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唐诗五首-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与实录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与实录
【设计意图】
《钱塘湖春行》是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三课《唐诗五首》中的最后一首,本单元所选文章都是我国古代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秀篇章,这些诗文大都以描写景物为主,融入作者细腻的情思,情景交融,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学习本单元要能借助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文描绘的意境,感受山川风物之美,把握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获得美感享受,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唐诗五首》选入初唐至中唐五首唐人律诗,或写田园风光,或写登临之景,或描写塞外雄浑壮阔的景象,或摹写诗人辞亲远游所见景象,或点染西湖早春气象。

学生通过前期的学习已经对诗歌的掌握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在设计过程中想借这篇古诗来尝试教会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方法,也就是对赏析古诗词的路径进行总结与强化,以一篇来达到一类的目的。

主要通过这么几个环节来寻找突破:诵读、赏析、拓展。

诵读环节力求总结出诗歌朗读的几个方面,赏析环节聚焦在掌握诗歌的写作技巧,拓展环节对比阅读增强美感。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朗读诗歌并背诵诗歌。

2. 品味诗歌语言,掌握赏析的技巧,体会作者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品味诗歌语言,掌握赏析的技巧。

一、导入诗歌
二、走进作者初读诗歌
1.检查预习,积累常识。

2.初读诗歌,朗读技巧。

三、赏析诗句感悟诗情
1.赏析首联
2.出示颔联、颈联、尾联。

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角度赏析下面三联诗歌。

(赏析角度提示:修辞、用词、表现手法等角度)
四、拓展延伸对比阅读
【教学实录】
师:今天老师首先请同学们来看看这几幅风景画,然后告诉我与其有关的故事和地名。

(师展示西湖长堤、断桥等图片。


生:是西湖。

师:这位同学一看就见多识广,不错,是西湖的美景。

那有哪一位同学来说说有关故事,只需要说出故事名字就行。

生:有许仙与白娘子的故事。

生:有雷峰塔的故事。

生:有白居易游西湖的故事。

(生笑。


师:这位同学说的很好,西湖既有传说故事,也有人文佳话,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首七言律诗《钱塘湖春行》,就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西湖留下的不朽诗篇。

同学们,先看到注解,把注解齐声朗读。

(生读。


【屏显】
钱塘湖春行
师:这是伟大诗人白居易留下了的一首诗,之前老师也布置了预习,现在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分享有关白居易的文学常识。

【屏显】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代表作】《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师:同学们齐声朗读。

接下来请同学现结合注解疏通诗意,然后同桌相互交流,并说给对方听。

(生交流讨论。


师: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来评论一下这首诗。

任选角度。

生:是诗人游西湖的感受。

生:春天游湖。

生:景色很美。

生: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师:很好。

我们可以根据标题“钱塘湖春行”用一句话来概况。

生:诗人春天在钱塘湖游玩。

师:是的,诗歌的标题也是我们学习古诗词需要注意的,可以从中捕捉到许多信息,比如这首诗我们通过标题就能知道这首诗的内容。

师:同学们,现在让我们回归诗歌本身。

学习一首诗歌,朗读是基础,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同学们对朗读古诗文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朗读需要注意的事项,并结合本首诗举例进行朗读训练。

生:要有节奏,“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应该读出二二三的节奏。

生:注意语气,本首诗应该是欢快的语气。

生:语调也要注意,一直是积极昂扬的语调,最后“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语调更要扬起。

生:重读与轻声,“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中“几处”“谁家”“争”“啄”都要重读;“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中“最爱”要重读。

生:停顿方面也要留意,和节奏保持一致。

生:要读出情感,这首诗流露诗人对西湖景色的喜爱,对春天的喜爱,朗读中要有这种喜爱的情感。

师:我们班孩子真不错,积累习惯真好。

那我们来听一段朗读示范,体会朗读的技巧。

(播放朗读。


师:这首诗是诗人在西湖春行时所写,整首诗感情基调非常的愉悦轻松。

这位老先生在读这首诗时停顿有序每句都是在第四个字有停顿,节奏舒缓让人仿佛沐浴在春天柔和的日光当中。

在颔联的字词重读上处理得非常好,重读“争”和“啄”两字强调了了早莺和新燕的动作,让人仿佛看到了莺燕争相筑巢的场景。

【屏显】
节奏要明晰
语调有感情
重读有凸显
情感要分明
师:那么现在请同学们来齐声朗读诗歌,注意这么几个方面的朗读。

师:如果说朗读是学习诗歌的基础,那么赏析是学习诗歌的进阶,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来赏析本首诗。

这是一首律诗,我们首先来赏析首联。

师:“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从孤山寺北到贾公亭西是诗人的游览路线,在游览的途中首先映入诗人眼帘的是西湖水和层层叠叠的白云,我们可以反复揣摩“平”与“低”两个字。

请同学们来品味一下。

生:“平”字写出西湖水多,“低”字也能看出西湖水满。

师:那这两句中有没有使用修辞手法?
生:“云脚低”使用了拟人的情态。

师:是的,这两句中我们可以从用字与修辞的角度赏析,体会诗句透露出早春的气息。

老师提示大家,赏析一首诗可以从这么一些角度展开: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用词、情感、意象等,接下来请同学们各选角度来赏析其余三联。

