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歌鉴赏之思想内容与观点评价类例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歌鉴赏之思想内容与观点评价类例题
(一)概括内容主旨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竹石牧牛并引
黄庭坚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①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

戏咏。

野次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棰③,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①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

②野次:郊野。

③棰:鞭子。

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概括诗歌内容的能力。

回答此题,主要看意象和关键词,由前四句的“峥嵘”“幽篁”“阿童”“老觳觫”等意象可知前四句分别写了石、竹、牧童、老牛四个物象,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为第一层次;由第三联关键词语“爱”可知,全诗由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转入了对感想的抒发,后四句可为第二层次。

答案:分为两个层次。

前四句为第一层次,分别写了石、竹、牧童、老牛四个物象,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后四句为第二层次,写了作者由画中的内容而生发出的感想。

(二)分析思想情感
2.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蟾宫曲·叹世
马致远
东篱半世蹉跎,竹里游亭,小宇婆娑①。

有个池塘,醒时渔笛,醉后渔歌。

严子陵②他应笑我,孟光台③我待学他。

笑我如何?倒大④江湖,也避风波。

【注】①小宇:小屋子。

婆娑:优美。

②严子陵:汉代隐士。

少有高名,与光武帝同学。

光武帝即位后思慕他,召至宫中,他却执意归隐。

③孟光台:指孟光举案齐眉之事。

台,指食案。

孟光,东汉文学家梁鸿之妻。

梁鸿与妻隐居霸陵山中,不仕。

④倒大:非常大。

这首元散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分析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回答这道题,要结合对古代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技巧去分析,如以“竹里游亭”“小宇婆娑”“池塘”等事物表明景物的优美、恬静,以此反衬出作者内心的不平静;“严子陵”“孟光”两个典故,反映作者孤独的心灵在历史深处找到知音,运用古代贤者的形象反衬出作者失意落魄,透露出作者对于人生深深的失望和无奈。

还要结合篇中关键词语分析,如“醒时”“醉后”表现出作者痛苦的内心。

答案:开篇“蹉跎”一词慨叹一事无成。

“醒时”“醉后”表现出作者痛苦的内心。

结尾一句,对不得用世的感慨进行反讽。

全曲以“叹世”为题,抒写了曲折的心态和情感变化历程,透露出作者对于人生深深的失望和无奈。

3.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柯子·忆旧
【宋】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

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

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注]?
【注】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这首词主要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根据作品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分析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回答这道题,先要结合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去
理解全词,如“数声啼鸟怨年华”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怨。

“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故地重游既喜悦又感慨的复杂心情。

其次结合对古诗词语言的赏析去分析,如“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一句中的“凄凉”表现了作者的厌倦、孤寂。

答案:①抒发了作者年华易逝、青春易老的忧伤之情。

“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可以看出这一点;②抒发了作者天涯漂泊的厌倦之情,“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一句可以看出;③抒发了作者故地重游既喜悦又感慨的复杂心情,“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写的是作者站在荷塘边,突然想起来原来有一年,也是这个时候,他到过此地,在附近的酒家买酒喝,并乘着酒意还来观赏过荷花。

(三)评价观点态度
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

偶成
萧立之
雨妒游人故作难,禁持闲了下湖船。

城中岂识农耕好?却恨悭晴放纸鸢。

有人说这首诗的主题是斥责朱门大户只知享乐,不顾民生疾苦,你认为呢?结合最后两句加以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题干已给出了作者的态度,要求结合后两句分析说明。

解题时,先判定是否,再抓住最后两句中“城中岂识”“却恨悭晴”以及“农耕好”“放纸鸢”等关键词语理解、分析。

原句意思为“下雨了,城中的人不懂得农家盼雨之情,只恨没有晴天,放不了风筝。

”句中“岂识”“却恨”形成对比,写出了人们对雨的不同态度,从而突现了主题。

答案:同意这种说法。

从诗的最后两句看,农人对雨急切盼望,下雨了好去耕田;而城中富贵人家却恨老天吝啬晴天,耽误了他们去放风筝。

作者正是通过这种对比,斥责了那些只知玩乐,不识农时,不顾民生疾苦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