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夹河中学2020年高三物理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徐州市夹河中学2020年高三物理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相同的氢气和氧气,氢气分子的平均速率和氧气分子的平均速率相同
B.使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升高,体积减小,气体一定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C.自然界中进行的一切与热现象有关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
D.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制造的热机的效率可能逐渐提高,最终达到1
参考答案:
答案:C
2. 物体沿直线运动的V-t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第1秒内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为W,则:A.从第1秒末到第3秒末合外力做功为4W
B.从第3秒末到第5秒末合外力做功为-2W
C.从第5秒末到第7秒末合外力做功为W
D.从第3秒末到第4秒末合外力做功为-0.75W
参考答案:
CD
3. (单选)在直角坐标系O- xyz中有一四面体O -ABC,其顶点坐标如图所示。
在原点O固定一个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C三点的电场强度相同
B.平面ABC构成一个等势面
C.若将试探电荷+q自A点沿+ x轴方向移动,其电势能增加
D.若在A、B、C三点放置三个点电荷,-Q所受电场力的合力可能为零
参考答案:
C解析: A、根据点电荷电场线的分布情况可知:A、B、C三点的电场强度大小相同,方向不同,而场强是矢量,则A、B、C三点的电场强度不同.故A错误.B、A、B、C三点处于同一等势面上,电势相同,由于A、B、C三点所在的等势面为球面,所以平面ABC不是等势面.故B错误.C、若将试探电荷+q自A点沿+x轴方向移动,该试探电荷受到吸引力,吸收力方向一定沿着x轴的负方向运动,则电场力对该试探电荷做负功,其电势能将增加.故C正确.D、若在A、B、C三点放置三个点电荷,任意两个点电荷对-Q的电场力的合力与第三个电荷对-Q的电场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所以三个点电荷对-Q的合力不可能为零,故D错误.故选:C.
4. 质量一定的物块放在水平面上,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素不变。
物块在水平力F及摩擦力的作用下沿水平面作直线运动,其速度v与时间t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第1s内合力对物块做功为W1,摩擦力对物块做功为W2。
则
A. 从第1s末到第3s末合外力做功为,摩擦力做功为
B. 从第4s末到第6s末合外力做功为0,摩擦力做功也为0
C. 从第3s末到第7s末合外力做功为4,摩擦力做功为4
D. 从第3s末到第4s末合外力做功为,摩擦力做功为
参考答案:
D
5. (多选)如图所示,一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顶端O 有一小球,若给小球不同的水平初速度,小球将分别落到斜面上的A 、B 点、斜面底端的C 点和水平面上的D 点,运动时间依次为,
不计空气阻力。
则 A.
B .
C .小球落在A 、B 点时,速度方向与斜面的夹角相同
D .小球落在A 、B 点时,速度方向与斜面的夹角不相同
参考答案:
BC
二、 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
6. 近年来装修污染已经被列为“危害群众最大的五种环境污染”之一.目前,在居室装修中经常用到的花岗岩、大理石等装修材料,都不同程度地含有放射性元素,比如,含有铀、钍的花岗岩等岩石会释放出放射性气体氡,而氡会发生放射性衰变,放出α、β、γ射线,这些射线会导致细胞发生癌变及呼吸道等方面的疾病,根据有关放射性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氡的半衰期为3.8天,则若在高温下其半衰期必缩短
B .
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和电子所产生的
C .射线一般伴随着或
射线产生,在这三种射线中,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电离能力也最强
D .发生
衰变时,新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中子数减少了2
(2)氡核(
)发生衰变后变为钋(
),其衰变方程
为 ,若氡(
)经过一系列衰变后的最终产物为铅
(
),则共经过 次
衰变, 次
衰变.
(3)静止的氡核()放出一个速度为v0的粒子,若衰变过程中释放的核能全部转化为
粒
子及反冲核的动能,已知原子质量单位为u ,试求在衰变过程中释放的核能.(不计相对论修正,在涉及动量问题时,亏损的质量可忽略不计.)
参考答案:
【知识点】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衰变速度;爱因斯坦质能方程;裂变反应和聚变反应.O2O3
【答案解析】(1)BD (2)
4 ;4 (3)
解析:(1)A 、半衰期与外界因素无关,故A 错误
B 、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放出一个电子,这个过程即β衰变,故B 正确;
C 、γ射线一般伴随着α或β射线产生,在这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电离能力最弱,故C 错误;
D 、发生α衰变时,生成的α粒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和4个电位的质量数,即α粒子由2个中子和2个质子构成,故α衰变时成生的新核中子数减少2,质子数减少2,故D 正确; 故选:BD .
(2)根据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衰变方程为.
设经过了n 次α衰变,m 次β衰变. 有:4n=16,2n-m=4,解得n=4,m=4.
(3)设α粒子的质量为m1,氡核的质量为m2,反冲核的速度大小为v . 则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得:m1v0=(m2-m1)v
由题意得,释放的核能E=+
解得E=
【思路点拨】α衰变生成氦原子核,β衰变生成的电子是其中的中子转化为质子同时生成的,半衰期是统计规律,与外界因素无关.
