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第四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圆头棱柱体,在对称面上开圆孔
(3)开孔扁圆柱
分析各基本体的相对位置以及两形体的表面之 间的连接关系,想象出整体的形状。
归纳整理
2.线面分析法:视图上的一个封闭线框,一般
情况下代表一个面的投影,不同线框之间的关系, 反映了物体表面的变化。
由长方体被 截后形成的
物体的 三视图
S为正
垂面 s'
(2)视图上相套两封闭线框里面的小线框是 通孔或凸台。
3.从反映形状和位置特征最明显的视图入手
(1)形状特征:主视图最能反映组合体的形体
特征,故应从主视图入手。
每个视图中又能反映
物体的一部分形状特征.
(2)位置特征
从主、俯两个视图看,则 物体上的凸出或凹下部分无 法确定。
从主、左两个视图看,则 只能唯一的判定一个物体。
首先看主视图 左上部缺口,可看 成是切去一个棱体。
俯视图右半部分, 可看成切去一个四棱柱
左半部分的缺口可 看成是切去一个四棱柱
左视图上部中间有一 缺口,可以看成是切去 一个小长方体。
整理加深,完成图形
4.5 组合体视图的尺寸标注
视图只能表达物体的形状,物体的真实大小是根据图样 上所注的尺寸来确定的。加工时也是按照图样上的尺寸来制 定的。组合体的尺寸标注要做到:正确、完整、清晰、合理。
2.分解形体对投影
分解形体,利用“三等”关系,找出每一部分的三 个投影,以确定每一部分形体的形状。。
3.综合起来想整体
分析它们之间的组合方式相对位置关系,从而想象 出整体的形状。
看图的一般顺序是“先整体后细部”、“先主要后次要” 大致形状心中有数后,再作细部分析;当然也要掌握 “先易后难”的原则。
(1)四棱柱,在对称面上开圆孔,下方开通槽
s
分析物体表面线
s"
面的投影:根据“长
对正、高平齐、宽相
等”的投影规律。
t'
t"
t"
t
T为铅垂面, t
前后对称
S T
u' u
U 为水平面
u"
V为正平面
v'
v"
v
V
U
综合起来想象整体形状
U 水平面
V 正平面
V
S

U


S
T
T 铅垂面
例 根据三视图,想象物体的形状,并补画三 个视图缺漏的图线。
该组合体可看成是 一个长方体经切割而成。
不共面要画线 不共面
3. 两形体表面相切时,相切处无线。

