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 陆地和海洋(专项测试)(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3 陆地和海洋(测试)解析版
(时间90分钟,共100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轮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据此完成问题。

1.下图为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第二次出舱活动拍摄的照片。

由此看出地球的形状是
()
A.圆形B.椭圆形C.球体D.立方体
2.能够证明地球形状的地理事实和现象有()
①直观感受天圆地方②月食现象
③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④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3.宇航员在太空中看见了湛蓝色的地球,原因是地球表面()
A.七分海洋,三分陆地B.全部是海洋
C.陆地大于海洋D.全部是陆地
【答案】1.C 2.B 3.A
【解析】1.由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第二次出舱活动拍摄的照片。

由此可以看出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

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麦哲伦环球航行、月食、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等,②③正确,B正确。

直观感受天圆地方和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不能证明地球真实形状,①④错误,排除ACD。

故选B。

3.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其中71%为海洋, 29%为陆地,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蓝色。

所以说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为了方便同学们更好的认识大洲与大洋,张老师把大洲与大洋按照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绘制出了下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4.下列信息不能从上图获得的是()
A.三分陆地七分海洋B.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C.地球的表面积D.最大的大洋面积超过了陆地面积的总和5.图中A、B代表的大洋和大洲分别是()
A.太平洋、亚洲B.太平洋、非洲C.大西洋、亚洲D.大西洋、非洲
【答案】4.B 5.A
【解析】4.读图分析可知,海陆分布的特点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A正确;不能那个判断陆地或者海洋主要分布在北半球,B错误;读图可以得到,地球的表面积,C正确;读图可知,最大的大洋面积A超过了陆地面积的总和,D正确。

故B符合题意,排除ACD,选B。

5.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全球共分为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七个大洲。

其中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面积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

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彼此相连的四个大洋,按面积的大小依次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读图可知,A是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B是面积最大的大洋太平洋。

故A符合题意,排除BCD,选A。

读四个半球表层的海陆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6.关于地球的海陆分布,叙述错误的是()
A.甲半球的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
B.乙半球的陆地面积比海洋面积大
C.任何两个面积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D.地球表层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7.图中丁半球的巴拿马运河()
①沟通了太平洋和印度洋②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
③是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④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答案】6.B 7.C
【解析】6.读图可知,甲半球是南半球,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A正确;乙半球是北半球,陆地面积比海洋面积小,故B不正确;任何两个面积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地球表层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CD正确。

根据题意选B。

7.读图可知,丁半球是西半球,巴拿马运河还是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

故②④正确;①③不正确。

根据题意选C。

读部分大洲轮廓图,完成下面小题。

A B
C D
8.下图中面积最大的大洲是()
A.A大洲B.B大洲C.C大洲D.D大洲
9.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
A.A大洲B.B大洲C.C大洲D.D大洲
【答案】8.C 9.A
【解析】8.全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读部分大洲轮廓图可得,A大洲是北美洲;B大洲是非洲;C 大洲是亚洲;D大洲是南美洲。

故C符合题意,排除ABD,选C。

9.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根据图中大洲的轮廓与位置,读图可得,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是A北美洲,B非洲、C亚洲与D南美洲跨南北半
球。

故A符合题意,排除BCD,选A。

读图回答问题。

10.图中,既濒临太平洋又濒临大西洋的大洲是()
A.欧洲、北美洲、南美洲B.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
C.非洲、北美洲、南美洲D.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
11.图中,沟通太平洋和北冰洋的水域是()
A.马六甲海峡B.巴拿马运河C.白令海峡D.苏伊士运河
【答案】10.B 11.C
【解析】10.七大洲中,亚洲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非洲濒临大西洋、印度洋;北美洲濒临北冰洋、太平洋、大西洋;南美洲濒临太平洋、大西洋;南极洲濒临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欧洲濒临北冰洋、大西洋;大洋洲濒临太平洋、印度洋。