根据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写出衰变方程,通过一次α衰变电荷数少2,质量数少4,一次β衰变电荷数多1,质量数不变,求出衰变的次数.
先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列方程求解出α衰变后新核的速度;然后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求解质量亏损,从而求释放的核能.
7. 如图所示为ABC 是三角形玻璃砖的横截面,∠ABC=90°,∠BAC=30°,一束平行于AB 的光束从AC 边
射入玻璃砖,EF 是玻璃砖中的部分光路,且EF 与AC 平行,则玻璃砖的折射率为 ,光束 (填“能”或“不能”)从E 点射出玻璃砖。
参考答案:
由题意做出光路图可知折射率,临界角满足,可知临界角C大于30°小于45°,由于光线在E点的入射角等于30°,小于临界角,故能从E点射出玻璃砖。
8.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装置,他将光电门固定在长木板上的B
点,用不同重物通过细线拉同一小车,每次小车都从同一位置A由静止释放.
(1)若用游标卡尺测出遮光条的宽度d如图所示, d= cm;
(2)实验中可近似认为细线对小车的拉力与重物重力大小相等,则拉力对小车所做的功为重物重力与AB的距离的乘积;测出多组重物的质量m和对应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通过描点作出线性图象,研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处理数据时应作出_____图象。
A.?t-m B.?t2-m C. D.
参考答案:
(1)1.140 (2)D
9. 在物理实验中体现了很多的物理研究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维法、图像法、类比法、科学假说法、微小量放大法与等效替代法等。
请把合适的方法或正确的答案填在相应的空格内。
①在“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运用法,可以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测算出某点的瞬时速度;
在“探究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的实验中,分别用一个力F或两个互成角度的F1、F2,把一个一端固定的橡皮筋拉伸到同一位置,则F就是F1和F2的合力,实验原理采用的是法。
在“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10所示,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金属片把A球沿水平方向抛出,同时B球松开,自由下落,A、B两球同时开始运动,观察到两球同时落地。
运
用法,可以判定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的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②图象法是物理实验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
在研究加速度与外力(质量m一定)的关系、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探究弹力大小与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关系三个实验中,某同学正确作出了三个实验的相关图象,如图11中A、B、C所示。
根据坐标轴代表的物理量判断,A实验的图象“斜率”表示;B实验图象的“斜率”表示;C实验图象的“斜率”表示。
参考答案:
10. (4分)如图所示,有四列简谐波同时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分别是 v、2 v、3 v和4 v,a、b是x轴上所给定的两点,且ab=l。
在t时刻a、b两点间四列波的波形分别如图所示,则由该时刻起a点出现波峰的先后顺序依次是图;频率由高到低的先后顺序依次是图。
参考答案:
答案:BDCA,DBCA
11. 相对论论认为时间和空间与物质的速度有关;在高速前进中的列车的中点处,某乘客突然按下手电筒,使其发出一道闪光,该乘客认为闪光向前、向后传播的速度相等,都为c,站在铁轨旁边地面上的观察者认为闪光向前、向后传播的速度_______(填“相等”、“不等”)。
并且,车上的乘客认为,电筒的闪光同时到达列车的前、后壁,地面上的观察者认为电筒的闪光先到达列车的______(填“前”、“后”)壁。
参考答案:
相等后
12. (9分)热力学第二定律常见的表述有两种。
第一种表述: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第二种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图10(a)是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第一种表述画出的示意图:外界对制冷机做功,使热量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请你根据第二种表述完成示意图10(b)。
根据你的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答案:示意图如下。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是:自然界中进行的与热现象有关的宏观物理过程都具有方向性。
13. (1)完成核反应方程:Th→Pa+ .
(2)Th衰变为Pa的半衰期是1.2min,则64g Th经过6min还有 2 g尚未衰变.
参考答案:
解: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90234Th衰变为91234Pa时,放出的是电子;
剩余质量为:M剩=M×()n,经过6分钟,即经过了5个半衰期,即n=5,代入数据得:还有2克没有发生衰变.
故答案为:,2三、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计22分
14. 如图所示,荧光屏MN与x轴垂直放置,荧光屏所在位置横坐标x0=40cm,在第一象限y轴和MN 之间存在沿y轴负方向的匀强电场,在第二象限有半径R=10cm的圆形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B=0.4T,方向垂直x O y平面向外。
磁场的边界和x轴相切于P点。
在P点有一个粒子源,平行于坐标平面,向x轴上方各个方向发射比荷为1.0×108C./kg的带正电的粒子,已知粒子的发射速率v0=
4.0×106m/s。
不考虑粒子的重力粒子间的相互作用。
求
(1)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轨迹半径;
(2)若所有带电粒子均打在x轴下方的荧光屏上,求电场强度的最小值
参考答案:
(1)(2)
【详解】(1)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其向心力由洛伦兹力提供,即:
,
则
;
(2)由于r=R,所以所有粒子从右半圆中平行x轴方向进入电场进入电场后,最上面的粒子刚好从Q点射出电场时,电场强度最小,
粒子进入电场做类平抛运动,水平方向上
竖直方向,
联立解得最小强度为:
;
15. (选修3-3模块)(4分)如图所示,绝热隔板S把绝热的气缸分隔成体积相等的两部分,S与气缸壁的接触是光滑的.两部分中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相同温度的同种气体a和b.气体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可忽略不计.现通过电热丝对气体a缓慢加热一段时间后,a、b 各自达到新的平衡状态.试分析a、b两部分气体与初状态相比,体积、压强、温度、内能各如何变化?