内部融合无线


相切无线
线
无线

4 两形体表面相交时,相交处有线。
表面交线
两形体表面相 交时产生的交 线必须画出。
相切
不画线
不相切
要画线
4.3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4.3.1画组合体视图的步骤:
1.形体分析—— 分块
以一简 单支架 为例
肋板 底版
2)画主要形体: 直立空心圆柱及 扁空心圆柱视图
4)画 底板
3)画水平 空心圆柱
5)画肋 和搭子
6)检查并擦去多 余的线条,然后 按线型要求描深
4.4 组合体的视图阅读
根据视图想象出组合体空间形状的全过程称 为读图。绘图是由“物”到“图”,而读图是由 “图”到“物”,这两方面的训练都是为了培养 和提高制图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构思能力,并且它 们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常见的一些基本形体及三视图
4.3.2 组合体的画图方法
例1 :画支架组合体的三视图(叠加体的画法)
画图口诀:
基准线先确定 主次先后要分清 形体先从特征画 交线最后才成形
画支架组合体的三视图
2)画底板 上孔,画 立板圆孔
1)画出各视图的主 要中心线或定位线, 再画出底板和立板。
3)画肋板
4) 检查,擦去 多余图线,描 深,完成全图
当平面倾斜于投影面 时,它在该投影面内的 投影为与平面实际形 状相类似的图形, 平面 投影的这种性质称为 类似性。
作图时充分利用类似性 对平面的投影进行分析 和检查有助于正确画图
和审图。
具体步骤如下:
例4:绘制支架的三视图
分解为六 个基本体
搭子 底版
直立圆筒
肋板
扁圆筒
水平圆筒
1)画出各视 图的主要中心 线或定位线
φ
R
正确 R
φ
R
φ
R
错误
φ
2.尺寸标注要清晰
为满足清晰性,便于读图,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尺寸尽量标注在形体特征明显、位置特征清楚 的视图上。 (2)同一形体的尺寸尽量集中标注。 (3)半径尺寸注在投影为 圆弧的视图上。
(4)尺寸尽量注在视图的外部,以保证视图清新。
(5)尺寸尽量不注在虚线上,尺寸线与尺寸界线避 免相交。
3.选定比例
为了体现形体的直观性,应首先 考虑1:1的比例,当组合体过大或过 小时,应按标准选择其他比例。所选 比例,除要保证各视图清晰外,还要考虑便于标注尺寸。
4.确定幅面 5.轻画底稿
先画视图的对称线、圆的中心线、轴线、作图基准线,以 确定各视图的位置。然后再画主要部分,其次画次要部分。
6.检查、描深
例2:以切割体为例,绘制组合体视图
长方体
三棱柱
矩形体
形体分析:可看作 是由一个长方体被 切去三部分而成
切割式 组合体
绘制切割式组合体三视图
切去右上 角长方体
画基线和长 方体三视图
切去左上 角三棱柱
切去通槽,描 深完成全图。源自检查修 改底稿描深完 成全图
例 3:求作组合体的三视图(切割体的画法)
(4)注意事项
截交线和相贯线上不应注尺寸,一般应先标注 出原始立体的定形尺寸,然后标注截平面或相贯线 的定位尺寸。
截交线不 应注尺寸
φ
截交线不 应注尺寸
SR
φ
截交线不 应注尺寸
相贯线不 应注尺寸
当组合体以回转面为某方向 轮廓时,一般不注该方向的总 体尺寸,而只注回转中心的定 位尺寸和外端的圆弧尺寸。
第4章 组合体
4.1 三视图的形成与投影规 律 4.2 组合体的形成 4.3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4.4 组合体视图的阅读
4.5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4.1 三视图的形成与投影规律
4.1.1.三视图的形成
V
用正投影法将物体向
投影面投射所得到的图
形—— 视图
正面投影 —— 主视图 水平投影 —— 俯视图 侧面投影 —— 左视图
在具体标注尺寸时,若以上条件不能兼顾,应根 据具体情况,统筹安排,合理布置。
20 34 12
R22 φ22
φ60 φ72
φ40 R16
φ18
6
(2)标注定位尺寸
必须先选择好尺寸基准,即在组合体的每个方向上选择
一个(或几个)标注尺寸的起点,这个标注尺寸的起点称为
尺寸基准。当某一方向的基准多于一个时,其中的一个是主
要基准,其余是辅助基准。
52
48
高度方 向基准
56 80
长度方 向基准
画图
空间物体
读图
三视图
4.4.1 读图的基本要领
1.几个视图联系起来对应着看 通常一个视图不能确定较复杂的物体形状,因
此在读图时,要根据几个视图,运用投影规律,想 象出空间物体的形状。
两个主、左视 图相同的物体
两个主、左视 图相同的物体
要把几个视图联系起来进行分析
要将几个视图联系起来看
有一个视图相同的不同 组合体 有两个视图相同的不同组合体
三等关
4.2 组合体的形成
4.2.1 组合体的形成方式
⒈ 叠加
叠加的形式包括:
表表面面平平齐齐叠叠加加
表表面面不不平平齐齐叠叠加加
同轴叠加 对称叠加
不对称叠加
2. 切割
3. 综合
镶块
4.2.2 形体之间的表面过渡关系
⒈ 两形体表面共面时,表面的交界处不画线
共面不画线
共面
2. 两形体表面不共面时,表面的交界处应画线
2.弄清视图上每条线的含义
视图上每条图线的含义: (1)垂直面的投影; (2)两面的交线; (3)曲面的转向轮廓线。
视图上每一个封闭线框的含义: (1)平面; (2)曲面; (3)平面与曲面相切; (4)体上的通孔或凸台。
视图上相邻线框或相套封闭线框的意义可能是:
(1)视图上相邻线框可以代表相交的两面或 错开的两表面。
4.5.1 基本体的尺寸标注
14
14
8
14
长方体
六棱柱
四棱台
圆柱
φ8
φ14
sφ44
16 16
φ14
圆台
圆球
4.5.2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1.尺寸标注要完整 (1)定形尺寸 (2)定位尺寸 (3)总体尺寸
(1)标注定形尺寸
运用形体分析法标注定形尺寸,对于共用的
尺寸只标注一次。
φ44
φ24
20
80
立板
分解为三个基本 体:底板、立板、 肋板,组合形式 均为叠加。
形体分析法: 把形状复杂的立体分析成由基本几何体构 成的方法,以弄清各部分的形状及相对位 置关系,分析及正确表示各部分形体之间 的表面过渡关系。
2.选择主视图
主视图应明显反映组合体形状特 征和位置特征。在此前提下,还要考 虑使俯视图和左视图虚线尽可能少。
宽度方 向基准
通常选择组合体的底 面、端面、对称面、 轴线等作为尺寸基准。
28
(3)标注总体尺寸(确定组合体长、宽、高的尺寸)
对于组合体来说,定形尺寸和定位尺寸合起来尺寸就标注完
整了。但有时总体尺寸要在图上直接注出,为了避免重复,所
以要对已注的尺寸进行适当的调整。
52
48
86
80 R22
φ72 R16
反映特征的视图是 看图时的关键视图
形状特征视图
4.4.2 读图的基本方法
1.形体分析法 通常从最能反映形体特 征的主视图入手,分析 物体的组成以及组合方 式、相对位置,综合起 来想出整体形状。
看图步骤
1.看视图抓特征
以主视图为主,配合其它视图.找出反映物体形状 特征较多的那个视图,对物体概括了解。
4.1.2.三视图的位置关系和投影规律
主视图反映物体的上下、左右, 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长度;
俯视图反映物体的左右、前后,




即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左视图反映物体的前后、上下, 即反映了物体的宽度和高度。
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主、俯视图——长对正; 主、左视图——高平齐; 俯、左视图——宽相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