读图分析可知,既濒临太平洋,又濒临大西洋的大洲是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

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1.大洲之间往往以山脉、河流、湖泊、运河、海峡等地理事物为分界线。

白令海峡是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沟通了太平洋与北冰洋。

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下图为大洲和大洋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表示太平洋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3.下列关于世界大洲和大洋的说法,正确的是()
A.c与d的大洲分界线是白令海峡B.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地中海与红海
C.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是③大洋D.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是b大洲
14.被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三大洋所包围的大洲是()
A.b大洲B.c大洲C.d大洲D.e大洲
【答案】12.A 13.B 14.B
【解析】12.读图可知,①为世界面积最大的太平洋,A正确;②为非洲西部的大西洋,排除B;③为位于亚洲、非洲、大洋洲之间的印度洋,排除C;④为纬度最高的北冰洋,排除D;故选A。

13.c北美洲与d南美洲的大洲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排除A;苏伊士运河是亚非两洲的分界线,沟通地中海和红海,B正确;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是①太平洋,排除C;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是a亚洲,排除D;故选B。

14.b非洲北临地中海、西临大西洋、东临印度洋,排除A;c北美洲北临北冰洋、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B正确;d南美洲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排除C;e欧洲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排除D;故选B。

某校同学通过“一笔画世界”活动学习世界的海陆分布。

读“小刚同学的作品”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在小刚同学的作品中,没有画出的是()
A.欧洲B.大洋洲结束处C.南极洲D.非洲
16.甲乙两大洲的分界线是()
A.土耳其海峡B.乌拉尔山C.巴拿马运河D.白令海峡
【答案】15.B 16.C
【解析】15.世界有七大洲,图中有亚洲、欧洲、南极洲、北美洲、非洲和南美洲,缺乏大洋洲。

故选B。

16.甲是北美洲,乙是南美洲,两大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是重要的国际航道,C正确。

土耳其海峡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A错误。

乌拉尔山是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B错误。

白令海峡是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D错误。

故选C。

17.下列现象不属于海陆变迁的是()
A.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发现古河道遗迹
B.荷兰因地势低,进行了围海造田
C.黄河三角洲每年向渤海推进,不断“生长”
D.全球变暖,两极的冰川融化
【答案】D
【解析】地表形态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海陆不断发生变迁.海洋可以变成陆地,陆地也可变成海洋.我国东部的海底发现了古河道的遗迹,说明这里曾经是陆地→陆地也可变成海洋;荷兰的围海大坝→海洋也可变成陆地;黄河三角洲每年向渤海推进,不断“生长”使海洋变成陆地。

全球变暖,两极的冰川融化,是气候变化造成的,不属于海陆变迁。

故选:D。

读图,回答问题。

18.两大洲的轮廓和生物说明了()
A.目前,两大洲海牛、鸵鸟往来频繁
B.鸵鸟具有长途飞行的能力
C.甲丙两大洲可能曾经是一体的
D.海牛具有远渡重洋的游泳能力
19.甲丙两大洲隔乙大洋相望,则乙大洋是()
A.大西洋B.印度洋C.太平洋D.北冰洋
20.下列地理现象中是由于人类活动引起海陆变化的是()
A.台湾海峡的形成B.青藏高原的形成C.珠穆朗玛峰的增高 D.荷兰填海造陆
【答案】18.C 19.A 20.D
【解析】18.读图,甲是南美洲,丙是非洲南美洲和非洲轮廓的吻合,古老地层和生物相似的特征,证明了南美洲和非洲原来是连在一起的,是大陆漂移假说的有力证据。

该学说是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

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9.读图可知,图中甲是南美洲,丙是非洲,两大洲之间的大洋是大西洋,大西洋略呈“S"形。

故A正确, BCD错误,故A。

20.台湾海峡的形成、青藏高原的形成、珠穆朗玛峰的增高,均属于地壳的运动和海平面的升降引起的海陆变化,荷兰的围海造陆属于人类的活动引起的海陆变化,故C正确,ABD 错误,故选C。

