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章节程背景下如何评价一堂数学章节-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评课者与上课教师应 是怎样的关系?(教研文化)
我们强调营造一种新的平等的、民 主教研文化。应抱着了解、学习、帮助 的心态参与评课。评课者与上课教师建 立一种民主的、建设性的、对话协商的 伙伴关系。用这样一种新的评课文化来 哺育、来滋养我们的教师,使每一位教 师获得有效的专业发展。
1、倡导建立一种新的评课文化
跑道长280米 乌龟每分钟2米 兔子每分钟12米 几分相遇?几分钟追到?
评课究竟谁说了算?
评课言之有 “理”
评课目中无 “人”
来自评课人的评价1:
来自上课教师的困惑与思考1:
新知识痕迹淡化,重点不够突出。
数学课非得让学生有新授课的感觉吗? 旧知与新知串联一起 复习与新授浑然一体 在平滑的过渡中实现知识的纵向递进, 自然流畅,教学无痕。 新的不新,旧的不旧,新中有旧,旧中 有新,这正是对以前所学知识联系紧密 的教学内容在教法上的很好诠释。
来自学生的感受1:
新课不新,但并没有因为“不新”,而丧失兴趣, 反而因此学得轻松。
来自评课人的评价2:
来自上课教师的困惑与思考2:
练习题挖得太深,教学 “超标”。
本课教学内容单一,因此设计了同质异形 的三组题,在深入比较中实现知识的横向拓展, 达到融会贯通;变化的练习题试图让学生发现 情景不同但思路可以相同,情景相似但思路也 可以不同,克服定势思维,提升数学思考;思 考题随课堂生成的问题而引深,这样的超标不 可以吗?
教师应成为具有独立性的、对 教学专业评价的权利。新课程呼唤 每一位教师都应成为教学的主人, 唤起教师自我评价的意识,每位教 师对自己的课都能够有一个自我评 价标准,让教师在研究中教学。
没有因任务超标而不堪重负,反而因问题挑战 性而感兴趣和充实。我们“吃”得了,就不算“超标 我们的“胃口”才应是教学是否“超载”的衡量标准
来自学生的感受2:
任课教师试图突破常规教 学设计的努力,却与常规 的评课谁说了算?
是“文本”?(教学评价条文) 还是“人本”?(学生的学习反应和效果 任课教师的感受和体验。)
符合程度
评价项目 教学目标 学习条件
评价要点 (1)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的程度(2) 可操作的程度 (3)学习环境的创设 (4)学习资源的处理Leabharlann 基本 符合基本不 符合
学习指导与 (5)学习指导的范围和有效程度 教学调控 (6)教学过程调控的有效程度 学生活动
(7)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 (8)学生参与活动的广度 (9)学生参与活动的深度 (10)课堂气氛的宽松程度 (11)课堂气氛的融洽程度 (12)目标达成度 (13)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14)教师学生的精神状态
4、学生通过这节课学会了什么?得到了哪 些有助于自身发展的能力? •学生获得了哪些知识? •学生获得了哪些学习数学知识有效的方法 和策略? •学生能否在学习活动中借助身边的资源解 决问题? •学生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创造潜能 是否得以发展?
看教师——关注教的过程——重视教的结果
1、教师是否尊重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 学生?是否创设了和谐民主愉悦的学习环境? 即关注学生的行为投入,更关注学生认识 投入和情感投入,关注个性,因材施教, 积极评价。
课堂气氛 教学效果
(1) 学习情景的创设 (2)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基本技能的形成 教学特色 (3)数学思考的指导 (4)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表现
其它
评价等级
A
B
C
D
评语
一、如何评价一节课? (看点在哪里?) 既看学生,又看老师; 既看结果,又看过程; 既关注预设目标,又关注生成目标;
看学生——关注学的过程——重视学的结果
1、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学生投入了多少热情? •学生是否有了兴奋与喜欢、渴望与需要? •学生是否通过学习活动建立了自信?
看学生——关注学的过程——重视学的结果
2、学生是否感受、体验经历了数学思考的 学习过程?
面对不同问题情境,能否从数学角度去观察?
面对不同问题的挑战,能否从数学角度去思考?
面对不同的数学知识,能否从数学思想方法的 角度理性地认识数学规律?
看学生——关注学的过程——重视学的结果
3、学生是否在学习活动学会了与他人合作?
学生能否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提出问题? 学生能否主动地与他人交流、合作完成任务? 学生能否倾听、接纳他人的意见? 学生能否主动反思、修正自己的意见?
看学生——关注学的过程——重视学的结果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评价 一堂数学课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吴正宪
从一个案例引发的对课堂教学评价的思考
列方程解应用题
一、出示题目:
65×4 = 260(米)
改编: (略) 二、电脑演示:
260÷65 = 4 (分) 65 X = 260 (米)
65×4+55×4 (65+65)×4
改编:求相遇时间
三、练习题: 不同情景的 数量关系类似,建构解题模型 四、变化题目——缺条件,多条件。 五、思考题及变化
思考——与教师职业生活 密切相关的三个问题。
1、究竟该如何评价一堂数学课?(标准)
2、评课的目的是什么?(评课价值的追求) 3、评课者与任课教师应该是怎样的关系? (评课文化)
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
1.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2.注重考察体现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特
征的基本要素。
3.坚持评教与评学相结合,侧重评学。 4.体现开放性。 5.坚持可行性。
看教师——关注教的过程——重视教的结果 4、教师是否关注了课堂上的“生成”? (教师的教育智慧,教师的教学机智)
对预设外事件,教师有无关注的意识 对预设外事件,教师有无处理的策略
二、评课的目的是什么? ——评科价值的追求
评课不是为了评优,不是进行筛选, 不是为了把教师分成三、六、九等。评 课是为了改进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最后要把重心落在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共 同发展上。因此,一个好的评价标准一 定是能保护教师教学改革积极性的灵活 而宽松的评价体系;一定能促进学生全 面有效发展的评价体系。
看教师——关注教的过程——重视教的结果 2、教师是否对学生进行了有效的指导?
关注教师在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关注教师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看教师——关注教的过程——重视教的结果 3、教师是否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学习资源? 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思考、探索、创造的学习 环境?
现实的、有价值的、富有挑战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