生:我从用词的角度来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中“几处”“谁家”用的好,可以看出早春的特点。

师:这个孩子对词语的敏感度真好。

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假如我把“几处”可以换成“处处”,可以吗?
生:“处处”是到处都有,而“几处”表明只有一两只莺,与“早莺”的“早”字也是一致的。

师:同学们一来就捕捉到了信息,是“早春”景色,所以我们可以给本首诗概况为“早春时节,诗人在钱塘湖游玩。

”所以接下来同学们在赏析过程中也要注意这一点。

生:我也从用词的角度来赏析。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中的“渐欲”“才能”充分突出早春特色。

师:是的刚才两位同学概况的很好,这两句诗中通过几个关键词,也通过“早莺”、“新燕”、“乱花”、“浅草’这些春天的典型事物,勾勒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
诗人再用“争”“啄”二字将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泥筑巢的情景动态地展现出来,体现出了春天生机勃勃气象,体现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

这一点也可以理解为捕捉意象赏析诗句。

接下来,请同学们继续分享。

生:我从情感角度赏析。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中“最爱”一词直抒胸臆,表明了作者最爱白沙堤,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行不足”即看不足,表明春日景物美不胜收,诗人意犹未尽。

湖东景色美不胜收,流连间不经意瞥见“绿杨““白沙堤”,一绿一白,颜色鲜明,随意一瞥的景色都是如此美丽,对于西湖美景,诗人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生:我从修辞的角度来赏析。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中“争”赋予早莺人的情态,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早莺争着寻找温暖的阳光,一副生机盎然的动态之美。

师:同学们都说的很不错,赏析诗句可以从用词、修辞、情感、意象等角度切入,让我们感受到诗人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早春之景,感受到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对钱塘湖景色的喜爱。

师:我还要提醒同学们的是赏析诗歌还要借助想象与联想,现在请同学们使用想象与联系来描绘诗中的画面,再次来体会诗人对钱塘湖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帮助更好理解诗歌。

比如老师举个例子:我选的是“水面初平云脚低”这一句。

我缓步走在西湖边,映入眼帘的是波光粼粼的湖面,层层叠叠的白云仿佛与水面相接,白云倒映在水中,几条顽皮的鱼儿仿佛在棉花上嬉戏。

描绘诗人看到的西湖水面与层层叠叠的白云,对水中的鱼儿进行想象,想象鱼儿在云的倒影上嬉戏,想象合理,画面生动有趣。

生:我选择“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这一句。

我环顾西湖四周,早莺竞相争夺向阳的树枝来避春寒,远处也不知是哪家的新燕正在啄泥筑巢,他们你一言我一语,仿佛在规划新家的建造结构。

看着这莺燕闹春的场景,我心中的郁闷一扫而光!
师:这位同学通过描写是诗人在西湖四周所见的莺燕,结合到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想象此时站在湖边观景的诗人的心情变化,善于揣摩人物心理变化,使画面更具人情味。

师:是的,想象与联想的表现手法也是赏析诗句的一个重要途径,从这首诗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共同尝试了从用词、修辞、情感、意象、表现手法等角度切入赏析,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诗歌学习中加以运用。

【屏显】
赏析诗歌:
用词、修辞、情感、意象、表现手法
师:白居易在西湖边留下不朽诗篇,宋代还有一位大诗人苏轼也在西湖边留下佳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两首诗。

【屏显】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请同学们从体裁、所见之景、整体感受谈谈两首诗的异同。

生:本文是律诗,而《饮湖上初晴后雨》是绝句。

生:《钱塘湖春行》中所见之景有波光粼粼的水面、有层层叠叠的白云,有莺,有燕,有花,有草等众多景物。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眼中的西湖晴天水光潋滟,那是一个好字,雨天山色空蒙,那是一个奇字,西湖犹如美女西施一样,无论晴雨总是相宜可人的。

生:两首诗都写出诗人对西湖景色的喜爱之情。

师:中国历史上,在天堂杭州当剌史或知州的可以说是不乏名人,不过,最有名的要算是唐朝和宋朝的两位大文豪白居易和苏东坡了。

他们不但在杭州任上留下了叫后人敬仰的政绩,而且也流传下来许多描写杭州及其西湖美景的诗词文章与传闻轶事,所以又有人们称他们为“风流太守”。

这两首诗就是他们在这期间的代表作。

【屏显】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的刺史,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刺史,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写于长庆三、四年(823、
824年)间的春天。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至七年(1074)任杭州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

这组诗作于熙宁六年(1073)正、二月间。

从诗意看,作诗当天朝晴暮雨,诗人既为酒所醉,亦为美景所醉。

师:著名美学家别林斯基曾说过,“无论在哪一种情况下,美都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因为大自然的景象是不可能绝对的美,这美隐藏在创造或者观察它们的那个人的灵魂里。

”正是两个伟大的诗人保有有趣的灵魂才创作出如此不朽的诗作,希望同学们也能拥有追求美的心,最后让我们再次齐声朗读这两首诗歌。

师:下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