21.根据大陆漂移假说,下列海洋与陆地变化时间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B.②→③→①C.③→②→①D.③→①→②
【答案】C
【解析】大陆漂移学说的观点认为,2亿年以前,地球表面的各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后来发生了分裂,慢慢漂移到现在的位置,形成了今天的海陆分布状况,所以C符合题意。

读“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其中阴影区表示海洋,空白区表示陆地,完成下面小题。

22.全球岩石圈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

图中A、B表示的板块分别是
()
A.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B.美洲板块和南极洲版块
C.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D.亚欧板块和印度洋版块
23.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图中()
A.①海洋会扩张B.②海洋会消失
C.③山脉会不断升高D.海洋和山脉都不会发生变化
24.我国科学工作者在③山脉的岩石中发现含有鱼、海螺等海洋生物化石,主要原因是()
A.火山喷发和海啸B.地壳变动和海陆升降
C.气候变化和冰川消融D.登山运动员携带的物品和人类的填海造陆【答案】22.D 23.C 24.B
【解析】22.由图可知,A主要由亚洲和欧洲组成,为亚欧板块;B主要由印度半岛、印度洋和大洋洲组成,为印度洋板块。

D正确,故选D。

23.读图可知,图中①海洋位于两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因此①海洋会不断缩小,直至消失;②海洋位于两板块的张裂拉伸地带,因此②海洋会扩张;③山脉位于两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因此③山脉会不断升高。

C正确,故选C。

24.喜马拉雅山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很久以前是海洋,由于地壳的运动,演变为现在的高山;很久很久以前,台湾岛和大陆是相连的,由于地壳下降,形成海洋。

B符合题意,故选B。

25.2022年1月,汤加海底火山剧烈喷发,多地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造成此次自然灾害的原因是该国位于()
A.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B.北美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C.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D.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
【答案】A
【解析】读图,根据板块的分布可知,汤加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只震。

所以A正确,BCD不正确。

根据题意选A。

二、解答题(5小题,共50分)
26.(10分)读东西半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地理事物名称。

大洲的名称:①是____,②是____;
大洋的名称:A是____,C是____。

(2)跨纬度最广的大洲是____洲,地跨寒、温、热三带的大洲有____洲和____洲,跨经度最多且纬度最高的大洋是____洋,距离南极洲最近的大陆是____大陆。

(3)一颗人造卫星从亚洲上空出发,沿赤道按地球自转方向飞行环绕地球一周,所飞经的大洲依次是____。

【答案】(1) 南美洲非洲太平洋印度洋
(2) 亚亚北美北冰南美
(3)亚洲——大洋洲——南美洲——非洲
【解析】(1)据图和所学知识可知,①是南美洲,是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②是非洲,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大洲;A是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洋,C是印度洋。

(2)据图和所学知识可知,跨纬度最广的大洲是亚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地跨寒、温、热三带的大洲有亚洲和北美洲,跨经度最多且纬度最高的大洋是北冰洋,距离南
极洲最近的大陆是南美大陆。

(3)据图和所学知识可知,一颗人造卫星从亚洲上空出发,沿赤道按地球自转方向(即自西向东)飞行环绕地球一周,所飞经的大洲依次是亚洲——大洋洲——南美洲——非洲。

27.(10分)根据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早在西元前7世纪,亚述人便开了一条运河为引入淡水。

随着商品贸易的发展下运河的通航作用越来越显著,人们在一些重要的通道处开凿运河以减少两海域或地区的通航时间和成本。

(1)⑧_________运河是重要的航运要道,被誉为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之一的“世界桥梁”。

