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策略
引导学生积极发现和提出问题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都有着非常
重要的作用。

我们发现:学生不能提问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不知道如何去提问,从哪方面
去提问。

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学问式教学课题组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并结合实践,分析提
炼出指导学生提问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提问。

指导学生提问,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主要
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
一、引导学生模仿提问
小学生模仿能力很强,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可根据某一知识点进行示范提问,然后再出
示同类型的内容,让学生模仿提出问题。

如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可示范提问:“要求这个问题,必须知道哪些条件”(就题目的问题提问);“四年级植树棵数是三年级的2倍,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就理解分析题意提问)等。

通过示范,让学生初步感受提什么样的问题、在什
么地方提问。

二、教给学生常规提问
就问题而言,整体可归纳成以下四个方面,即认知性问题,分析性问题,评析性问题和创
新性问题。

学生只有理解和掌握常规性提问,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1、认识性问题(即是什么)。

如:语文学习中不理解的字、词、句,数学的一些概念,
自然的一些术语都可提出认识性的问题。

2、分析性问题(即为什么)。

如:学习乘法分配律时,有学生针对12×7+12×3=12×(7+3)提出“为什么要在7+3加上括号?不加行不行”,学习《你们想错了》这篇课文时有学生提出“敌人为什么想错了呢?”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探究分析知识的来龙去
脉而提出的,属于分析性的提问。

3、评析性问题(即怎么样)。

在学习《麻雀》一课时,有学生提出:作者如果不唤回猎
狗,会发生什么样的结果;“风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梧桐树”有没有必要写?这些问题都是学
生在分析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理解评判而提出的,属评价性问题。

它是分析性问题的延伸。

4、创造性问题(即怎么办和怎么变)。

即学生针对知识点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做法和
设想。

如数学中的一题多解;对别人的问题或意思提出异议和改进等都属于创造性提问。

三、指导学生根据学科特点提问
根据各学科的特点,让学生学会各学科的基本提问方法,是提高学生提问能力的一种有
效的方法。

1、语文学科中指导学生提问方法。

a、针对课题提问。

如《你们想错了》中的“你们”是谁?为什么想错了?
b、针对文章的重点词语句段提问。

如有学生问:《景阳岗》中的“望”上一扑,应该是“往”上一扑,是不是这个字写错了?还比如王字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经过许多
次的替换才最后敲定,王安石还能用哪些词?
c、针对文章各部分之间或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比较、提问。

如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相比,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d、针对文章的写作手法提问。

如《麻雀》一课中有学生提出:“风猛烈地摇撼着大树”有没有必要写?
e、根据文章想象情景,假设提问。

如学生问的“假如我是鲁滨逊,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后果会怎么样呢?”是属于假设提问。

f、针对主人翁的做法进行逆向推测提问。

如学生对李大钊的死感到非常的遗憾,因而提
问:如果李大钊在紧急情况下,能放下手头的工作暂时避一避,岂不是可以幸免一死,日后
还可以做更多的工作,为什么非要钻牛角尖呢?
g、在文章无疑处质疑。

如《将相和》中,渑池会上的斗争是打成了平局,还是决出了胜
负?为什么?
2、数学学科中指导提问的方法。

a、引导从课题中找问题。

如《三角形的面积》中,学生从课题中找出了“三角形的面积
公式怎样推导?三角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系?”“三角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关系吗?”等问题。

b、引导从新旧知识的联系提问。

如分数应用题中什么时候用乘法?什么时候用除法呢?
c、引导从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来提问。

如学习《容积单位》时有学生提出“为什么超
市里的奶粉是以克作单位,而酸奶却以毫升作单位?”,还如:茶杯和开水瓶等日常生活用品的口和盖为什么都做成圆形的,而不用方形的呢?
d、引导从数学的概念和公式的认识中提问。

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要求平行
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
e、引导学生从不同解题的方法提问。

数学习题中的一题多解,可引导学生从不同解法中
找出不同的等量关系,也可以从不同解法中找出它们的联系:如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中,针
对试题做题“一堆煤320吨,用去5/8,还剩多少吨?”学生列式有两种:一种是320-320×5/8,另一种是320×(1-5/8 ),根据这两种解法就有学生问:这两种解法根据各是什么?他们有联系吗?
f、引导学生从思维的矛盾中质疑。

如在学习分数应用题时,有学生问:过去“甲比乙多
10。

”我们可以反过来说“乙比甲少10。

”而现在“甲比乙多1/10”却不能说“乙比甲少1/10 。

”这是为什么?
四、鼓励学生随机提问
随机提问是学生提问能力展现的最高层次,它具有强烈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创造性,是
提高学生提问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

它主要是针对师生的讲解、提问、答问,进行观察、分析、比较而随机提出的问题。

学生随机提问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
1、利用好胜心鼓励随机考查提问
学生自己明白问题的答案,也提出考一考其他同学。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由于学生个性
中的“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迫切希望得到承认和赏识(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肯定),希望充分地展示自己,所以,当他的提问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时,会有一种成功的
自豪感,从而更加激发他学习和提问的积极性,这是一个良性循环;从教育学角度来讲,有
学必有问,有问必先学,而且会问就一定会学。

学生要想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必须先认真学习,积极的思考。

学是问的前提,问是学的发展,要想问得好,必须先学好。

同时,问题的
分析解决,也是一个学的过程,它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探索发现更高层次的问题。

由于学生是随机考查式的提问,而且是面向全班同学,强烈的好胜心和不甘落后的心理
激发其他同学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主动解答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2、利用求知欲鼓励随机质疑提问
学生运用现有的知识结构无法得到答案,而提出问题来寻求帮助。

学生的质疑,一般不
是无端而发,而是大脑经过紧张的思考、分析后,仍不得其解而提出的,它是深入学习的起点,也是智力发展的一个新开端。

学生的质疑经过别人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得以化解,不但
可以获得新知,还会体会到一种十分愉悦的情感,从而更加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更加积极
地探索发现新的问题。

另外,分析学生的质疑是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获取教学信息反
馈的有效途径,它能使我们教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以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3、激发灵感鼓励随机独创提问
创设宽松、自由、愉快的课堂情境,减少各种因素的限制,让学生各抒已见,有充分展
示个性的机会,鼓励学生在别人的认识基础上提出异议和独特见解,敢于标新立异,甚至异
想天开。

努力激发学生的灵感,从而提出创造性的问题和独特见解,甚至引起争议。

学生的
争议过程是各自的感知中知识和思维差异的溶合过程,很多问题就是在争议、讨论中自然的
得以解决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