法巧妙得当能成为佳作,章法失败,再神之刀法也难得佳作。

刀法就是用刻刀刻印的方法。

刀法有多种,常用的有冲、切两种。

冲刀取其流利酣畅,切刀取其凝重浑厚,表现出用刀的苍劲秀润的技
巧,大刀阔斧地去刻印,刻好的印基本不用修改,使印面产生刀痕效果,形成一种金石味,修蹭、削做皆不可取。

从古到今,有许多杰出的书画篆刻家创作了很多佳作,尤其是诗、书、画、印四绝的著名艺术家来楚生的肖形印,熔汉画像、古肖形为一炉,无论是佛像,还是生肖、走兽、人物等肖形印,在印坛上冠绝古今。

在篆刻的百花园里,其他篆刻家刻的肖形印,也犹如一朵朵
鲜花,相互争艳绽放,举不胜举。

要刻好肖形印,就要不断地加强文化艺术修养,更要向姊妹艺术学习吸取营养,这样才能创作出深受人们喜爱的肖形印作品。

(选自《甘肃日报》)
1.下列有关“篆刻与印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篆刻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而印章是作为一种象征权力和凭信的证物在社会生活中被广泛使用。

B.宋元以后,印章与书法绘画紧密结合,书画家王冕首创的肖形印,取代了用金、玉刻印和铜、铁的铸印,经济适用,颇受欢迎。

C.肖形印在春秋战国时期就非常流行,它是一种图形印,没有文字,只有肖似生活中的形象的图案,所以它被人们称为“肖形印”。

D.肖形印题材广泛,艺术风格上简洁、明快、生动、构图严谨、沉郁浑厚,表现手法自由奔放,章法灵活多变。

2.下列有关“肖形印”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肖形印是我国篆刻艺术宝库中的一枝奇葩,是一种没有文字、只有图案的印章。

B.肖形印有生活中的歌舞伎乐、车马出行、百戏、骑射等,有表示祥瑞的图形如龙虎、朱雀等,有传说故事,如闻鸡起舞、老鼠嫁女等,说明肖形印的题材十分广泛。

C.肖形印在艺术风格上简洁、明快、生动,一印一画面,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D.肖形印的章法灵活多变,刀法精巧,章法要遵循“疏可跑马,密不容针”的法则,刀法常有冲、切两种,有时也可以加入必要的修蹭、削做。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肖形印不仅有印章的特点,更有图章的特点,它不仅有象征凭信的证物作用,而且也有艺术鉴赏价值。

B.肖形印的刻法一般有阳刻和阴刻两种表现形式,这也形成了印章艺术特有的虚实结合的手法。

C.肖形印特别讲究章法和刀法。

章法和刀法可以相互补救,相得益彰。

D.艺术家来楚生的肖形印,熔汉画像与古肖形于一炉,无论是佛像,还是生肖、走兽、人物等肖形印,在印坛上冠绝古今。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邹炳泰,字仲文,江苏无锡人。

乾隆三十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纂修四库全书,迁国子监司业。

国学因元、明旧,未立辟雍,炳泰援古制疏请。

四十八年,高宗释奠礼成,因下诏增建辟雍。

逾两年,始举临雍礼,称盛典焉。

寻超擢炳泰为祭酒。

累迁内阁学士,历山东、江西学政。

嘉庆四年,授礼部侍郎,调仓场,剔除积弊。

坐粮厅颜培天不职,劾去之。

六年,京察,特予议叙。

军船交粮挂欠,已许抵补,后至者复然。

炳泰虑年年积欠,与同官达庆意不合,自具疏奏,诏斥其偏执使气,镌级留任。

又奏监督轮值宿仓,仓役出入滋弊,宜令于仓外官房居住,从之。

十年,擢左都御史,迁兵部尚书,兼署工部,管理户部三库。

十一年,兼管顺天府尹事。

十二年,调吏部。

十四年,加太子少保。

仓吏高添凤盗米事觉,坐久任仓场无所觉察,褫宫衔,降二品顶戴,革职留任,久乃复之。

十六年,署户部尚书。

寻以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炳泰在吏部久,尤慎铨政。

十八年,铨选兵部主事有误,同官瑚图礼徇司员议,回护坚执。

炳泰力争日:“吾年已衰,何恋恋禄位?不可使朝廷法自我坏!”自具疏白其故,上韪其言,卒罢瑚图礼。

既而有降革官捐复者二人,准驳不当,侍郎初彭龄论与不合,疏闻,上斥炳泰无定见,镌级留任。

又盗劫兵部主事姚堃于昌
平八仙庄,诏以地近京畿,官吏阘阅,不能治盗,罢炳泰兼管府尹事。

及教匪林清变起,逆党多居固安及黄村,追论炳泰在官不能觉察,以中允、赞善降补。

寻休致,归。

二十五年,卒。

柄泰自初登第不登权要之门浮沉馆职久之始跻卿贰屡掌文衡称得士立朝不苟仁宗重之而终黜。

(选自《清史稿·列传第一百三十八》)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柄泰自初登第/不登权要之门浮沉/馆职久之始跻卿贰/屡掌文衡/称得士/立朝不苟/仁宗重之/而终黜
B.柄泰自初登第不登/权要之门浮沉/馆职久之始跻卿贰/屡掌文衡/称得士/立朝不苟/仁宗重之/而终黜
C.柄泰自初登第/不登权要之门/浮沉馆职/久之始跻卿贰/屡掌文衡/称得士/立朝不苟/仁宗重之/而终黜
D.柄泰自初登第不登/权要之门/浮沉馆职/久之始跻卿贰/屡掌文衡/称得士/立朝不苟/仁宗重之/而终黜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明、清时,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

B.文中的“高宗”是乾隆皇帝的庙号。

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高宗。

C.礼部为六部之一,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以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乾隆年间,邹炳泰担任国子监司业,他援引古制上书请求,后来终于增建了辟雍。

B.嘉庆年间,邹炳泰担任礼部侍郎,调任仓场,革除长期以来形成的弊端;又上奏监督轮流住在仓库值班,皇帝答应了他。

C.邹炳泰在吏部任职时间长,在选拔官吏方面很谨慎,在选拔兵部主事一事上坚持原则,不阿谀顺从他人,得到了皇帝的认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