由美国建造完成,1914年开始通航,属于水闸式运河,也是③和⑦两大洲的分界线,沟通了_________洋和_________洋。

(2)2021年3月29日埃及总统宣布搁浅6天的“长赐”号货轮搁浅危机解除,德国保险公司安联研究显示,搁浅导致的⑨_________运河封锁或使全球贸易每天损失60亿至100亿美元,中东地区出口到西欧的石油有70%经由该运河通往世界各地,其重要地位原因之一得益于它是亚洲_________(填序号)与非洲_________(填序号)的分界线。

(3)图2所示堪察加半岛是世界上火山活动最活跃的地方之一。

半岛上有300多座火山,此处火山活跃的原因是位于板块__________(内部/边界);图2是图1中的局部放大图,其比例尺变__________(大/小)了,内容更加详细。

(4)在图2中若想更轻松地攀登到制高点,选择图中路线________(A/B)较合理,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

【答案】(1) 巴拿马大西太平
(2) 苏伊士①②
(3) 边界大
(4) B 线路B处,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解析】(1)巴拿马运河位于中美洲国家巴拿马,横穿巴拿马地峡,连接太平洋和大西
洋,是重要的航运要道,被誉为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之一的“世界桥梁”。

(2)苏伊士运河位于西奈半岛与非洲大陆之间,是①亚洲与②非洲的重要分界线。

非洲与亚洲原本连为一体,被苏伊士运河强行分开。

苏伊士运河现属于埃及,其全长约190.3公里,直接连通地中海与红海,是一条沟通大西洋与印度洋的黄金水道。

(3)火山大多是由于板块张裂,岩浆上涌而形成的。

板块挤压所形成的山脉大多是褶皱山,较少会形成火山。

位于板块的(边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板块交界地带,板块碰撞挤压,多火山多地震。

比例尺越大,分母越小.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大,内容概括性强。

(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可以根据等高线的密集与稀疏情况判断坡度的陡缓。

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坡度越缓。

依题意,选择图中路线B。

28.(10分)读六大板块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数字表示的板块名称:①____,③____,④____,⑤____,⑥____
(2)B大洲和D大洲之间的分界线是____运河;C大洲和B大洲之间的分界线是____海峡。

(3)全球板块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根据测量,亚洲与非洲之间的红海在不断____(填“扩张”或“缩小”)。

(4)六大板块中,几乎都是海洋的是____板块(填数字)。

【答案】(1) 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2) 苏伊士白令
(3)扩张(4)④
【解析】(1)世界上有六大板块,图中数字①是亚欧板块,②是非洲板块,③是印度洋板块,④是太平洋板块,⑤是美洲板块,⑥是南极洲板块。

(2)图中B大洲是亚洲,D大洲是非洲,亚洲和非洲之间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该运河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C大洲是北美洲,北美洲和B亚洲之间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该海峡沟通了北冰洋和太平洋。

(3)全球板块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根据测量,亚洲与非洲之间的红海在不断扩张,将来会形成新的海洋。

(4)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④太平洋板块,其余板块既有陆地又有海洋。

29.(10分)某班同学在学习板块的运动时,用书本做演示实验。

根据演示实验及世界板块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形成的。

甲图实验反映了板块_______(碰撞挤压/张裂拉伸)运动。

其中A大洲有世界最高的山脉,_________山脉,该山脉是______和_______相互碰撞挤压形成(填板块名称)。

(2)读乙图,全球大致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几乎全是海洋的是_____(填板块名称)。

(3)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南极洲,气候酷寒多大风,处于高低中纬度带中的
_____地带,接受太阳光热少。

若要去南极科考需要选择_____(1月/7月)前后,此时南极洲气温较高且有极昼现象。

(4)图中①处海域在不断______(扩张/收缩),预测未来红海的面积会变______(大/小)。

(5)“阿尔卑斯——滑雪者的终极梦想”,阿尔卑斯山景色十分迷人,是世界著名的风景区和旅游胜地,被世人称为“大自然的宫殿”和“真正的地貌陈列馆”。

这里还是冰雪运动
的圣地,探险者的乐园。

阿尔卑斯山脉的形成与板块运动密不可分,与阿尔卑斯山脉的形成密切相关的板块是()
A.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C.印度洋板块与美洲板块D.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答案】(1) 碰撞挤压喜马拉雅印度洋板块欧亚板块(亚欧板块)
(2)太平洋板块
(3) 高纬度 1月
(4) 扩张大
(5)A
【解析】(1)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形成的。

