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认识长方形》说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新《纲要》明确提出幼儿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体现: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因此我选择了《认识长方形》这个内容,本节课作为幼儿园中班数学教育第12周第一节的内容,对于正方形的认识已经在第6周时学习巩固过了,在这基础上再继续进行比较学习长方形,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进行自主发现长方形的特征。
2、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对教材以及这个年龄段幼儿认知能力的了解,我把这节课的活动目标定为:
1)通过与正方形的比较,认识长方形的基本特征。
2)认识不同的长方形,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动手能力。
3)诱发孩子们学习几何图形的兴趣。
这分别从认知,能力与情感三个方面来达成本节课的目标。
3、教学重难点分析: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我认为本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通过比较得出长方形的形状特征。
而教学难点是让幼儿再认图片以及生活中的长方形。
对于重难点的解决方法是:让幼儿通过“做中学”,自己观察操作得到答案。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中班幼儿处于直觉思维阶段,这是从前概念阶段向运算思维过渡的阶段。
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新旧知识迁移的能力,这些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准备。
遵循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理念,本节课采用了如下教法和学法:
情景引入法:课的开始,通过“老朋友”正方形的角色扮演引入课题,引起幼儿学习兴趣,产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观察法:通过与正方形的比较观察,幼儿得出长方形的形状特征。
自主探索法:幼儿在已有对长方形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提供操作材料,让幼儿通过动手绘画,体验长方形的形状等特征。
三、说准备:
本次活动需要准备的材料有:正方形宝宝图片,长方形宝宝图片、含有长方形的各种形状的图画若干张(没涂色)
四、说过程:
本次活动分为三大部分:
1、通过比较,初步感知长方形的特征。
(1)出示正方形图片,观察其特征,与长方形图片做比较。
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你们的老朋友“正方形宝宝”吗?出示正方形,教师扮演正方形说:“好久不见,你们还记得我吗?我是那个四条边相等,四个角一样大,四四方方的正方形宝宝,你们看,最近我一直锻炼,身体结实很多!不信,我和好朋友——长方形宝宝比一比。
”出示长方形图片。
(2)认识长方形,知道长方形的基本特征。
长方形和正方形重叠,正方形在上,教师引导幼儿观察:
比较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相同点,都有四条边,四个相同大小的角。
比较长方形与正方形的不同,正方形4条边一样长,长方形有2条相对的边较长,2条对边较短。
“这两个宝宝一样的结实,可是长方形宝宝个子比较高,看来正方形宝宝还要多做运动,长长个子。
”
2、认识不同的长方形,
(1)总结长方形的特征,给出定义。
“刚才我们认识了长方形”,特征由教师引导,幼儿自己总结出:“它由4条边和4个角组成,其中4个角相等,在4条边中,有2条相对的边较长,2条对边较短。
”
(2)训练再认长方形的能力
“长方形宝宝有许多兄弟姐妹,他们都是长方形,小朋友们可以把他们找出来,为他们穿上五彩缤纷的衣服,让他们找到彼此开个家庭聚会。
”发给幼儿空白图,让他们找出长方形,填上颜色。
教师巡视幼儿填色情况,语言提示长方形的特征,并及时给以帮助。
3、通过寻找生活中常见事物中的长方形,加深对长方形特征的认识。
(1)让幼儿在教室中,寻找长方形,先请几个名幼儿找找、说说。
“在教室中,隐藏着不少长方形宝宝和他的朋友,你能找出来吗?”(2)让全体幼儿寻找长方形,并把找到的具有长方形的物体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