参考答案:
答案:
气缸和隔板绝热,电热丝对气体a加热,a温度升高,体积增大,压强增大,内能增
大;(2分)
a对b做功,b的体积减小,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内能增大。
(2分)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7分
16. (22分)离子推进器是太空飞行器常用的动力系统,某种推进器设计的简化原理如图1所示,截面半径为R的圆柱腔分为两个工作区。
I为电离区,将氙气电离获得1价正离子II为加速区,长度为L,两端加有电压,形成轴向的匀强电场。
I区产生的正离子以接近0的初速度进入II区,被加速后以速度v M从右侧喷出。
I区内有轴向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在离轴线R/2处的C点持续射出一定速度范围的电子。
假设射出的电子仅在垂直于轴线的截面上运动,截面如图2所示(从左向右看)。
电子的初速度方向与中心O点和C点的连线成α角(0<α<90?)。
推进器工作时,向I区注入稀薄的氙气。
电子使氙气电离的最小速度为v0,电子在I区内不与器壁相碰且能到达的区域越大,电离效果越好。
已知离子质量为M;电子质量为m,电量为e。
(电子碰到器壁即被吸收,不考虑电子间的碰撞)。
(1)求II区的加速电压及离子的加速度大小;
(2)为取得好的电离效果,请判断I区中的磁场方向(按图2说明是“垂直纸面向里”或“垂直纸面向外”);
(3)ɑ为90?时,要取得好的电离效果,求射出的电子速率v的范围;
(4)要取得好的电离效果,求射出的电子最大速率v M与α的关系。
图1 图2
参考答案:
(1)由动能定理:
Ue=M v2M
解得U=
由运动学公式v2=2aL
解得a=v2M
(2)由右手定则磁场方向应垂直于纸面向外
(3)当α=900时,电子最大的圆直径为R,即半径r=R
据得v=
所以
(4)做出临界轨迹圆与壁相切于B,圆心为A连接B、A、O,由几何知识知三者必然共线,
由余弦定理,
据
故s
17. 一个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小球每次均以水平初速度v0自h高度做平抛运动。
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试回答下列问题:
(1)若在空间竖直方向加一个匀强电场,发现小球水平抛出后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电场强度E是多大?
(2)撤消匀强电场,小球水平抛出至第一落地点P,则位移S的大小是多少?
(3)恢复原有匀强电场,再在空间加一个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发现小球第一落地点仍然是P 点,试问磁感应强度B是多大?
参考答案:
解:(1)mg=qE Ks5u
(2)
得到
(3)R2=x2+(R-h)2 得
18. (15分)杨利伟同志乘坐我国自己开发和制造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于10月15日上午9时升空,绕地球运动14圈于10月16日凌晨6点23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回收场安全着陆,这是我国航天事业上取得的又一光辉业绩。
在“神舟”五号飞船返回舱距地面20km高度时,速度减为200m/s,此后竖直匀速下降,到距地面10km为止。
此过程中返回舱所受空气
阻力,式中为大气密度,为返回舱的运动速度,S为与形状特征有关的阻力面积。
当返回舱距地面10km时,打开阻力面积为1200m2的降落伞,直到速度降到8.0m/s后匀速下落。
为实现软着陆(要求着地时返回舱速度为零),当返回舱距地面1.2m时反冲发动机点火,使返回舱着地时速度为零。
返回舱的质量3.0×103kg,g取10m/s2。
(1)用字母表示出返回舱在速度200m/s时的质量。
(2)分析打开降落伞从伞开始撑开到反冲发动机点火前,返回舱的加速度和速度的变化情况。
(3)求反冲发动机的平均反推力的大小及反冲发动机对返回舱所做的功。
参考答案:
解析:
(1)当返回舱在速度200m/s时重力和空气阻力平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3分)
解得(1分)
(2)在打开降落伞后,返回舱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方向向上;返回舱的速度不断减小,直到速度减小到8.0m/s而匀速下落。
(5分)
(3)反冲发动机工作后,返回舱的速度由8.0m/s减小到零,返回舱受重力和反推力F作用做匀减速运动,运动位移m
根据动能定理有:(3分)
解得:F=1.1×105 N(1分)
∴反冲发动机对返回舱做的功为W,则
J(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