甲图实验反映了板块碰撞挤压运动,该运动多形成山脉。

读图可知,A大洲为亚洲,亚洲有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位于青藏高原南巅边缘,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

是东亚大陆与南亚次大陆的天然界山,也是中国与印度、尼泊尔、不丹、巴基斯坦等国的天然国界。

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印度洋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碰撞形成的。

印度板块仍在以每年大于5厘米的速度向北移动,喜马拉雅山脉仍在不断上升中,同时还处于板块边界碰撞型地震构造带上。

(2)读乙图,全球大致分为七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几乎全是海洋的是C太平洋板块,太平洋中是一个主要由大洋地壳构成的板块东界为圣安德烈斯转换断层,与北美板块等相接。

(3)南极洲属于高纬度。

高纬度,地理学术语,在地理学意义上是指地球表面南北纬度60度到南北极之间的区域。

它是地球表面接受太阳辐射最弱的地带,气候寒冷。

去南极考察的最佳时机是12月份。

如果是时间段,就是当年的11月份到第二年的3月份。

因为冬至在阳历12月,冬至日太阳在南回归线,距离南极最近,南极最暖和,并且南极出现极昼现象,没有夜晚,不过太阳高度比较低,围绕南极四周转,只有白天,有利于考察队利用白天进行考察工作。

(4)当板块发生扩张运动时,地表会断裂陷落,形成新的海洋。

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因为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正不断发生张裂运动,因此红海的面积应不断扩大,形成新的大洋。

(5)阿尔卑斯山脉的形成与板块运动密不可分,是处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碰撞处,山脉还在不断升高。

故排除BCD选项,故选A。

30.(10分)小明通过大洲大洋的课程学习,对全球的大洲大洋分布非常感兴趣,利用假期完成了环球航行,从上海乘坐游轮出发。

下面是小明全家在途中的所见所闻,读图1和图2完成下列各题。

(1)游轮环球一周,从上海出发,依次经过图2中的大洋是太平洋,印度洋,_______洋。

最后返回位于_______洋沿岸的上海。

全球四大洋中,没有到达的是位于地球最北端的
_______洋。

(2)小明在航行中经过了两条世界重要的运河,其中A是_______运河,它是亚洲和_______洲的分界。

B是_______运河,它是北美洲和_______洲的分界。

(3)小明在旅行中,观看世界地图时发现,非洲的西海岸与_______洲的东海岸的大陆轮廓吻合。

(4)游轮进入红海时,小明听导游讲,大约2000万年前,阿拉伯半岛与非洲分开,300万年前,海水进入诞生了红海……请你用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解释红海形成的原因_______,并预测红海未来的变化趋势_______。

【答案】(1) 大西太平北冰
(2) 苏伊士非巴拿马南美
(3)南美
(4) 板块张裂作用面积扩大
【解析】(1)读图可知,游轮环球一周,从上海出发,依次经过的大洋是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最后返回位于太平洋沿岸的上海。

全球四大洋中,没有到达的是位于地球最北端的北冰洋。

(2)小明在航行中经过了两条世界重要的运河,其中A是苏伊士运河,它是亚洲和非洲的分界,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

B是巴拿马运河,它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

(3)魏格纳的大陆漂移思想最初是从大西洋两岸轮廓的相似性中得到启发的,南美洲东海岸的轮廓跟非洲西海岸线很吻合。

小明在旅行中,观看世界地图时发现,非洲的西海岸与南美洲的东海岸的大陆轮廓很吻合。

(4)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又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

红海是由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形成的,其面积也将逐渐扩大,成为新的大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