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复习梳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复习梳理
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一、哲学是什么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世界观的含义: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零散的、不自觉、不系统的世界观不等于哲学。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哲学揭示整个世界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哲学的两大阵营:①唯物主义:存在决定思维②唯心主义:思维决定存在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
①可知论:思维能认识存在②不可知论:思维不能认识存在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
三、唯物主义及其形态: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
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四、唯心主义及其形态: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世界的本原。
代表观点: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万物皆备于我;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心外无物;我思故我在。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作是世界的本原
代表观点:理生万物;上帝创造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绝对精神的外化;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五、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哲学与时代精神
哲学于时代,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哲学反作用于时代,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自然科学基础:三大发现
直接理论: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
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辨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辨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首要和基本的观点。
一、辩证唯物主义原理
辨证唯物论
“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
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认识论部分
.“实践决定认识”原理
〖原理内容〗:实践是认识的。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坚持实践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
.“认识反作用实践”原理
〖原理内容〗: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真理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错误的认识和谬误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有阻碍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
〖原理内容〗: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
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要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真理;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要求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正确对待错误。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上升性”原理
〖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和螺旋式的上升。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唯物辩证法
.“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联系具有普遍性,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观点。
.“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1〗:这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方法论2〗: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
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联系的有条件性”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之间都是有条件地联系着的。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联系的条件性。
.“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1〗: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部分。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1〗: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原理内容2〗: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2〗:要求我们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
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系统优化的方法”原理
〖原理内容〗: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发展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是发展的。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灭亡。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事物发展的趋势”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
壮大,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辩证否定观”原理
〖原理内容〗: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的环节,它的实质是扬弃,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原理
〖原理内容〗: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
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矛盾即对立统一。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为前提,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并创造条件使事物向有利方向发展。
.“矛盾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同时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地看问题。
.“矛盾特殊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
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②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要把普遍性和特殊性结合起来,坚持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住重点和关键,同时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在每一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一方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另一方则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矛盾的主次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要抓住主流,同时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
.“两点论”与“重点论”原理
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
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社会历史观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方法论〗:要求人们要树立科学的社会意识,树立正
确的价值观,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
.“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
〖原理内容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其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表明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原理内容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其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社会历史发展趋势”原理
〖原理内容〗: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社会发展的动力”原理
〖原理内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改革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
〖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人生观、价值观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大的导向作;〖方法论〗: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2.“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方法论〗:要求我们把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统一起来;〖原理内容〗: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基础,社会发展;〖方法论〗:要求我们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4.“人生价值的实现”原理〖原〖原理内容〗: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大的导向作用。
表现在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对人生道路的选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导向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要求我们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坚持正确的价值观,
牢固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人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方法论〗:要求我们把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统一起来,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3.“个人与社会相统一”原理
〖原理内容〗: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基础,社会发展也离不开个人发展。
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的价值,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人生价值的实现”原理〖原理内容〗:人要在劳动和奉献中体现和创造价值,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关键词
以下说法体现了整体:
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
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
以下说法体现了部分:
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画龙点睛。
牵一发而动全身。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一失足成千古恨。
以下说法均体现了发展: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可持续发展。
与时俱进。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以下说法均体现了量变与质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合抱之木,生于毫木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勿以恶小而为之,以善小而不为。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防微杜渐。
过犹不及。
以下说法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对症下药。
量体裁衣。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因地制宜。
因材施教。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抽薪止沸。
入乡随俗。
量入而出。
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以下说法体现了主要矛盾:
重点;中心;首要;核心;关键;突破口;要务;重中之重——解决问题,做事情以
下说法体现了矛盾的主要方面:
主要;方向;大局;性质;——评价事物
以下说法体现了矛盾的次要方面:
危机;有机遇的同时面临挑战;——评价事物
辩证法的前提: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分析法的精髓:
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解决矛盾的关键+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决定事物的性质:主要矛盾的矛盾主要方面。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
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依据: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